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所有课后习题和思考题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56290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化学实验所有课后习题和思考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物理化学实验所有课后习题和思考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物理化学实验所有课后习题和思考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1. 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实验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1. 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是偏高?说明原因。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 和 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Tf偏大,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2. 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的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的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3. 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答:溶质的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的量既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不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的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的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4. 估算实验测定结果的误差,说明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答: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控制过冷的程度和搅拌速度、寒剂的温度等。本实验测定凝固点需要过冷出现,过冷太甚会造成凝固点测定结果偏低,因此需要控制过冷程度,只有固液两相的接触面相当大时,固液才能达到平衡。实验过程中就是采取突然搅拌的方式和改变搅拌速度来达到控制过冷程度的目的;寒剂的温度,寒剂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实验的完成。5. 当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和形成配合物时,测定的结果有何意义?答: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和形成配合物时,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溶质的解离、缔合、溶剂化或者形成的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因此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出的结果反应了物质在溶剂中的实际存在形式。6. 在冷却过程中,凝固点测定管内液体有哪些热交换存在?它们对凝固点的测定有何影响?答:凝固点测定管内液体与空气套管、测定管的管壁、搅拌棒以及温差测量仪的传感器等存在热交换。因此,如果搅拌棒与温度传感器摩擦会导致测定的凝固点偏高。测定管的外壁上粘有水会导致凝固点的测定偏低。实验三 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2. 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3.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4. 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 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H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5.本实验所测得的摩尔气化热数据是否与温度有关?答:有关。6. 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实验四 双液系的气一液平衡相图的绘制1本实验在测向环己烷加异丙醇体系时,为什么沸点仪不需要洗净、烘干?提示:实验只要测不同组成下的沸点、平衡时气相及液相的组成即可。体系具体总的组成没必要精确。2体系平衡时,两相温度应不应该一样?实际呢?怎样插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溶液中,才能准确测得沸点呢?提示:两相温度应该一样,但实际是不一样的,一般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溶液下1/3较好。3收集气相冷凝液的小槽体积大小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提示:有影响,气相冷凝液的小槽大小会影响气相和液相的组成。4阿贝折射仪的使用应注意什么?提示:不能测定强酸、强碱等对仪器有强腐蚀性的物质。5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提示:影响温度测定的:温度计的插入深度、沸腾的程度等;影响组成测定的:移动沸点仪时气相冷凝液倒流回液相中、测定的速度慢等实验五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1. 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 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而平台长短也不同。2. 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3. 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测得准确相图,为什么? 在含Bi30%和80%的二个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 为什么?答:因为热分析法是通过步冷曲线来绘制相图的,主要是通过步冷曲线上的拐点和水平段(斜率的改变)来判断新相的出现。如果体系发生相变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产生拐点和水平段。30%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明显,熔化热大的Sn先析出,所以当发生相变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温度补偿,使曲线斜率改变较大。4. 有时在出现固相的冷却记录曲线转折处出现凹陷的小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时应如何读相图转折温度?答:这是由于出现过冷现象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做延长线的方式确定相图的转折温度。5. 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冷却曲线为什么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及合金等转折点各有几个?曲线形状为何不同?答:因为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由于金属凝固放热对体系散热发生一个补偿,因而造成冷却曲线上的斜率发生改变,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各出现一个水平段,合金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水平段。由于曲线的形状与样品熔点温度和环境温度、样品相变热的多少、保温加热炉的保温性能和样品的数量均有关系,所以样品的步冷曲线是不一样的。对于纯金属和低共熔金属来说只有一个熔点,所以只出现平台。而对于合金来说,先有一种金属析出,然后2种再同时析出,所以会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平台。6. 有一失去标签的SnBi合金样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其组成?答:可以通过热分析法来确定其组成。首先通过热分析法绘制SnBi的二组分相图,然后再绘制该合金样品的步冷曲线,与SnBi的二组分相图对照即可得出该合金的组成。实验六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1. 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 答:对消法就是用一个与原电池反向的外加电压,于电池电压相抗,使的回路中的电流趋近于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测出来的电压为电动势。电动势指的就是当回路中电流为零时电池两端的电压,因而必须想办法使回路中电流为零。伏特表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时候,回路中的电流不为零,测出的电池两端的电压比实际的电动势要小,因此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2. 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 盐桥有什么作用? 应选择什么样的电解质作盐桥? 答:参比电极一般用电势值已知且较恒定的电极,它在测量中可作标准电极使用,在实验中我们测出未知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势差后就可以直接知道未知电极的电势。盐桥起到降低液接电势和使两种溶液相连构成闭合电路的作用。作盐桥的电解质,应该不与两种电解质溶液反应且阴阳离子的迁移数相等,而且浓度要高。3. 电动势的测量方法属于平衡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在可逆条件下进行。为此,应注意些什么? 答:应注意电池回路接通之前,应该让电池稳定一段时间,让离子交换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还应该在接通回路之前先估算电池电动势,然后将电位差计旋钮设定未电池电动势的估算值,避免测量时回路中有较大电流。4. 对照理论值和实验测得值,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答:原电池电动势测定结果的误差来源有很多:标准电池工作时间过长,长时间有电流通过,标准电动势偏离;盐桥受污染;饱和甘汞电极电势不稳定;未能将电位差计旋钮设定在待测电池电动势应有的大体位置,使待测电池中有电流通过等等。5. 在精确的实验中,需要在原电池中通入氮气,它的作用是什么?答: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氧气,以避免氧气参与电极反应,腐蚀电极等。实验七 一级反应蔗糖的转化1. 配制蔗糖溶液时称量不够准确,对测量结果k有无影响? 取用盐酸的体积不准呢?答:蔗糖的浓度不影响lnc=-kt + B的斜率,因而蔗糖浓度不准对k的测量无影响。H+在该反应体系中作催化剂,它的浓度会影响k的大小。2. 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溶液时,我们将盐酸溶液加到蔗糖溶液里去,可否将蔗糖溶液加到盐酸溶液中?为什么?答:不能。本反应中氢离子为催化剂,如果将蔗糖溶液加到盐酸溶液中,在瞬间体系中氢离子浓度较高,导致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测定。3. 测定最终旋光度时,为了加快蔗糖水解进程,采用60左右的恒温使反应进行到底,为什么不能采用更高的温度进行恒温?答:温度过高将会产生副反应,颜色变黄。4. 在旋光度的测量中,为什么要对零点进行校正?在本实验中若不进行校正,对结果是否有影响?答:因为除了被测物有旋光性外,溶液中可能还有其他物质有旋光性,因此一般要用试剂空白对零点进行校正。本实验不需要校正,因为在数据处理中用的是两个旋光度的差值。5. 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晚了一些,是否会影响到k值的测定?为什么?答:不影响。不同时间所作的直线的位置不同而已,但k(所作直线的斜率)相同。实验八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1. 为什么实验用NaOH和乙酸乙酯应新鲜配制?答: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乙酸乙酯容易挥发和发生水解反应而使浓度改变。2. 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CH3COOC2H5和NaOH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混合时能否将乙酸乙酯溶液倒入NaOH溶液中一半时开始计时?答:(1)因为温度对电导有影响。(2)不能,应刚混合完开始计时。3. 被测溶液的电导率是哪些离子的贡献?反应进程中溶液的电导率为何发生减少?答:参与导电的离子有 、 和 。 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 的迁移率比 的迁移率大得多。随着时间的增加, 不断减少, 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率值不断下降。4. 为什么要使两种反应物的浓度相等?答:为了使二级反应的数学公式简化。实验九 复杂反应丙酮碘化1. 实验时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什么物理量?它和碘浓度有什么关系?答:测量的是溶液的吸光度A;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知,在指定波长下,所测吸光度与I2溶液浓度成正比关系。2. 本实验中,将CH3COCH3溶液加入盛有I2、HCl溶液的碘瓶中时,反应即开始,而反应时间却以溶液混合均匀并注入比色皿中才开始计时,这样操作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答:无影响。不同时间所作的直线的位置不同而已,但k(所作直线的斜率)相同。3. 速率常数k与T有关,而本实验没有安装恒温装置,这对k的影响如何?所测得的k是室温下的k,还是暗箱温度时的k?答:本实验整个过程是在室温下进行的,由于室温在短时间内变化幅度很小,故对k的影响不大。所测得的k是暗箱温度时的k。实验十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1. 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提示:若读中间某个压力差值,不能保证每次读压力差对应大小相同气泡。2. 为何要控制气泡逸出速率?提示:气泡逸出速率会影响气泡的大小,近而影响压力差值的大小,因而要保证测定过程中气泡逸出速率恒定。3. 本实验需要在恒温下进行吗?为什么?提示:需要恒温,因为表面张力的大小受温度的影响。4. 毛细管尖端为何必须调节得恰与液面相切?否则对实验有何影响?提示:毛细管尖端若不与液面相切插入一定深度,会引起表面张力测定值偏小。5. 哪些因素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的结果?如何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示:温度、气泡逸出速度、毛细管是否干净及毛细管的尖端是否与液面相切会影响测定结果。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引起误差的措施是:恒温、控制气泡逸出速率恒定、毛细管干净以及毛细管与液面相切。实验十一 胶体制备和电泳1. 电泳中辅助液起何作用,选择辅助液的依据是什么?提示:辅液主要起胶体泳动的介质、电介质作用和与胶体形成清晰的界面易于观测等作用。选择的辅液不能与胶体发生化学反应,电导率与胶体相同等2. 若电泳仪事先没有洗干净,内壁上残留有微量的电解质,对电泳测量的结果将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可能改变电势大小,甚至引起胶体的聚沉。3. 电泳仪中不能有气泡,为什么?提示:气泡会阻断电介质。4. 电泳速率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电泳苏联与胶粒的大小、带电量、电压的大小及两电极的距离等因素有关。实验十二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 粘度计毛细管的粗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粘度计毛细管的过粗,液体流出时间就会过短,那么使用Poisuille公式时就无法近似,也就无法用时间的比值来代替粘度;如果毛细管过细,容易造成堵塞,导致实验失败。2. 乌氏粘度计中的C管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去除C管改为双管粘度计使用?答:C管的作用是形成气承悬液柱。不能去除C管改为双管粘度计,因为没有了C管,就成了连通器,不断稀释之后会导致粘度计内液体量不一样,这样在测定液体流出时间时就不能处在相同的条件之下,因而没有可比性。只有形成了气承悬液柱,使流出液体上下方均处在大气环境下,测定的数据才具有可比性。3. 若把溶液吸到了乳胶管内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会使溶液浓度降低,导致测定的流出时间减小,从而使相对粘度测定值减小,影响实验结果。4. 试列举影响准确测定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准确测定的因素有温度、溶液浓度、搅拌速度、粘度计的垂直度等。5.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有何局限性?该法适用的高聚物摩尔质量范围是多少?答:粘度法是利用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粘度和分子量间的某种经验方程来计算分子量,适用于各种分子量的范围。局限性在于不同的分子量范围有不同的经验方程。一级反应速率常数测量一、 实验原理 1. 蔗糖水解反应是典型的一级,是一个准一级反应而已。 C12H22O11H2O (酸催化) 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本是二级反应,由于水是大量的, 成为准一级反应。 dc/dtk1c 积分: lnc k1t B 或 lnc0/c k1t 2. 旋光度与浓度的关系。 20时,蔗糖的比旋光度66.6;葡萄糖比旋光度52.5; 果糖的比旋光度91.9 蔗糖水解反应,开始体系是右旋的角度大,随反应进行,旋光角度减少,变成左旋。旋光角度与浓度关系式:Lc L是旋光管长度,仅与温度有关,当温度,旋光管长度一定,与浓度c 成正比。可写成 Kc3 .用表示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A B D t=0 C0 0KAC0 (1) t=t CA CBC0CA ; CDC0CA tABDKACA(KBKD)(CBCD) (2) t= 0 C0 ; C0 (KBKD)C0 (3) (1)(3): 0(KAKBKD)C0 C0(0)/(KAKBKD) (2)(3):0t(KAKBKD)CACA(0t)/(KAKBKD) 代入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或 得到 二、仪器药品(略)三、实验操作步骤:(一)仪器操作:1、开启电源,预热23分钟2、旋光管装液体a、旋下旋光管上端,取下盖子和玻片; b、清洗旋光管;c、装满液体,满、平; d、上玻片,旋上盖子,松紧适度;e、将气泡赶至管粗处,正确放入旋光管中。3、读数a、调焦; b、调三分视野界面消失全暗,正确使用粗调、细调;c、正确读出旋光度(正、负,及小数后一位的读法)。(二)溶液配制1、称取蔗糖a、台秤,加滤纸,调零; b、取出蔗糖,放至左盘; c、加砝码,调游码,读数。 2、溶解蔗糖a、洗烧杯,玻棒,容量瓶,滴管;b、加蔗糖,加水(注意量)搅拌,或加热再冷却。3、配溶液a、将溶液沿玻棒倒入容量瓶; b、清洗玻棒、烧杯二次倒入容量瓶;c、加水至刻度,最后用滴管加入。 d、盖紧,摇匀(倒置)。(三)测量1、开启恒温槽,调控温至60C;2、用蒸馏水校正零点;a、洗旋光管,旋下管盖和玻片,加液,上玻片,旋紧管盖;b、赶气泡,放旋光管,盖上盖子;c、测出旋光度。3、测溶液旋光度a、取25ml蔗糖液于锥形瓶中,正确使用移液管;b、取25mlHCl液于以上锥形瓶中,加入一半时开始计时,摇匀;c、取少量混合液洗旋光管;d、装混合液于旋光管总,5分钟内测出第一组数据。4、将所剩混合液盖紧放入恒温槽内,1小时后取出;5、按给定时间读出旋光度值,直至100分钟;6、测定取出在恒温槽中恒温1小时的混合液,装入旋光管中,测量,(大约3.9)四、数据处理1、计算t及ln(t);,(要列表计算)2、从ln(t)对t作图;3、从直线斜率求出室温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1。并计算出半衰期。4、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03 KJ/mol,H1.0 mol/dm3,k10.0125 min1 用 Arrhenius 方程计算出298.2 K 反应速率常数。 5、最好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用 Excel 软件。五、问题1、为什么可以用蒸馏水校正仪器零点?2、测量旋光仪为什么要进行零点校对?3、本实验可否不进行零点校正?为什么?4、为什么配制溶液可用上皿天平称量?5、本实验可否从测第一个旋光度数据时开始计时?为什么?若为二级反应怎样?6、旋光仪有哪些部件构成?7、为什么旋光仪读数选用三分视野界线消失且是全暗的视野时读数?8、为什么用ln(t)对t作图就可得到k1?9、蔗糖反应是真一级还是假一级反应?10、蔗糖溶液中加入HCl的作用是什么?11、在测量过程中,为什么旋光度逐渐减小?12、为什么为负值?13、若实验测出18C时k1,如何算出25C时k1?还需要哪些数据?六、一级反应思考题解答1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根据公式1000/Lc,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越长,越大,则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2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计算0和? 答:0蔗糖DtL蔗糖0/100 葡萄糖DtL葡萄糖/100果糖DtL果糖/100 式中:蔗糖Dt,葡萄糖Dt,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066.6210/10013.32 210/100(52.2-91.9)3.943在旋光度的测量中,为什么要对零点进行校正?可否用蒸馏水来进行校正?在本实验中若不进行校正,对结果是否有影响? 答:若需要精确测量的绝对值,则需要对仪器零点进行校正,因为仪器本身有一系统误差;水本身没有旋光性,故可用来校正仪器零点。本实验测定k不需要对进行零点校正,因为t,是在同一台仪器上测量,而结果是以ln(t)对t作图求得的。4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晚了一些,是否影响k值的测定?为什么? 答:不会影响;因为蔗糖转化反应对蔗糖为一级反应,本实验是以ln(t)对t作图求k,不需要0的数值。5如何判断某一旋光物质是左旋还是右旋? 答:根据公式tD100/Lc,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浓度成正比。配制若干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定其旋光度。即可判断。6配制蔗糖溶液时称量不够准确或实验所用蔗糖不纯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答:此反应对蔗糖为一级反应,利用实验数据求k时不需要知道蔗糖的初始浓度。所以配溶液时可用粗天平称量。若蔗糖中的不纯物对反应本身无影影响,则对实验结果也无影响。7在数据处理中,由tt曲线上读取等时间间隔t时的t值这称为数据的匀整,此法有何意义?什么情况下采用此法? 答:此法便于用Guggenheim法或KezdySwinboure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当无法求出时可采用此法。8使用旋光仪时以三分视野消失且较暗的位置读数,能否以三分视野消失且较亮的位置读数?哪种方法更好? 答:不能以三分视野消失且较亮的位置读数,因为人的视觉在暗视野下对明暗均匀与不均匀比较敏感,调节亮度相等的位置更为准确。若采用视场明亮的三分视野,则不易辨明三个视场的消失。 9 本实验中旋光仪的光源改用其它波长的单色光而不用钠光灯可以吗? 这要取决于所用光源的波长,波长接近纳黄光或比钠黄光的波长长时可采用,因为单色光的散射作用与波长有关,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而在该实验中所观察的是透过光,因此应选用波长较长的单色光,通常选用钠黄光。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5.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实验三 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2.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3.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4.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 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H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5.本实验所测得的摩尔气化热数据是否与温度有关?答:有关。6. 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实验四 双液系的气一液平衡相图的绘制1本实验在测向环己烷加异丙醇体系时,为什么沸点仪不需要洗净、烘干?提示:实验只要测不同组成下的沸点、平衡时气相及液相的组成即可。体系具体总的组成没必要精确。2体系平衡时,两相温度应不应该一样?实际呢?怎样插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溶液中,才能准确测得沸点呢?提示:两相温度应该一样,但实际是不一样的,一般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溶液下1/3较好。3收集气相冷凝液的小槽体积大小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提示:有影响,气相冷凝液的小槽大小会影响气相和液相的组成。4阿贝折射仪的使用应注意什么?提示:不能测定强酸、强碱等对仪器有强腐蚀性的物质。5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提示:影响温度测定的:温度计的插入深度、沸腾的程度等;影响组成测定的:移动沸点仪时气相冷凝液倒流回液相中、测定的速度慢等实验六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1.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答:对消法就是用一个与原电池反向的外加电压,于电池电压相抗,使的回路中的电流趋近于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测出来的电压为电动势。电动势指的就是当回路中电流为零时电池两端的电压,因而必须想办法使回路中电流为零。伏特表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时候,回路中的电流不为零,测出的电池两端的电压比实际的电动势要小,因此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2.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盐桥有什么作用?应选择什么样的电解质作盐桥?答:参比电极一般用电势值已知且较恒定的电极,它在测量中可作标准电极使用,在实验中我们测出未知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势差后就可以直接知道未知电极的电势。盐桥起到降低液接电势和使两种溶液相连构成闭合电路的作用。作盐桥的电解质,应该不与两种电解质溶液反应且阴阳离子的迁移数相等,而且浓度要高。3.电动势的测量方法属于平衡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在可逆条件下进行。为此,应注意些什么?答:应注意电池回路接通之前,应该让电池稳定一段时间,让离子交换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还应该在接通回路之前先估算电池电动势,然后将电位差计旋钮设定未电池电动势的估算值,避免测量时回路中有较大电流。4.对照理论值和实验测得值,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答:原电池电动势测定结果的误差来源有很多:标准电池工作时间过长,长时间有电流通过,标准电动势偏离;盐桥受污染;饱和甘汞电极电势不稳定;未能将电位差计旋钮设定在待测电池电动势应有的大体位置,使待测电池中有电流通过等等。5.在精确的实验中,需要在原电池中通入氮气,它的作用是什么?答: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氧气,以避免氧气参与电极反应,腐蚀电极等。实验七 一级反应蔗糖的转化1.配制蔗糖溶液时称量不够准确,对测量结果k有无影响?取用盐酸的体积不准呢?答:蔗糖的浓度不影响lnc=-kt + B的斜率,因而蔗糖浓度不准对k的测量无影响。H+在该反应体系中作催化剂,它的浓度会影响k的大小。2.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溶液时,我们将盐酸溶液加到蔗糖溶液里去,可否将蔗糖溶液加到盐酸溶液中?为什么?答:不能。本反应中氢离子为催化剂,如果将蔗糖溶液加到盐酸溶液中,在瞬间体系中氢离子浓度较高,导致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测定。3.测定最终旋光度时,为了加快蔗糖水解进程,采用60左右的恒温使反应进行到底,为什么不能采用更高的温度进行恒温?答:温度过高将会产生副反应,颜色变黄。4.在旋光度的测量中,为什么要对零点进行校正?在本实验中若不进行校正,对结果是否有影响?答:因为除了被测物有旋光性外,溶液中可能还有其他物质有旋光性,因此一般要用试剂空白对零点进行校正。本实验不需要校正,因为在数据处理中用的是两个旋光度的差值。5.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晚了一些,是否会影响到k值的测定?为什么?答:不影响。不同时间所作的直线的位置不同而已,但k(所作直线的斜率)相同。实验八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1.为什么实验用NaOH和乙酸乙酯应新鲜配制?答: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乙酸乙酯容易挥发和发生水解反应而使浓度改变。2.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CH3COOC2H5和NaOH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混合时能否将乙酸乙酯溶液倒入NaOH溶液中一半时开始计时?答:(1)因为温度对电导有影响。(2)不能,应刚混合完开始计时。3.被测溶液的电导率是哪些离子的贡献?反应进程中溶液的电导率为何发生减少?答:参与导电的离子有、和。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的迁移率比的迁移率大得多。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减少,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率值不断下降。4.为什么要使两种反应物的浓度相等?答:为了使二级反应的数学公式简化。实验九复杂反应丙酮碘化1. 实验时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什么物理量?它和碘浓度有什么关系?答:测量的是溶液的吸光度A;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知,在指定波长下,所测吸光度与I2溶液浓度成正比关系。2.本实验中,将CH3COCH3溶液加入盛有I2、HCl溶液的碘瓶中时,反应即开始,而反应时间却以溶液混合均匀并注入比色皿中才开始计时,这样操作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答:无影响。不同时间所作的直线的位置不同而已,但k(所作直线的斜率)相同。3.速率常数k与T有关,而本实验没有安装恒温装置,这对k的影响如何?所测得的k是室温下的k,还是暗箱温度时的k?答:本实验整个过程是在室温下进行的,由于室温在短时间内变化幅度很小,故对k的影响不大。所测得的k是暗箱温度时的k。实验十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1.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提示:若读中间某个压力差值,不能保证每次读压力差对应大小相同气泡。2.为何要控制气泡逸出速率?提示:气泡逸出速率会影响气泡的大小,近而影响压力差值的大小,因而要保证测定过程中气泡逸出速率恒定。3.本实验需要在恒温下进行吗?为什么?提示:需要恒温,因为表面张力的大小受温度的影响。4.毛细管尖端为何必须调节得恰与液面相切?否则对实验有何影响?提示:毛细管尖端若不与液面相切插入一定深度,会引起表面张力测定值偏小。5.哪些因素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的结果?如何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示:温度、气泡逸出速度、毛细管是否干净及毛细管的尖端是否与液面相切会影响测定结果。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引起误差的措施是:恒温、控制气泡逸出速率恒定、毛细管干净以及毛细管与液面相切。实验十二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粘度计毛细管的粗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粘度计毛细管的过粗,液体流出时间就会过短,那么使用Poisuille公式时就无法近似,也就无法用时间的比值来代替粘度;如果毛细管过细,容易造成堵塞,导致实验失败。2.乌氏粘度计中的C管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去除C管改为双管粘度计使用?答:C管的作用是形成气承悬液柱。不能去除C管改为双管粘度计,因为没有了C管,就成了连通器,不断稀释之后会导致粘度计内液体量不一样,这样在测定液体流出时间时就不能处在相同的条件之下,因而没有可比性。只有形成了气承悬液柱,使流出液体上下方均处在大气环境下,测定的数据才具有可比性。3.若把溶液吸到了乳胶管内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会使溶液浓度降低,导致测定的流出时间减小,从而使相对粘度测定值减小,影响实验结果。4.试列举影响准确测定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准确测定的因素有温度、溶液浓度、搅拌速度、粘度计的垂直度等。5.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有何局限性?该法适用的高聚物摩尔质量范围是多少?答:粘度法是利用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粘度和分子量间的某种经验方程来计算分子量,适用于各种分子量的范围。局限性在于不同的分子量范围有不同的经验方程。思考题答案差热分析1差热分析技术与简单热分析法有何异同?前者分析的内容更丰富,设备为DSC,TGA等分析仪;是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物质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技术。后者内容单一,设备简单(见大学物化实验 教程);2(2)升温速率的影响和选择升温速率不仅影响峰温的位置,而且影响峰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说,在较快的升温速率下峰面积变大,峰变尖锐。但是快的升温速率使试样分解偏离平衡条件的程度也大,因而易使基线漂移。更主要的可能导致相邻两个峰重叠,分辨力下降。较慢的升温速率,基线漂移小,使体系接近平衡条件,得到宽而浅的峰,也能使相邻两峰更好地分离,因而分辨力高。但测定时间长,需要仪器的灵敏度高。一般情况下选择8度min-112度min-1为宜。(3)试样的预处理及用量试样用量大,易使相邻两峰重叠,降低了分辨力。一般尽可能减少用量,最多大至毫克。样品的颗粒度在100目200目左右,颗粒小可以改善导热条件,但太细可能会破坏样品的结晶度。对易分解产生气体的样品,颗粒应大一些。参比物的颗粒、装填情况及紧密程度应与试样一致,以减少基线的漂移。3不同,因为参比物有热稳定性,而试样无,性质不一样,所以不同燃烧热1.在燃烧热测定实验中,哪些是体系?哪些是环境?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体系:内筒水,氧弹,温度计,内筒搅拌器。环境;外筒水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流和辐射,存存在热消耗。采取措施(1)量热计上方加盖,减少对流;(2)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皆镀成镜面,减少热辐射2 答案参见网络收藏夹中物化思考题答案的网页3实验中哪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如果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从那几方面考虑?1、把苯甲酸在压片机上压成圆片时,压得太紧,点火时不易全部燃烧;压得太松,样品容易脱落;要压得恰到好处。2、将压片制成的样品放在干净的滤纸上,小心除掉有污染和易脱落部分,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量.混入污染物、称重后脱落、造成称重误差;3、 安装热量计时,插入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上的测温探头,注意既不要和氧弹接触,又不要和内筒壁接触,使导线从盖孔中出来,接触了对测温造成误差;4、测量初期、主期、末期,温度的观测和记录准确度;5、停止实验后,从热量计中取出氧弹,取下氧弹盖,氧弹中如有烟黑或未燃尽的试样残余,试验失败,应重做.如果残留了不易观测到的试样残留物、而又把它当作没有残留完全充分燃烧处理数据,势必造成较大误差;6、 数据处理中,用雷诺法校正温差,观测燃烧前后的一系列水温和时间的观测值误差,造成校正曲线的不准确;从开始燃烧到温度上升至室温这一段时间t1内,由环境辐射和搅拌引进的能量所造成的升温,故应予扣除。由室温升到最高点这一段时间t2内,热量计向环境的热漏造成的温度降低,计算时必须考虑在内。扣除不合适会造成误差;7、热量计的绝热性能应该良好,但如果存在有热漏,漏入的热量造成误差;搅拌器功率较大,搅拌器不断引进的能量形成误差;饱和蒸汽压的测定1. 试分析引起本实验误差的因素有哪些答:空气排除不干净;温度的波动;不能绝对调平.2. 为什么AB弯管中的空气要排干净 怎样操作 怎样防止空气倒灌答:为了保证A球上方全是乙醇的蒸气,测定的是乙醇的饱和蒸汽压,所以AB弯管中的空气要排干净.开动油泵抽气,使试样球与U型管之间空间内的空气呈气泡状通过U型管中的液体而逸出,沸腾后慢沸35min,可认为试样球中的空气排除干净.测定中,打开进空气活塞时,切不可太快,以防止空气倒灌.3. 本实验方法能否用于测定溶液的饱和蒸汽压 为什么答:分情况,测定过程中溶液的浓度会发生变化的不能测,但是对于难溶物的饱和溶液或者恒沸物例外可以测定.4. 试说明压力计中所读数值是否是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答:不是,实验当时的大气压对于压力计来说为零,所以压力计中所读数值为大气压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之差.5. 为什么实验完毕后必须使体系和真空泵与大气相通才能关闭真空泵答:在停止抽气前,应先把真空泵与大气相通,否则会造成泵油倒吸,造成事故.6温度越高测出的蒸汽压误差越大?为什么?蒸汽温度越高 相对的测量器具温度同样会升高从而改变测量器具的物理特性使测量器具内部金属硬度降低 延展性增加等等从而使测量值改变一般来说的气压值 是在规定温度范围内的气压挥发性双液图1蒸馏时因仪器保温条件欠佳,存在分馏效应时T-X图时将怎么样变化保温条件欠佳,温度波动大,比实际图形向上弯曲 下学期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思考题答案1水的电导率相对弱电解质的电导率是不能忽略的,因此要测定水的电导率。2答:镀铂黑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电极的表面积,减小电流密度,从而降低由交流电引起的极化效应。但使用时要注意,不要用滤纸擦试铂黑,以免使铂黑脱落而改变电导池系数。实验结束后,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浸泡在蒸馏水中。 二组分简单共熔体系相图的绘制1见答案参考2 可以3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1相关公式:ln(a(L0-L)-b(L0-Lt)/(a(Lt-L)=(a-b)kt a-乙酸乙酯浓度 b-NaOH浓度 L0-开始时电导率 L-结束时电导率 Lt-t时刻电导率 用ln(a(L0-L)-b(L0-Lt)/(a(Lt-L)对t作图2不能,因为只有在稀溶液是,电导率才和浓度呈线性关系,即成正比关系不能。只有反应体系是很稀的水溶液,才可认为CH3COONa是全部电离的。反应前后Na+的浓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可用电导率仪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以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蔗糖水解常数的测定实验1 水解速率常数与温度,盐酸的浓度有关2、3 http:/wenku.baidu.com/view/1812dadaa58da0116c174938.html4 http:/wenku.baidu.com/view/a0dcc3edf8c75fbfc77db2c1.ht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