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第4章人力资源的社会分析.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762682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3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第4章人力资源的社会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第4章人力资源的社会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第4章人力资源的社会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人力资源的社会分析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劳动者权益的概念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内容,我国劳动立法内容和国际劳工标准的形式,了解国际劳工标准内容;理解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关系,掌握人力资源关系的运作形式,掌握工会的职能。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生活主体关系,掌握政府职责。,第一节人力资源社会权益本节内容要点:劳动者权益的概念,我国劳动立法内容和国际劳工标准的形式一、劳动者权益及其保障劳动者权益,即劳工权利或劳动者权利,简称“劳权”,它是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社会权利的总称。从权益主体的角度看,劳动者权益即包括劳动者个人的权利,也包括劳动者集体的权利。,劳动者个人的权利是指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这些权利最终维护的劳动者生存问题。劳动者集体劳动权益又称劳动基本权,主要包括:团结(组织工会)权、集体谈判权、集体争议权、民主参与权。,二、劳动立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权益保障基本是通过劳动立法和经济立法来实现的。我国劳动立法,以1994年7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主体,包含了一系列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其他法规、条例。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劳动标准法、劳动关系法、职业保障法、劳动行政机构组织法与劳动监察法等五个方面:,三、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劳工标准,实际上就是国际劳动立法,是指国家之间订立的大家遵守的处理劳动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的准则。国际劳工标准是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制定的,有两种形式:一是公约,二是建议书。公约和建议书的法律效力不同。国际劳工标准的内容。,第二节人力资源与组织本节内容要点:人力资源关系的运作形式:冲突与合作。工会的职能一、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关系这里说讲述的人力资源关系,是居于一定组织之中的员工,与组织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各种工作关系。这一关系也称为劳动关系、人事关系、劳资关系、劳使关系、员工关系、雇用关系、劳动管理关系等。,人力资源关系的运作有两种基本形式:冲突与合作。冲突的根源在于:双方存在客观利益的差异、双方之间存在不平等关系、双方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不同。合作关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双方是同时存在的,劳动者与雇用者双方合作、致力于经济发展,“共存”就可以带来“共荣”的成效。,二、人力资源与组织的整合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是组织的整体与构成细胞之间的关系。组织对个人是有着一定的约束和导向的,组织中的每一个员工也都会对组织的工作以至组织自身产生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影响。人力资源与组织的整合的好,整体的效能会远远超过个人能力简单相加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即“112”。反之,则“112”。组织成员本身的素质和组织对成员的凝聚力,是决定组织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两大因素。组织既要解决人力资源素质与组织凝聚力这两个基本问题,还要考虑到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结构问题,,三、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心理契约人力资源个体与组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契约。根据艾齐奥尼的分析,当组织运用自己的权力和手段对员工进行管理的时候,员工就会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关系,这构成艾齐奥尼矩阵。,四、人力资源团体-工会工会是由以工资为生的劳动者组成的旨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群众组织,这一人力资源团体致力于代表劳动者们改善劳动生活状况,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工会的组织形式传统上可以分为四类:职业工会、产业工会、企业工会、联合工会。,我国工会的组织体系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所属的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和基层工会所组成。中华全国总工会是工会的最高领导机关,下属全国产业工会、中央级机关工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并实行产业工会和地方工会相结合的领导原则。工会的职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和机关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第三节社会体制与政府本节内容要点: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生活主体关系,政府职责一、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生活主体两两之间,即国家、组织(企业)、个人(劳动者)以及市场之间,形成六对关系。,国家调控市场:国家运用经济杠杆、法律、法规、经济政策、自身经济实力、经济组织和行政机构,对市场运行进行引导、控制、服务、监督,以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国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方向做出规定和指导,从根本上决定了劳动市场的格局。国家对市场体制下人力资源的运作制定规则。国家直接从事基础性的即低层次劳动市场的运作。,市场引导企业: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收益取决于市场。企业的行为总目标,是在市场上寻求利益最大化。在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择员行为是由市场直接引导的。企业经营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至对整个市场也产生重要影响。国家对企业:从理论上讲,理想的国家与企业关系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国家是不直接管理企业的。不同的体制,有着不同的“国家企业”关系,也有着不同的企业权利义务。“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是制度赋予国有企业的双重目标。,国家对个人:国家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存权,保证每一个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这一般通过最低工资和社会救济等途径来实现.国家通过法律和社会管理活动,达到平等的社会目标。国家通过经济体制的选择、通过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运用,刺激和调动人力资源。市场与个人:健全的劳动市场应当具有完善的劳动就业服务功能和较高的求职实现率。人力资源市场是有着不同层次的。市场体制是竞争体制,它不仅给人以机会,而且导致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企业与个人:企业与个人存在着平等关系。企业与人力资源个人之间具有法律关系。人力资源个体对所在的企业负责,承担应完成的工作,承诺有关的义务,并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企业对人力资源个体负责。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组织文化对用人类型和用工模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各层次管理者的人性观、用人理念和管理风格对劳动关系也有很大影响。,二、政府的角色与职责政府,是指一定国家或地区的行政机构,其实质是对一个社会公共权力的运用。按照世界银行的看法,政府具有基本职能、中级职能、积极职能三个层次职能,要完成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和促进社会公平两项任务。我国的政府人力资源职责,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市场条件下个人与企业的行为规则以至法律,并要执法、监督;是合理选择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人力资源供求双方进行宏观引导、调控,为作为人力资源供给方的个人和作为人力资源需求方的组织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