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系列3.5.3文言文中级阅读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761236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系列3.5.3文言文中级阅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系列3.5.3文言文中级阅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系列3.5.3文言文中级阅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第3课时文言文高级阅读,要点、考点聚焦课前热身典型例题解析课时训练,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要点、考点聚焦,文言文高级阅读的能级要求为能在记读一些篇幅较长、文辞简约、意蕴绵长的经典文言文(主要在五、六册)时,能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进行文言知识的回顾,知识内化过程的合理展示,情感态度价值判断的正确表述。,(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尝:或:以:则:2.加横线句子的意思是,课前热身,曾经,或许,因为,就,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或/异二者/之为C.先天下/之忧而/忧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文中“古仁人之心”指:“二者之为”指:,课前热身,D,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去国怀乡,忧谗畏讥,5.文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6.有关这段文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写的岳阳楼记。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C.文中的“是”指代“居庙堂忧其君”一句。D.“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中斯人指像滕子京一样的“古仁人”。,课前热身,对比、引用、设问、反问、借代,C,7.依照现代的观点看应如何评价作者的政治抱负,谈谈你的看法。,课前热身,尽管作者的“忧君”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作者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质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下列各组中蓝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亲贤臣,远小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课前热身,D,2.理解本文内容,然后填空:(1)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提到的这一成语。(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贞良死节之臣数不胜数,请举两例:(3)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成语意思相近。,课前热身,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指日可待,坚贞可靠,以死报国,文天祥、岳飞、郑成功等,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句话的停顿是正确的。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仇恨的。C.文中的先汉、后汉、分别指东汉、西汉;先帝、陛下指刘备、刘禅。D.“亲贤臣,远小人”使先汉兴隆,这对我们今天消除腐败现象,振兴民族大业仍有借鉴意义。,课前热身,D,例1、阅读,回答问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文中下列字的意思依次为:(1)委(2)域(3)畔(4)有,典型例题解析,放弃,限制,同“叛”,背叛,要么,2.用“/”标出下面句子中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1)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有、.关键是。(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4.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典型例题解析,天时,地利,人和,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例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典型例题解析,1.解释下列句中蓝色的词。(1)送东阳马生序(2)媵人持汤沃灌(3)寓逆旅主人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当余之从师也B.戴朱缨宝饰之帽C.岂他人之过哉D.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典型例题解析,赠序,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热水,旅店,A,3.翻译下面两个短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日再食4.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5.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典型例题解析,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每天吃两顿饭。,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得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生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1.对精彩语段一定要熟读。2.要注意比较古今的差异。3.要有整体观念,整体把握和感知课文。,方法小结:,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课时训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下面句中蓝色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也既克,公问其故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故不为苟得也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D.死亦我所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B,课时训练,课时训练,2.翻译下面的句子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鱼我所欲也选自一书,此书与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4.本文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其中心论点可用四个字“”概括。,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孟子,论语,舍生取义,课时训练,5.生活中有许多人将本文的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自己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6.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终被杀害。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是孟子有哲理性的名言均可),本课时结束下节课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