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764421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章内容框架,第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第二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第三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与案例,第一节初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代背景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识读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现状,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代背景,1.信息时代公民素养教育的需求3R素养在信息社会中的扩展3T素养的观点7Cs技能的观点,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代背景,2教育环境的数字化变革教育环境也正在呈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个性化等特点。3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由信息技术类必修课程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识读,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gr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toCurriculum),其实质是在信息文化环境下,技术与课程互动以实现当代课程的改革、建设、发展直至重构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学科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技术要素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课程要素相融合,共同完成课程目标。,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识读,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整合不是简单的关联、拼合关系整合中的“信息技术”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整合关注的重点是“课程”而不是技术技术不仅仅是工具性的,也具备一定的文化性和社会性目的,方式二:同样是基于网络的阅读学习:(1)全班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a、b、c、d四类学生组成。(2)教师设计以下问题:关于文章的写作背景,你最想了解什么?关于作者刘亮程,你知道哪些?寒风吹彻的主题,别人有过什么评价?对比新旧教材在课文选取类型上的变化,是否达到了编者意欲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的思考与认识?(3)以小组为单位从网上收集材料,分组报告材料收集情况,选择适当方式展示材料,表达看法,学生互相提问、答辩,方式一:教师用网络“博客”来教授阅读:(1)全班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a、b、c、d四类学生组成。(2)教师设计以下问题:准确梳理故事的基本线索;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一下作者在文中意欲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和精神;具体分析情节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此文叙写了哪几个人生时段?是怎样连缀起来的?作者为什么按这样的次序来安排?(3)让a、b、c、d四类学生分别考虑相应的题目,然后通过网络进行讨论交流,寒风吹彻,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识读,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构建信息化的课程,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素养培养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国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现状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第二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学习活动:阅读案例,分析整合发生的时间、地点、课程范围。,有位老师在组织“认识直棱柱”内容学习时,首先采用图片、文本说明、动态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东方明珠、北京故宫中与直棱柱有关的实景,使学生在欣赏生活中美丽图像的同时,不觉中就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探究欲望。随后教师再展示将现实的图形简化,抽象为几何图形,再进入后面的学习,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与桥有关的,比如:赵州桥、飞夺泸定桥、有中国石拱桥等。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制作桥专题学习网站。该专题学习网站由“任务建议”、“课程学习”、“基础知识”、“扩展资源”、“学习过程”、“学习评价”、“学习成果”、“总结反思”等模块组成。,教师以“雨林的保护”为主题,从语文、科学与社会、数学、艺术等角度进行探究,以便综合地、多角度地理解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1.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在这一层次中,信息技术可以起到如下作用:创设学习情境集中演示案例评价学生作品,2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在这一层次中,信息技术可以起到如下作用:信息技术为课程学习提供资源环境技术为课程学习提供信息加工工具信息技术为课程学习提供协作交流工具,3信息技术与多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多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的文化背景下,教师对于两门以上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等方面的重整。,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1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2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3信息技术与多学科课程的整合,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1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整合设计物理教学中的实验,你倾向用真实的还是虚拟的?请谈谈自己的观点。2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有人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你是怎样理解的?3高度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1从熟悉的技术入手,进行课堂教学的整合PPT与专题学习网站,哪一个更合适?2从信息化学习方式入手,进行学科教学的整合RBL(Resource-basedLearning)、PBL(Project-basedLearning、Problem-basedLearning)WebQuestCSCL3从信息文化的影响入手,进行跨学科的课程整合文学、生物、艺术是否受到了技术的影响?,第三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设计,一、信息技术与语言类课程整合二、信息技术与文史类课程整合三、信息技术与数理类课程整合四、信息技术与艺术类课程整合五、信息技术与实验类课程整合,一、信息技术与语言类课程整合,1信息技术与语言类课程整合概述2信息技术与语言类课程整合策略3信息技术与语言类课程整合案例,1信息技术与语言类课程整合概述,语言类的课程包括语文与外语等课程,这类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2信息技术与语言类课程整合策略,(1)创设情境讨论交流(2)整合资源信息加工(3)设计任务信息表达,2信息技术与语言类课程整合策略,(1)创设情境讨论交流,你喜欢这样的效果吗?在课文莫高窟一课的整合设计中,通过教学目的与内容分析,确定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莫高窟的情况。但是莫高窟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师生不可能共同前去实地欣赏,单从文字来理解就显得比较空洞、抽象。教师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上网查找了莫高窟的相关资料,整理成一页页精美的图画,并配以文字说明,在课文讲解前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学生顿时被深深地吸引了。,2信息技术与语言类课程整合策略,(2)整合资源信息加工,你喜欢这样的效果吗?教师在组织兰亭集序一课的学习时,教师独自或者与学生一起建立一个关于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的资料库,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该作家相应的其他篇目作为学习的资料,了解作家的风格及特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在建立这样的资料库的基础上,还可创设一个BBS,搭建用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2信息技术与语言类课程整合策略,(3)设计任务信息表达,你喜欢这样的效果吗?教师在组织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在朗读理解诗歌的大体意思之后,让学生去完成“看谁说出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最多”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来搜索,有的同学拿不准是不是描写春景的诗句时,通过网上QQ、E-mail等方式进行讨论。不长的时间里,小草、春望、春晓、春夜喜雨等十几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就出现在同学们的资料卡片上了。然后通过全班的信息交流,又使同学增添了不少佳句。然后笔者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描写的情景,用绘图工具把它画出来,并通过E-mail发送到教师邮箱中,还可以挑选优秀的作品在班内展示,供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学,创作情绪高涨,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培养,,3信息技术与语言类课程整合案例,WeLoveAnimals(1)Step1:Warm-upSingasong“TeddyBear”(2)Step2.PresentationLearn,Do,Play,Create,Presentation(3)Step3:Consolidation(4)Step4:Extension,一、信息技术与文史类课程整合,1信息技术与文史类课程整合概述2信息技术与文史类课程整合的策略3信息技术与文史类课程整合的案例,1信息技术与文史类课程整合概述,文史类课程是指历史、政治等社会属性强的学科。信息技术与文史类课程整合就是要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资源丰富、直观高效、跨越时空等特点,变革与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对于相关信息的提炼、加工和意义建构。,2信息技术与文史类课程整合的策略,(1)注重信息呈现的直观性(2)赋予学生自主加工学习内容的权力(3)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启发与引导(4)构建开放性的课程内容,3信息技术与文史类课程整合的案例,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视频)(1)确定学习主题(2)创设学习情境(3)展示丰富的学习资源(4)组织学生主动建构知识(5)总结评价(6)拓展与迁移,三、信息技术与数理类课程整合,1数理类课程整合的特点分析2信息技术与数理类课程整合的策略3信息技术与数理类课程整合的案例4一个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视频案例(角平分线),1数理类课程整合的特点分析,数理类课程是指数学、物理等逻辑类课程。在数理类课程的学习中,信息技术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动机、提供信息处理工具等作用。,2信息技术与数理类课程整合的策略,贾斯珀系列课程(JaspersolvingSeries):共包括12个基于光盘的历险故事;分属于四种内容类别:复杂的旅行计划制定、统计学与商业策划、几何、代数。邦尼牧场的救援,2信息技术与数理类课程整合的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2)问题解决联系起数理逻辑与现实应用(3)适度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3信息技术与数理类课程整合的案例,超重与失重(1)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实验及视频,引出要探究的问题(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3)小组协作交流,进行理论探索:(4)学科信息技术工具介绍与模拟演练(5)知识拓展与迁移,四、信息技术与艺术类课程整合,1艺术类课程整合的特点分析2信息技术与艺术类课程整合的策略3信息技术与艺术类课程整合的案例,1艺术类课程整合的特点分析,艺术课程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而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艺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经验,掌握基本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艺术课程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信息技术与文史类课程整合的策略,(1)展现原创作品,让学生真实体验艺术(2)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让学生全面理解艺术(3)提供交流平台,打造艺术交流的氛围,3信息技术与文史类课程整合的案例,梁祝综合欣赏课第1课时:情境陶冶第2课时:探究发现第3课时:研究创生第4课时:实践创新,五、信息技术与实验类课程整合,1信息技术与实验类课程整合概述2信息技术与实验类课程整合策略3信息技术与实验类课程整合案例,1信息技术与实验类课程整合概述,实验往往是一门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验证理论规律,探究未知世界,求索科学规律,从而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论。哪些实验适合于虚拟实验?,2信息技术与实验类课程整合策略,(1)使用课件展示分析微观和抽象的过程(2)利用多媒体软件自主练习实验技能(3)利用虚拟实验室设计实验、探索规律,2信息技术与实验类课程整合策略,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中的示波器实验,2信息技术与实验类课程整合策略,生物学科中的虚拟实验室,2信息技术与实验类课程整合策略,学习任务:安装ChemLab,体验使用虚拟实验系统学习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