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习题库.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74657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习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习题)一、名词解释1 绝对优势2 比较优势3生产可能性边界4 一般均衡分析5 局部均衡分析 6 相对需求曲线7 机会成本二、选择1.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3、“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和奥林 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 三、填空1、在李嘉图模型中,我们假定( )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 )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之间唯一不同的生产要素。2、比较成本学说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 )。3、相互需求理论认为,( )是由贸易双方的供给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4、在李嘉图模型中,一国出口劳动生产力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力低的产品,即一个国家的生产模式是由( )决定的。5、各国参与贸易的原因有( )和( )。四、 简答 1、 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析其合理与不足之处。2、 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可生产两种产品食物与衣服,生产单位食物的劳动收入为3,生产单位衣服的劳动投入为2。(1) 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2) 用衣服表示食物的机会成本是多少?(3) 在自给自足时,本国用衣服表示的食物的相对价格是多少?3、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如果生产大米,A国人均产量是10吨,B国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4、 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位U=xy.(1) 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2) 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3) 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的。答案提示:(1)已知4y+2x=600,利用拉格朗日函数,令F=xy+(2x+4y-600)分别对x、y求导y+2=02xy+4=04y+2x=600可得x=y=100所以U=xy=110(2)开放后,中国专业化生产大米(因为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设开放后用a单位的大米换取a单位的钢铁(因为相对价格为1)2x=600,x=300U=(300-a)a=300a-a对U求导,600a-3a=0,a=200所以,U=410(3)福利由110提高到410,共310可分为分工所得和交换所的。因为开放前x=100,y=100,设此时用a单位大米交换钢铁U=(x-a)(y-a) =(100-a)(100+a) 对U求导,可得到a的值。从而得到U即为交换所得。用310减U即分工所得。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计算机小麦中国100小时4小时加拿大60小时3小时(1) 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2) 哪个国家只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只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 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小麦,加拿大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 在自由贸易情况下,各国应各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6、已知本国与外国使用劳动一种要素可生产出五种商品,每个国家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由下表反映: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香蕉苹果柠檬柚子葡萄本国153612外国104012129(1) 如果本国工资是外国工资的五倍,本国与外国在哪些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它们之间发生贸易,各自出口与进口的产品将会是什么?(2) 如果本国工资是外国工资的三倍,本国与外国又将在哪些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它们之间发生贸易,各自出口与进口的产品将又是什么五、 论述1、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发生贸易,哪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画图说明。2、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是变得更穷”,请评述上述观点。第四章 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一、 填空 1、特定要素模型是由( )和( )创建发展的.2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曲线,反映了各劳动部门劳动的( )规律.3 、( )是特定要素模型和李嘉图模型的关键区别.4、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每个国家( )部门特定要素的拥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 )部门的特定要素的拥有者受损.( )的拥有者可能收益也可能受损.5、 特定要素模型中,我们假定( )是一种流动要素,( )和( )是特定要素。二、 名词解释1、 生产可能性边界 2、 生产函数 3、 边际报酬递减 4、 特定要素模型 5、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三、 简答1、分别分析资本、土地、劳动力增加对产出的影响.(利用图形并加以必要的说明)2、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3、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如果土地的供给由于土地开垦计划等因素而增加了,情况会怎么样?分析这对工人、资本家和原来的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影响。四、论述1、为什么一个小国开放经济中某一部门的繁荣可能导致另一些贸易部门的衰落?2、有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工业品与农业品。这两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从来没有发生过国际贸易。工业品与农业品价格的比例为1/2。现在该国想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贸易,如果国际上工业品与农业品价格的比例为1.5/2,请问,通过国际贸易是否可以使这个国家的生活水平提高?第三章答案:一、填空1 萨缪尔森 琼斯2 边际报酬递减3 边际报酬递减4出口 与进口产品竞争 流动要素5 劳动 资本 土地二、名词解释1、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2、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3、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4、见课本5、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率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三、简答1、 见课本49-50页2、 提高3、 工人受益,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受损四、 论述1、 略 2、如图,这个国家通过国家贸易必然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 E无差异曲线第四章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一、名词解释:1、 要素禀赋2、 要素价格均等化3、 里昂惕夫悖论 4、 HO理论 5、 要素密集度6、 充裕资源 7、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 二、选择1、墨西哥拥有丰裕的非技术工人,而美国拥有丰裕的技术工人。在开放贸易后,从长期看,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将:A. 在两国都下降B. 在美国下降,在墨西哥上升。C. 在美国上升,在墨西哥下降。D. 在两个国家都上升。 2、在下述条件中,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将不能成立.A 要素不会在各产业之间流动。B 要素在不同国家中具有不同的生产率。C 各国均建立贸易壁垒以阻止自由贸易。D 上述所有三项。3、在开放贸易后的短期内:A 所有与衰落产业相关的集团都会受到损失。B 只有那些更精密的使用于衰落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C 只有那些不更精密的使用于衰落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D 只有本国中最为丰裕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4、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成功地解释了:A. 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B. 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C. 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在日益增加。D. 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5、福利恶化型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A. 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B. 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C. 国家的消费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大。 三、简答1、甲、乙两国因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同,所以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不同。甲国每单位土地价格为5元,每单位劳动力的价格为1元,乙国每单位土地价格为1元,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3元,假设两国生产水平一样,即生产每单位玉米均需10单位土地和1单位劳动力,生产每单位棉布均需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力。试用俄林生产要素比例说计算两国生产这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并说明两国如何分工。2、HO理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3、里昂惕夫在其检验中得到的实证结果被称为悖论,为什么?4、根据表1和表2,试判断:(1)哪个国家的资本相对丰富?(2) 哪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丰富?(3) 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 表1要素禀赋A国B国劳动资本45152010 表2要素禀赋A国B国劳动资本124830605、生产一单位钢需要10单位劳动和5单位土地。生产一吨麦需要2单位劳动和4单位土地。本国有100单位的劳动和100单位的土地。(2) 画出劳动和土地对本国生产的约束。(3) 找出生产可能性边界。(4) 假如劳动供给增加到110,指出这将如何影响生产可能性。四、论述1、“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口。它们没有什么资源是丰裕的。它们的资本和土地都不丰裕,在较小的国家,甚至连劳动力也不丰裕。”对上述论断进行评论。2、试简要比较古典学派的国际分工理论和HO理论。3、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试说明理由。4、在一个资源贸易均衡中,美国出口食品,进口布匹。现在美国工程师发明了一种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布匹的新工艺,但这种工艺不能被用于世界其他地方。(1) 这对美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会有何影响?(2) 这对美国的贸易会有何影响?(假设美国仍然是布匹进口国)(3) 假设美国生产的变化大到足以影响国际价格,布匹的国际均衡价格会上升还是下降?第四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2、在特定假设条件下,自由贸易将不仅使国家间的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国家间的要素价格均等化。3、略4、各国倾向于出口其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产品。5、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6、一个国家某种资源对其他资源的相对供给比较大,就成这种资源为这个国家的充裕资源。7、当一国的不同要素资源以不同的速度增长,或者当某一产业的技术进步快于其他产业时,就会产生偏向性增长。二、选择1、B2、 D3、 A4、 D5、 A三、简答1、甲国玉米价格=玉米的要素比例玉米的要素价格=105+11=51元乙国玉米价格=玉米的要素比例玉米的要素价格=13元甲国棉布价格=棉布的要素比例棉布的要素价格=11+101=15元乙国棉布价格=棉布的要素比例棉布的要素价格=11+103=31元所以 甲国 乙国玉米 51元 13元棉布 15元 31元甲国分工生产棉布,乙国分工生产玉米.2、略3、里昂惕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进行其研究的,当时似乎显而易见的是,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美国资本充裕而劳动力稀缺。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美国当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利用美国生产和贸易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中,他发现,美国出口相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4、略5、略四、论述1、略2、(1)古典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费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以俄林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则反对这一学说。他们用在相互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的理论代替了古典学派的单一生产要素的劳动价值理论。(2)、李嘉图认为国内价值的决定不能适用于国际贸易,而俄林则把国内价值理论扩大到国际贸易上。(3)、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个国家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及其差异都是固定不变的。俄林则在他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中,假定各个国家在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一样的,因而排除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3、(1)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市场价格又存在差异,价格水平难以一致。(2)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难以充分流动,即使在国内,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移动也不是完全充分的。(3)某一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往往是“联合需求”,而且这种结合具有整体性和固定性,从而影响了要素价格均等。(4)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必然使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价格较高,而另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低。4、(1)美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除与商品轴相交点以外的各点均向外扩张。这是一种偏向布匹生产的增长。(2)美国的贸易意愿会下降,因为美国目前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进口替代品。尽管增加的生产与收入导致了美国对布匹需求的增加,但由技术进步导致的布匹供给的扩大会更大,因此,美国对布匹的进口可能会下降。(3)美国进口需求的下降,会降低布匹的国际均衡相对价格水平。美国的贸易条件将得到改善。第五章 标准贸易模型一、填空:1、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 ),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 )。2、贸易条件改变的方向取决于( )。( )会使贸易条件恶化,( )会使贸易条件改善。3、本国的出口补贴使本国的贸易条件( ),外国的贸易条件( )。关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程度取决于( )。二、名词解释 1、贸易条件 2、出口偏向型增长 3、进口偏向型增长 4、无差异曲线 5、福利恶化型增长 6、边际消费倾向 7、麦之勒悖论 8、 偏向型经济增长9、 提供曲线三、简答1、无差异曲线的特点。2、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80年为基期是100,1990年是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为95。井口价格指数上升10%,为110。且该国的出口数量指数从1980年的100提高到1990年的120,在该情况下,该国1990年的收入贸易条件为多少?它表明了什么?3、某一国家生产资本密集型的计算机和土地密集型的小麦。两种商品的生产都要使用劳动力。如果自由贸易提高了计算机相对于小麦的价格,在如下各种情况中,谁将受益,谁将受损?a. 要素在两产业间完全不流动。b. 要素在两产业间充分流动。4、普杰罗瓦国的增长曾经是偏向于其出口国产业的。你认为该国的贸易条件会有何种变化?五、 论述1、用图形说明福利恶化型增长及其福利恶化型增长的条件。2、在过去数十年中,美国曾经努力提高本国的储蓄率.鉴于美国为资本密集商品出口国,解释储蓄率的增长会如何影响其经济的增长.第五章答案一、填空1、 提高 下降2、 经济增长的性质 出口偏向型经济增长 进口偏向型经济增长3、 恶化 改善 该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小二、名词解释 1、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与该进口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的比率成为该国的贸易条件。2、导致原出口产品生产能力的扩张程度大于原进口产品生产能力的扩张程度的经济增长。3、导致原进口产品生产能力的扩张程度大于原出口产品生产能力的扩张程度的经济增长。4、指在同一消费效应水平上两种商品消费组合的轨迹。5、扩大一国贸易意愿的增长可以导致该国贸易条件严重恶化,以致使该国条件变得更差。6、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7、关税和出口补贴对一个国家的国内价格由相反影响的可能性。8、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产品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产品方向上扩张的幅度,这样的经济增长就称为偏向型经济增长。9、提供曲线是本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下提供的进出口产品组合的轨迹。三、简答1、 课本92页2、I=(Px/Pm)Qx=(95/100) 120=103.63这表明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了,但由于出口数量的上升,本身的进口能力1980年比1990年增加了3.63,也就是收入贸易条件好转了。3、a如果要素在产业间不能流动,要素收入便取决于它被使用与价格上升产业还是价格下降产业。因此,计算机产业的资本、土地所有者和劳动力将获得收益;小麦产业的资本、土地所有者和劳动力将受到损失。b如果要素可以在产业之间流动,其收入便取决于它是该国中的相对稀缺要素还是相对丰裕要素.因此,资本所有者受益,土地所有者受损.劳动力将会从受损的产业流向受益的产业.4、普杰罗瓦国要通过扩大出口产品产业而向国外出口更多的产品。这种出口供给的增长将降低该国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因此,该国的贸易条件(出口品相对于进口品的价格)会恶化。四、论述1、条件:(1)国家贸易条件的增长必须在很大的程度上偏向于增加该国的出口品的供给(增加其贸易意愿的程度),而且出口品供给的增加必须足够大,以致能够对国家价格发生影响。(2)国外需求对于本国出口品的价格必须是缺乏弹性的,以至于国家出口品供给的扩大会导致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3)在增长之前,国家必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事贸易活动,这样,由于贸易条件下降而造成福利损失才足以抵消生产能力提高带来的收益。2、假设美国消费者增加的储蓄将被转移至投资者,而不仅仅被收集起来压在国库中,国家的资本形成速度便会加快.这相当于大国的偏向于出口的增长.从理论上讲,这将会增加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量,降低美国出口品的价格,提高美国出口品的价格.在一种(不大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中,贸易条件向不利于美国的方向变化,抵消了其生产资本密集产品所得到的收益,这就导致了贫困化增长.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一、名词解释1、学习曲线2、 边际收益3、 边际成本4、 行业间贸易5、 行业内贸易6、 相互倾销7、 幼稚工业8、 外部规模经济二、选择1、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A. 富国和穷国之间。B. 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C. 发展中国家之间。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2、以下哪项陈述最为正确?A. 规模经济决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B. 规模经济不能决定各国的比较优势,而是将现有比较优势转变为低价格和产出与贸易的扩大。C. 外部经济可以比内部经济更好的解释比较优势,因为外部经济意味着其他竞争公司产出的扩大。D. 比较优势可以由内部经济得到更好的解释,因为后者导致了公司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3、规模经济容易发生于:A. 小规模的纺织业。B. 飞机制造业。C. 制鞋业。D. 小企业。4、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国际贸易主要基于各国在以下方面的差别:A 技术B 要素禀赋C 规模经济D 产品差异化5、在垄断竞争的贸易模型中:A. 如果两国拥有相同的总资本劳动比例,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贸易。B. 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间贸易的发生。C. 从长期来看,厂商可以获利。D. 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 三、论述1、具有相同生产能力(即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相同消费偏好(即具有相同的无差异曲线)的两个国家能否从相互进行的贸易中获利?请说明理由。2、“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你是否同意?为什么?3、某种产品的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特征,当前不存在这种产品的贸易,产品由两个国家进行生产。如果对这种产品开放了国际贸易,全部的生产将会只在一个国家进行。(1)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为什么生产会只在一个国家进行?(2) 开放贸易是否会给两个国家带来收益?请解释。第六章答案一、名词解释:略 二、选择1、 B 2、B 3、B 4、B 5、D三、论述1、在两国具有相同消费偏好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条件下,我们不能采用国家间开展贸易的标准理论(该理论认为贸易前不同的价格比率产生于不同的消费偏好)。 然而,如果两国生产和购买的商品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它们便可以通过开展贸易而获益。例如,假设美国和德国可以在相同的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下生产轮船和飞机。又假设两国具有相同的消费偏好,这使得两国都“消费”轮船和飞机。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当一国专门生产轮船而另一国专门生产飞机时,两国才可以通过贸易而获益。在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甚至可以通过掷硬币的办法决定谁生产什么。 轮船(千艘) BI1D I0A C 飞机(千架)如图,两国可以通过从共同生产点A转移至专门生产轮船的点B和专门生产飞机的点C而获益。此时两国可以在D点进行消费。2、不同意。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表明,各国出口一些产品(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要素的产品),同时进口一些产品(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赫克歇尔俄林理论预见了产业间的贸易,但他没有预见各国将从事大量的产业内贸易,这种贸易指进口和出口同一种(或类似的)产品。3、(1)外部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某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其平均生产成本会下降。在自由贸易和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生产将集中于一个地理区域,以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能够扩大其生产规模的地区可以使其平均生产成本降低,更低的成本可以使该地区的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进而又使他们销售出更多的产品,实现更大的增长,并达到更低的生产成本。最终,生产会在某一低生产成本的国家或地区进行。(2)两个国家都会从这种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贸易中受益。重要的效应在于,随着生产集中于某一地区,其平均生产成本会下降。如果该产业是竞争性的,那么其产品价格将随着成本的下降而下降。在进口国,消费者因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得到的收益要超过由于当地产业停止生产而损失的生产者剩余。在出口国,生产者的供给会随着生产的扩张而增加,尽管这一效应会受到价格下降的抵消。在出口国,消费者剩余随着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因此,出口国可以从两方面受益:生产者剩余的增加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者可以从竞争中获利,欧盟更有理由对空中客车提供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