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传播复习练习题.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70629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文化与传播复习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企业文化与传播复习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企业文化与传播复习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文化与CI”复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企业文化 企业在实践中创建和发展的用以解决企业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的一套共同的价值观,与价值观一致的行为方式,以及由这些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与表现形态。2、CIS CIS:企业识别系统(MIS、BIS、VIS)n CIS:企业形象战略3、企业文化传播 企业文化传播是企业作为组织对自己的文化符号进行有意识的规划和设计,并通过各种媒介向内、外利益相关者进行传递,使其认知并认同企业文化的过程。 4、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评价和设计保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和适应性;通过全方位的沟通产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自觉行动,保持企业文化三个层次的相对一致性,在制度之外创造出一种与制度相辅相成的软性机制,实现组织协调发展、持续生存的一套管理职能。5、企业理念识别系统6、企业行为识别系统7、企业视觉识别系统8、企业形象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总体印象、态度和评价。9、企业内在形象10、外在企业形象11、内部企业形象12、外部企业形象13、正面企业形象14、负面企业形象15、直接企业形象16、间接企业形象17、企业理念18、企业使命 “企业使命”是对自身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承诺,是对公司存在的理由和依据的认识。 19、企业价值观 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共享的关于企业的价值以及实现企业价值的方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0、企业经营方针 基于经营要素、环节、环境的相对重要性而形成的经营原则、导向、依托和侧重点等21、企业精神 被广大员工所认同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作风和行为准则22、企业行为 企业行为是指以企业整体或其成员为主体,在与企业有关的时间、地点、过程中发生的,会影响企业形象和绩效的所有行为。23、企业知名度 企业名称及其他特征被利益相关者知晓的程度24、企业美誉度 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市场地位、商业道德、经营作风等的评价的态度。25、文化 人们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们共有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处事态度以及一系列习俗、规范与准则的总和。二、简答题1、CI传播的特点n 传播方向的整合性(内外传播)n 传播内容的系统性(三个层次)n 传播形式的一致性(符号统一应用)n 传播时间的持续性(24小时连续传播)n 传播媒体的协同性(各类传播手段并举)2、欧美型CI与日本型CI的差异3、文化的特点n 人为性: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人的劳动结晶。n 历史性: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n 共享性:文化是群体(而不是其中的某个或某些个体)的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n 深沉性:文化的本质是隐藏于表面现象背后发生作用的力量。n 稳定性:文化是具有惯性的力量,一旦形成则不易改变。4、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关系企业文化、CI、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n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来源与根本n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传播造成的心理效果与反应,是企业文化传播的直接目的n CI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中间环节,是传播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的手段相互影响: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形象;企业形 象修正企业对自身的认识,是企业文化变革的重要动因。5、企业文化与CIS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一个客观的体系,CIS是一个人为的系统; 企业文化是CIS设计的基础,CIS是企业文化的符号化6、CIS与企业形象的关系7、美国式CI与日本式CI的特点比较美国CI的特点是视觉性视觉型CI美国CI体现了CI发展第一阶段的特点:1. 注重CI的营销价值,具有极强的功利性2. 强调设计的审美价值和视觉冲击力3. 传播受众:主要指向顾客(新型广告方式)4. 目的:改善企业营销传播“投入/产出”效率。日本CI的特点是文化性文化型CI 把CI理解为“为了区分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而设计的企业文化符号信息系统”。 重视CI的企业形象管理功能。中西元男:“为企业改头换面,换血强身,就是CI”。加藤邦宏:CIS是企业形象革命; 提出了CIS概念,试图更全面地展示企业文化。8、企业文化的功能(不太确定) 区分功能:显示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 导向功能:引导企业战略的方向 激励功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约束功能:规范员工行为 凝聚功能:增强组织凝聚力 辐射功能:对企业外部的影响9、薛恩的企业文化结构观10、企业文化管理的特点11、MIS、BIS、VIS三者的关系12、企业文化设计的原则 个性与共性相兼:既要展示出企业的个性,又要反映社会价值观对企业的要求 高瞻性与实用性相兼:既要高屋建瓴,又要脚踏实地 概括性与明确性相兼:具有一定的既要简明概括,适合于传播,又要意义明确,言之有物13、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的来源 社会文化; 企业领导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企业的历史与行业特点; 员工追求与期望。14、企业价值观设计的内容有哪些?15、企业使命有哪些表达方式?16、行为识别系统设计的内容1、外部行为识别系统设计的内容战略管理行为设计 这类行为包括投资新建、并购;建立联盟;经营模式、业务调整等市场营销行为设计 这类行为包括:产品政策、定价政策、渠道政策、传播行为、谈判行为、服务行为等公共关系行为设计 包括对公关方向、方式、力度、传播方式的选择等 2、企业内部行为识别系统设计的内容n 企业管理制度n 企业风俗n 员工行为规范17、企业制度与企业风俗的区别18、VI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吉祥物19、VI的应用要素有哪些办公用品系列-交通工具系列-企业广告系列-员工服饰系列-产品包装系列-环境标识系统20、20世纪80年代被誉为企业文化“四重奏”的出版物是什么? 威廉.大内的Z理论:建立一种“信任、微妙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性” 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的日本的管理艺术:重视管理的“软因素” 迪尔和肯尼迪的公司文化:企业文化的要素及其关系 彼得斯和沃特曼的追求卓越:美国优秀企业的成功之道三、正误判断题1、企业有两条命脉:一条是经济命脉,一条是文化命脉。( )2、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理念。( )3、企业理念就是企业理念识别系统。( )4、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要素包括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吉祥物。( )5、企业文化传播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6、企业使命表达中的市场导向是指基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规定企业的业务发展领域。( )7、企业行为识别系统是由企业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构成的管理信息系统。( )8、企业理念识别系统是企业文化的表层的表达。( )9、企业理念识别系统是企业文化的深层的表达。( )10、企业文化传播的受众是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 )11、企业文化的终极管理价值是加快企业的扩张步伐,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12、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体制下,企业文化管理应当是党政部分的职能。( )13、在企业文化管理型传播模式下,企业文化是通过CIS表达出来的。( )14、通过CIS,可以了解到一个企业的真实文化。( )15、企业文化理论是中、外企业管理比较研究的结果。( )16、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体的基因。( )17、企业文化管理的终极价值在于延长企业的寿命。( )18、CIS只是比广告更为有效的对外传播形式。( )19、第一个成功导入CI的美国企业是可口可乐。( )20、CIS是企业文化传播在日本实践的产物。( )21、企业识别(CI)就是企业形象。( )22、太阳神集团是最先应用CI的中国企业。( )23、企业文化管理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管理的管理模式。( )24、企业文化是一个客观的体系,CIS是一个人为的系统。( )25、企业文化是CIS设计的基础,CIS是符号化的企业文化。( )26、一个企业的CIS就是它的企业文化。( )27、衡量企业形象的指标只能是企业的知名度。( )28、企业制度是企业的显文化,企业员工对制度的真实态度是企业的隐文化。( )29、企业文化传播渠道是指由企业内部管理关系形成的正式信息渠道。( )30、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它可以脱离与企业家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独立存在。( )四、填空题1、 企业CI要回答的问题是( )。A、 企业是谁B、 企业的标志是什么C、 企业理念是什么D、 企业形象是什么2、 企业CI的萌芽出现在( )。A、19世纪末B、20世纪初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80年代初3、 Corporate identity 一词是指( B )。A、企业形象B、企业识别C、企业个性D、企业文化4、 历史上被认为正式导入CI并获得成功的企业是( A )A、IBMB、奥利威蒂C、伦敦地铁公司D、AEG5、 第一家正式导入CI的中国企业是( A )A、太阳神集团B、海尔集团C、科龙集团D、健力宝集团6、 测量企业形象的指标包括( AB )A、 知名度B、 美誉度C、 诚信度D、 社会责任感7、 西方企业文化理论是( )产生的?A、19世纪初B、19世纪末C、20世纪初D、20世纪80年代8、 企业形象可分为( ABD )等类型A、内部形象与外部形象B、正面形象与负面形象C、基本形象与辅助形象D、直接形象与间接形象9、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 B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80年代C、19世纪80年代 D、21世纪初期10、某企业为自己设计了一套企业理念、制度、规范和标志系统,因而该企业有了自己的( )A、企业文化B、CISC、企业形象D、企业传播11、企业家是企业文化传播的( ACD )A、布道者B、演员C、教员D、楷模五、论述题1、运用企业文化管理模型论述企业文化管理的主要环节、关系和过程。2、试分析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其成因。问题1:“表”。急功近利,走向表面化。问题2:“虚”。重设计,轻推行,走向虚置的“伪文化”。1、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没搞清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如:企业文化及其结构、属性和功能,企业文化与CIS,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CIS与企业形象,等尚未探索出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与方法。2、观念偏差:忽视了企业文化变革任务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面子工程” ;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职工文体活动;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对员工“洗脑”;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CIS策划。3、实践中的浮躁、急功近利倾向。领导不重视。一项“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3、企业家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因而是企业价值观传播过程的源头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因而是企业价值观的初始践行者牧师。张瑞敏: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教员。任正非:1997年,“我从一个甩手掌柜,变成了一个文化教员。”楷模。曹德旺:如何带团队?“我就是讲理想、讲志趣、讲抱负、讲关爱,要他们向我学习。老板如果做不到的,你们就不要做。哪个企业敢这么规定?”4、比较中、外企业文化结构观的异同。 相同之处:都认为企业文化的结构表现为它的层次性,而且层次的数目相近或相同 不同之处: 层次内涵不尽相同:符号层=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和非制度表达的行为);表达的价值观=精神层;中国观点中没有“基本假设层” 。 原因分析:中外管理的发展进化阶段不同,形成了对“制度”的不同看法;中国学界混淆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表达”两个概念。5、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的比较。比较项目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基础策划学,传播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传播学目标企业文化系统设计企业持续价值和系统价值 主体策划者管理者涉及问题的深度解决口号和企业表层问题 内外兼修、系统解决企业的深层次管理问题,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 成果企业文化的分层 相关利益者行为的改变 工作重心关注外宣,策划活动,重在设计与传播基于企业个性的梳理与提升,规划管理活动,重在管理和学习6、在网上下载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表述,运用企业文化设计的原则对其进行评价。六、案例1、双星集团2、美国西南航空公司3、百度4、国美与苏宁5、日本丰田公司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