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矿床学问答题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69290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大学矿床学问答题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南大学矿床学问答题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南大学矿床学问答题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浆矿床的一般特点岩浆矿床与岩浆岩基本同步形成,表现在二者的形成时间、空间、成分、温度压力等的一致性。1) 时间:成矿作用和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 ;2) 空间:矿体主要产在岩浆岩母岩体内。少量贯入式矿体可进入邻近的围岩中;3) 围岩:一般为岩浆岩母岩;4) 成分: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 ,仅含量有差异;5) 形成条件:岩浆矿床的成矿温度较高,达1500-500。形成的深度或压力的变化范围也很大。成矿专属性A. 板块缝合带与蛇绿岩套有关的镁质超基性岩体此类岩体中常产铬铁矿矿床,含矿岩体多由纯橄岩、辉橄岩、辉石岩等岩相组成,一般缺少基性岩相。化学特征:MgO30%,m/f6,TiO20.2%,REE低。B. 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 此类侵入体多被认为与地幔热点和大陆裂谷有关,一般岩体规模较大,分异良好,具火成堆积构造,常与钒钛磁铁矿矿床有关。含钒钛磁铁矿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为:MgO8%,m/f3,TiO22%,REE高。C. 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此类岩体多与大陆裂谷或大陆边缘深断裂有关,一般岩体规模较小,分异良好。常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含矿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为:MgO=8-30%,m/f=2-6%,TiO2=0.2-2.5%,REE较低,轻稀土轻度富集,Ni亏损。D. 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这是一种弱碱性超基性岩,常成浅成或超浅成相(或呈次火山岩)产于爆发岩筒中。岩体常成群出现,形态多呈岩筒状,少数成岩墙或岩床状。岩石主要由橄榄石、透辉石、金云母组成。具斑状结构和角砾状构造,故又称角砾云母橄榄岩。原生金刚石矿床产于这类岩石中。E. 霞石正长岩、磷霞岩和碳酸岩杂岩体此类岩体常为从超基性岩浆、碱性岩浆直至碳酸岩岩浆大致沿同一通道一次侵入形成不同侵入岩相成同心环状分布的岩株。与其有关的矿床为霞石(Na3K(AlSiO4)4)烧绿石(CaNaNb2O6F)稀土元素(REE)矿床。F. 花岗岩与之有关的为某些稀有和稀土元素矿床。在我国西藏还有产于其中的石墨矿床。岩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岩浆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有:岩浆岩条件、大地构造条件、同化作用、挥发组分以及多期多阶段岩浆活动。1. 岩浆岩条件岩浆是岩浆矿床形成的首要条件。一般认为岩浆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和载体,而岩浆岩即是成矿母岩。因此原始岩浆的性质和含各类有用组份的多少,对能否形成岩浆矿床有重要影响。且一定类型的岩浆矿床通常与一定成分的岩浆岩有关,这一特点称为岩浆的成矿专属性。2. 大地构造条件 通过前述不同类型岩浆矿床的成矿母岩可见,岩浆矿床多产于超基性-基性岩和碱性杂岩体内部。这些类型的岩浆来源一般都很深,属幔源岩浆。幔源岩浆形成及侵位受特定的大地构造单元控制。下面从槽台学说和板块学说两种不同的理论来说明大地构造条件的控制作用。 3. 同化作用岩浆在其形成和向上运移过程中,往往会熔化或溶解一些外来物质(如围岩碎块),称同化作用;不完全的同化作用则是混染作用。同化和混染作用可能引起的有利于成矿的变化:1) 改变岩浆的化学成分:当围岩中成矿物质含量较高时,与岩浆混合,直接提高了岩浆中成矿物质的含量,有利于岩浆矿床的形成。如:西藏某地花岗岩中的石墨矿床,即为花岗岩同化了煤层形成的。2) 改变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加速或延缓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进程,当这种改变有利于成矿物质富集时,有利于岩浆矿床的形成。如:含铜镍硫化物的基性一超基性岩浆同化了碳酸盐岩石,一则可以降低熔浆的粘度,使硫化物得以聚集;二则能促使更多的金属组份脱离硅酸盐而进入硫化物熔浆中,以更有利于成矿。碳酸盐岩石的同化作用,对铬铁矿矿床的形成却是不利的,因为多量CaCO3的加入,使铁大部分从硅酸盐中游离出来形成磁铁矿,致使铬铁矿石的铬铁比值降低,影响其工业价值。3. 挥发组分作用岩浆中的挥发组份主要有: H2O、F、Cl、B、S、As、C、P等,其对岩浆的分异、同化作用以及某些成矿元素的搬运和富集有着重要影响,因而也称为矿化剂。1) 原始岩浆中的挥发份,能与金属元素组成易溶络合物使它们保留在岩浆的残余溶液中富集成矿。2) 挥发份富于流动性,故常将岩浆中某些成矿物质,自下部带至上部、自高压地段带至低压带,集中到有利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3) 矿化剂在岩浆分异早期作用不明显,在后期作用逐渐重要。4. 多期多阶段岩浆活动对于同源岩浆而言,多期多阶段岩浆活动是岩浆房内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结果。岩浆结晶分异作用进行的越彻底,岩浆多期多阶段侵位现象越发育。由于硫化物的熔点比硅酸盐矿物低,因此,晚期侵位岩浆的含矿性一般比早期好。早期岩浆矿床是指岩浆冷凝结晶时,有用矿物较早地从岩浆中结晶和富集所形成的矿床。其特点如下: 有用矿物主要聚集在岩体的底部或边部,矿体形态呈矿瘤、矿巢、凸镜状或似层状。 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基本一致。 矿体与围岩没有明显的界线,一般呈逐渐过渡关系,矿石常具自形晶半自形晶结构,或被硅酸盐矿物包围,形成包含结构。矿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流动作用可形成条带状构造。(块状80,稠密浸染状5080,中等浸染状3050,稀疏浸染状30)。 矿体和围岩都是岩浆演化的产物,形成时间一致,故为同生矿床。晚期岩浆矿床在岩浆冷凝过程的晚期阶段,在矿化剂的影响下,有用矿物较硅酸盐矿物从熔浆中晶出较晚,矿石矿物主要是金属矿物充填在硅酸盐类矿物颗粒间或胶结硅酸盐矿物,形成海绵陨铁结构。其特点如下: 矿体常呈条带状或似层状,贯入式矿体呈脉状和凸镜状。 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基本一致。 矿体与围岩间一般界线明显,矿石主要为稠密浸染状或致密块状构造,常见海绵陨铁结构。 矿体和围岩都是岩浆演化的产物,一般形成时间一致,属同生矿床;但贯入式矿体可以是后生矿床。矿质沉淀的方式气水热液矿床的成矿方式主要有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两种。 充填作用:是在已有的空洞中发生的矿物沉淀过程。其特点是:a. 矿体形态决定于原有孔隙的形态,一般呈脉状,与围岩界限清楚。b. 矿体中矿物沉淀的顺序通常从两壁向中心生长,其发育的晶面指向热液的供应方向。c. 充填作用形成的矿石,可具有梳状、晶簇状、对称带状、角砾状及同心圆状等构造,为识别标志。 交代作用:实质上是一种同时进行的溶解和沉淀过程,新矿物用这种方式替换原先存在的矿物,新矿体集合体替换了以前存在的岩石。根据溶液搬运组分的方式可分为:扩散交代作用和渗滤交代作用。其特点是:a. 矿体外形不规则,矿体和围岩界线不清楚,呈过渡关系;b. 矿体中常含有未被交代的围岩残余;c. 矿体中往往可以保存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d. 某些交代矿物晶体不受生长空间的限制,可长成完整的晶体;可以产生假象矿物。划分不同矿化阶段的标志有a. 早阶段被晚阶段矿脉交截,被截部分常有位移现象;b. 早阶段矿石经破碎并角砾岩化,被后阶段矿物所胶结,有时有不同程度的交代现象;c. 具明显的交代蚀变作用,早阶段形成的矿物被交代蚀变成另一种矿物,如阳起石或透辉石蚀变成绿泥石及碳酸盐。矿物生成顺序的主要判别标志 穿插:一矿物穿插另一矿物或矿物组合,被穿插者生成较早; 交代,先成的矿物被后成的矿物所交代,常显交代残余结构; 包围:先成矿物的全部或一部分被后成矿物所包围; 粒间位置:后成矿物生成于先成矿物的颗粒之间; 假象:先成矿物被后成矿物交代后,尚保留其原来晶形。如磁铁矿变成假象赤铁矿后仍保留其等轴晶系的晶形; 构造:在对称带状构造中,外层矿物早于内层矿物;晶洞构造中的矿物一般晚于洞壁的矿物。接触交代矿床的形成条件1. 岩浆岩条件岩浆演化过程分出含矿溶液,是形成矽卡岩矿床的先决条件。因此研究侵人体的岩性、形状、产状及其变化、侵入体边缘的断裂裂隙发育程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1) 成分:有利于形成接触交代矿床的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按其岩性可分为两个系列。钙碱性系列;碱性系列。从总的来看,与矽卡岩矿床有关的侵入岩的化学成分中钾、钠含量明显偏高(Na2O+K2O总量一般是79%),镁、铁及钙的含量偏低。岩石酸度与矿化的关系是:铁矿床往往与闪长岩二长岩有关;铅、锌矿床主要与花岗岩类,其次与花岗闪长岩类有关;钨、锡、钼矿床则主要与花岗岩类有关。2) 岩体的产状:一般是侵位于中深到浅成环境是最有利于接触交代矿床的形成。中深到浅成的岩相特征:具中细粒结构、斑状结构,斜长石的环带构造明显,角闪石具辉石的残余,构成反应边结构,微斜长石被正长石代替等。通过对某些接触交代矿床中侵入体顶板的盖层厚度测算,一般都在1-4.5km的深度内形成。3) 规模:侵人体多为中小型的,出露面积一般50km2,大多数在2-10km2左右。它们常呈岩株、岩瘤、岩钟、岩脉状等产出。4) 时代:我国大多数与接触交代矿床有关的侵入体,在东部以燕山期为主,而西部则主要为海西期。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接触交代矿床是中生代的或更年轻的,有少数钨、锡矿床是古生代的。2. 围岩条件围岩岩性是决定矽卡岩及矽卡岩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它不仅影响成矿物质的沉淀,同时也影响成矿作用方式、矿体规模及矽卡岩和矿石的物质成分。1) 有利围岩主要是各种碳酸盐岩石,因其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分解、物理性质较脆,特别是硅化后更容易形成破裂,渗透性增强;2) 薄层碳酸盐岩石或成分不纯的碳酸盐岩石对成矿更有利;3) 薄层灰岩和其物理化学性质有明显差异的火山岩或页岩呈互层时,常常是富矿赋存的场所;4) 围岩的节理、裂隙及孔隙度(大小、性质结构、开放程度、形态)对矿化富集及矿体的形状、产状也有重要影响。5) 碳酸盐岩的成分控制着矽卡岩的成分和矿物组合,如含矿溶液交代石灰岩形成钙矽卡岩及有关矿化,交代白云岩则形成镁矽卡岩及有关矿化,它们各有一套典型的矿物组合。3. 构造条件 构造控制含矿溶液的通道,也为成矿提供有利的空间。具体的成矿构造有以下四类。1)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矽卡岩矿床绝大部分受接触带构造控制。接触带的形态影响着矿化富集的强度。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中主要有三种有利成矿部位: 岩体的凹部往往对成矿有利; 侵入体超覆于围岩之上,一般有利于形成富矿,矿体多为不规则状和透镜状; 在接触带上断裂交错部位、与不同岩性接触部位、以及早期脉岩和断裂发育部位等均有利于矿化。2) 围岩层理、层间破碎带及构造裂隙在接触带附近的有利围岩中,层理发育而显著,特别是在不同岩性岩层之间的层间剥离、层间破碎带及构造裂隙等,对矽卡岩矿床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于这些构造的存在。不仅在接触带上,有时甚至在远离侵人体的围岩中,也能形成较大的矿体。3) 褶皱构造褶皱构造主要表现在对岩体及含矿溶液流通的控制。一般在褶皱轴面发生弯曲处、褶皱倾伏端及褶皱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处,往往有利于岩浆的侵入和与其伴随的矿化。在复式向斜的次一级背斜轴部往往也出现一系列小侵入体并伴随有矿化。此外,在大断裂两侧所形成的牵引褶曲,有时也对成矿有利。4) 捕虏体构造捕虏体构造实质上是岩体内部石灰岩等捕虏体的接触带构造。它的规模可由几十米到数百米,甚至更大。矿化往往沿捕虏体边部断续分布,有时整个捕虏体都被交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矿体。有时虽然存在捕虏体内并无矿化,但可预示在其附近可能有主接触带构造。4. 温度条件 矽卡岩矿床形成的温度范围很广,从简单的矽卡岩化开始到矿化结束,温度不断下降。一般认为矽卡岩矿物的形成温度在800300之间,而金属矿物的形成温度约在500200之间。5. 深度和压力条件矽卡岩矿床形成的压力与其所在的深度有关,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主要是在中等深度,也可在浅部条件下形成。矽卡岩矿床的成矿过程 矽卡岩矿床的形成过程综合起来可以划分为两个成矿期和五个成矿阶段:1) 矽卡岩期:主要形成各种钙、铁、镁 铝的硅酸盐矿物,这时没有石英出现。这个成矿期又可以分为三个成矿阶段: 早期矽卡岩阶段这一阶段形成的主要矿物是硅灰石、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方柱石等,其特征是以岛状和链状的无水硅酸盐为主,一般称为干矽卡岩阶段。但也有少量含水硅酸盐矿物如符山石。它们是在高温的超临界条件下形成的。在这一阶段中一般不伴有硫化物的沉淀,在镁矽卡岩中可形成磁铁矿和硼酸盐,在钙矽卡岩中形成白钨矿。 晚矽卡岩阶段这一阶段形成的矿物对早矽卡岩阶段的矿物具明显的交代作用,主要矿物有阳起石、透闪石、角闪石、绿帘石类等,其特征为带状或复杂链状构造的含水硅酸盐类矿物,故又称为湿矽卡岩阶段。这个阶段由于温度逐渐降低,溶液中的铁,除部分参加硅酸盐矿物外,大量以磁铁矿形式出现,故又称为磁铁矿阶段。这个阶段的矿化作用是在接近超临界状态下进行的,铁从岩浆中呈氯化亚铁(FeCl2)、氯化铁(FeC13)、或氧化亚铁带出。 氧化物阶段它介于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之间,具有过渡性质。在这一阶段中形成长石类矿物如正长石、酸性斜长石:云母类矿物如金云母、白云母及少量的黑云母,此外还有少量的石英、萤石和绿帘石等。矿石矿物有白钨矿、锡石、赤铁矿、少量磁铁矿。铍的硅酸盐矿物如日光榴石、硅铍石、香花石等。后期有少量硫化物的形成,如辉钼矿、磁黄铁矿和毒砂等。2) 石英硫化物期:这一成矿期中,二氧化硅一般不再和Ca、Mg、Fe、Al组成矽卡岩矿物,而是独立地形成大量的石英,并有典型的热液矿物如绿泥石、方解石等。该期有大量金属硫化物的形成。它又可分为两个成矿阶段: 早期硫化物阶段生成的脉石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碳酸盐等,它们主要是交代早期硅酸盐矿物而形成的,井有萤石和石英。矿石矿物主要是各种铜、铁、钼、铋、砷的硫化物,如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辉铋矿等。故亦称为铁铜硫化物阶段。它们主要是在高中温热液条件下形成的。 晚期硫化物阶段此阶段除交代早期形成的硅酸盐矿物如绿泥石和绢云母等外,还有石英、特别是碳酸盐类矿物明显增多。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和黄铜矿,因此又称为铅、锌硫化物阶段,此阶段的矿物主要是在中温热液条件下形成的。热液矿床的分类岩浆气液矿床 岩浆气液交代矿床: 与蚀变花岗岩有关的钠长岩化稀有、稀土元素矿床。 与蚀变花岗岩有关的云英岩化钨、锡矿床。(其特征等于高温热液矿床特征) 与蚀变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蛇纹石化石棉滑石矿床。 岩浆热液充填交代矿床:高温热液矿床:W、Sn、Mo、Bi等。(300以上)中温热液矿床:Cu、Pb、Zn等。(200300)低温热液矿床:Hg、Sb、As、Au、Ag等。(200以下)非岩浆热液矿床(其特征等于低温热液矿床特征)1)碳酸盐岩层中的脉状铅、锌矿床。2)碳酸盐建造中的金矿床。3)砂页岩中的脉状铜矿床。4)砂岩中的铀钒矿床。5)碳酸盐岩、砂岩中的脉状水晶矿床。高温气液矿床 形成条件:形成温度600300,压力(2-10)107pa,深度4.5 1km左右。浅成高温热液矿床形成温度1km,压力2107pa;矿床在成因上和空间上往往与深成岩浆岩关系密切。 构造位置:矿体常产于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或其附近,浅成高温热液矿床矿体则主要与超浅成侵入岩或次火山岩有关。 围岩蚀变:由于成矿时温度较高,且矿液中富含挥发份,因而在近矿围岩和岩体内部都发生强烈蚀变,典型的有云英岩化、钠长石化、钾长石化、电气石化、黄玉化等(高温蚀变)。 矿石中共生矿物复杂,多期、多阶段矿化明显,有较多的含挥发性组份的矿物。典型的矿物组合:金属矿物有:磁铁矿Fe3O4、磁黄铁矿Fe1-xS、锡石SnO2、白钨矿CaWO4、黑钨矿(Mn,Fe)WO4、赤铁矿Fe2O3、辉钼矿MoS2、辉铋矿Bi2S3、铁闪锌矿(Zn,Fe)S、毒砂FeAsS、自然金Au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长石、锂云母、角闪石等。 矿石多具粗粒结构,带状或对称带状构造。 矿床规模一般为中小型,少数规模很大。 矿体形态复杂,有脉状、带状、似层状、筒状、囊状等。以充填方式成矿的矿体常受各种裂隙构造控制,呈不规则的脉状、串珠状等,常沿一个方向作雁行状排列,也见沿层面交代形成扁豆状或似层状矿体。中温热液矿床 形成条件:形成温度300200,压力(15)107pa,深度20.5km左右。矿床在空间上往往与中小型、中深成侵入体有关。(但也有一部分矿床与岩浆岩无明显的成因和空间联系) 构造位置:矿体主要产于大断裂带或热流值异常地区。与岩浆岩关系明显的矿床,矿体产于侵人体的内外接触带中,但多数产于侵入体外围的沉积岩、变质岩或火山岩中。 围岩蚀变:矿床的围岩蚀变发育,种类较多,典型的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长英岩化、硅化、碳酸盐化以及蛇纹石化等。(中低温蚀变) 矿石成分:矿石的矿物组成复杂。其中金属矿物有自然金、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毒砂、黄铜矿、斜方硫砷铜矿、斑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红砷镍矿、辉砷钴矿、沥青铀矿、辉钼矿和自然铋等。非金属矿物有萤石、水晶、石英、碳酸盐类矿物、(蛇纹石石棉、滑石、菱镁矿),重晶石以及在近地表矿床中的冰长石等。矿物结晶粒度中等,矿石构造以角砾构造及带状构造较为常见,有时也出现胶状构造。 形态产状:由于成矿方式的不同,本类矿床的矿体形态是多样的。由充填作用形成的矿体,主要呈简单的脉状,比较规则,但也常成复脉带以及网状、梯状和鞍状矿脉;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矿体,以似层状为最常见,其次为扁豆状、囊状、柱状等。 规模:矿床规模大小不一,但以大型和中型为多。大矿脉可长达数公里,厚达数米至十数米,延深达500600m,甚至千米以上。由交代形成的矿囊最大直径也可达数百米。低温热液矿床 形成条件:形成温度在50200左右,压力小于107pa,形成深度大多在几百米至地表范围内。矿床所在的广大地区内基本上无深成岩浆岩出露。 构造位置:矿体主要受各种断裂系统控制,在各种围岩中常呈复杂的细脉、网脉和囊状。 围岩蚀变:围岩蚀变以高岭土化、明矾石化、泡沸石化、重晶石化、石膏化等为其特点。此外变安山岩化常发育在中性和基性喷出岩内。而酸性喷出岩常有明矾石化或高岭土化。(低温蚀变) 物质组成:本类矿床的矿石常由一系列的低温矿物组成,金属矿物有辰砂、辉锑矿、雌黄、雄黄、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白铁矿、(黝铜矿、黄铜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冰洲石、萤石、重晶石、明矾石、高岭石、沸石以及碳酸盐类矿物等。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一般细小,角砾状构造很普遍,此外尚有胶状、皮壳状、梳状、环状及晶洞构造。(充填作用为主) 矿体形态:矿体形态复杂多样,由充填作用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各种脉状、凸镜状和似层状等。由交代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囊状、似层状和层状浸染体等。 规模:矿床规模大小不等,常为中型,有时为小型,但也有大型矿床。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1. 形成条件1) 岩浆条件大多数斑岩型铜金矿与钙碱性及偏碱性花岗岩类有关,含矿岩石可以是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斑岩等成份,属安第斯型 (Andinotype)(又称I型、磁铁矿型、壳幔同熔型)花岗岩类侵入岩。岩性差异影响成矿元素组合,主要是铜与钼的比例。 含矿侵入岩体的规模变化很大 ,它们既可呈群或带出现 ,也可作为单独的复式岩体存在。侵位深度多为 1.53 km,最深达 4km,浅至几百米。岩体出露面积不大。2) 构造条件斑岩铜矿床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大地构造单元以及深大断裂有密切关系。在空间上,斑岩铜矿常分布于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特别是大洋板块与古陆块俯冲带的陆块一侧;或者产在优地槽褶皱带和陆块内部,要么同造山期或造山晚期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 ,要么受基底深大断裂控制。矿床受区域断裂-构造带控制,故常呈带状分布。矿体常受次一级构造控制,即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层间裂隙、片理、原生裂隙等)。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中角砾岩化或角砾岩体很发育,它与成矿关系密切。3) 围岩条件矿体的围岩岩性对成矿有一定影响,如为硅铝质岩石,裂隙又不发育,岩石致密,可作为岩体顶盖的“隔挡层”,使矿液不易流通和散失,有利于矿液在岩体内部特别是顶部和接触带成矿。2. 矿体特征1)矿体形态: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人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 全岩矿化,则矿体形状多呈柱状、筒状 沿接触带矿化,矿体则多呈环状、似层状 围岩为裂隙发育的硅铝质碎屑岩,沿裂隙形成细脉浸染体,如德兴斑岩铜矿,矿石储量约2/3产在围岩中。 沿岩体内外构造破碎带成矿,则多呈脉状、条带状等。 岩墙或岩床状侵人体,全岩矿化,则矿体多呈板状。规模:大,可达大型、超大型,全岩矿化。产状:浅,往往可以露采。2) 组成成分斑岩铜矿原生矿的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和斑铜矿,金属矿物还包括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钼矿、磁铁矿、赤铁矿、自然金、闪锌矿、方铅矿及其它较次要的硫化物和硫盐矿物。对于某一具体矿床来说,一般矿物组成简单,以数种主要矿物为主。矿石品位一般较低,但矿化均匀。矿化分带明显,自矿化中心向外为:MoMo+CuCuCu+S(黄铁矿)一Au+Ag。3) 结构构造原生矿石由含矿石矿物细脉和浸染体的蚀变岩石组成。岩石裂隙是控制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典型的矿石构造为细脉浸染状。也可出现致密块状、角砾状等构造。从岩体中心向外,矿石构造呈现分带性:浸染状微细脉状细脉状脉状4) 围岩蚀变矿床的围岩蚀变很发育,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常具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围岩蚀变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可作为寻找斑岩铜矿的有效标志 。斑岩型矿床典型的蚀变分带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出现。 钾化带(钾质蚀变带):包括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主要矿物为钾长石、黑云母、石英。 石英一绢云母化带(似千枚岩化带)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绢云母、少量黄铁矿。 泥化带(粘土化带):矿物成分有高岭土、绢云母、石英、绿泥石。 青盘岩化带:矿物成分为绿帘石、绿泥石、绢云母、石英、黄铁矿。 次生石英岩化带: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黄铁矿、高岭土等,是较低温的热液活动的产物。斑岩型铜矿成因模式1) 正岩浆成因模式,该观点认为成矿物质和产生蚀变与矿化流体来源于斑岩岩浆。斑岩岩浆侵位后的演化可以形成由近岩体到远离岩体温度从高到底的温度场,同时分异出岩浆热液,热液由岩体向外围运动,并在温度场的控制下会依次形成钾化带、似千枚岩化带、泥化带和青磐岩化带。在蚀变过程中伴生矿化作用,当蚀变过程为黑云母钾长石+绿泥石白云母时,相对应的矿化作用为磁铁矿黄铜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铁矿,即铜的矿化主要发生在钾化带和似千枚岩化带之间。2) 对流成因模式,该观点认为成矿物质井非来源于斑岩岩浆,而是来源于围岩。水未饱和的斑岩岩浆侵位后的演化可以形成由近岩体到远离岩体温度从高到低的温度场,导致围岩中的流体球形状向斑岩体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流体不断与岩石发生反应,一方面依次形成青磐岩化带、泥化带、似千枚岩化带和钾化带:另一方面不断萃取成矿物质,并在似千枚岩化带与钾化带之间这种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发生矿化作用,形成矿体。3) 混合成因模式:该观点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部分来源于围岩。 岩浆侵位后的演化分异出岩浆热液,产生钾化带后向外流动; 岩浆演化也会引起围岩中的流体流动,并不断发生水岩反应形成青磐岩化带、泥化带,再向内流动; 上述两种溶液发生混合,形成似千枚岩化带,并改变物理化学环境,导致成矿物质的沉淀而发生矿化作用。4) 脉动喷发成因模式:该观点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侵位后斑岩岩浆在其演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形成带不同性质的热液流体,并发生脉动喷发作用而形成各种蚀变带及其相对应的脉体。5) “双层结构”成矿模式:根据矿化岩体小但蚀变范围很广的特点推断,深部有大型岩体作为矿质来源,此大岩体称为“深部矿源岩体”,而矿化主要是富集在浅部小岩体中,则此小岩体称为“浅部含矿岩体”。故称“深部矿源岩体”和“浅部含矿岩体”的“双层结构”模式。胶体化学沉积矿床特点1) 铁、锰、铝和粘土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来自地质构造比较稳定的经长期风化的准平原地区,所以矿体的赋存位置主要是沉积间断面之上的海侵岩系的底部(铝土矿床),或下部(铝和铁矿床),中部(铁和锰矿床),上部(锰矿床)。2) 矿床常产于一定地质时代的沉积岩系和火山沉积岩系内,层位稳定,产状与沉积岩层一致。3) 矿体呈层状或凸镜状,沿海湾边缘或湖盆边缘展布。铝土矿和粘土矿在最靠近岸边的地方沉积下来,铁在陆棚的上部沉积下来,而锰在距海岸更远一些,在陆棚的下部才沉积。4) 矿石成分主要为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硅酸盐等,常常具有鲕状、豆状和肾状构造,显示胶体结构特征。5) 矿床规模大,分布普遍,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层控矿床的特点1) 具有外生和内生矿床的某些特点,故兼有同生和后生矿床的某些成矿标志,反映出其成矿过程的多阶段性和复杂性。2) 矿源层的存在是层控矿床主要特征之一,但矿源层和贮矿层可以是同一层位,也可以是不同层位。 3) 矿体常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岩性段中,往往具有多层的特点。根据与矿石共生的岩性和建造特点,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产于黑色硅、泥质岩建造中的镍、钼、钒、铀、铜多元素金属矿床,往往与石煤、磷块岩等矿床共生; 产于红色碎屑岩建造中与石膏、岩盐等矿床共生的铜、钒、钾、铀、铅、锌、锶等矿床; 产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铜、铅、锌、铁、锰、金、银、汞、锑、钨、锡及硫铁矿矿床; 产于火山一沉积建造中的铜、金、锌、铁、锰及硫铁矿矿床等。4) 矿床产于一定地层层位中,因而“时控”特征明显。如我国川西会理一带铅锌矿产于震旦系碳酸盐岩建造中;湘、黔的汞矿产于寒武系石灰岩白云岩建造中;湘南、桂北的铅锌矿主要产于泥盆系碳酸盐岩建造中;川西、滇中的红层铜铀矿床主要产于侏罗一白垩系。国外许多著名的矿床也是这样。5) 矿床常具有成群、成带展布和一定的“层”、“相”、“位”集中的特点。6) 矿体形态,大多数与地层整合产出,呈层状、似层状或凸镜状矿体。也有少数不规则的穿层矿脉,但其矿化范围仍局限在一定地层层位之中。7) 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中,矿石矿物成分简单,金属硫化物多数呈细小的分散状、浸染状集合体,往往保存有原生沉积组构,但又有后生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特征,矿床蚀变一般较弱。据测温资料,多数成矿温度为50150,少数也可达250300。火山一沉积改造型的层控矿床中,矿石组份则较复杂、成矿温度也较高。8) 矿床与岩浆侵人体的关系一般不明显,矿区附近或一定范围内,没有或未发现与成矿有直接关系的侵入体。但也有一些层控矿床,如层控矽卡岩矿床和变质层控矿床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密切的时间、空间和成因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