国际贸易地理赵苏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74683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地理赵苏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际贸易地理赵苏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际贸易地理赵苏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一)填空题1.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和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研究国际贸易中商品流 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1. 国际贸易 地理环境) 2.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具有、 和三大特点。 (2. 综合性 区 域性 动态性) 3.研究国际贸易地理最形象、最直观的方法是.( 3. 地图法) 4.15至 16 世纪的大发现,使地理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4. 地理) 5.17 至 18 世纪, 欧洲一些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 相继从社会进入社会。 18 世纪以后,也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5. 封建 资本主义 美国) 6.山海经成书于时期.( 6. 春秋) 7.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研究的重点是对商品流通的空间 结构、地域差异及其区际联系的影响。(7. 商品流通分布及组合空间特征、地理环境) 8.贸易地理学是一门兼有科学和科学性质的边缘学科。 (8. 自然 社 会) 9.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中最活跃的因素, 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 (9. 政治) 10.经济地理环境是大量地、直接关系到的构成和的地区分布。(10. 商品 贸易对象) (二)单项选择题 1.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学科是( 1.B ) A.国际贸易地理学 B.国际贸易 C.世界经济 D.宏观经济学 2.研究国际贸易的生产和交换的地理分布、地区差异和地理格局的学科是( 2.C ) A.国际贸易学 B.世界经济学 C.国际贸易地理学 D.国际市场营销学 3.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内容由于吸收了国际贸、世界经济地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内容因此 它具有(3.A ) A 综合性 B.差异性 C.地区性 D.广泛性 4.研究各国(地区)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地区差异的形成原因及规律,这是国际贸 易地理的( 4.B ) A. 综合性 B.区域性 C. 广泛性 D. .差异性 5.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前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地理模式是(5.C ) A.集中分散 B.分散集中 C.分散集中分散 D.不变第二章: (一)填空题2.亚洲与非州的分界线为_。(2.苏伊士运河) 3. 世 界 最 大 的 岛 屿 是 _, 它 位 于 _ 洲 。 (3. 格 陵 兰 岛 北美) 4. 世 界 面 积 最 大 的 高 原 是 _, 最 大 的 平 原 是 _, 他 们 均 在 _洲. (4.巴西高原 亚马孙平原 南美) 9.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内部和西岸的气候类型为_.(9.热带沙漠 气候) 10.在南、北纬 4060 度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_.(10.温带海洋性气 候) 11.气候类型自赤道呈南北对称分布,纬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洲是 _.(11.非 洲) 15.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是位于巴拉那河上的_水电站. (15. 伊泰普) 25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使国际贸易中_产品价格上升,_产 品价格下降. (25.制成品 初级产品) (二)单项选择题 1.当东八区的区时是 5 月 2 日上午 8 点时,西 5 区的区时是( 1.B ) A13 点(5 月 2 日) B.19 点(5 月 1 日) C.19 点(5 月 2 日) D.3 点(5 月 2 日) 3.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这种位置表示( 3.B ) A.经济地理位置 B.自然地理位置 C.政治地理位置 D.经纬位置 4.世界各大河流中水量仅次于亚马逊河的河流是( 4.C ) A.长江 B.密西西比河 C.刚果河 D.尼罗河 5.北美五大湖中,多数为美加两国共有,唯一属于美国的湖泊是( 5.B ) A.苏必利尔湖 B.密歇根胡 C.休伦湖 D.伊利湖 9.欧洲内流运输最繁忙的国际河流是(9.C ) A.伏尔加河 B.塞纳河 C.莱茵河 D.泰晤士河 10.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气候类型空间分布的规律呈( 10.B )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变化规律 D.相间变化规律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3.“早穿皮袄晚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这两句话形容的是( 13.C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A 大陆架 B.大陆坡 C.大陆棚 D.洋底 17.海底石油主要储藏在( 17.A ) 27.欧美等国家市场销售的旺季是( 27.D ) A 开学季 B.夏季旅游季 C.秋季收获季 D.冬季圣诞季 36.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想保护本国国内市场,只能采取( 36.B ) A.提高关税 B.适度非关税壁垒 C.出口价格补贴 D.禁止进口第三章: (四)单项选择题21. 石油输出国组织实现的一体化属于(21.C ) A. 水平一体化 B.垂直一体化 C.部分一体化 D.全盘一体化 2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欧盟的一体化属于(22.A ) A.水平一体化 B.垂直一体化 C.部分一体化 D.全盘一体化 23.成员国之间相互免除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而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关税,这种一体化 属于( 23.A ) A.关税同盟 B.自由贸易区 C. 优惠贸易安排 D.共同市场 27.欧盟对来自非成员国的农业品征收的关税为(27.D ) A.一般关税 B.特惠税 C.普惠关税 D.差价税 28.APEC 在“茂物宣言”中宣布,各成员国之间最终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时间是 (28.D ) A.2000 年 B.2005 年 C.2010 年 D.2020 年 35.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建立的贸易集团属于( 35.B ) A.水平一体化 B.垂直一体化 C.部分一体化 D.全盘一体化 37.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规定,最晚在 2008 年建立的(37.B ) A.关税同盟 B.自由贸易区 C.共同市场 D.经济同盟 39.集团成员之间实行商品、人员、资金、技术自由流动的是( 39.A ) A.共同市场 B.关税同盟 C.自由贸易 D.优惠贸易安排第四章: 填空题1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是指划在 以外的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口的港口。 (1一国关境) 2 出口加工区是指一国 (地区) 为了鼓励出口产业的发展, 在本国划出专门从事 的 特别经济区域。(2出口加工业) 3.1547 年,在意大利的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由港。(3里窝那) 4韩国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建立了 和 两个出口加工区。(4马山 里里) 5世界上建立最早的出口加工区是爱尔兰的 出口加工区。(5香农) 6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加工区是巴西的 出口加工区。(6玛瑙斯) 7沿海国家为其内陆邻国提供出口商品免税过境的通道叫 。(7自由过境区第五章: 填空题1.管道运输的特点表现为:运输_性强,运行及管理成本_。(1. 连续性强 低) 3.印度洋航线以_为中心,主要运输的货物是_。(3. 波斯湾 石油) 9.欧洲最大的港口是_, 东南亚最大的港口是_, 法国南部最大的港口是_。 (9. 鹿 特丹 新加坡 马赛) 12.位于亚洲和欧洲之间的海峡是_,位于欧洲与非洲之间的海峡是_。(12. 土耳其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15.新亚欧大陆桥东起_,经我国西部口岸_西至_。(15. 连云港 阿拉山口 鹿 特丹)第六章: 填空题14.国际上规定,把东、西 12 区之间的 180经线作为_。(14. 国 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15.东西 12 时区合占经度 15 度,时区的钟点相同,但日期相差_。自东 12 区向东进 西 12 区,日期_一天,自西 12 区进入东 12 区,日期_一天。(15. 一 天、减少、增加) 16.当北京时间是 5 月 2 日 12 时,美国纽约是_月_日_时,英国伦敦 是_月_日_时, 日本东京是_月_日_时。 (16. 5 月 1 日 23 时、5 月 2 日 13 时) 17.世界四个主要粮食出口国是_、_、_、_。(17. 美国、加拿大、 阿根廷、澳大利亚) (三)单项选择题 1非洲设立经济性特区最多的国家是(1B ) A埃及 B.毛里求斯 C.阿尔及利亚 D.南非 4当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自由经济区是( 4.A ) A巴西的玛瑙斯 B.中国香港 C.爱尔兰的香农 D.台湾的高雄 51984 年我国在沿海 14 个港口城市设立了 15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一个城市设两 个的是(5.B ) A天津 B.上海 C.青岛 D.广州 6世界设立自由贸易区和高新科技园最多的国家是(6.A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7我国设有五个经济特区,其中面积最大的是(7.D )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海南岛 8爱尔兰香农出口加工区从其区位选择属于(8.B ) A沿海港口 B.空运枢纽 C.大城市附近 D.内陆水陆枢纽 12我国设立的五个经济特区,从类型上划分属于(12.B ) A贸易区 B.综合区 C.生产区 D.科技区第七章(二)单项选择题1. 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是( 1.B ) A. 中国 B. 美国 C. 日本 2. 以煤炭生产为主的国家是( 2.B ) A. 英国 B. 德国 C. 日本 3. 矿物能源中储量最大的是( 3.C ) A. 石油 B. 天然气 C. 煤炭 D. 德国 D. 伊拉克 D. 核能4. 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是( 4.A ) A. 沙特阿拉伯 B. 伊朗 C. 伊拉克 D. 美国 5. 核能开发利用较多的国家是(5.B ) A. 德国 B. 法国 C. 日本 D. 中国 6. 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是( 6.B ) A. 德国 B. 中国 C. 美国 D. 澳大利亚 7. 钢产量具有世界首位的国家是(7.A ) A. 中国 B. 日本 C. 德国 D. 美国 8. 世界最大的铜生产和出口国是( 8.B ) A. 中国 B. 智利 C. 澳大利亚 D. 巴西 9. 目前世界上生产汽车最多的国家是( 9.B ) A. 日本 B. 美国 C. 中国 D. 德国 10. 纺织工业属于(10.C ) A. 技术密集型 B. 资金密集型 C. 劳动密集型 D. 原料密集型 11. 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11.B ) A. 印度 B. 中国 C. 日本 D. 韩国 12. 电子信息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是( 12.B ) A. 日本 B. 美国 C. 中国 D. 印度 13. 世界电子元件最大生产国是( 13.A ) A. 日本 B. 美国 C. 德国 D.中国 14. 2004 年全球汽车销售量最多的公司是(14.C ) A. 日本丰田 B. 德国大众 C. 美国通用 D. 中国一汽 15. 几内亚主要出口( 15.B ) A. 铜 B. 铝 C. 石油 D. 锡第六章(二)单项选择题1.世界人均粮食产量最多的洲是(1.C ) A.亚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2.世界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是(2.B ) A.美国 B.中国 C.印度 D.澳大利亚 3.盛产水稻的国家是(3.C) A.美国 B.法国 C.印度尼西亚 D.澳大利亚 4.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是(4.A) A.美国 B.中国 C.加拿大 D.阿根廷 5.南美洲的小麦出口国是(5.C) A. 巴西 B.智利 C.阿根廷 D.墨西哥 6.中亚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出口国是(6.A) A.哈萨克斯坦 B.乌兹别克斯坦 C.土耳其 D.俄罗斯 7.世界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国是(7.C) A.中国 B.美国 C.加拿大 D.法国 8.世界最大的食糖和酒精出口国是(8.B)A.澳大利亚 B.巴西 C.阿根廷 D.美国 9.世界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是(9.D) A.巴西 B.印度 C.泰国 D.科特迪瓦 10.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沿海经济专属区是(10.B) A.100 海里 B.200 海里 C.50 海里 D.12 海里 11.世界最大的水产品进口国是(11.A)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中国 12.世界猪肉产量最大的国家是(12.A)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加拿大 13.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13.C) A.中国 B.日本 C.芬兰 D.加拿大 14.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14.B)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加拿大 15.世界木材出口国是(15.D)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加拿大第七章:(四)单项选择题1.影响运通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1.D ) A.地形和气候 B.人口的数量和分布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分布 2.我国外贸运输最大声的代理人是(2.A) A. 中 国 外 贸 运 输 总 公 司 及 各 地 分 公 司 B. 中 国 远 洋 运 输 公 司 C. 中 国 外 轮 代 理 公 司 D.华润海运公司 4.推动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4.C) A.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分布 B.人口数量多少和分布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地形和气候 5.我国近洋航线与远洋航线的分界点是(5.D) A.香港 B.新加坡 C.科伦坡 D.亚丁 10.从上海驶往纽约的 10 万吨轮船,其航线应走(10.B)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好望角 D.麦哲伦海峡 14.当前世界上集装箱年装卸量最大的港口是( 14.A ) A.香港的维多利亚港 B.鹿特丹港 C.新加坡港 D.纽约港 15.小批量、时尚性强的出口货物,优先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15.D) A.海运 B.空运 C.铁路 D.公路 三、简答题: 1国际贸易地理学阐述的主要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 答: (1)对影响国际贸易空间分布和格局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世界自然 地理因素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变化。(2)分析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产业部门的构成与其进出口贸易的商品 结构和地区结构及主要经贸活动的关系。 (3)分析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空间格局、地区差异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举例说明地形条件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答: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例 如, 内陆地区运河的开凿可以满足交通运输和航运上的需要, 对于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和对外贸易往往有着积极的贡献。我国近 1800 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曾对南北物资的交流起过 积极的作用,目前仍是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的重要通道。 前苏联通过白海、波罗的海、里海、 亚速海和黑海的水系连接起来形成的“五海通航”,美国和加拿大将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和圣 劳伦斯河沟通后的内陆水道网, 以及西欧莱因、 马斯、 谢尔德、 塞纳等水系通过总长达 12000 多公里运河组成的国际内河航道网均对国际间经贸往来的影响举足轻重。 3举例说明灾害性天气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答:灾害性天气常常使工农业减产,交通中断,对于生产活动、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等产生 的破坏性影响更为直接和严重。例如,一些外贸船只往往因风暴袭击而被迫停航,如果不掌 握气象资料,贸然远航,船舶很可能会被风浪浸没,造成惨重的损失。1972 年,由于气候 异常,南美秘鲁沙丁鱼的捕获量减少 2/3,致使当作饲料的鱼粉锐减。与此同时,印度和西 非的花生,前苏联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减产,致使能当饲料的大豆价格成倍上涨, 由此引起了世界饲料与谷物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国际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 4阐述“地理大发现”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答:地理大发现包括历史上所称的“新航路的发现”、“新大陆的发现”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 球航行。它开辟了从欧洲向南绕过非洲或向西绕过美洲到达东方的新的贸易航线。 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彼此隔绝、 独立发展的状态, 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使欧洲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大量物质财富与劳动力; 新 旧大陆之间商品、劳务等相互流通,促进了农作物品种的相互流动,同时由于地理条件以及 气候条件的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物种;地理大发现对于国际贸易中心的影响,是使地中海沿 岸的国家贸易地位下降,而处在新航线途中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国家开始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5.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相互关系如何? 答: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 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 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一段时间内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 响。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区域经济集 团化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 世界经济一体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 最后归宿。 6简述世界石油出口地理和石油进口地理。答:从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大格局看,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中东、拉美、非洲是世界石油的 最主要供应地,其中仅西亚一个地区就占世界出口量的 1/3。因此,石油贸易的大部分是由 发展中国家输往发达国家的。 亚太、欧洲和北美地区存在严重的原油缺口,因此世界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这 3 个地区, 传统上原油进口量最大的地区是北美,其次是亚太。但亚太地区 1997 年后的原油需求均超 过北美,到 2001 年占了世界总进口量的 1/4。 7海上航线从不同的角度有哪些划分类别的方法? 答:海上航线按照船舶经营方式分定期航线和不定期航线;按照航程远近范围分远洋航线、 近洋航线、沿海航线;按照航行的水域范围分太平洋航线、大西洋航线、印度洋航线、北冰 洋航线;适应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变化,还派生出了许多种海运航线的称谓及分类,如相对 于传统的直达航线,有环球航线、钟摆航线之分;相对于集装箱货运量的大小和航线跨越的 海域,有干线和支线之分;相对于航线的主要走行方向,有东西航线和南北航线之分;相对 于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地区之间的航运,有北南航线和南南航线之分等。 8简述我国国际(空运)航线的分布特点。 答:我国国际航线的分布有以下特点: (1)我国的国际航线是以北京为中心,通过上海、广州、乌鲁木齐、大连、昆明、厦门等 航空口岸向东、西、南三面辐射。 (2)我国国际航线的主流呈东西向。向东连接日本、北美,向西连接了中东、欧洲,是北 半球航空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的国际航线是亚太地区航空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南亚、东南亚、澳大利亚 等地有密切的联系。 9为什么说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石油安全而言,马六甲海峡的地位尤其特殊? 答:马六甲海峡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咽喉,是连接亚、非、欧、澳四大洲的重要海上通道, 有两洋“战略走廊”之称。 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石油安全而言, 马六甲海峡的地位尤其特殊, 中国 85左右的进口石油,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每年需进口 4.5 亿吨原油,都要途经 1100 公里的马六甲海峡。 10我国的石油贸易现状是怎样的? 答:近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极大地刺激了国内能源消费的增长,并拉动 石油需求不断提高。而受国内资源及开采条件的制约,我国石油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仅为 1.75%。石油消费与石油生产的不均衡导致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大。我国原油进口量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 300 万吨猛增至目前的 1.23 亿吨,年均增长 280%。 1993 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 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4 年 我国进口原油达 1.23 亿吨,燃料油进口量突破 3000 万吨。我国进口原油约占世界原油进口 总量的 5.8%,居第三位,次于美国和日本。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以产油国计已有 40 个 左右,同日本相比,进口来源相对较多。 相比之下,受国内原油供应不足的影响,我国石油出口进一步下降。2004 年出口 549 万 吨,较上年减少 264 万吨,下降 32.5%。原油主要出口地仍主要集中在韩国、印度尼西亚、朝鲜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四、 问答题: (15%) 1如何理解国际贸易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 答:区域性与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基本属性,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是地理学的灵魂、根本的观 点和传统的思想与方法。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国际贸易地理学最大的特点也是具有 明显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国际间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都需要在一定空间(地域)上进行,并始终在空间与时 间的相统一中表现出来。 国际贸易具有严格的区域性, 其进出口商品结构与价格结构等表现 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国际贸易所依托的区位优势、口岸、通道、腹地深受不同国家和地区 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域内和域际所形成的独特而复杂的社会经济地 域系统, 使国际贸易展现出不同的时空结构。 区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出发点, 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是研究商品交换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运输条件、贸易活动的区域 特点及其国际贸易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 过程和规律, 因此把区域观点和相关理论落实到国 际贸易主要地域系统的结构、 功能与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 地区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的经 贸现状和未来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必须是综合性的,这种综合研究有别于其它学科,它是以区域 为依托和出发点的,是一种区域性的综合研究。首先,国际贸易地理学的边缘科学性质,要 求对自然、技术、经济诸条件进行综合,即对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进行综合;其次,国际贸 易地理学的地域性, 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条件进行综合, 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 进行综合;再次,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历史性或发展性,要求对商品交换地域分布的历史、 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2世界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世界石油生产和供应的地区分布、世界石油消费的分布各表 现出什么特点? 答:世界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地区上的两大弧形地带;中东、北非、中国东部沿海、美国中 部及墨西哥湾西部等石油集中储藏区全部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地区; 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 布在北纬 30 至南纬 10 ;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世界原油产量主要来自中东、 南北美洲、 前苏联地区; OPEC 原油产量约占 40%, 非 OPEC 国家原油产量约占 60%;石油过分消费与非再生能源有限性矛盾加剧,加上石油地缘政治 使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不稳定性加剧,危及石油供应安全。 世界石油消费与生产的地理分布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石油消费持续增长;发 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印成为世界石油消费新的增长点。 3.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的有利影响包括: 有助于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自由流通与优 化配置, 促进本地区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增长; 经济集团和组织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和尖 锐, 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规模和层次空前提高;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赋予世界经济多 极化以新的内容, 有利于国际政治形势的稳定, 避免了少数政治经济大国妄图操纵其他国家 的野心;有利于集团内部的技术合作。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包括:区域集 团对外贸易的排他性,限制了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成员国内部,发展中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与合作。 4为什么说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答:战后,由于石油取代了煤炭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从而促进了西亚石油的大规模开发,加 上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运通道,而 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变得十分优越。大量船舶过往、停靠及供养补给、维修保养,使其 成为周围地区与国家的物资转运点或集散中心。 新加坡政府及时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 迅速 发展了以炼油、修造船、电子等为主的加工工业和旅游、金融、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经过 仅仅经过二十多年就改变了落后面貌, 成为世界瞩目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正像前总理李光耀 指出的那样,新加坡处于主要交通中心,是北半球与南半球、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十字路口, 这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优劣条件各是什么? 答: 亚太地区确实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主要体现在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 等方面。亚太地区地域范围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路线四通八达;劳动 力资源丰富;在经济方面,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迅速,贸易量不断上升,服务业占贸易比重越 来越高, 投资活动日趋激烈, 科技进步显著; 在政策方面, 亚太地区鼓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开放市场,积极推进区域、次区域合作,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并重点培养、吸引人才。 亚太地区虽然发展前景很好, 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中心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由于 全球宏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亚太地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会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非关 税壁垒措施等多种方式的阻碍; 亚太地区的服务业开放也有待加速, 应该向其他已经成功实 施服务业自由化改革的国家学习经验;科技力量的相对不足,人口的快速增加,资源的日益 枯竭等也是不能忽视的障碍。 6简述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 答: 铁矿石在国际贸易货物结构中,是仅次于石油、煤炭的第三位大宗货物,也是交易量 最大的非能源类矿产。目前投入于国际市场的数量有 6 亿吨以上。在世界铁矿石贸易中,澳 大利亚和巴西这两大出口国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两国各占将近 30%的世界市场。世界铁矿 石主要出口国还有印度,出口量占世界铁矿石出口总量的 8%,南非占世界 4.4%的份额,以 及瑞典、加拿大、毛里塔尼亚、智利和秘鲁。上述这 9 个铁矿石出口国的出口量占据世界总 量的 94左右。 世界铁矿石进口国主要为亚洲 4 个国家(地区)和欧洲 4 个国家,这 8 个国家或地区的进 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 80%左右。日本曾经一直是世界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2003 年中国超 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目前,中国、日本、德国、韩国是世界铁矿石进口国 中最大的四个国家,其每年铁矿石进口总量占世界铁矿石进口总量的 60%以上。 总之,以铁矿石进出口的十大贸易国而论,出口国分散于世界各洲,以南美洲和大洋洲 为最重要;而进口国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和西欧地区。 7我国的对外政策怎样直接影响外经贸活动? 答:我国的对外政策直接影响经贸活动。19501960 年,我国在政治上倾向于前苏联,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成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闭 关锁国政策,对外经贸活动很少,对外贸易额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1%。1978 年以后,党和 国家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利用外资,努力引进 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 使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对外贸易也出 现了蓬勃开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使我国很快成为世界新兴市场,随之在世界贸易中的 位次也极迅速地逐年上升。1978 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为 206 亿美元,到了 2001 年就增加到 5097.9 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也从第 32 位提高到世界第 6 位。而按照 WTO2005 年 10 月公布的2004 年世界贸易发展与 2005 年展望报告,我国在 2004 年同时是世界第三 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和进口国,进口和出口分别占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 5.9%和 6.5%, 这些成就都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五、 案例分析题: (15%)1. 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 5 层牛皮纸袋。 问题: 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 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要点解答: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 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 的国家或地区, 储存、 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 而易腐烂、 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 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 输工具。 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 如果是在冬季运输, 自然不会有问题; 如果是在夏季运输, 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 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 海运运往西非。五、 案例分析题: (15%) 2. 我国加入 WTO 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 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 那么, 国际市场对解决我国粮食安 全问题提供的空间有多大,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问题:我国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现存的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及策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 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要点解答:我国是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国内生产始终是基本的,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保障粮食安全并不是保障自给自足。充足、稳定的粮食供给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来实现。现阶 段,我国已经具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能力。利用国外供给源,必然有助于降低粮食供给的 风险。 虽然我国粮食的外贸依存度总体较低,但也不排除个别年份某些品种的进口数量大增, 所以我国除了保持粮食高自给率之外,也应该充分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这样做,并非是因为 我国生产不出自己所需的粮食, 而是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 有利于建立一种具有 良好特征和功能的农业新模式,实现有效的粮食安全。 (一)努力使世界粮食市场成为买方市场。 全球粮食供应量的不断增加是世界粮食市场 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我们要正视国情,准确定位,即把自己 定位成“粮食净进口国”。通过这个明确信号,刺激所有的粮食出口国竞相增产粮食。世界粮 食供应充足了,其价格的稳定性就增加,反而可以减少风险。 (二)采取多头战略。鉴于粮食出口国也会因为自然灾害引起产量波动,为了降低产量波 动对我国粮食进口的影响, 为了消除或降低正常情形下的风险, 我国在粮食进口上应该采用 多头战略,尽可能扩大市场联系。 (三)转变贸易方式。几十年来,我国一直采取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的策略,这意味着发 挥比较优势是我国利用世界粮食市场的传统。 然而, 立足于国际市场上的现货交易而不是动 员世界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生产潜力的现有做法, 是可以并需要改进的。 我们应该充分利 用这种有利地位, 从与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签订长期定货合同人手, 将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 的粮食生产潜力逐步动员出来。 换言之, 我国需要将目前调剂现货余缺为主的贸易方式转变 为签订长期合同为主的贸易方式。 (四)投资硬件建设。例如,投资和改善粮食进口的基础设施,如码头、港口、周转仓库 等。使运输条件能够承受较大幅度增加的粮食进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