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液压传动复习题.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69455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矿业大学液压传动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矿业大学液压传动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矿业大学液压传动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考答案一、 简答题1 简述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液压泵,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2 简述容积式液压泵能够连续吸液、排液的根本原因。容积式液压泵必须具备密封且可变的工作容腔和配流机构。配流机构一方面隔离高压、低压腔,另一方面配合吸、排液腔完成吸、排液。3 何为液压泵的困油现象?并说明困油引起的后果。1)液压泵工作的某一短暂时间段内产生一个与吸液腔和排液腔均不沟通的闭死容积,此闭死容积在此时间段内发生容积变化,导致此容腔内的压力急剧上升或急剧下降,此现象称为困油现象。2)困油现象导致气穴、气蚀,增加泵轴承上的载荷,引起泄漏、降低容积效率,产生振动及噪声。4 简述影响外啮合齿轮泵容积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提高容积效率的主要方法。外啮合齿轮泵的泄漏分为:轴向泄露、径向泄漏和齿轮啮合处泄漏,其中正常情况下轴向泄漏占总泄漏量的7080,因此影响外啮合齿轮泵容积效率的主要因素是该泵的轴向泄漏。解决办法:采用轴向间隙自动补偿装置即浮动侧板或浮动轴套。5 比较双作用叶片泵与单作用叶片泵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别。流量脉动: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脉动及噪声比单作用叶片泵的小径向力:双作用叶片泵的径向力平衡,单作用叶片泵的径向力不平衡变量:单作用叶片可以做成变量泵,双作用叶片泵不可以做成变量泵6 简述相同结构形式的液压泵与液压马达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由于下列原因造成马达与泵在结构上的差别:运转正反:一般要求正反转,故结构上应对称。泵不需要正反转,故为了解决困油等现象,结构上不对称。转速范围、启动性能:马达转速范围大,有启动性能要求。泵转速范围小无启动性能要求。故为提高马达在低速下的运转性能及提高马达的启动性能,马达的轴承一般采用滚动轴承,而泵可以采用滑动轴承。自吸能力、初始密封性能:液压泵有自吸能力能力的要求,无初始密封性要求。马达有初始密封性要求,无自吸能力要求。为解决此性能要求上的差别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7 简述液压传动系统中控制元件的主要作用。液压系统中的控制元件主要为:压力控制元件、流量控制元件、方向控制元件压力控制元件:控制、调节系统中液体的压力; 流量控制元件:控制系统流量,控制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方向控制元件:控制液流方向,控制执行元件的运行方向。8 简述采用节流阀的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与旁路节流调速回路在性能上的主要区别。调速范围:回油节流调速的调速范围比旁路节流调速大。承载能力:回油节流调速的的承载能力比旁路节流调速大。效 率:回油节流调速的回路效率比旁路节流调速小。9 简述采用节流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回路与回油节流调速回路在性能上的主要区别。采用节流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回路与回油节流调速回路在速度负载特性、速度刚度和功率特性方面相似。主要区别:承受负值负载能力: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不能承受负值负载,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能承受负值负载;运动平稳性: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运动平稳性不如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好;启动性能: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启动性能比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好。10 根据功能和工作原理的不同,简述溢流阀与定值减压阀的主要区别。减压阀为出口压力控制,溢流阀为进口压力控制减压阀阀口常开,溢流阀阀口常闭减压阀出口为压力油,其泄漏应单独引回油箱;溢流阀出口直接接回油箱,其泄漏可以由阀体内流道内泄至出口,而不必单独引回油箱11 简述溢流阀在液压传动系统中的主要功能。稳压:溢流、恒定系统压力。限压:限定系统最高工作压力,起到安全作用。背压、加载:作为执行元件的背压阀,使执行元件运行稳定;作为系统的加载阀,为系统加载。12 简述液压系统中蓄能器的主要作用。作辅助动力源,保压和补充泄露,吸收压力冲击和脉动。13 简述定量泵变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变量调节参数与马达输出参数的关系。定量泵变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的变量调节参数为变量马达的排量,回路输出参数为液压马达的转速、输出转矩和马达输出功率。马达排量与马达转速成反比关系马达排量与马达输出转矩成正比马达排量与马达输出功率无关,即为恒功率调速14 简述变量泵定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变量调节参数马达输出参数的关系。变量泵定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的变量调节参数为变量泵的排量,回路输出参数为液压马达的转速、输出转矩和马达输出功率。泵排量与马达转速成正比线性关系泵排量与马达输出功率成正比线性关系泵排量与马达输出转矩无关,即为恒转矩调速 液压传动与控制复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 液体在管道做层流流动时,( )越大,其沿程压力损失越小。A.管道长度 B.液体流速 C.液体粘度 D.管道通流截面面积2 当泵的输出压力增高时,液压泵的泄漏(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3 下列各种结构形式的液压泵,相对而言额定压力最高的是( )。A.轴向柱塞泵 B.单作用叶片泵 C.双作用叶片泵 D.内啮合齿轮泵4 为减小流量脉动,单作用叶片泵通常( )。A.叶片数为奇数 B.叶片数为偶数C.叶片根部通压油腔 D.叶片根部通吸油腔5 下列因素中,对马达的容积效率没有影响的是( )。A.油液粘度 B.负载大小 C.油液温度 D.马达排量6 下图所示回路中,阀1和阀2的作用是( )。A.阀1起溢流作用,阀2起安全作用 B.阀1起安全作用,阀2起溢流作用 C.均起溢流作用 D.均起安全作用7 采用节流阀的进油、回油节流调速回路在外负载一定时,液压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随节流阀通流面积的增大而( )。A.降低 B.增高 C.不变 D.不确定8 采用节流阀的旁路节流调速回路,在节流阀通流面积一定时,速度刚度随执行元件的负载增大而( )。A.不变 B.不确定 C.增加 D.减小9 变量泵定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随变量泵的排量降低( )。A.马达转速降低 B.马达转速增大 C.马达输出转矩降低 D.马达输出转矩增大10 液压系统中将机械能转变为液压能的装置是( )A.液压泵 B.液压马达 C.液压阀 D.液压辅助元件11 液体在管道做紊流流动时,( )越大,其延程压力损失越小。A.管道长度 B.液体流速 C.液体粘度 D.管道通流截面面积12 当泵的输出压力增高时,泵的容积效率(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13 下列各种结构形式的液压泵,相对而言效率最高的是( )。A.轴向柱塞泵 B.单作用叶片泵 C.双作用叶片泵 D.内啮合齿轮泵14 产生齿轮泵径向力不平衡的原因是( )。A.存在液压径向力和齿轮啮合力 B.液压泵工作压力过高 C.液压泵泄漏过大 D.齿轮重迭系数大于115 为保证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与定子内环紧密接触可采用( )。A.所有叶片根部均通压油腔 B.所有叶片根部均通吸油腔C.排液区叶片通压油腔 D.采用偶数叶片16 一般情况下,马达的启动输出转矩和启动完成后实际输出转矩相比( )。A.启动输出转矩大 B.启动输出转矩小C.两者相等 D.不确定17 某单排11柱塞8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滚子每经过一段曲线,柱塞往复移动( )次。A.1 B.2 C.8 D.1118 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对柱塞缸的伸出速度表述正确的是( )。A.缸筒内径越大,运动速度越大 B.缸筒内径越小,运动速度越大C.运动速度与柱塞直径无关 D.柱塞直径越小,运动速度越大19 如下图所示,开启压力分别为0.2MPa、0.3MPa、0.4MPa的三个单向阀并联,当O点刚有油液流过时,泵出口压力为( )。A.0.2MPa B.0.4MPa C.0.7MPa D.0.9MPaO20 图中所示的三位四通换向滑阀机能,( )是 H型机能。 A B C D21 如图所示,溢流阀1的调节压力为p1=40105Pa,溢流阀2的调节压力为p230105Pa。当处于图示位置时,泵的出口压力p为 ( )A. p=40105Pa B. p=55105Pa C.p=40104Pa D.p=30105Pa22 节流阀流量公式,节流口形状为薄壁孔时,指数m取值为( )。A.0.4 B.0.5 C.0.8 D.123 能够用于补充系统泄露的液压辅件是( )。A.密封圈 B.蓄能器 C.油箱 D.热交换器24 采用节流阀的旁路节流调速回路,在外负载一定时,液压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随节流阀通流面积的增大( )。A.降低 B.增高 C.不变 D.不确定25 采用节流阀的进油、回油节流调速回路,在节流阀通流面积一定时,速度刚度随执行元件的负载增大而( )。A.不变 B.不确定 C.增加 D.减小26 变量泵定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随变量泵的排量降低( )。A.马达转速增加 B.马达输出功率降低 C.马达输出转矩增大 D.马达输出功率不变27 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取决于( )。A.液压泵的额定压力 B.外负载 C.液压泵的流量 D.原动机功率28 液压系统中产生气穴现象的临界压力是( )。A.空气分离压 B.饱和蒸汽压 C.大气压 D.液压泵的额定压力29 当泵的输出压力减小时,液压泵的泄漏(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30 下列各种结构形式的液压泵,相对而言噪声较低的是( )。A.轴向柱塞泵 B.单作用叶片泵C.双作用叶片泵 D.外啮合齿轮泵31 限制齿轮泵压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A.流量脉动 B.困油现象 C.泄漏 D.噪音32 为减小双作用叶片泵叶片与定子间的磨损可采用( )。A.在配流盘上开三角形减振槽 B.减小吸液区叶片根部的有效作用面积C.减小排液区叶片根部的有效作用面积 D.排液区叶片根部通吸液腔33 液压马达的机械效率是指( )。A.实际输出转矩与理论转矩之比 B.理论转矩与实际输出转矩之比C.实际输出功率与实际输入功率之比 D.实际输入功率与实际输出功率之比34 单排11柱塞8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缸体每旋转一周,柱塞往复移动( )次。A.1 B.2 C.8 D.1135 不考虑泄漏时,液压缸运动速度取决于( )。A油液粘度 B.流量 C压力 D负载 36 三位四通阀在中位时,为使液压缸闭锁,应采用( )中位机能。A.O 型 B.P 型 C.Y型 D.H型。37 图中所示的三位四通换向滑阀机能,( )是P型机能。 A B C D38 减压阀的调压弹簧调定压力为5MPa,当减压阀的进口压力为4MPa时,其出口压力为( )。A.0MPa B.1MPa C.4MPa D.5MPa39 旁通型调速阀是由( )而成。A.压差式溢流阀和节流阀串联 B.压差式溢流阀和节流阀并联C.定差减压阀和节流阀串联 D.定差减压阀和节流阀并联40 Y型密封圈在安装时,应当( )。A.唇口面向压力高的一侧 B.唇口面向压力低的一侧C.唇口可任意放置 D.Y型密封圈不能单独使用41 采用节流阀的节流调速回路,在节流阀通流面积一定时,液压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与外负载的关系是( )。A.随外负载的增大而增大 B.随外负载的减小而增大C.外负载的变化不影响速度 D.不确定42 变量泵定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随变量泵的排量增大( )。A.马达转速降低 B.马达转速增大 C.马达输出功率降低 D.马达输出转矩增大43 变量泵定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随变量泵的排量降低( )。A.马达转速增加 B.马达输出功率增大C.马达输出转矩不变 D.马达输出功率不变44 液压系统的故障大多数是由于( )引起的。A.液压油粘度不合适 B.液压油温度过高 C.油液污染 D.系统泄漏45 下列因素中能够导致液压冲击的是( )。A.液压系统工作压力高 B.液压油粘度小C.执行元件突然制动 D.执行元件运行速度高46 当泵的输出压力减小时,泵的容积效率(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47 下列各种结构形式的液压泵,相对而言抗污染能力强的是( )。A.轴向柱塞泵 B.单作用叶片泵C.双作用叶片泵 D.齿轮泵48 下列因素中,对齿轮泵噪声影响最大的是( )。A.流量脉动 B.径向力不平衡C.工作压力 D.泵转速49 在叶片泵配油盘吸、压油窗口的前端开三角形减振槽可解决叶片泵的( )。A.困油现象 B.减小流量脉动C.减小叶片与定子间的磨损 D.提高叶片泵的工作压力50 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是指( )。A.理论流量与实际流量之比 B.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之比C.实际输出功率与实际输入功率之比 D.实际输入功率与实际输出功率之比51 不考虑泄漏时,液压缸运动速度取决于( )。A油液粘度 B.流量 C压力 D负载 52 某单排11柱塞8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缸体每旋转一周,柱塞往复移动( )次。A.1 B.2 C.8 D.1153 三位四通换向阀在中位时,为使单杆活塞缸浮动,应采用( )中位机能。A.P型; B.Y型 C.M型 D.O型54 图中所示的三位四通换向滑阀机能,( )是M型机能。 A B C D55 旁通型调速阀是由( )而成。A.压差式溢流阀和节流阀串联 B.压差式溢流阀和节流阀并联C.定差减压阀和节流阀串联 D.定差减压阀和节流阀并联13在液压系统中,使用( )可以把液压信号转变成电信号。A.电磁换向阀 B.插装阀 C.分流阀 D.压力继电器56 滤油器安装在泵的进油口主要是为了( )。A.保护泵 B.阻止系统生成的污物进入油箱C.保护系统中的精密元件 D.滤去油箱中的污染物57 节流阀的旁路节流调速回路,在负载一定下,速度刚度随执行元件的速度增大而( )。A.增大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58 变量泵定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随变量泵排量增大( )。A.马达转速降低 B.马达输出功率增大 C.马达输出转矩增大 D.马达输出功率不变59 定量泵变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随马达排量的降低( )。A.马达转速增大 B.马达转速降低 C.马达输出功率增加 D.马达输出转矩增加二、 填空题 60 液体的流量连续性方程是 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一种表达形式。61 采用 方法来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62 液体的压力增加时,液体的粘度 。63 滤油器安装在泵的进油口主要是为了 。64 当液流的实际雷诺数小于临界雷诺数时,液体的流动状态为 状态。65 当泵的输出压力增高时,液压泵的容积效率 。66 液压泵带载工作时,实际流量 理论流量。67 液体流动中的压力损失可分为局部压力损失和 压力损失。68 对于液压泵来说,正常工作条件下,按实验标准规定连续运转的最高压力称之为泵的 压力。69 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 次。70 马达的爬行现象出现在 速运动时。71 调速阀是由节流阀和定差减压阀 联而成。72 能吸收液压系统中压力冲击的液压辅件是 。73 画出滤油器的职能符号图 。74 画出减压阀的职能符号图 。75 画出冷却器的职能符号图 。76 画出内控外泄式顺序阀的职能符号图 。77 画出中位机能为H型的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职能符号图 。78 画出中位机能为H型的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职能符号图 。79 画出液控单向阀的职能符号图 。80 画出定压减压阀的职能符号图 三、 系统设计及分析题81 设计一个采用先导式溢流阀的卸荷回路。82 设计一个采用换向阀中位机能卸荷的液压回路。83 设计一个三级调压液压回路。84 设计一个两级调压回路。85 绘制图示回路速度负载特性曲线并简述其应用场合。86 分析下图所示两级调压回路的工作原理。87 绘制下图所示节流调速回路速度负载特性曲线并简述其应用场合。88 分析下图所示三级调压回路的工作原理。89 绘制下图所示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曲线并简述其应用场合。90 分析下图所示采用先导式溢流阀的卸荷回路的工作原理。91 分析下图所示容积调速回路的调速工作原理并绘制回路特性曲线。92 分析下图所示采用限压变量泵的卸荷回路的工作原理。93分析下图所示平衡回路的工作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