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第次测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72342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总论第次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刑法总论第次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刑法总论第次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 刑法总论 专业 法学 年级 级 题 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 分核分人题满分2020251520100得 分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考试方式: 闭卷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王某在2011年5月1日前有4次、5月1日后有2次醉酒驾车行为,以上均未造成事故。2011年5月1日生效的修正案八规定醉酒驾车是犯罪,这以前只要未造成事故不构成犯罪,对王某正确的处理应为( )。A按王某共醉酒驾车6次定罪处罚 B按王某5月1日后共醉酒驾车2次定罪处罚 C王某不构成犯罪 D按共醉酒驾车6次定罪处罚但酌情从轻处罚2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容是指( )。A刑罚应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相适应B刑罚应与犯罪的危害结果相适应C刑罚主要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相适应,还要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相适应D刑罚应与犯罪的客观危害性相适应3李某58岁时以特别残忍手段杀死一人潜逃,18年后(2014年5月)被抓获,对李某( )。A不适用死刑 B其是在修正案八以前犯罪,故不适用修正案八,对其可以适用死刑 C对李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与其他人一样处罚4某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5以下行为未满16岁不负刑事责任( )。A参加聚众斗殴中将对方打成重伤 B故意伤害他人 C抢夺他人巨额财产 D抢劫枪支6李某患有禁止驾驶的疾病,李某违法隐瞒了病情领取了驾驶证,一日驾货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时发病昏迷,李车撞上护栏后停下,但因后车来不及停车致发生十余辆车追尾事故致一人死亡、五人受伤。李某( )。A属于一般过失犯罪 B因李故意隐瞒病情构成故意犯罪C由于行为时已无责任能力无罪 D属于原因自由行为,原因自由行为时,即李某隐瞒病情时并非故意危害社会,构成过失犯罪7以下属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罪( )A 遗弃罪 B不作为故意杀死一人C拒不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 D拒不救援友邻部队罪 8关于罪过,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的玩忽职守行为虽然造成了公共财产损失,但在甲未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就不存在罪过 B刑法规定如无入户盗窃等另外四种情形,则要盗窃数额较大才构成盗窃罪,甲不知自己所盗窃的他人手机已达数额较大,故甲不构成盗窃罪 C甲以杀乙故意捅刺乙几刀,认为乙已死亡,将乙扔下河中以避免被人发现,经鉴定乙系溺水身亡,按刑法通说,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D甲想杀张三,误将李四杀死,甲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9王某1987年8月5日出生,李某在2003年8月5日那天将邻居五岁儿子绑架,向其父索要五万元,因被害人哭啼,王某封其口时未曾想将鼻也封住了,几小时后王某发现被害人死亡,王某( )A无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C绑架罪D故意杀人罪10以下在理论上不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A犯罪的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 B犯罪的预备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 C犯罪实行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 D行驶在外国的我国国际列车上的犯罪 得分评卷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刑法规定,在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仅定拐卖妇女、儿童罪。15周岁的甲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幼女。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刑法第17条第2款没有规定15周岁的人对拐卖妇女、儿童罪负刑事责任,所以,甲不负刑事责任B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含了强奸罪,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C15周岁的人犯强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强奸罪D拐卖妇女、儿童罪重于强奸罪,既然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就应对拐卖妇女、儿童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与强奸罪实行并罚2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单位只能成为故意犯罪的主体,不能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 B单位犯罪时,单位本身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构成共同犯罪 C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但在实行单罚制时,只对单位处以罚金,不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 D对单位犯罪只能适用财产刑,既可能判处罚金,也可能判处没收财产3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因行为人先行行为导致的作为义务而构成不作为犯罪( )。 A甲在车间工作时,不小心使一根铁钻刺入乙的腹部,甲没有立即将乙送往医院而是逃往外地。B甲盗伐树木时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将致人死亡,仍故意不救。C甲与同事出门游玩,同事失足跌入河中,会游泳的甲不愿施救,就大声呼救,待路人闻声赶来救出同事时,同事死亡。D因电线老化导致甲值班所照看的仓库起火,甲能够扑救而不救,而是怕被烧而逃离现场,因火势蔓延财产损失巨大。4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未满16周岁对故意伤害罪不承担刑事责任B只要不具有主观罪过就不构成犯罪C我国刑法中所有的过失犯罪均要求发生实害结果或危险结果才可能成立犯罪D按有关单位、部门解释,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4岁不满16岁要负刑事责任的是八种行为而非八种罪名5甲与乙因情生仇。一日黄昏,甲持锄头路过乙家院子,见甲妻正在院内与一男子说话,以为是乙举锄就打,对方重伤倒地后遂发现是乙哥哥。甲心想,打伤乙哥哥也算解恨。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 B甲的行为属于方法错误,成立故意伤害罪 C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伤害(未遂)罪,对乙哥哥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 D甲的行为不存在任何认识错误,理所当然成立故意伤害罪6以下犯罪是直接故意犯罪( )。A法定目的犯 B追求危害结果发生 C明知自己行为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结果还行为 D刑法虽未明文规定,但理论实践均认为需以特定目的才成立犯罪的非法定目的犯7以下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A又聋又哑的犯罪 B盲人C有部份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D未成年人8按司法解释,以下不构成单位犯罪属自然人犯的有( )A个人为违法犯罪而设立单位、以此单位名义进行犯罪的B单位设立以后以实施犯罪为其主要活动的C盗用单位名义实施、违法所得归犯罪个人私分的D非公有企事业单位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99我国刑法确定的空间效力原则有( )。A. 属地原则 B从新原则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10以下哪些人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A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 B已满75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C不满18周岁人的犯罪的 D又聋又哑的人犯罪的得分评卷人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1 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判断:( ) 说明: 215周岁的张三盗窃2000元现金逃跑过程中为抗拒抓捕,对抓捕人实施暴力和暴力威胁,依刑法第269条规定属转化型抢劫,故张三构成抢劫罪。判断:( )说明:3 某工商局长妻子甲只是一个家庭妇女,甲收受托工商局长办事的多人财物共20余万元,让其夫为行贿人办事,由于受贿罪要国家工作人员才构成,故甲不构成受贿罪。判断:( )说明:4行为人是间接故意时,要发生了危害结果才构成犯罪。判断:( )说明: 5 过于自信过失与不可抗力的本质区别在前者行为人有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或能力,后者行为人不具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能力。判断:( )说明:得分评卷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简述疏忽大意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异同。 2简述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 3简述我国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和相关解释。 得分评卷人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马某是某厂业务员,已婚,有一女岁,马某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在市联系业务时,与一饭店女服务员刘某互有好感。马谎称自己未婚,与刘以夫妻名义同居一起。一年后刘生一子。久之,马即生害妻潘某另取刘某之心。某日,马在其妻潘某爱喝的咖啡中放入氰化物,以图毒死妻潘某。当日,潘某的父母从外地来探望女儿一家。马某见其妻接待其父母,怕其妻生疑不敢提醒其妻别让其父母喝咖啡,借口有事离家。潘在饭后即冲了两杯咖啡,让其父母饮用,造成其父母中毒死亡。 问:潘某误将父母毒死的行为是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为什么?马某是否应对潘某父母死亡负责?为什么? -2 纪某在14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7000余元。15岁生日那天,纪某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饭后回家途中,纪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并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5000余元(抢劫)。16岁生日那天晚上11过纪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盗窃)。当晚11时50多分,纪某行驶至途中,因操作生疏,将在路旁行走的3人撞倒,二死一伤。纪某发现伤员伤势严重,昏迷不醒,不送医可能会死亡,但怕承担刑事责任,纪某去附近找了些草将伤员盖住(12时5分)后开车逃走,被撞伤员因未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次日下午,纪某怕被公安查获,将汽车推下悬崖(故意毁坏财物),后被抓获。问题:请对纪某的上述各行为从刑法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如纪某要伤员死亡承担刑事责任,其主观是何心理态度?试卷第8页(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