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岩石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68961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华理工大学岩石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东华理工大学岩石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东华理工大学岩石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岩石学复习题一、 名词解释和填空。1. 岩浆:是指上地慢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2. 岩浆岩:是指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3. 浅色矿物:硅铝矿物,SiO2与A12O3的含量较高,不含FeO、MgO。暗色矿物:铁镁矿物,FeO与MgO的含量较高,SiO2较低。4.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的形态、外貌和相互关系。5.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6. 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补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这种结构称反应边结构。常见的有橄榄石具顽火辉石反应边;单斜辉石外围的角闪石反应边;橄榄石外的辉石反应边,再外又有角闪石、黑云母反应边的复杂情况等。7. 块状构造:其特点是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分布是均匀的,岩石各部分在成分上或结构上都是一样的。常见于花岗岩侵入体之中部。气孔构造:熔岩流中含有尚未逸出的气体,冷凝后留下的气孔,称为气孔构造。杏仁构造:熔岩流中含有尚未逸出的气体,冷凝后留下的气孔,称为气孔构造。气孔的拉长方向,指示着岩浆流动的方向。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所充填,则形成杏仁构造。8. 流纹构造:是酸性熔岩中最常见的构造。它是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的条纹、条带和球粒、雏晶定向排列,以及拉长的气孔等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是在熔浆流动过程中形成的。9. 变质作用: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原来已存在的各种岩石,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热流的变化等内力地质作用,使原来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岩石的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发生变化的地质过程就总称为变质作用。10. 变质岩:由于地球内力作用使地壳中己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 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11. 特征变质矿物: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范围相对较窄,能较好地指示变质条件(温度、压力,有时还可指示原岩成分)的变质矿物。变质岩中出现一些岩浆岩、沉积岩中不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例如,云母片岩中出现十字石或蓝晶石,说明此岩石是由粘土质原岩经中级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因此,十字石和蓝晶石属于特征变质矿物。12. 变质作用的因素:1、温度 温度是体系的热状态的直接标志。热状态的改变是导致变质作用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温度所引起的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1)促使矿物重结晶,引起原岩的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岩石组分基本不改变如石灰岩重结晶成为大理岩。2)促进变质反应的进行,使组分重新组合,致使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都发生改变。 2 、压力 可分为均向压力(负荷压力)、流体压力和定向压力(应力)(1) 均向压力 以p1表示。一般指地壳一定深处岩石所承受的上覆岩层的重力。(2) 流体压力 以 pf表示。流体主要由岩石中存在的挥发分,特别是H2O和CO2所引起。(3) 定向压力 又叫应力,主要指由构造运动或岩浆活动所引起的侧向挤压力。3 、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化学活动性的流体,通常指的是气态或液态的水溶液,因为在水溶液中经常会有不同数量的CO2、硼酸、盐酸、氢氟酸和其它挥发分,这些物质大大增强了水溶液的化学活动性。13. 变质作用的类型:一般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型:热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热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 1、热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体散发的热量,使接触带围岩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原岩主要发生重结晶和变质反应,而化学成分没有显著改变。 2、动力变质作用 :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一般温度不高,重结晶作用不强烈。往往与断层带有关,故常呈带状展布。 3、气热变质作用 :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当溶液来自于岩浆体,使接触带围岩发生交代作用,称为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4、混合岩化作用 : 在区域变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继续上升,便产生深部热液和局部重熔熔浆的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这种作用称混合岩化作用。5、区域变质作用 : 指大面积分布的,作用因素复杂的一种变质作用。可分为: 1) 埋藏区域变质作用 仅仅随着埋藏深度的变化,在负荷压力和地热增温的影响下,使岩石发生重结晶的变质作用。特点是基本上无变化,不具定向构造。 2) 区域动热变质作用 由温度、均向压力、定向压力和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变质作用。常以形成定向构造为特征。14. 变质岩的结构:是指岩石组分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它着重于矿物个体的性质和特征。变质岩的构造:是由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分布所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着重于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15. 糜棱结构:几乎全部破碎成微粒(细粒隐晶质),发生矿物韧性流变,使微粒常定向排列成条带、条纹,可残留少量稍大的碎斑(石英、长石)。16. 交代净边结构:被蚀变的斜长石,表面因钠黝帘石化,绢云母化显得较脏,其周边若有钠长化,将会显得十分洁净。17. 变余构造:岩石经变质后,仍保留有原岩的构造特征成为变余构造。18. 变成构造: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构造。 1斑点状构造:某些组分聚集形成斑点,碳质、硅质、铁质或红柱石、堇青石雏晶,瘤状突起。2板状构造:应力产生一组密集平行的破裂面,可伴有轻微的重结晶,肉眼难以分辨,劈理面常光滑平整。3千枚状构造:组分重结晶,定向排列,岩石呈薄片状。以显微变晶结构为主,片理面上具丝绢光泽,片理常显挠曲和小褶皱。4片状构造:显晶质,鳞片状,柱状,部分粒状矿物定向排布或薄的面状。片理面可平直,也可弯曲。5片麻状构造:显晶质,以粒状变晶矿物为主,相间有鳞片状矿物继续分布,重结晶程度较高。以上以矿物定向排列为特征,统称片理。19.二、 简答题和论述题。1. 简述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超基性岩:SiO2含量低,一般45,是贫硅、贫碱、富镁铁的岩石。矿物几乎完全由铁镁矿物组成,主要有橄榄石、辉石,无长石或长石很少。2. 岩浆岩的分类。岩浆岩的矿物成分超基性岩类SiO2低,不含石英,不含或很少含长石,以极富暗色矿物,色率90为特征。 酸性岩类SiO2高,富含石英和长石,以贫暗色矿物,色率15为特征。基性岩主要由暗色矿物和斜长石组成,色率40-90。中性岩主要由暗色矿物、斜长石和碱性长石组成,色率15-40。根据形成深度可把每大类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又细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喷出岩分为: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每大类的侵入岩和喷出岩在化学成份上相近,但由于形成深度不同,它们的结构有显著的差异。深成岩为全晶质,中粗粒结构,似班状结构。浅成岩为细粒结构,斑状结构。喷出岩以隐晶质-玻璃质结构、斑状结构为主。3. 岩浆岩演化包括哪三种作用。一、 分异作用分异作用是指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岩浆岩的全部作用。按其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结晶开始前的岩浆分异作用和结晶开始后的结晶分异作用。 1、 岩浆分异作用(1) 熔离作用(liquation) ,也叫分液作用。是指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分成成分不同的互不混溶的两种岩浆的作用。早期硅酸盐熔浆中的硫化物和氧化物,在岩浆的早期阶段是有分液现象的,如在炼铁炉中熔炼铁矿石时,在CaCO3和CaF2等熔剂的作用下,使铁水和炉渣分为互不混溶的液层。又由于重力场的作用使比重大的铁水下沉,熔渣上浮。这种类似的现象在岩浆演化过程中也有表现。(2) 扩散作用(diffusion),在岩浆的活动过程中,难熔的高熔点组分会自发向温度低的部位扩散,这样就形成了温度低的部分有高熔点组分浓度加大的现象。例如某些岩体边部高熔点物质(暗色矿物)集中,岩石成分较岩体中心基性。(3) 气体搬运作用 (gas transportation) ,由于压力降低岩浆中所含的气体自岩浆中散逸,这种作用可使岩体上部富集含挥发分的矿物,形成多孔状和伟晶状的上部带。2、 结晶分异作用这是岩浆自结晶作用开始至完全固结所进行的分异作用。因己晶出的晶体与熔浆体系分离,这样改变了原来熔浆的成分,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岩浆岩。分异的总趋势是,愈到晚期,岩浆愈向富硅、富碱方向演化。(1) 重力分异(gravitative differentiation),如果从岩浆中析出的晶体与周围岩浆之间存在密度差,而且岩浆的粘度较低时,只要充分的时间,这些晶体就会在岩浆中上升或下沉,分别集中,形成不同成分的岩浆岩;而且周围的岩浆就会亏损构成晶体的那些组分。如四川某地的层状超镁铁镁铁岩中的韵律性堆积层就是由重力分异作用形成的。 (2) 流动分异作用 (flow differentiation)和摩擦分异作用 (friction action) ,岩浆在结晶作用的同时有流动发生,致使晶体向央的高速带集中。或在流动时与围岩发生摩擦而使晶体滞流边部。有人以此解释辉长岩苏长岩岩墙中心的苦橄岩成因。 (3) 压滤作用 (filter pressing) 由早先析出的晶体网中挤出残浆的作用,就是压滤作用。有人用这种作用解释岩脉和矿脉的成因。如苏格兰中部石英粗玄岩床和岩脉中的红色霏细岩与文象斑岩就可能是这样产生的. 二、 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熔化了围岩及捕虏体,或与其发生反应,称同化作用。由此而使岩浆成分发生变化,称为岩浆受了混染,这种岩浆可称为混染岩浆。同化作用的规模及强度主要决定于岩浆的热状态。1)岩浆可以熔化比自己熔点低的矿物集合体,使熔体总成分发生改变。2)岩浆不能熔化比自己熔点更高的围岩,但可以与其发生反应。通过离子交换,改变结晶相的成分。 3)与岩浆相适应的围岩可以保存于岩浆中。同化混染作用受到一系列条件制约: 1 首先是构造条件,一般是活动的造山区比稳定的地区要强些。 2 岩浆和围岩的化学成分,岩浆的深度和岩浆岩体的大以及围岩的破碎程度等也都影响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岩体愈大愈深,成分愈酸性,挥发分愈多者愈有利于同化作用的进行。 同化混染现象有如下的一些标志: 岩体的边缘或顶部可能有围岩的碎块或捕虏体,岩体和围岩呈渐变的接触关系,成分上有变化,有混染岩发育,或有其它矿物存在。 岩石的颜色和结构构造变化大,且不均一,矿物无明显的结晶顺序,长石可有反环带形成。具斑杂构造(不均一的构造、成分、结构上差异,表现在颜色上或粒度上都非常不均一)。三、 混合作用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渡类型岩浆的作用。一般认为,发生混合作用的岩石证据,主要是出现了矿物之间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如两种成分差别较大的斜长石同时存在,斜长石或石英被辉石包裹等。综上述可看出,岩浆岩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种作用的过程。因此在判断某些岩石成因时,必须全面的收集资料,客观的进行分析,然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4. 试述分异作用。分异作用是指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岩浆岩的全部作用。按其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结晶开始前的岩浆分异作用和结晶开始后的结晶分异作用。 1、 岩浆分异作用1) 熔离作用(liquation) ,也叫分液作用。是指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分成成分不同的互不混溶的两种岩浆的作用。早期硅酸盐熔浆中的硫化物和氧化物,在岩浆的早期阶段是有分液现象的,如在炼铁炉中熔炼铁矿石时,在CaCO3和CaF2等熔剂的作用下,使铁水和炉渣分为互不混溶的液层。又由于重力场的作用使比重大的铁水下沉,熔渣上浮。这种类似的现象在岩浆演化过程中也有表现。2) 扩散作用(diffusion),在岩浆的活动过程中,难熔的高熔点组分会自发向温度低的部位扩散,这样就形成了温度低的部分有高熔点组分浓度加大的现象。例如某些岩体边部高熔点物质(暗色矿物)集中,岩石成分较岩体中心基性。3) 气体搬运作用 (gas transportation) ,由于压力降低岩浆中所含的气体自岩浆中散逸,这种作用可使岩体上部富集含挥发分的矿物,形成多孔状和伟晶状的上部带。2、 结晶分异作用这是岩浆自结晶作用开始至完全固结所进行的分异作用。因己晶出的晶体与熔浆体系分离,这样改变了原来熔浆的成分,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岩浆岩。分异的总趋势是,愈到晚期,岩浆愈向富硅、富碱方向演化。1) 重力分异(gravitative differentiation),如果从岩浆中析出的晶体与周围岩浆之间存在密度差,而且岩浆的粘度较低时,只要充分的时间,这些晶体就会在岩浆中上升或下沉,分别集中,形成不同成分的岩浆岩;而且周围的岩浆就会亏损构成晶体的那些组分。如四川某地的层状超镁铁镁铁岩中的韵律性堆积层就是由重力分异作用形成的。 2) 流动分异作用 (flow differentiation)和摩擦分异作用 (friction action) ,岩浆在结晶作用的同时有流动发生,致使晶体向央的高速带集中。或在流动时与围岩发生摩擦而使晶体滞流边部。有人以此解释辉长岩苏长岩岩墙中心的苦橄岩成因。 3) 压滤作用 (filter pressing) 由早先析出的晶体网中挤出残浆的作用,就是压滤作用。有人用这种作用解释岩脉和矿脉的成因。如苏格兰中部石英粗玄岩床和岩脉中的红色霏细岩与文象斑岩就可能是这样产生的. 5. 简述鲍文反应序列,并用其解释反应边结构及环带结构。鲍文反应原理,是根据鲍文所作的玄武岩浆冷却结晶过程的人工实验提出的。它大体能反映硅酸盐岩浆结晶分异的总趋势,并能解释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的一般规律与某些结构特征。鲍文反应原理由两个系列组成。一为连续系列(斜长石固溶体系),矿物的结晶格架不发生大的改变,早形成的矿物与新矿物在成分上呈连续的渐变关系;一为不连续系列,相邻铁镁矿物之间存在不连续的反应,反应不完全时还可保存残余核心,形成反应边结构,它们之间成分上结构上都呈渐突关系。这两个系列之间呈共结关系,从而形成岩浆岩中矿物有规律的共生。 鲍文反应原理能解释以下岩石学现象: 解释了斜长石的正环带结构及暗色矿物的反应边结构。6. 试简述变质作用类型及其特点。变质作用的类型一般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型:热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热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 1、热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体散发的热量,使接触带围岩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原岩主要发生重结晶和变质反应,而化学成分没有显著改变。 2、动力变质作用 :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一般温度不高,重结晶作用不强烈。往往与断层带有关,故常呈带状展布。3、气热变质作用 :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当溶液来自于岩浆体,使接触带围岩发生交代作用,称为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4、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继续上升,便产生深部热液和局部重熔熔浆的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这种作用称混合岩化作用。5、区域变质作用 :指大面积分布的,作用因素复杂的一种变质作用。可分为:1) 埋藏区域变质作用 仅仅随着埋藏深度的变化,在负荷压力和地热增温的影响下,使岩石发生重结晶的变质作用。特点是基本上无变化,不具定向构造。 2) 区域动热变质作用 由温度、均向压力、定向压力和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变质作用。常以形成定向构造为特征。7. 试简述变质作用的方式。变质作用方式是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导致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转变的机制。变质作用的方式:重结晶作用、变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和碎裂。1 重结晶作用 指原岩中的矿物发生溶解、组分迁移、再沉淀结晶,致使矿物形状、大小变化,而无新矿物相形成的作用。 2 变质重结晶作用 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中的化学成分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矿物的作用。3 交代作用 指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流体相运移,发生物质组分的带入、带出,引起组分的复杂置换的作用。交代作用的结果是使原岩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在交代作用过程中,新矿物的形成与旧矿物的消失是同时进行的。 4 变质分异作用 指成分、结构构造均匀的原岩,经变质作用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成为不均匀的各种作用。 5 变形和碎裂 指在应力作用下,由于应力超过了弹性限度,矿物和岩石就会出现塑性变形;而当超过破裂强度时,则发生碎裂,此外还伴随应力下的重结晶,从而改变原岩的岩性。8. 超基性岩的成因。目前认为超基性岩类的成因可能有:1 由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岩浆在构造合适部位就地演化而成。如洋中脊和大陆上比较稳定的地区分布的超基性、基性层状杂岩体。2 是由地幔橄榄岩局布熔融产生的部分橄榄岩浆直接结晶而成的超基性岩。这类超基性岩富镁为特点,主要由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和辉石岩组成。3 由亏损的地幔橄榄岩块构成。这类岩石是部分熔离玄武岩浆之后的地幔橄榄岩残余块。 9. 花岗岩的成因。花岗岩的成因,有两种意见,即岩浆说和交代说。 1 岩浆论 即认为花岗岩类岩石是由花岗岩浆冷凝形成的。花岗岩浆的来源,可以有不同的形成方式,从高温高压实验来看,在地壳的局部热流值较高的部分,某些深埋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造成深熔是完全可能的。据推断花岗岩浆的熔化温度可能在640一730C之间,如果地热增温率为30C/km,则在21 km深处可产生花岗岩浆。如果地热增温率升高,其形成深度还可减少。这些深熔的花岗岩浆就可在地壳的不同部位形成各种花岗岩类岩石。 2 交代论 或叫变成论。即认为花岗岩类岩石是通过水热熔液、透岩浆熔液、岩汁等不同方式交代先成岩石形成的,也就是所谓岩浆岩化作用形成的。10. 岩浆岩的相与结构、构造之间的关系。不同环境条件下形的岩浆岩,其特征也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岩石特征就能反映一定的生成环境条件。这种能反映岩浆岩生成环境的岩石特征就是岩浆岩相。根据岩浆岩的表征可以将岩浆岩的相简分为火山岩相、深成岩相和浅成岩相。分述如下:1 火山岩相根据火山岩的产出环境、产出形态、岩性特征和所处火山部位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2 侵入岩相 由于侵入岩可形成于地壳的不同深处,因此可将侵入岩相分为浅成岩相、中深成岩相和深成岩相三种。浅成相:特点是其形成深度小 (3Km),往往还与地表火山岩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