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模拟卷二及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67831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模拟卷二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案例》模拟卷二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案例》模拟卷二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案例押题卷二材料题 共5题,共100分第一题2011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直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2.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直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直竖井约300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矿山应急救援预案。截至11月27日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井下巷道及未经处理的采空区互相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护巷的表面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充填护巷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1、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2008),A铁矿直竖井发生的火灾类别属于( )。A. A类火灾B. B类火灾C. C类火灾D. D类火灾E. E类火灾2、在A铁矿390平巷直竖井进行切割与焊接作业,应办理的许可手续是( )。A. 有限空间作业许可B. 带电作业许可C. 动火作业许可D. 高温作业许可E. 潮湿作业许可3、根据以上场景中所列出的数据,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万元。A. 8523B. 12575C. 14425D. 15005E. 15010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可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B. 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C. 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调查D.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E. 事故调查应有A铁矿员工或A铁矿工会参加5、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 )。A. 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够B. 事故报告与救援不及时C. 安全管理制度缺失D. 未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E. 未按规定办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6、这起事故中,当甲发现盲竖井内起火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A. 设法使盲竖井风流反向B. 设法加大盲竖井风速C. 用灭火器灭火,灭火无效时迅速撤离D. 向A铁矿调度室报告火情E. 通知现场人员撤离7、根据事故情况,A铁矿的应急管理工作应改进的方面包括( )。A. 矿井火灾等事故的应急预案方面B. 下井作业人员配备自救设备方面C. 用文件的形式授权矿长乙全权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方面D. 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方面E. 矿井通信系统及安全标志标识方面第二题B家具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用可移动式传送带传送物料。可移动式传送带的驱动电机使用380V三芯电缆线供电,其铁制控制箱入口处的电缆线用布条缠绕固定。因控制箱随传送带经常移动,操作人员为图方便,只安装了一个螺栓固定。控制箱没有漏电保护装置。木材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2009年5月21日15时20分,由于车间内木材堆积,影响传送带正常工作,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三芯电缆线松动脱落,带电电缆接触控制箱外壳,导致1名员工触电。现场员工情急之下未切断电源就拉扯三芯电缆线,引发电缆短路打火,发生粉尘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重伤者经34天抢救无效死亡。事故造成木材厂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8、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 )。A. 医疗费用B. 企业停产损失费用C. 事故罚款D. 清理现场费用E. 丧葬及抚恤费用9、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属于( )。A. 一般事故B. 较大事故C. 很大事故D. 重大事故E. 特别重大事故10、从业人员长期接触B厂木材加工车间的粉尘可能引发的职业病是( )。A. 尘肺B. 苯中毒C. 炭疽D. 职业性哮喘E. 甲醛中毒11、在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 )。A. 密闭产尘设备措施B. 粉尘惰化措施C. 除尘净化措施D. 通风净化措施E. 防静电措施12、在移动传送带过程中,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 )。A. 安装静电保护装置B. 安装电磁屏蔽C. 采用TT系统D. 安装机械联锁E. 采用保护接零系统13、针对B厂的粉尘爆炸危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粉尘的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B. 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C. 含氧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D. 粉尘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E. 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14、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A. 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B. “四不放过”的原则C. 公正、公开的原则D. 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E. 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15、该起事故暴露B厂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A. 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B. 安全检查不到位C. 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D. 未采用防爆电机E. 岗位责任制不健全第三题F发电厂有21000MW机组,厂房占地面积为100300m2,燃煤由码头卸下后,经皮带引桥由皮带输送机输送到储煤场,再经皮带输送机送到磨粉机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煤器,由喷煤器喷到炉膛内,煤粉燃烧后的烟气经除尘系统进入脱硫脱硝系统,脱硫脱硝工艺需用液氨、盐酸和氢氧化钠等。F发电厂有容积为1000m3的助燃柴油储罐2个,储存的柴油密度为820kg/m3,闪点为60,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氢氢,氢气以2.0MPa压力,经100mm管道输送到发电机,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t/h,过热器出口压力为17.75MPa。F发电厂现存原材料有:燃煤30万t,柴油1200t,浓度大于99%的液氨16t,盐酸42t,氢氧化钠41t,压力为15MPa的氮气2040L,压力为3.2MPa的氢气710m3。为确保安全生产,F发电厂于2012年7月16日至20日进行了全厂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发现:在输煤场堆攒的铲车司机无证上岗,作业人员未戴安全帽;皮带引桥内的电缆有破损,皮带引桥地面有大量煤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F发电厂厂长责成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6、针对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17、指出进入磨煤机检修应配备的防护设备及用品,并说明其作用。18、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指出F发电厂现存材料中的化学品及其类别。19、说明F发电厂脱硫脱硝系统液氨泄露时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第四题F集团公司拥有长距离轻质原油输运管道(简称号管道),公司下属的分公司负责号管道日常巡查维护,公司下属的分公司负责号管道现场抢险堵漏及其它应急处置。号管道路由G市的海港居民生活区(简称海港区)。2013年12月2日19时,号管道在海港区的港大十字路口附近发生原油泄漏,原油泄漏到大港路面,再到港大路的污水井并流入港海下水道。港海下水道是G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生活污水输运至G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当日21时许,H分公司向G市海港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F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了号管道在海港区的原油泄漏情况,同时,H分公司开展泄露分析、泄漏量估算和泄漏原油流淌范围的勘查,初步确认,泄漏点在港海下水道与号管道交叉点的上方,泄漏原油已沿港大路流淌约70m 并有大量原油流入港海下水道。为控制原油泄漏,H分公司通知分公司进行现场抢险堵漏。分公司抢险队和装备于3日5时到达泄漏现场,并组织现场抢修组,由甲任组长。甲带领技术人员乙、丙进行了现场勘查,发现号管道泄漏上方有0.4m 厚的水泥盖板,必须用工程机械先将水泥盖板凿碎、拖离,才能确认泄漏点,并进行后续抢修堵漏,甲调来液压破碎锤,准备进行施工。海港区的部分晨练居民闻到油气味,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部分人员到抢修点围观。一些通过港大十字路口的行人,发现抢修现场交通受阻,也挤到现场观望。3日7时30分,甲下令工程破碎机械进入抢修电作业,液压破碎锤开始敲砸水泥盖板、施工5分钟后突然发生爆炸,随后施工点周围港海下水道内多处发生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经事故调查组确认,此次爆炸事故第一起爆点在液压破碎锤周边0.5m 范围内。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20、分析第一起爆点的可能点火源和港海下水道内参与爆炸的物质。21、指出此次事故在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22、指出此次事故事后处置应开展的工作。23、简要说明F集团公司为确保号管道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第五题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1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的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MPa。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未整改的原因是F长认为是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24、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25、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26、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27、确定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28、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015年案例押题卷二答案解析材料题 共5题,共100分第一题1、正确答案是 A考题解析:预测考点: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锉、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结合本案:A铁矿直竖井发生的火灾是荆笆着火,属于固体物质火灾。 2、正确答案是 C考题解析:预测考点: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均属动火作业。在禁火区进行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严格履行申请、审核和批准手续。“动火安全作业证”上应清楚标明动火等级、动火有效日期、动火详细位置、工作内容(含动火手段)、安全防火、动火监护人措施以及动火分析的取样时间、地点、结果及隔绝措施等,审批签发动火证负责人必须确认无误方可签字。 3、正确答案是 C考题解析:预测考点: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如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等;事故善后处理费用,如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现场清理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等;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费用,如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等。结合本案: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后所支出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总计:14425万元。 4、正确答案是 A,D考题解析:预测考点:事故的分级、调查的级别、调查组的组成原则及成员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5、正确答案是 A,C考题解析:预测考点: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结合本案:作业人员缺少检查维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显然是教育培训不够是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另外切割和焊接作业没有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而且没有任何申请、审批和批准手续,体现了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 6、正确答案是 D,E考题解析:预测考点:(1)处理地下矿山火灾事故时,应遵循以下基本技术原则:控制烟雾的蔓延,不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防止火再次扩大;防止引起瓦斯、煤尘爆炸;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而造成危害;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2)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保持镇定,迅速弄清火情,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直接灭火。并及时报告调度室通知矿山救护队前来灭火。(3)现场区(队)长要立即按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受火灾威胁的地区、火灾下风流烟雾区、发生风流逆转后的烟雾区、以及可能发生爆炸等地区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4)矿领导人接到火警报告后,要先弄清火情,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措施:1)组织力抢救受灾人员,撤离火热扩大后,可能受到威胁地区的人员;2)采取能迅速控制火热发展的措施;3)侦察火区,确定火源,组织人员灭火。 7、正确答案是 A,E考题解析:预测考点:应急管理工作包括:预案编制、演练与管理。结合本案:A铁矿的应急管理工作应改进的方面有:矿井火灾等事故的应急预案方面矿井通信系统及安全标志标识方面 第二题8、正确答案是 B考题解析:预测考点: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人身伤所支出的费用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丧葬及抚恤费用;3)补助及救济费用;4)歇工工资:(2)善后处理费用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现场抢救费用;3)清理现场费用;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3)财产损失价值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2)流量资产损失价值。结合本案:企业停产损失费用属于间接经济损失。 9、正确答案是 A考题解析:预测考点: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l 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续报的规定: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当日补报。结合本案:该起事故为安全生产事故,30日内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故此次事故属于一般事故。 10、正确答案是 A考题解析:预测考点:考查对生产性粉尘的危害性。根据不同特性,粉尘可对机体引起各种损害: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被吸收入血流,引起中毒;放射性粉尘则可造成放射性损伤;某些硬质粉尘可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和结膜炎等;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上呼吸道炎症、肺炎(如锰尘)、肺肉芽肿(如铍尘)、肺癌(如石棉尘、砷尘)、尘肺(如二氧化硅等尘)以及其他职业性肺部疾病等。尘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肺弥漫性间质纤维性改变为主的疾病。它是职业性疾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疾病。结合本案:木材厂加工车间的粉尘为生产性粉尘,可能引发的职业病为尘肺。 11、正确答案是 A,C,D考题解析:预测考点:考查学员掌握粉尘控制技术 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采用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措施避免工人接触粉尘;采用风力运输、负压吸砂等措施减少粉尘外溢;用含石英低、危害较小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为铸型材料。2、湿式作业在考虑湿式作业时,需考虑喷雾水滴大小与捕捉尘粒能力间的关系,提高效率。3、密闭抽风除尘采用密闭尘源和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溢。抽出的含尘空气在经除尘装置处理后排出大气。4、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可佩戴防尘护具作为辅助防护措施。结合本案:密闭产尘设备措施密闭抽风除尘除尘净化措施密闭抽风除尘通风净化措施密闭抽风除尘 12、正确答案是 C,E考题解析:预测考点: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IT系统(保护接地)、TT系统、TN系统(保护接零)。兼防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有: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结合本案:采用TT系统保护接地采用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 13、正确答案是 A,B,D考题解析:预测考点: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粉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14、正确答案是 B,E考题解析:预测考点:第八十三条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处理的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15、正确答案是 A,B,E考题解析:预测考点:考查学员对安全管理中的危险因素辨识能力。结合本案:事故发生前,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说明该厂: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安全检查不到位,岗位责任制不健全。 第三题16、参考答案:(1)培训铲车司机,当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2)对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3)需要更换或修补皮带引桥内的电缆,避免漏电、短路发生。(4)清除皮带引桥地面的煤尘。考题解析:预测考点:一定要认真阅读案例,从中找的检查发现的问题:在输煤场堆攒的铲车司机无证上岗,作业人员未戴安全帽;皮带引桥内的电缆有破损,皮带引桥地面有大量煤尘。面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措施。17、参考答案:(1)防爆工具设备:防止出现火花,引起爆炸。(2)尘、毒检测装置:检测尘、毒浓度。(3)防静电工作服:防止产生静电火花。(4)防静电、防砸专用鞋:防止静电和防砸。(5)安全帽:头部防护用品;(6)防护手套:保护手和手臂;(7)防尘、防毒口罩:防止吸入尘、毒物质。(8)安全带:防高空坠落考题解析:预测考点:首先对磨煤机检修工作可能出现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依据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进行选择防护设备和用品。18、参考答案:(1)液氨,类别:压缩气体,有毒。(2)盐酸,类别:毒害品。(3)氢氧化钠,类别:腐蚀品。(4)柴油,类别:易燃液体。(5)氮气,类别:压缩气体。(6)氢气,类别:压缩气体,易燃易爆。(7)燃煤,类别:自燃性物质。考题解析:预测考点:一定要认真阅读案例,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从中找到化学品及其类别。19、参考答案:(1)立即停止作业,切断隔离脱硫硝工艺,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液氨;(2)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并报告环保部门;(3)疏散场所人员,向上风向转移,防止吸入接触。(4)处置人员佩戴好防化服和空气呼吸器,用防爆工具进行堵露处理。(5)用喷雾水进行稀释,可用砂土及吸附材料收集和吸附泄露物。考题解析:预测考点:首先认知发电厂脱硫脱硝系统,液氨在系统中的作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泄露,泄露后危险是什么。然后,按照应急管理的法规要求,逐条写出相关的应急措施。第四题20、参考答案:第一起爆点的可能点火源是液压破碎锤在击打水泥盖板时出现的冲击火花;第一起爆点的爆炸物质是泄露到下水道内的原油挥发出油气;两者接触相遇,引发爆炸。考题解析:预测考点:火灾与爆炸的基本条件是可燃物(或爆炸物),点火源、助燃剂。由于在露天,助燃剂(氧气)是永恒存在的,关键就是分析第一起爆点的可能点火源和爆炸物质。 21、参考答案:此次事故在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H分公司和公司下属的分公司对泄漏原油量未按应急预案要求进行研判,对事故风险评估出现严重错误,发现原油泄漏后没有立即停止输送原油,没有及时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2)未按照要求及时全面的向安监部门、消防部门、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报告泄漏量、泄漏油品信息,存在漏报问题。(3)现场处置人员没有对泄漏区域实施有效警戒和围挡,没有技术疏散周边生活区居民。(4)检修现场未进行可燃气体检测,盲目动用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严重违规违章。考题解析:预测考点:原油泄漏后要进行研判,评估风险,启动应急与案;向有关部门报告报告泄漏量、泄漏油品信息等;警戒和疏散周边生活区居民;抢修时使用非防爆设备 22、参考答案:(1)爆炸发生后,有关部门负责人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到位,成立现场应急指挥小组;调集武警及消防官兵专业救护人员大型设备和生命探测仪及搜救犬,紧急开展人员搜救工作抢险救援、医疗救治等工作。该石油输送管道立即停止输送石油。向消防部门119、环保部门、公安部报警、安监部门报告。(2)对泄漏区域实施有效警戒和围挡,及时疏散周边居民,维持现场秩序,确保证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疏散影响区域附近所有人员,向上风向转移,防止吸入接触。(3)根据输送介质的危险特性和管道状况,及时堵漏,处置人员佩戴好防静电工作服和空气呼吸器,对现场油气浓度进行检测,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防爆工具或设备设施等进行堵露处理,处置过程中,杜绝一切明火;修复完毕后,清理现场油污。泄露的油污,可用吸附材料收集和吸附泄露物。(4)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向社会公布遇难人员身份,对遇难者进行善后处理工作,对受伤人员及时妥善救治。(5)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协调机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事故调查,对事故区域受灾居民进行妥善安置,调集有关力量,全力修复市政公共设施,恢复供水、供电、供暖、供气,清理陆上和海上油污,维持当地社会秩序稳定。收藏 查看知识点考题解析:无解析23、参考答案:(1)强化红线意识,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安全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样严格执行。(3)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严格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4)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针对管道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对员工和生活区居民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和演练。(5)认真开展在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检测和隐患治理。(6)研究油气管道发生事故得成因和机理,深入研究解决油气管道规划、设计、建设、运行面临的安全技术及管理难题。考题解析:预测考点:为确保号管道的运行,一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管理和技术措施。从主体责任、制度、操作措施、隐患排查、安全培训、应急预案坚强管理措施,还应对油漆泄漏机理、运行监控和防范技术措施深入研究和实施。第五题24、参考答案:燃煤易燃(自燃)物质,易发生火灾。(1分)柴油易燃液体,易发生火灾爆炸。(1分)煤气易燃气体,易发生火灾。(1分)氧化铝、灰渣过热遇水易发生物理性爆炸。 (1分)液氨泄漏后氨气易于发生爆炸。 (1分)硫酸铵、硫酸强氧化性物质。(1分)考题解析:预测考点: 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是考查学员对其化学物质的认知情况,可以参考危险化学品分类进行学习,从中了解化学物品的危险性。25、参考答案:特种设备:电梯(1分)主办公楼2部锅炉(1分)130t/h燃煤锅炉3台压力管道(1分)蒸汽管道、工艺物料输送管道场内机动车(1分)工艺间物料输送使用的机动车辆考题解析:预测考点: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是考察学员对特种设备的认知,在案例中药认真阅读,并记下特种设备的名称,同时还要注意其参数是否在特种设备之内。26、参考答案:按事故类别分类,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及类别(本题最多得6分)(1)火灾堆煤场、油泵房、点火泵房、溶盐加热站等。(1分)(2)其他爆炸除灰系统(粉尘爆炸)、热力管网(管道爆炸)。(1分)(3)坍塌堆煤场。(1分) (4)高处坠落主厂房系统及设备等检修。(1分)(5)淹溺除盐水站。(1分) (6)触电各种电气设备。(1分)(7)机械伤害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机械。(1分)(8)窒息和中毒氨法脱硫系统、热力管网气体。(1分)(9)粉尘堆煤场、灰渣库、除灰系统 (10)车辆伤害机动车辆 (11)灼烫溶盐加热站、热力管网等考题解析:预测考点:在没有给定标准时,请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类别分类(GB6441-86)进行辨识,注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写出生产事故类别和存在的单元等。27、参考答案:重大事故隐患、均由F厂整改。(2分)理由:(1)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防控的主体。(1分)(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监督、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本单位事故隐患。(1分)(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1分)(4)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方、承租方的隐患排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1分)考题解析:预测考点: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这是考查学员对隐患的主体责任的理解和应用。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局16号令都有明确的规定。28、参考答案:针对安全检查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思。(1分)(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1分)(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1分)(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1分)(5)坚强相关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1分)(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落实整改隐患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1分)考题解析:预测考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是一道比较具体的措施题目,关键是突出“针对性”,因此,要在案例中逐条寻找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