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考点总结完结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56393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学考点总结完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规划学考点总结完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规划学考点总结完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1. 环境规划的概念l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2. 环境规划的类型和体系(1)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噪声污染防治规划。(2)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和部门环境规划(3)按照规划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污染控制规划、生态规划和专题规划。(4)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规划。(5)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划分: 经济制约型的环境规划、协调型的环境规划、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各种规划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环境规划体系。3. “33211”是什么?三河、三湖、两区、一市、一海第二章4. 环境承载力概念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极限值作用: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5. 环境承载力的指标(3各部分)资源供给指标:水、土地、生物等自然资源社会影响指标: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共设施、人口密度污染容纳指标:污染物排放量、绿化状况、污染物净化能力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和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6.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7. 清洁生产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8. 熵变类型lds0 熵增-混乱、无序-人地冲突lds=0 熵值不变-维持原有状态-警戒协调lds=? 熵变无规律-方向不定-混沌9. 马世俊提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符合生态系统理论: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三大系统是一个整体,是个复合生态系统。社会是经济的上层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又是社会社会联系自然的中介;自然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是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10.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结构:自然系统是基础(物质基础)l经济系统是条件(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l社会系统是目标(稳定、优质的生活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l三者紧密相关,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才能使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最优化。(2)功能:.a.生产:生物生产、经济再生产b.生活:为人提供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c.还原:(还原自净)自然资源(可再生)永续利用,污染物自净d.信息传递:(不仅指营养、化学、物理、行为信息),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利用信 息调控生态系统功能.11. 4个主要矛盾(1)要求自然环境相对稳定而实际剧变 (2)自然环境改变的快速性和恢复调节的缓慢性-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恢复调节本 领还不够(3)资源有限而人类需求无限;(4)地球体积、物质有限而人口增长无限; -需要进行环境规划12. 城市净化过程的4个主要阶段:(1)城市膨胀阶段 (2)市区蔓生阶段 (3)城市向心体 (4)城市连绵带 城市膨胀阶段 :城市发展的初期,市区围绕市中心向四周扩展市区蔓生阶段:新建的工业区、居民区、文教区功能齐备,城市中心对外围的吸引力减小.l 新区吞没了一、二代卫星城星形结构城市向心体:向心体系结构(而非整体)-远郊第三代卫星城相对独立;市中心的吸引力更弱。城市连绵带: -多个大城市利用卫星城相互衔接、连绵成带13. 6个效应(了解)(P55)14. 循环经济的定义: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生产模式,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3R原则: 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循环经济实现的3个层面:小循环模式:即企业内部的 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种循环模式:即共生期间夜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程网络;大循环模式:即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15. 产业生态系统: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16. 循环经济3大理论支柱:循环经济理论是基于产业生态学发展起来的。产业生态转型的实质是变产品经济为功能经济,变环境投入为生态产出,促进生态资产与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与生茶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发展。生态在环境规划中贯穿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建立企业、产业(或者园区)以及区域等不同层次的资源循环和污染减排体系,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需求以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为产业结构调整、污染物源头消减和环境质量达标提供根本保障第三章17. 环规的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18. 环规的可达性分析:环境保护投资分析:计算完各项指标所需要的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计算出国家和地方准备投入环境的资金,两项比较得出结论。技术力量分析:包括环境管理技术、污染防治技术、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分为对现有的削减能力和对潜在的削减能力的分析,从现有削减能力的基础上,可以预测、推演其削减能力,并分析挖掘潜力的可能性,从而算出今后一定时期该区域可能增加的污染负荷削减能力。(4)其他分析:还涉及公民素质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影响措施、控制对策和执法行政程度等因素也应当加以分析。19. 环规的指标和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者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表示规划指标的内涵和所属范围的部分,即规划指标的名称;(2)表示规划指标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数值,即经过调查登记、汇总整理而得到的数据。20. 环规的指标类型: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生态指标)21. 环规的预测类型、预测方法:类型: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目标向导型预测(理想型预测)、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型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技术即通过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和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技术即常用的方法是外推法和回归分析法。22. 环规方案影响因素:(1)决策风险的影响(2)决策时效的影响(3)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4)决策机会的影响(5)最高决策者的决策智商(6)最高决策者的决策倾向(7)最高决策者的决策方法第四章23. 超标率P111:某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检出次数占该污染物检测总数的比率。即Di=fi/N*100%24. 评价指数(没找到是评价指标?) P109:根据评价目的而对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与属性特征进行刻画的一组概括性表征。在P113:单因子评价指数;综合评价指数:主要看内梅罗评价指数(这两个指数具体自己看看,公式难打我就不打了)25. 能耗的弹性系数P117:规划期内平均能耗增长速度与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e=(E/E)/( G/G) E-能耗值;G-总产值 26. 水质预测方法P129水质相关法(包括水质流量相关法、河流湖泊水质的灰色预测模型、河流湖泊水质的多元回归分析);水质模型法(包括完全混合的河流水质预测方法、一维河流水质模型、BOD-DO耦合模型、湖泊水质预测模型、湖泊富营养化水质预测模型)27. 环规决策特征:P140(1)非结构化特征:对环境系统规划总体而言,更多具有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特征(2)多目标特征:目标间存在冲突性和矛盾性,存在不可公度性(3)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28. 决策分析类型P143:最优化决策分析模型 (基于最优化技术构造的环境系统规划决策分析模型);模拟优化决策分析模型 (基于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系统目标的模拟分析)29.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一般过程吧?P144:明确问题;环境质量与受纳体影响关系确定;备选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计算。30. 两个准则:P145(1)净效益最大:若0,表明规划方案得大于失,方案可以接受,否则不可取。对于多个满足净效益大于零的方案,可按净效益最大的准则筛选(2)费效比:若1,方案的社会费用支出小于其所获得的效益,方案可以接受,否则应予拒绝31. 货币化技术方法P146:市场法(市场价格法、人力资本法或工资损失法、机会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资产价值法、工资差额法、旅游费用法);调查法32. 数学规划方法P148:指利用数学规划最优化技术进行环境规划决策分析的一类技术方法。主要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33. 贝尔曼优化原理P151: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决策序列,对其任一决策,无论过去的状态和决策如何,若以该决策导致的状态为起点,其后的一系列决策必须构成最优决策序列。34. 层次分析法步骤P157:(1)明确问题,建立目标、备选方案等要素构成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2)对隶属同一级的要素,根据评价尺度建立矩阵(3)根据判断矩阵,计算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4)计算综合重要度,确定评价方案的优先顺序,提供决策支持第五章35. 水环境规划分类、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步骤答:(1)分类: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水环境规划可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或称水质管理规划)和水资源系统规划(或称水资源利用规划)(2)步骤:一、基础信息采集与问题诊断通过污染源的调查分析,水质的监测以及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研,进而做出水环境污染现状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二、确定规划目标规划目标的提出需要多种方案比较和反复论证,经过对具体措施的论证以后,才能确定最终目标。三、选定规划方法通常可以采用两类规划方法:数学规划法和模拟比较法。采用何种规划方法应视具体的水环境规划类型来确定。四、拟定规划措施目前的水环境规划措施制定中多采用环境经济大系统的规划方法。五、规划方案优选将各种措施综合起来,提出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六、规划实施与评估根据区域的水环境退化以及规划的实施情况对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36. 水污染控制单元定义、水环容量大小与3个特征有关答:水污染控制单元是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作实体。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和污染物特性有关。37. 水环境设计条件答:两类设计条件:随机(或概率分布)设计条件和稳态(或定常)设计条件。38. TMDL是什么?答:最大日负荷总量(total maximum daily load,TMDL)39. 水环规的技术措施、通过。分析(3个)(如果简答就看题干,万一是论述就稍微详细看下,汪蓉这个题总结的细一些)答:(1)一、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是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防治战略,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具有经济和环境上的双重目标,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企业在经济上要能盈利环境上也能得到改善,从而使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真正协调起来。循环经济的含义更为广泛,要遵循减量、再利用与再循环的基本原则。二、污水处理一般污水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二级 和三级处理,其中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技术已基本成熟,三级处理不仅技术上要求严格而且费用昂贵,但可以再二级处理后建设生态工程,如:人工湿地。三、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容量1、人工复氧它是借助于安装增氧器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河内人工复氧是改善河流或者小型城市湖泊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2、污水调节在河流同化容量低的时期,用蓄污池把污水暂时蓄存起来,待河流的纳污容量高时释放,由于更合理的利用了河流的同化容量从而提高了河流的枯水水质。3、河流流量调控实行流量调控可利用现有的水利设施,也可新建水利工程,利用现有水利工程提高河流枯水流量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由于减少了可用于其他有益用途的水量,而使来自这些用途的收益的减少量。四、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a、恢复城市水系环境b、回复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c、维护和改善河流水系的景观效果。生态修复需要遵循两个重要的原则,a、自然法则b、社会经济技术原则五、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框架是: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2)可通过费用效益分析、可行性分析以及水环境承载力分析40. P199中第15、16题要看0=X3=1)(这两题专门给学霸总结的,应该就是标准答案了,咱还是好好看吧)第六章41. 大气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基本步骤)、大气环系(4个子系统)1、 基本内容(基本步骤):确定环境目标弄清问题建立源与目标关系选择方法建立模型确定优选方案方案实施弄清问题。通过调查和评价,分析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治理措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评价大气环境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找出主要环境问题。确定环境目标。在大气环境现状调查、预测及各功能确定基础上,根据规划期内所需要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与大气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确定合理的大气环境目标。同时给出表征环境目标的大气环境指标,制定实施目标的方案,通过投资估算和可行性分析及反复平衡,最后才能确定规划目标。建立源与大气环境质量间的输入响应关系。确定源与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实测资料建立大气质量模型,定量描述源强场与环境浓度场。或是实测资料的回归曲线,或线性关系。以便完成以下工作:污染源布局评价污染源贡献评价控制方案的评价建立技术经济优化模型的环境约束方程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我国普遍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规划模型的方法。一般采用源治理与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括能源性污染和工艺在内的综合控制规划模型,寻求对各类设施、各类工艺尾气中污染物的综合优化方案。确定优选方案。可提出多种选择方案,每个方案必须包括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方案确定需经过多个方案比较和反复论证。方案实施。规划方案的实施取决于两个方面:环境规划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环境管理政策措施是否得当。二、大气环系(4个子系统)构成大气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可概括为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控制子系统、城市生态子系统。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环境过程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扩散能力,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极为有限,基本上是一个自然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主要包括点源、面源和线源。大气污染物控制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不仅仅是污染源本身的治理。首先应立足于尽可能采用低污染的工艺或技术,其次才是控制问题。此外还应把源治理与污染控制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城市生态子系统。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子系统是大气环境保护的对象。42. 环规的类型、大气环规指标一、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大气环境质量规划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二、能流分析。能流分析是大气环境规划的基本方法之一,其主要针对能源的输入、转换、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系统分析,以剖析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规律,找出主要环境问题,找出最佳解决方案。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气象气候指标;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指标;城市环境建设指标;城市社会经济指标。(能分辨具体指标所属类别)43. A值法,A-P值法大气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一、A值法(用于确定某一功能区污染物总量限值,进而确定整个总量控制区的总量限值)。首先由216页表中获得A值(总量控制系数) 其中Qai第i功能区某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si 与第i功能区类别对应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年日平均浓度值),mg/mN3Si 第i功能区面积,km2S 总量控制区总面积,km2Qak 总量控制区k类污染物总量限值,104tQai 第i功能区k类污染物总量限值,104t总量控制区内底架源的污染物总量限值: 底架源排放分担率(由216页表查)二、A-P值法(用修正的P值将允许排放总量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计算)。过程:Qa、Qb由A值法求得,之后再求得Qm与QH进而求得,进而得P值修正值Pi,最终由Pi可得各功能区点源新的允许排放率限值。功能区内中架点源(H100m)的总允许排放量: 整个总量控制区中架点源(H100m)的总允许排放量: 整个总量控制区高架点源(H100m)的总允许排放量QH: 总量控制区内总调整系数: (大于1时取1)功能区内点源控制系数P的修正: 各功能区点源新的允许排放率限值: 三、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和加强绿化。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又可分为.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其中包括1.使用新能源2.改变现有燃料结构3.改变煤的燃烧方式;.集中供热,可充分利用燃烧新技术和消烟除尘新技术,提高热效率,同时提高集中供热锅炉排放烟囱的高度,合理选择供热方式;.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其中包括1.控制颗粒物排放2.控制气体污染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控制移动源的排放。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的方法有大气污染源的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及增加烟囱高度等。加强绿化的措施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进行植物净化.合理设置绿化隔离带。44. 固废的三个层次、固废规划的管理对象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三个层次:操作运行层、计划策略层和政策制定层。其中计划策略层是管理规划的重点,一般来说,该层次规划的系统主要由各固体废物产生源及各种处理和处置设施组成。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固体废物的管理系统,即如何使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费用最小,如何给各处理场所如填埋场、堆肥场和焚化场等分配合适的固体废物量,使城市或区域的垃圾处理费用最小。管理对象:主要是城市固体废物。45. 固废管理规划的内容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具体如下:1 体设计1.确定规划的目的、对象、范围和内容等2.设计规划的系统流程以及规划的衡量指标体系;2 数据调查与分析1.固体废物污染源数据调查分析2.固体废物处置现状数据调查3.社会经济数据调查分析4.其他数据调查如相关的环境质量、水文、气象、土地利用、交通和地形地貌数据等。3 划模型开发,具体内容包括1.固体废物管理技术经济评估2.固废产生排放预测3.固废处置场地选址及交通运输网络设计4.固废处理量优化分配5.固废相关的空气污染物扩散控制6.固废运输与处理相关的噪声污染控制等。规划方案生成及后优化分析1.根据规划模型的结果,产生相应不同条件下的规划方案2.为增加方案有效性,可采用一些风险分析方法,以及效用理论、回归分析等技术方法,加强与决策者和有关专家的交互过程,以获得有用的反馈信息,进而调整模型,分析比较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力图获得更加切实可操作的优化方案。46. 流域的最基本定义流域的最基本定义:流域就是被分水线包围的集水区域。47. 生态城市的定义、内涵 生态城市的定义: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文化和谐统一且良性循环的城市,是自然、城市与人有机结合、整体互惠的共生结构。即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生态城市的内涵具体表现在:1.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2.合理的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3.高素质的城市社会生态文明4.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刘娜(第一二章)郭璋(第三章)魏天娇(第四章)汪蓉(第五章)刘成宴江涛(第六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