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和题库.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68106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和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和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和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和题库第一部分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一、发展观的含义及其历史演变:1、发展观的基本含义: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当代发展观的基本特征:第一,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第二,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第三,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第四,更加注重对外开放。3、发展观的历史演变:经济增长论;强调社会变革的发展观;增长极限论;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4、国际上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欧洲模式;东亚模式;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003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科学评价一、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1957年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卫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明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确定了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江泽民又明确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发展的四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发展;第二,发展什么;第三,怎样发展;第四,依靠谁来发展。初步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三、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三个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格局。四、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必须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五、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道路属于实践范畴,理论体系属于思想范畴,坚持理论体系是坚持道路的思想前提和方向引导。因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第三部分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指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1、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对关系”: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二个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三组利益”: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含义和战略意义:1、基本含义:就是要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综合考虑。(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统筹城乡规划;二是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三是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四是使城乡居民待遇逐步趋同。)2、战略意义:一是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需要;二是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三是保持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二)统筹区域发展:1、基本含义:就是要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2、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做到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既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又要防止地区差距过分悬殊;二是既要调动各地区发展的积极性,又要促使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三是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与措施:(1)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2)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4)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5)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1、基本含义:就是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相互适应,良性互动,协调发展。2、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2)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保障条件;(3)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4)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表现:(1)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2)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矛盾突出;(3)社会管理相对落后;(4)社会事业管理体制落后。(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基本含义:就是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2、基本要求:(1)人的全面发展;(2)居民福利水平的有效提高;(3)经济的稳健发展;(4)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生态的良性循环。(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1、基本含义:就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历史经验:(1)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2)求发展必须打开国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3、原则:一是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二是兼顾国内结构调整与国际产业转移;三是兼顾“引进来”与“走出去”;四是兼顾扩大对外开放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4、要求:一是立足扩大内需;二是转变对外经济增长方式 ;三是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四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五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第四部分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做到“六个必须”。“六个必须”既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原则,也是“十一五”期间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具体要求和工作重点。(一)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发展。(六)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的问题。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三、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都提出了构建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四、完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机制:1、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3、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4、完善价格形成机制;5、深化企业改革;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1、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2、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1、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3、是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4、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6、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七、“十七大”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要求:1、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2、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按照民主法治、公正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3、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4、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程序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为科学发展观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八、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增强落实科学发展的意识。首先要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紧紧围绕追赶与跨越目标,纵深推进“对接”战略,全面落实“一个战略、十个重点、五大载体”工作部署,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的意识,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的意识,还要牢固树立三种理念:一是规划先行的理念;二是开放对接的理念;三是市场化运作的理念。(二)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机制。在更高起点上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推动科学发展观的机制,要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要求,以十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更高起点上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推动科学发展观的机制,特别要重视进一步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三)转变推进科学发展的方式。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四)破解影响科学发展的难题。(五)营造有利科学发展的环境。(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复习题1、.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答: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 基本 2.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 ,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答:第四 第三 总体小康 3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停顿和没有出路。 答:方向 不容否定 倒退 4.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关于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答: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发展 指导方针 5.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必须坚持。必须坚持。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答:第一要务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答:又好又快 民主 生态文明 7.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年翻。 答:人均 2000 两番 8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答:经济发展 9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走什么道路? 答: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10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公共服务的。 答:均等化 11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答:政治体制 经济社会 1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国家一切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 答:权力 有序政治参与 13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十七大报告中建议,逐步实行选举人大代表。 答: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 14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的“根本”和“目标”是什么? 答: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1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答:人民当家作主 16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做到: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养、。 答: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住有所居 17.十七大报告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新提法中指出:和都要处理好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 答:初次分配 再分配 效率和公平 财产性收入 18.什么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重点”、“补充”? 答: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9. 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答:治本 预防 制度建设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BC)A.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B.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C.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 D.是世界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旗帜21.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ABCD)A.坚持解放思想 B.推进改革开放C.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D.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22.科学发展,社会和谐(BD)A.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D.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2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 (C)A.既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B.既坚持改革又坚持开放C.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D.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2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C)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2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BCD)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26.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A)A.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完善社会管理C.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D.优先发展教育27.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 (B)A.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B.建设现代农业C.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D.发展农村社会事业2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 AB)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 ACD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D.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0.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即( ABCD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是( ABCD )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总结我国发展实践C.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新的发展要求3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BCD )A.由主要依靠第一、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二、第三产业带动转变B.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C.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