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佩服的夫妻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763863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令人佩服的夫妻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令人佩服的夫妻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令人佩服的夫妻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他们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夫妻翻译家,联手翻译了1000多万字的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著作。离骚、楚辞、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以及鲁迅文集等作品在他们的笔下为世界知晓。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坎坷,人生路上,他们携手同行,一路走过50多年的风雨岁月。,他们就是:杨宪益和戴乃迭,孤独的童年1915年,杨宪益出生于天津。其父杨毓璋先生为天津中国银行第一任行长。关于他的出生,杨宪益在英文自传白虎星照命里这样回忆道:“我妈妈说她生我之前做了个梦,梦中见一只老虎跳进了她的肚子。据算命先生说这既是吉兆又是凶兆:这个男孩将孤单地长大,没有兄弟,他父亲的健康也会因他的诞生而受到危害;但是他在历经许多不幸和危险之后最终会取得事业的成功。”(摘自杨宪益英文自传白虎星照命,雷音译),少年杨宪益5岁时父亲病逝后,杨宪益被包围在一大堆女人和仆人中间,处处受到过分的呵护和照顾,失去了许多正常孩子的运动和欢乐。“小学是在家里念的,家里有老师,10岁左右开始学英文。”这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基础。1927年夏季,外面的世界终于向杨宪益打开大门。在母亲的帮助下,杨宪益进入天津新书学院就读。中学大大开阔了杨宪益的眼界和知识领域。他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对各门功课都感到兴趣。,求学牛津与戴乃迭的爱情故事1936年秋季,杨宪益进入牛津大学墨顿学院攻读希腊和拉丁文的荣誉学位,并在此进行了为期4年的学习。活力四射的杨宪益一到牛津就参加了中国学会并被选为学会的秘书,他进行抗日宣传、自费编杂志,搞翻译,写剧本。1937年他被选为中国学会主席。在牛津期间,杨宪益结识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格莱迪丝,她就是后来的戴乃迭。,杨宪益:戴乃迭是我上牛津时候认识的,她那个时候也刚上牛津大学。牛津大学有两种学位,一种是荣誉学士学位毕业;一种是普通的学位,普通的学位是三年毕业的学士,荣誉学士是要希腊文、拉丁文各学一年是四年,我是念的四年的荣誉学位。刚念荣誉学位的时候第一年我认识了一些英国年轻人,一个英国年轻人也是学生是跟我同一个学院,我们经常出去玩,周围有一个湖在那划船,他就带了一个女朋友,这个女朋友就是戴乃迭。,戴乃迭作为一个传教士的后代,戴乃迭仿佛注定要将自己的一生与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在20世纪与中国有关的外国人中,传教士的后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随父母在中国长大,后来有的离开了,有的留下了。无论走了的,还是留下的,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命运注定要与中国有关。于是,在历史场景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活跃的身影。仅以美国人为例,便可列出一串人们熟知的名字:司徒雷登,燕京大学校长、美国驻华大使;罗斯,时代、生活周刊的创始人;赛珍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果细细搜集,几乎在中国的所有领域,特别是政治、教育、文化、工业、商业等方面,都不难找到传教士们的后代,那一定会是一长串耀眼的名字。不管他们的政治倾向如何,也不管他们各自的成就和口碑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当我们在审视20世纪中国的历史舞台时,他们是不应该被忽略的。,对于戴乃迭,她并不习惯于做抛头露面、风光十足的公众人物,只愿意平静地与丈夫呆在一起,专心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在精神的满足中愉快走着。因为,最终把她和中国联系起来的,是对杨宪益的爱,是她童年的北京生活美好而甜蜜的记忆。,戴乃迭的英文名字叫GladysMargaretTayler,1919年在北京出生。7岁以后才回到英国。中国留给童年戴乃迭许多美好记忆。她亲身感受到的快乐,亲眼目睹的丰富色彩,使她从感情上与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1937年,戴乃迭考入牛津大学,攻读法国文学。,说实话,在牛津大学第一次见到杨宪益时,戴乃迭只是好奇地注意到,面前这个年轻中国学生,眼睛细细的,脸色苍白,举止文绉绉,人显得颇有些拘泥。不过,戴乃迭说,杨宪益对祖国的爱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当她到杨宪益房间去的时候,看到墙上挂着杨宪益自己画的一张中国不同朝代区域划分的地图。,戴乃迭结识的这个中国留学生,的确与众不同。他懒散、贪玩、调皮,似乎诸事漫不经心;但他却又绝顶聪明,兴趣广泛,学识渊博。他天性乐于顺其自然,无拘无束。在戴乃迭接触到的中国留学生中,大概只有他身上最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他喜欢收藏字画,喜欢吟诗,喜欢在酒中陶醉。童年的记忆让戴乃迭对中国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在与杨宪益的慢慢接触中,两颗年轻人的心也慢慢的靠在了一起。,自结识杨宪益后,戴乃迭毅然放弃了法国文学专业,改学中国文学,成为牛津大学第一位获得中国文学荣誉学位的毕业生。杨宪益也放弃了法国文学专业,改学英国文学。这种互补为两位异国青年日后在翻译界(中译英)造就辉煌奠定了基石。是时,他们合作译出了离骚。戴乃迭说:“实际上是杨宪益将中文译成英文,我又把它改写成对偶叙事诗。”译文发表后,著名的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大吃一惊,幽默地评论道:“这部离骚的诗体译文在精神上与原作的相似程度正如一只巧克力制成复活节鸡蛋和一只煎蛋卷的相似程度一般大。”,然而,这段感情却并不被看好。戴乃迭的母亲塞林娜得知女儿在和一个中国人谈恋爱,心中非常忧虑,她明确反对他俩来往,并说若是他俩结合,会对后代不利。“当她知道格莱迪丝决定跟我一块儿回到中国并跟我结婚时,曾悲观地预言这场婚姻决不会超过4年。”一位英国的妈妈痛心疾首地劝导自己的女儿,她的警告近乎诅咒,她为什么这么残酷地对待女儿呢?,这就因为戴乃迭的家庭是英国的传教士家庭,父母来到近代灾难深重的中国传教,她的母亲是传统的英国女士,到中国传教数十年,对中国的情况非常熟悉,她深知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巨大差异。戴乃迭本来可以过着这样的生活:坐在垫子上做针线,吃草莓,吃糖,喝牛奶。但是,尽管遭到了母亲和家族的一直反对,戴乃迭硬是不惜和母亲闹翻,别离了父母和故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战乱动荡,山河破碎,杨宪益:我自己对中国的想法,第一我是中国人,第二我们跟日本开战那个时候要抗日,我从小一直是这么想的。“尽管我在英国已经呆了6年,而且很少给国内的妈妈和妹妹们写信,但是我始终知道牛津毕业后我会回到中国。我从没有怀疑过这一点,即使中日战争使一切都变了样儿。)(摘自杨宪益英文自传白虎星照命,雷音译88页),而对戴乃迭来说,做出跟杨宪益回中国的决定是困难的,去一个陌生的国度去开始新的生活,投入一个新的世界,需要相当的勇气。她周围的人都对她的选择表示不理解。但是最终戴乃迭还是决定和杨宪益回到战火纷飞的中国。杨宪益:那个时候坐飞机比较少,所以是坐游轮,先走太平洋经过日本,然后到了上海。那时候上海还有外国租界。除了上海以外我没有到过北京、南京,从上海坐船就到了香港。那时候我的钱已经差不多用完了。,朋友帮助买了飞机票,几经辗转,杨宪益和戴乃迭终于在1940年中秋飞抵了重庆并从事教师工作。1941年2月16日,他们在重庆举行了婚礼。1943年秋,经卢冀野(卢乾)介绍到梁实秋主持的北碚国立编译馆工作。1952年,经著名学者向达推荐,杨宪益和戴乃迭从南京来到了北京外文出版社工作。当时外文出版社刚刚创立英文版的中国文学杂志,请他们主持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他们夫妇翻译了大量的作品。,四年大狱,不白之冤早在入狱之前,杨宪益和戴乃迭已经遭受了很长时间的政治敌意。杨宪益翻译的一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是山东一位教授写的,这位教授效法苏联的联共党史,在文学史每一章结尾都整篇整段地引用毛主席的话。“我认为这种写法荒唐可笑,完全不符合国外读者的需要,于是我征得编辑同意,把语录统统删掉。结果这本书的篇幅还不到原来长度的一半。在审查时,他们发现了这一件事:居然敢删除毛主席语录!都震惊得目瞪口呆。”,戴乃迭不喜欢政治,但她思想敏锐,性格直率。正因如此,她在不经意中开罪了外文局的领导,政治上受到怀疑。一是1959年彭德怀“出事”,一般群众不知。戴乃迭也是从外报获悉后给领导写信提意见:“彭德怀的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在这儿工作,我们也是人,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另一件是1965年左右,个人崇拜日甚。英文版的中国文学为了“突出政治”,刊登了许多亚非拉人民对毛泽东的颂歌,戴乃迭奉命翻译后,在译稿上用英文写了批语:“childish!”(幼稚!)这在当时越来越“左”的政治气氛下是犯大忌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在瞬间席卷全国,北京首当其冲,“大字报铺天盖地,所有的墙上都涂满红漆。短短几天时间,整座城市就变成一片红海洋”。杨宪益回忆中的“文革”,有着黑色幽默式的荒诞。他所在的外文局,造反派们批斗两名领导,除了敲锣打鼓和转圈游斗,还随处张贴大字报。“很显然,这两名领导人的主要罪状就是他们爱吃好东西。大字报上满载着他们早先吃过的美味佳肴的详细记录。这就好像外文局突然变成了一家大饭店,到处都张贴起用斗大的字书写的菜单。”,1968年4月30日,夜深了,戴乃迭为丈夫温热了白酒,两个人静静地对饮。一瓶酒喝了一小半,戴乃迭困了,自去休息。尚未睡稳,突然,有人敲门,丈夫杨宪益开门迅速被秘密逮捕,半个小时之后,从睡梦中惊醒的戴乃迭,也被秘密逮捕。戴乃迭被怀疑是“帝国主义特务”,可是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支持这个怀疑,最终也没有人给戴乃迭一个明确的说法。戴乃迭就糊里糊涂地蹲了四年大牢。她这样回忆自己的狱中生活:“头一年冬天十分寒冷。我没有暖气,我的窗户也全是破的。看上去,北京都用玻璃替换了破损的小格窗户。我的耳朵长了冻疮。我被换到另一个朝南的房间,那里暖和一些,窗户被糊住保温。日子还是烦闷。我开始自言自语”,杨宪益和戴乃迭一起,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中文翻译工作。中国传统文化1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叙事文学。有柳毅传:唐代传奇选、中国古代寓言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宋明评话选、汉魏六朝小说选(收入燕丹子、汉武故事等汉代小说,但以六朝小说为重点)、不怕鬼的故事(六朝至清代志怪小说)等,另外还有我国古典小说名著儒林外史等2我国传统戏曲的各种剧本。古代戏剧有明代洪的长生殿,元代的关汉卿杂剧选,近代各剧种有京剧打渔杀家、白蛇传,川剧柳荫记、临江亭、拉郎配,昆曲十五贯,评剧秦香莲,晋剧打金枝,闽剧炼印,粤剧搜书院等。,3古典诗文与我国古代文论及文学史作品。主要有离骚及屈原的其他诗作、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古典文学简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等。1962年,英文版中国文学第8期刊载了杨宪益与戴乃迭合译的文心雕龙节选(神思、风骨、情采、夸饰和知音)。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上还陆续发表了他们合译的李白、杜甫、王维、温庭筠、李贺、苏轼、陆游、范成大等人的诗词,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散文,以及戴乃迭翻译的大量现当代作品。其中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均有,尤以前两类为重。值得一提的是,出版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红楼梦,其翻译工作实际于60年代初就已开始了。,中国现代文学戴乃迭和丈夫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世界上推介了鲁迅作品,他们译作了鲁迅的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鲁迅能够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离不开戴乃迭和丈夫的成功翻译。,中国当代文学戴乃迭和丈夫对中国当代文学译介,起着最关键的作用,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灵泉峪,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冯雪峰的雪峰寓言,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郭沫若的话剧屈原,大型歌剧白毛女,李广田整理的撒尼长诗阿诗玛等。进入60年代中期,还有梁斌的红旗谱、白危的度荒、现代歌剧赤壁战鼓、刘三姐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等样板戏,凡是有分量的当代作品,他们的英文版都是由戴乃迭和丈夫完成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张洁的作品沉重的翅膀,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戴乃迭也推出了质量最好的英文译作。80年代之后,戴乃迭陆续向世界全力推荐了中国当代女作家,她们分别是谌容、新凤霞、张洁、宗璞、戴厚英、遇罗锦、张辛欣、王安忆等女作家,这其中,就有三位茅盾文学奖的女性得主。戴乃迭在中国生活了59年,没有她,中国文学,特别是现当代文学就不可能及时地被世界了解,鲁迅、丁玲、张洁、王安忆的作品离不开戴乃迭和丈夫的经典翻译,如果没有戴乃迭,杨宪益的译作也不会这么经典,如果没有戴乃迭和丈夫的经典译介,鲁迅等人也不会在世界上享有这么高的名望。,林林总总的书目是译者辛勤劳作的见证。但戴乃迭和杨宪益为中国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所付出的努力又绝不仅止于此,更多地跟一份英文版的文学杂志中国文学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也是自50年代初就已开始的。英文版中国文学创刊于1951年10月最初为不定期丛刊。1954年起定为季刊。1958年改为双月刊,次年改为月刊。1964年始增出法文版,此后一直是英法两种版本。1984年起恢复为季刊,2002年春终刊。杂志创办的缘起,在于“1950年前后,部分海外人士对中国新文学表现出一定的兴趣;而自40年代起至50年代初的新文学作品,尤其是解放区文学,在国外几乎无人知晓”。,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AllmenlongtobeimmortalsYettorichesandrankeachaspires;Thegreatonesofold,wherearetheynow?Theirgravesareamassofbriars.Allmenlongtobeimmortals,YetsilverandgoldtheyprizeAndgrubformoneyalltheirlivesTilldeathsealsuptheireyes.AllmenlongtobeimmortalsYetdoteonthewivestheyvewed,WhosweartolovetheirhusbandevermoreButremarryassoonashesdead.AllmenlongtobeimmortalsYetwithgettingsonswonthavedone.Althoughfondparentsarelegion,Whoeversawareallyfilialson?”,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IlookedforwardeverydaytoNewYear,forNewYearwouldbringJun-tu.Atlast,whentheendoftheyearcame,onedaymothertoldmethatJun-tuhadcome,andIflewtoseehim.Hewasstandinginthekitchen.Hehadaround,crimsonfaceandworeasmallfeltcaponhisheadandagleamingsilverneckletroundhisneck,showingthathisfatherdotedonhimand,fearinghemightdie,hadmadeapledgewiththegodsandbuddhas,usingtheneckletasatalisman.Hewasveryshy,andIwastheonlypersonhewasnotafraidof.Whentherewasnooneelsethere,hewouldtalkwithme,soinafewhourswewerefastfriends.节选自鲁迅选集,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杨宪益戴乃迭译本:Seeking,seeking,Chillyandquiet,Desolate,painfulandmiserable.EvenwhenitswarmerthereisstillachillItismostdifficulttokeepwell.Threeortwocupsoflightwine,Howcantheywardoffthestrong?Wildgeeseflypast,whileImbroken-hearted;ButIrecozetheyaremyoldfriends.Fallenchrysanthemumspiledupontheground,Sowithered,Whowouldpluckthemupnow?Leaningonthewindow,HowcanIpassthetimetillnightalone?Thedrizzlefallsonthewutongtrees,Raindropsdripdownatdusk.Atatimelikethis,WhatimmensesorrowImustbear!,AlthoughheisdefinedtohisreaderssimplyasaprolifictranslatorofChineseliterature,YangXianYisautobiographyrevealsthatatheart,heisdefinedbyhispassions:forthebetterpartofhislife,hehasenjoyedthewarmcompanionshipofpoetry,ofwine,ofcigarettesandofhisdearwifeGladys,whomhecouldneverhavemethadhenotjourneyedoverseastostudyatOxfordasayounglad.Mr.Yangis,ifanything,infalliblyhonestinrelatingeverythinghehasexperiencedthroughouthisthrillingodysseyinsuchlivelytimes.Itissaidthatperhapstheworstcurseonecanbestowuponhisenemyis,Mayyouliveininterestingtimes.Tobesure,Mr.YangexperiencedChinasperiodofchaotictransformationinthe20thcenturywhetherhewishedtoornot.ButMr.Yangwouldnotlikelyhaveconsideredhimselfcursed;,Comment,杨宪益自传白虎星照命的读者评论摘选,afterfinishinghisautobiography,Isatstillandmarveledatthismansunyieldingbeliefandloveforhiscountry,forhiswork,andforhisloyalwife,whosufferedfouryearsofprisonwithhim.Despitethehardshipsandbitternessenduredthetwoneverthoughttoblameanyone;rathertheytrudgedonhandinhand,smilingforthefuturetheyknewwouldbebetter.Thismemoirisnotaboutthelifeofamanluckytohaveexperiencedadventureandescapeddeath.Itisavividportraitofapatriot,onewhosepassionforhishomelandwassoendearingastoinfectthosearoundhimwithit:hisfriendsatOxford,hisfuturewifeGladys,andaskepticalteenagersittinginthedark,readingandweepingforallthewrongsanddenialshehadsilentlygiventohisownmotherlandasaspoiledbrat.AndforthatImustthankYangXianYiandGladysYang:forwhatlifecouldonelead,toliveindenialofhistrueidenti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