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题库.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72688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病理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动物病理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动物病理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5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53、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5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5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5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 )5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58、肺炎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 )5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6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 )6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6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 )6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6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6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 )6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6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68、外周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叫白细胞核左移现象。( )6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7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7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7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 )73、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74、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机能亢进和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可见于炎症的全身反应。( )75、良性肿瘤生长方式多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常无包膜。( )76、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使机体散热障碍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77、当大量溶血所形成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多。胆红素定性试验为直接反应阳性。( )78、血液中白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靠边的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称为白细胞附壁。( )79、支气管肺炎时,肺组织眼观变化呈现多色彩景象。( )80、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的纤维素假膜,例如猪瘟。( )81、防御机能包括屏障机能、吞噬杀菌作用、解毒机能、排毒机能。( )82、血栓与血管壁黏着,死后血凝块易与血管壁分离( )83、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84、白细胞朝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趋化作用。( )85、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以通过血浆缓冲、呼吸和肾脏进行代偿调节的。( )86、发热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以抗损伤为主的防御适应反应。因此,发热对机体是有利无害的。( )87、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动物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 )88、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变大的现象称为增生。( )89、慢性肠炎,肠壁结缔组织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进一步发展肠腺萎缩。( )90、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和食盐中毒性脑炎的组织学病变有其各自的特点。 91、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同时受阻。( )92、透明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的。( )93、脾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 )94、动脉性充血又称为淤血。( )95、动脉性充血只发生于生理状况下。( )96、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 )97、只要消除刺激因子,损伤都可以恢复。( )98、萎缩的基本病变是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 )99、细胞质内脂肪酸蓄积称为脂肪变性。( )100、心肌严重的脂肪变性称为心肌脂肪浸润。( )101、严重的肝脂肪变性称为脂肪肝,严重的心肌脂肪变性称虎斑心。( )102、纤维结缔组织透明变性,只见于纤维结缔组织的病理性增生。( )103、若细胞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功能丧失,就可称该细胞死亡。( )104、体内的细胞死亡称坏死。( )105、两端开放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窦。( )106、炎症的核心是血管反应。( )107、炎症是防御反应,对机体无害。( )108、免疫反应有时可以引起炎症。( )109、渗出液是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的液体成分,但不包括细胞成分。 )110、炎性渗出与漏出不同,渗出仅取决于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 )111、炎症时局部血流动力学力学变化一般按如下顺序发生: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 )112、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 )113、病毒性感染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114、炎性增生是指间质细胞增生,不包括实质细胞增生,后者属于修复。( )115、慢性炎的病理变化常以渗出为主,浸润的炎细胞常为中性粒细胞。( )116、任何炎症中都有变性、渗出和增生改变。( )117、肉芽肿的主要成分是浆细胞和淋巴细胞。( )118、在炎症的发展过程中一种炎症类型可转变成另一种炎症类型。( )119、肉芽肿内的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吞噬能力很强,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 )120、适应性变化中无细胞及其内部结构的损伤。( )121、肥大常与增生伴存。( )122、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器官体积增大,都称为肥大。( )123、化生既可发生在同源细胞之间,也可发生在异源细胞之间。( )124、发生萎缩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都缩小。( )125、仔猪食盐中毒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 )12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溶血、器官机能障碍和休克等病症。( )127、由于心肌收缩力无力引起的心源性休克主要发病机理是心排血障碍。( )128、食欲减退和废绝是畜禽疾病的重要标志。( )129、尿中带血称为血尿。( )130、皮肤、粘膜呈蓝紫色称为淤血。( )131、家畜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称为腹泻。( )13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133、骨骼肌随意地急剧收缩,称为痉挛。( )134、皮肤、粘膜受到破坏的开放性损伤叫挫伤。( )135、动物失去意识、感觉和随意运动称为瘫痪。( )136、家畜体温升高或降低能反应机体的机能状态和病理变化。( )137、局部组织器官的含血量量增多叫充血。( )139、因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引起的缺氧,称为循环性缺氧。( )140、一氧化碳中毒时,皮肤和粘膜呈现青紫色。( )141、颗粒变性病变部位是细胞浆内。( )142、纤维素性变性病变部位是结缔组织间质内。( )143、凝固性坏死发生机制是组织水分脱失变干,胞浆凝固明显。( )144、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时的四肢末端。( )145、引起心包炎的主要因素是传染性因素和创伤性因素。( )146、动脉管壁的炎症称为动脉炎。( )147、红细胞被破坏的现象叫溶血。( )148、只有生物性因素才会引起动物疫病。( )149、毒素进入血液使机体中毒称为毒血症。( )150、机体发热时,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增多,故动物表现出厌食。( )261、 下例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水肿B、缺氧C、肝炎D、休克262、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称为:( )A、病理状态B、病理过程C、病理反应D、综合征263、疾病是指:( )A、机体有不适感B、细胞受损的表现C、机体对内环境协调功能异常D、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264、下述哪项属于患者的症状?( )A、血压升高B、肝脏肿大C、头痛D、体温升高265、下述哪项不属于患者的体征?( )A、心脏杂音B、头晕C、骨折D、白细胞升高266、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是:( )A、疾病的原因B、疾病的条件C、疾病的诱因D、疾病的外因267、下述哪项因素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 )A、细菌B、病毒C、真菌D、一氧化碳268、下述哪项属于物理性致病因素?( )A、中暑B、结核病C、青霉素过敏D、铅中毒269、维生素A中毒的致病因素属于:( )A、生物性因素B、先天性因素C、免疫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270、基因突变是指:( )A、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B、染色体数量和结构改变C、易患某种疾病的素质D、损伤胎儿生长发育的改变271、染色体畸变是指:( )A、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B、染色体数量和结构改变C、易患某种疾病的素质D、免疫功能的改变272、发病学是研究:( )A、疾病发生的原因B、疾病发生的条件C、疾病发生的外因和诱因D、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273、破伤风病毒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致病因素属于:( )A、生物性因素B、先天性因素C、免疫性因素D、遗传性因素274、下述哪项属于外部屏障?( )A、血脑屏障B、胎儿屏障C、粘膜屏障D、肝屏障275、致病因素随着血液流动而蔓延属于:( )A、组织性蔓延B、神经蔓延C、接触蔓延D、体液蔓延276、疾病发展方向取决于:( )A、损伤与抗损伤的力量对比B、机体的抵抗力C、病因的数量与强度D、机体自稳调节能力277、下述哪项不符合痊愈的标准?( )A、致病因素已经消失或不起作用B、疾病时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C、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D、遗留有基本病理变化278、缺氧时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属于:( )A、代谢代偿B、功能代偿C、结构代偿D、形态代偿279、按照传统的死亡观念,濒死期是指:( )A、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B、脊髓处于抑制状态C、脑干以上部位处于深度抑制状态D、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280、按照传统的死亡观念,临床死亡期是指:( )A、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B、脊髓处于抑制状态C、脑干以上部位处于深度抑制状态D、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281、 按照传统的死亡观念,只在生物学死亡期出现的变化是:( )A、心跳、呼吸停止B、颅神经反射消失C、延髓深度抑制D、尸冷、尸僵和尸斑282、死亡的现代概念是指:( )A、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应消失B、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终止C、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D、脑干以上部位处于深度抑制状态283、伤寒病和大叶性肺炎属于:( )A、疾病B、病理过程C、病理反应D、病理状态284、发热属于:( )A、疾病B、病理过程C、病理反应D、病理状态285、出汗过多又无水喝,最易发生哪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A、等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低渗性脱水D、低钾镁血症286、某一动物高热数日,最易发生哪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A、高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低渗性脱水D、低钾镁血症287、 高渗性脱水时体液含量的变化表现为:( )组织内液组织间液血浆A、B、明显C、可有所比血浆更明显明显D、变化不大288、高渗性脱水早期尿液的变化表现为:( )尿量尿比重尿钠含量A、B、C、D、289、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体温升高?( )A、等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低渗性脱水D、低钾镁血症290、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脑血管扩张、出血?( )A、等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低渗性脱水D、低钾镁血症291、低渗性脱水时体液含量的变化表现为:( )组织内液组织间液血浆A、B、明显C、可有所比血浆更明显明显D、变化不大292、等渗性脱水时体液含量的变化表现为:( )组织内液组织间液血浆A、B、明显C、可有所比血浆更明显明显D、变化不大比血浆更明显293、低渗性脱水早期尿液的变化表现为:( )尿量尿比重尿钠含量A、B、C、D、294、等渗性脱水早期尿液的变化表现为:( 尿量尿比重尿钠含量A、B、C、D、295、高渗性脱水的原因是:( )A、尿崩症B、尿毒症C、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D、小肠炎296、低渗性脱水的原因是:( )A、尿崩症B、尿毒症C、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D、小肠炎297、等渗性脱水的原因是:( )A、尿崩症B、尿毒症C、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D、小肠炎298、高渗性脱水时:( )口喝脱水症外周循环衰竭A、明显明显早期轻症无B、明显无早期轻症无C、早期轻症无明显早期可发生D、明显无早期可发生299、 低渗性脱水时:( )口喝脱水症外周循环衰竭A、明显明显早期轻症无B、明显无早期轻症无C、早期轻症无明显早期可发生D、明显无早期可发生300、高渗性脱水:( )A、主要补充5%葡萄糖溶液B、主要补充10%葡萄糖溶液C、主要补充等渗盐水D、主要补充偏低渗盐水301、低渗性脱水:( )A、主要补充5%葡萄糖溶液B、主要补充10%葡萄糖溶液C、主要补充等渗盐水D、主要补充偏低渗盐水302、等渗性脱水:( )A、主要补充5%葡萄糖溶液B、主要补充10%葡萄糖溶液C、主要补充等渗盐水D、主要补充偏低渗盐水303、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 )A、尿酸B、碳酸C、乳酸D、磷酸304、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红细胞内HCO-3释放入血B、血中K+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C、主要由磷酸盐的酸化加强,增加H+排出D、主要由铵盐排出增强,增加H+排出305、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表现为:( )肾内离子交换细胞内外离子交换A、K+-Na+交换减少H+释出B、K+-Na+交换增强H+释出C、K+-Na+交换减少H+内移D、K+-Na+交换增强H+内移306严重饥饿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以发生哪种变化?( )A、外周阻力血管收缩B、心肌Ca+内流增加C、中枢神经系统抑制D、血Cl_浓度增高307、 临床上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常用的碱性药物是:( )A、乳酸钠B、碳酸氢钠C、柠檬酸钠D、磷酸氢二钠308、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 )A、重症肌无力B、呼吸中枢抑制C、严重肺部炎症D、慢性低钾血症309、大气道严重阻塞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A、血浆碳酸氢盐缓冲对的作用B、血红蛋白缓冲对的作用C、肺的调节器D、肾的调节310、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A、血浆碳酸氢盐缓冲对的作用B、血红蛋白缓冲对的作用C、肺的调节器D、肾的调节31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对机体主要的损伤是:()A、组织缺氧B、外周血管扩张C、心肌收缩力降低D、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12、在机体各器官组织中,抗水肿能力较强的组织是:( )A、心组织B、脑组织C、肺组织D、肾组织313、水肿时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B、血浆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D肾小球-肾小管失去平衡314、正常机体在调节钠水动态平衡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脏器和组织是:( )A、肾B、肺C、皮肤D、胃肠道315、全身体循环静脉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 )A、血栓阻塞静脉腔B、肿瘤转移到静脉C、右心衰竭D、左心衰竭316、脑水肿是指:( A、脑细胞外液增多B、脑细胞内液增多C、脑组织含水量增多D、脑动脉扩张而致血量增多317、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可引起的缺氧属于:( )A、血液性缺氧B、低张性缺氧C、组织性缺氧D、循环性缺氧318、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缺氧不属于血液性缺氧?( )A、煤气中毒B、严重贫血C支气管痉挛D、亚硝酸盐中毒319、下列何种物质可使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 )A、乳酸B、肌酐C、亚硝酸盐D、一氧化碳320、对组织中毒性缺氧诊断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A、动、静脉血氧含量差B、动脉血氧含量C、动脉血氧分压D、动脉血氧容量321、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缺氧,其动脉血氧含量可显著下降?( )A、肾小动脉硬化B、休克C、脑血栓形成D、肺炎322、下列哪种物质导致的缺氧不属于组织性缺氧?( )A、磷B、硫化物C、亚硝酸盐D氰化物323、下列哪种情况不发生低张性缺氧?( )A、吸入大量氯气B、吸入大量一氧化碳C、支气管炎D、气胸324、缺氧时血管的反应:( )A、冠脉、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B、冠脉扩张,脑血管、肺血管收缩C、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D、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325、 缺氧时心肌组织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增加氧的供应量?( )A、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B、增加肺泡通气量C、增加血液携带氧的能力D、增强组织氧化酶的活性326、 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A、肾B、脑C、心D、肺327、急性缺氧导致肺动脉压升高的主要机制是:( )A、血流量增加B、右心排出量增加C、肺小动脉收缩D、左心功能不全328、缺氧时主要的代谢变化有:( )A、糖酵解减弱B、有氧氧化减弱C、细胞内钾增多D、代谢性碱中毒329、肺心病:( )A、缺氧时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B、缺氧时皮肤粘膜苍白C、缺氧时皮肤粘膜发绀D、缺氧时皮肤粘膜呈玫瑰红色330、氰化物中毒:( )A、缺氧时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B、缺氧时皮肤粘膜苍白C、缺氧时皮肤粘膜发绀D、缺氧时皮肤粘膜呈玫瑰红色331、一氧化碳中毒:( )A、缺氧时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B、缺氧时皮肤粘膜苍白C、缺氧时皮肤粘膜发绀D、缺氧时皮肤粘膜呈玫瑰红色332、严重贫血:( )A、缺氧时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B、缺氧时皮肤粘膜苍白C、缺氧时皮肤粘膜发绀D、缺氧时皮肤粘膜呈玫瑰红色33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A、缺氧时皮肤粘膜呈咖啡色B、缺氧时皮肤粘膜苍白C、缺氧时皮肤粘膜发绀D、缺氧时皮肤粘膜呈玫瑰红色33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位于:( )A、延髓B、脑桥C、中脑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335、体温高于体温调定点:( )A、散热中枢兴奋,产热中枢抑制,体温不升高B、散热中枢抑制,产热中枢兴奋,体温不升高C、散热中枢兴奋,产热中枢也兴奋,体温不升高D、散热中枢抑制,产热中枢也抑制,体温不升高336、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337、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强烈使役B、流行性感冒C、甲亢D、中暑338、发热激活物的作用部位是:( )A、骨骼肌B、皮肤血管C、产EP细胞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339、多种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 )A、外源性致热原B、内源性致热原C、前列腺素D、5-羟色胺340、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皮肤血管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产EP细胞D、骨骼肌34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散热与产热在高水平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342、 高热持续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散热与产热在高水平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343、 体温下降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散热与产热在高水平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344、退热期可以出现:( )A、钠潴留B、水肿C、水中毒D、脱水345、热型是根据下述的哪一项决定的?( )A、体温的高低B、体温上升速度C、体温持续时间D、体温曲线形态346、发热时糖代谢的变化是:( )A、糖原分解降低,糖异生降低,血糖下降,乳糖下降B、糖原分解降低,糖异生升高,血糖下降,乳糖下降C、糖原分解降低,糖异生降低,血糖升高,乳糖下降D、糖原分解升高,糖异生升高,血糖升高,乳糖升高347、发热时蛋白质代谢的变化是:( )A、蛋白分解降低,出现血浆蛋白降低,尿氮排泄增多B、蛋白分解增高,出现血浆蛋白降低,尿氮排泄增多C、蛋白分解降低,出现血浆蛋白降低,尿氮排泄减少D、蛋白分解增高,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增多348、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 )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B、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C、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D、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349、发热时:( )A、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B、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C、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D、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350、大叶性肺炎时可有:( )A、调节性体温升高B、被动性体温升高C、两都均有D、两都均无351、中暑时可有:( )A、调节性体温升高B、被动性体温升高C、两都均有D、两都均无352、病理性体温升高时有:( )A、调节性体温升高B、被动性体温升高C、两都均有D、两都均无353、剧烈运动时有( )A、调节性体温升高B、被动性体温升高C、两都均有D、两都均无354、DIC的最主要特征是:( )A、广泛微血栓形成B、凝血因子大量消耗C、严重出血D、凝血功能紊乱355、DIC造成的贫血属于:( )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356、DIC的高凝期有:( )A、出血B、血栓形成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357、DIC的消耗性低凝期有:( )A、出血B、血栓形成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358、休克早期,下列哪项变化不存在:( )A、微动脉收缩B、后微动脉收缩C、微静脉扩张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359、创伤性休克早期,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烦燥不安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尿少C、血压明显下降D、面色苍白360、微循环淤血期下列哪项微循环变化是正确的?( )A、微动脉收缩B、后微动脉收缩C、微静脉扩张D、动-静脉吻合支开放361、支气管粘膜上皮由原来的纤毛柱状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属于下列哪种病变?( )A、增生B、再生C、化生D、肥大362、细胞水肿属于下列哪一种性质的变化?( )A、代偿性肥大B、渐进性坏死C、轻度变性D细胞内物质沉积363、下列哪些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 )A、肠、肝、脾B、肝、肾、心C、心、肝、脾D、心、肝、脑364、雌激素过多情况下的子宫内膜可能产生:( )A、增生性变化B、病变有转化为癌的可能C、二者均可能D、二者均不可能365、慢性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可能产生:( )A、增生性变化B、病变有转化为癌的可能C、二者均可能D、二者均不可能366、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部位是:( )A、脑B、肺C、肝D、脾367、下列哪个脏器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A、脾B、心C、肠D、脑368、下哪一种疾病的病变是以变质性炎为主的?( )A、肝炎B、胸膜炎C、大叶性肺炎D、蜂窝织炎369、根据以下哪项确定是肿瘤?( )A、外观形状B、组织异常增生C、蔓延扩散D形成肿块370、以下哪项是癌与肉瘤的主要区别点?( )A、大体特征B、恶性程度C、组织结构D、转移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