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参考).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761118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姚王初中殷宏林,古诗文默写及阅读在语文考试中占着六分之一的比重。古诗文默写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为主。古诗词阅读以课外古诗词为主,不排除书本中出现的诗词;文言文阅读以课外浅易的文言文为主。,一、具体要求,1.能够顺畅地朗读,读音正确,节奏合理。2.了解古诗文名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3.能理解古诗文中常用词语的含义。4.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5.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6.对古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写作特色等能够作必要的理解和赏析。,古诗词复习,一、关于名篇的默写,1.考查内容:包括课标规定的34首古诗词、16篇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七上:1.孔子语录2.三峡郦道元3.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6.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七下:8.爱莲说(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9.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0.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11.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八上:12.小石潭记柳宗元1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王勃15.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6.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17.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18.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19.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0.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21.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22.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八下:23.马说韩愈24.陋室铭刘禹锡25.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2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9.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30.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九上:31.桃花源记陶渊明32.岳阳楼记范仲淹33.醉翁亭记欧阳修34.关雎(关关雎鸠)诗经35.蒹葭(蒹葭苍苍)诗经3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37.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3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九下:39.鱼我所欲也孟子4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1.曹刿论战左传4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43.出师表诸葛亮44.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45.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46.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4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48.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9.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50.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2.主要题型有: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运用型默写开放型默写,3.学生答题易失分的原因是:(1)字迹潦草。(2)写错别字。(3)有的文言文不会背。(4)没有审清题。(5)句意把握不准或理解错误。,4.教学中应关注:(1)强化认真写字的习惯和认真审题的习惯。(2)古诗文一定要理解。教师只注重讲解,不注重落实;学生只注重背诵,不注重动笔。(3)命题的依据是课标,不是教材。,二、古诗词赏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1.古诗词主题的理解。2.对名句的赏析(描绘画面)3.品味炼字4.对古诗词中突出的修辞和写法进行赏析。,三、教学中关注:,1.按主题归类复习课标在附录中推荐的34首古诗词。2.简单赏析抓住重点,为的是理解诗意。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四、复习方法,1.推荐背诵的古诗文要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练背诵、默写。培养语感,除了不念错字音外,注重节奏与停顿。注意不添字、漏字、不写错别字。2.要明确作者、出处及写作背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都是名家名篇,了解作者和背景不仅能准确回答文学常识方面的试题,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3.学会归类复习,达到举一反三。,三、文言文知识分类整理,一、通假字,七上: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略无阙处“阙”通“缺”。,七下:对镜帖花黄“帖”通“贴”。,八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才美不外见“见”通“现”。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其真无马邪“邪”通“耶”。四支僵劲“支”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与之论辨“辨”通“辩”,辩论。,九上: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九下: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孰视之“孰”通“熟”,仔细。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恩德;“与”通“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先前。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二、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如下。,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能辨我是雄雌)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鄙:1、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2、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毕:1、尽(毕力平险)2、全部(群响毕绝)3、完成(录毕,走送之),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办法。(成语“束手无策”)长:ch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zhng4、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5、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3、厚度小。(薄如钱唇)称:1、称作(不以千里称也)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辞:1、告别(朝辞爷娘去)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当:1、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2、将要。(今当远离)3、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4、值,正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5、抵挡。(“锐不可当”),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2、方法。(策之不以其道)3、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奉:1、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发:1、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2、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3、开放(野芳发而幽香)4、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5、f,头发(黄发垂髫)方:fng1、见方(方七百里)2、当时候(方出神)fn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fn4、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3、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2、搀扶(出郭向扶将)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苟:1、如果(苟富贵)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度:du1、估计、推测(度已失期)2、测量(自度其足)d3、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4、量好的尺码(吾忘持度),固:1、顽固、固执(汝心之固)2、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安守,固守(君子固穷)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2、特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5、原先、原来(两狼之并驱如故)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2、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冠:1、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gun2、男子成人礼(既加冠)端:1、画幅的一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号:ho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2、哭。(号呼而转徙)ho3、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4、国号。(号为张楚)5、号召。(号令召三老)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忧患(无冻馁之患/生于忧患)惠: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2、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4、有(或王命急宣)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非常、十分(初极狭)寂:1、平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加:1、增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见:1、同“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2、召见,接见(曹刿请见)3、拜见(乃入见),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参与(又何间焉)3、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4、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5、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6、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7、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将:1、军官(将尉醉)2、率领(将兵徇蕲以东)3、将要(公将战)4、语助词,用于动词之后(出郭相扶将)借:1、借(假借于藏书之家)2、即使(借第令毋斩)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开着(旁开小窗),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具:1、同“俱”,完全、详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3、同“俱”,全,都。(百废具兴)绝:1、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极点(以为妙绝)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4、极高的,陡峭的(绝巘多生怪柏)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刿曰:“未可.”)苦:1、苦于(苦秦久矣)2、使苦(苦其心志)3、愁(何苦而不平)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也)2、使快乐(钟鼓乐之)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以中有足乐者)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也)妙:1、妙处(众妙毕备)2、奇妙(以为妙绝),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名声(死即举大名耳)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2、谋划、筹划(肉食者谋之)奇:q1、奇特。(明有奇巧人)2、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见的。(有奇字素无备者)3、j。零数。(长约八分有奇)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2、上前(狼不敢前)3、以前的(前人之述备矣)强:1、有余(赏赐百千强)2、通“僵”,僵硬(项为之强),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且壮士不死即已)3、尚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去:1、走开,离开(一狼径去/委而去之/去国怀乡)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3、同“缺”,缺点(裨补缺漏)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乳:1、喂奶(妇抚儿乳)2、奶头(儿含乳啼),少:sho1、一会儿(少顷)2、稍微(意少舒)3、不多(饮少辄醉)sho4、年轻(陈涉少时)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便舍船,从口入)sh3、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令:1、动词,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2、名词,命令(令初下)3、让,使(忿恚尉,令辱之)4、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临:1、面对、对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临表涕零)2、来到,在(临溪而渔)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请:1、请求(曹刿请见)2、请允许(战则请从)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穷:1、穷尽,动词(欲穷其林)2、穷尽,形容词(而乐亦无穷也)3、深(穷冬烈风)4、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胜:1、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2、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食:1、sh,吃(食不饱,力不足)2、提供饭食(主人日再食)3、s,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使:1、如果,假使(使人之所欲莫胜于生)2、出使(晏子使楚),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2、买(愿为市鞍马)是:1、判断动词,是(斯是陋室)2、代词,这样(是马也)书:1、书写。(乃丹书帛曰)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3、书信。(家书抵万金)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数:1、sh,表多次。(又数刀毙之)2、sh,计算。(珠可历历数也)3、shu,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遂:1、结果(寻向所志,遂迷)2、就、于是(遂逐其师/后遂无问津者)所:1、地方(问所从来)2、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寻向所志),通:1、使通过(初极狭,才通人)2、贯通(中通外直)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4、整个(通计一舟)所以:1、用来的事(此臣所以报先帝)2、用这些办法(所以动心忍性)3、的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2、愿望(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对着(雕栏相望焉)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雕刻(为人五)3、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5、做(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6、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7、是(此不为远者小),下:1、攻下、攻克(蕲下)2、向下(日光下彻/下见小潭)鲜:1、鲜艳(芳草鲜美)2、xin,少(陶后鲜有闻)效:1、任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谓:1、告诉、说(谓其妻曰)2、认为(予谓莲)3、是(太守谓谁)4、称(太守自谓也)5、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行:1、品德(性行淑均)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3、行走(行深山巨谷中)4、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答应(遂许先帝以驱驰)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4、h,拟声词(曳屋许许声)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3、在那里(惧有伏焉)4、从这里(不复出焉)夷:1、平(船背稍夷)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已:1、停止(惧其不已)2、止,止而不为(是亦不可以已乎)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4、已经(骨已尽矣)义:1、适宜、恰当(引喻失义)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2、认为奇怪(渔人甚异之)遗:1、w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意:1、心情(意少舒)2、神情、态度(意暇甚)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盈:1、满(曾不盈寸)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日再食)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3、尚、还(曾不盈寸)指:1、手指(手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用手指点(皆指目陈胜),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2、取得(无从致书以观)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至:1、极点(寡助之至)2、周到(礼愈至)3、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属:1、sh,类(忠之属也)2、侪、辈(徒属皆曰)3、类似(神情与苏黄不属)4、zh,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自:1、自己(忌不自信)2、从(自吾氏三世居是乡)3、在(自三峡七百里中)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足:1、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2、足以(以中有足乐者)3、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4、脚(自度其足)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2、最终(卒获有所闻)3、死(生卒年月)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坐:1、犯罪(何坐?坐盗)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三、古今异义,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1、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4、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6、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7、诣太守,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8、录毕,走送之。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9、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10、我以日始出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1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12、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13、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屁股。14、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15、烈士暮年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16、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古义:一种。今义:指普通。17、何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18、其实味不同古义:两个词;其:代词,它的;实:果实。今义: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19、高可二黍许古义:大约。今义: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20、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21、夜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五、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例如:(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4、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例如:(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2)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5、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例如(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3)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如(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二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例如(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9)“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B蒙后省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风七月)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狼)(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5)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3、倒装句,(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4、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2)有标志词语a“为”表被动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其印为予群从所得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耶)”“如何”“奈何”“然则”等。(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5)何以例:何以战,四、文言文阅读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1、了解文言文名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背诵和默写规定的篇目。(如能在基础考查,阅读不命此题。)2、能理解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含义。3、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5、对文言中的关键词句、写作特色等能够作必要的理解和赏析。6、评价课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60篇。,一、文言文复习要求:,二、学生答题易失分的原因分析:,1、比较重视文言文重要字词、常用字词意思的落实,忽视字词的音和形;2、文言文学习重视疏通文意,忽视理解文意、赏析句子。,三、文言文阅读主教学中应关注:,1.扎实文言文中重要字词的积累,包括音、形、义;2.翻译句子要译准重要字词,口头翻译准确性不高,重要的句子要动笔写;3.重视文意的理解和重要的文言句子的赏析。4.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注重书中注释和课后练习。,四、文言文复习的方法:,1.理解文言文文意、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中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2.要运用比较的方法。内容相同文体不同、文体相同作家不同的文章。3.要在整体把握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简单赏析评价内容、写法及人物。4.要学会联系实际。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直到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学习后悟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以提升阅读的价值。,五、复习时要注意:,1、梳理归纳,形成系统。如实词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并为它们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二三个典型例句。例如:“之”“其”“以”“而”等词的不同用法分类:,之的用法:,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大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欲报之于陛下悉以咨之先帝称之曰能肉食者谋之公与之乘名之者谁天下顺之固以怪之矣环而攻之天下顺之属予作文以记之愿陛下亲之信之,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宫中之事以伤先帝之明山间之四时也山水之乐宴酣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三里之城览物之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何陋之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马之千里者,(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心之所向如镜之新开冷光之乍出于(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怅恨久之,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4、语法作用: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何陋之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其的用法:,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记忆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以的用法:,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例:2、作为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记忆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而的用法:,(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常考)“而”连接的两部分,后者比前者的程度更加深一步,就可判为递进。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常考)“而”连接的两部分,有时间先后的顺序关系。例如:日出而云菲开,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常考)这个很明显,最容易判断。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而”连接的两部分,通常后者为动词,前者的词语是来修饰后者的例如:朝而往,暮而归7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例如:赂秦二力亏,破灭之道也8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以便”例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秦弱过秦论,(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三)通“如”:好像,如同。【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以头抢地而【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既而】不久,一会儿。,2、重视联系,抓“标”务本。以课本为范例,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联想,由此及彼,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巧妙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3、掌握方法,授之以渔。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是相通的,都有规律可循。两者都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在解词,理解句意,文意把握,要点概括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教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让师生的生命更充实、更主动、更有诗意。我们才有可能行走得更远,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