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历史发展》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755301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的历史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管理学的历史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管理学的历史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管理学的历史发展,第一节管理学的历史发展概述,一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形成。,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三阶段的关系,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三阶段的关系,管理实践,认识实践,管理思想,假设,原理,管理理论,运用,证验,观察,证实或否定,概括,抽象,第二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产生了诸多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管理思想和著作。,(一)周礼(战国时期成书),周王朝时,中国在官僚体制、计划、指挥,控制等方面的原则。提出了一套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理想模式国家事物被划分为六个方面的职能:天官居于首要辅政位置;地官主要管理民政事务,特别以土地和农业生产为主;春官主要管理文化及祭祀事务;夏官主要管理军队及国防事物;秋官主要管理法规与刑罚事务;冬官主要管理工程及工业制造事务。这一管理体系涉及到5万余人,每一个官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具体的职责。周礼所提出的国家管理的典章制度,政府的机构设置以及从政官员的职责规范等。为中国古代国家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二)孙子兵法,公元前500多年,中国产生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战略战术方面的兵书战策。,1关于管理的战略,始计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冗矣。”战略内容从五个方面分析,七种情况对比。,五个方面:,“道”,指组织奉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天”,指天时变化所提供的机遇;“地”,指地理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将”,指执行决策的人力及能力;“法”,指组织编制和人、财、物的管理制度。,七种情况,“主”,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是否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将”,执行人员是否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天地”,时间空间等取胜的机遇是否把握;“法令”,组织的管理制度和控制系统是否完好有效;“兵众”,组织成员的斗志和士气是否旺盛;“士卒”,组织成员的技能是否训练有素;“赏罚”,组织的激励措施是否明确。,孙子十分重视策略的运用,“因形制胜”,“因敌制胜”,“因变制胜”。“因形制胜”,依靠组织形态而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敌制胜”,根据对手情况而创造成功的机会。“因变制胜”,根据形势变化而创造成功的机会。,2关于管理的方法,兵势篇“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涉及到组织、指挥、协调方面的问题。组织上,按照纵向的权力分解和横向的任务分工,形成一个个的分组织结构,整体上构成严密的组织体系,才能形成有序的状态。控制中,既要“令之以文”,用温和的感化方法,对部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要“务之以武”,用严格的制度,严明纪律,严肃法度。,3关于人才素质,领导者应具备“五德”“智、信、仁、勇、严,不可失之一偏”是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气质和才能。“知诸侯之谋”是一个领导者应具有的政治头脑。“知三军之事”是一个领导者应具有的业务素质。“料敌制胜”,“通于九变”是一个领导者应具有的指挥才能。“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是领导者应具备的高尚品德。,(三)儒家,孔子主要经典易,、礼、春秋、诗经、乐和尚书及论语。孟子孟子荀子荀子,1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以“仁”为中心,把人以及人际关系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孔子礼记.中庸: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明确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和对象。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前提是“人性”(善恶),管理的方式是“人治”,管理的关键是“得人”,管理的组织原则是“人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安人一切都是人。讲“为政在人”,“为政以德”,“正已正人”在管理的载体、手段、途径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2关于管理手段,“为政以德”主张以教化手段感化百姓,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且格。平衡优化法则“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作为人们本着仁的行为和处理一切事物的中正法则。达到适合事物实际情况的中正,如现代科学管理中的优化取值。”,3关于管理途径,“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即管理者的自我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根本,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大事。孔子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四)法家,法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是“法”为中心,讲“法、术、势”相结合,在管理的制度技巧和权威方面有独到的见解。,1管理制度,主张“法治”,反对“人治”,贤君和暴君均少,中人多,中人靠法治才能管好国家。“法”具有公,明、评的特点。立法的宗旨是尊公废私。体现国家的意志而排除个人意志。法律的规定要明确,要公诸于众,让臣民清楚明白。法律条文要详细,举国上下,事无巨细,一断于法。,2管理的技巧,强调“术”,认为是君主控制官史的有效工具。韩非子,所谓“术”指根据人的能力而授与官职,根据官员的言论而求其实效,掌握官员的赏罚大权,考核官员的能力。,君主驾驭群臣之术有七条,(1)从各方面考察臣下的言行。(2)有罪必罚,以显示威严。(3)对有功者的赏赐要讲信用,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4)逐一听取臣下的主张,然后责求他们的功效。(5)故意用不确切的命令指挥臣下,看他们的反应,以辨其是否忠诚。(6)明知故问,以考察臣下是否说真话。(7)故意颠倒着说话办事,以了解臣下的实际情况。,关于管理的权威,统治者所拥有的以上驭下的地位及其所带来的权威力量。韩非子称之为“势”,势有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自然之势,指既成条件下掌权者对权力的运用。人为之势,指统治者发挥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威,包含:,(1)聪明之势,统治者集中天下臣民的智慧,让他们的耳目化为自己的耳目,让他们的聪明化为自己的聪明。(2)威严之势,统治者坚持对臣民的严格控制、言出必从,以巩固自己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管理制度,“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老聃的管理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最经典文献。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老子讲:“道法自然”。“通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成了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准则。“无为”对管理者而言,除了普遍运用于任何管理过程的原则外,还包含管理方法的要求。作为看法,要求管理者要善于抓大事、把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的机构和人员去做,无须事必躬亲。这样,分工协作,责权分明,各展其长,各尽其力,管理者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五资治通鉴,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历经19年,主持撰写一部治国安帮的历史教科书资治通鉴记载了1362年(公元前403公元959年)的政治管理的历史。,(一)关于政治管理的规范,“礼”,是国家的纲纪。以此确定立社会的等级秩序,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个共同遵守的政治行为规范。,(二)关于统治者的素质,1创业者,组织的奠基者,具有大智大勇的素质。2守成者,具有中等的才能而能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发扬光大前辈的事业。3“夷陵者”,具有中等才能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沉浸于享乐之中,不辨是非,不思进取,使前人的事业像丘陵一样被夷平。4“中兴者”,才能过人而又自强不息,见善思迁,有过则改,重新振兴祖宗基业。5“乱亡者”,无德无能,荒淫无厌,刑杀无度,致使天怒人怨,最后断送江山。,司马光认为大凡有作为的君主,必须具有:,“仁”,实行仁政,开展教化,养育百姓,化育万物。“明”,明白治国之道,了解国家的安危形势,识别人才,辨别是非。“武”,自有主见,敢于决断,不为奸佞所迷惑。“仁”、“明”、“武”三种品格是道德、智慧和才能的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关于统治的艺术,“任官、信赏、必罚”的观点,其核心是用人,即用什么人和怎样用人的问题。,用人之道:,1“采之博”,要广泛吸收人才,不要求全责备,而要收其所长,弃其所短,这样天下就没有不可使用的人才。2“辨之精”对任用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不被假象所惑,要听其言,观其行,授其任而考其功,这样下属就无法隐瞒真实情况了。3“使之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点和专长,使之各得其所,各称其职,这样各种职位都有合适的人负责。4“用之专”,用人不疑,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而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这样可成就大事业。另外,正确利用激励手段,赏罚做到严明适度、公正,这样可以让天下之才真心诚意地为我所用。,第三节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一西方古代管理实践的典型事例,(一)罗马帝国,具有严密组织,精心规划的道路将庞大的国家连接起来,利于通讯联络、军事调动和商业来往。所采取的组织措施转好地解决了集权与分权、委派与协调的关系。,(二)威尼斯兵工厂,最早采用流水线作业,严格的会计管理制度、对成本的分析与核算,较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存货控制技术和标准化等。,(三)罗马天主教会,成功地解决了大规模活动的组织问题。在罗马教廷的统一管理下,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基层组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率的职能分工,如组织、财务、宣传、出版,达到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二西方古代主要的管理思想,(一)社会管理与国家管理的思想,1古巴比伦,为了治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了系列法庭,曾出版汉穆拉比法典以法律的形式来调节全社会的商业交往、个人行为、人际关系、工薪、惩罚及其它社会问题。2古埃及,金字塔式管理机构,建立了以法老为首的一整套专制体制的管理机构,掌握行政、司法、军事大权。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管理者的责任和体制的管理思想。,3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圣经,摩西是希伯来人的领袖,他在立法、人际关系、人员选择和培训等方都很出色。制定法令、昭告民众;建立等级委任制度;责成各级管理人员分级管理,只有最重要的政务才提交摩西处理。基本上具有管理组织与与程序思想的雏形,也表明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例外原则、授权原则、管理跨度原则。,4古罗马的管理思想古罗马是横跨欧、亚、非的最大奴隶制国家。在管理体制上已经有了集权、分权再到集权的实践,实行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离。重新设计了帝国的组织机构,把军队和政府分为不同的权力层次,对每一层次规定了严明的纪律以保证组织职能的发挥。贾图作为古罗马的政治家和执行官,他的管理思想论农业,认为农业是罗马人最重要的职业,主张奴隶主必须认真经营农业,用心管好自己的农庄,强调对奴隶的严格管理;明确提出管家要经过挑选并规定了管家的职责。,5古希腊的管理思想(1)苏格拉底国家的领导及国家的各种职务,应由经过挑选并受过训练的人来担任。主张有才能的人才能当权。公众事业的管理技术和私人事业的管理技术是可以相互通用的。(2)色诺芬家庭管理专门论述经济的第一部著作论述了劳动分工的概念及其优越性,详述了奴隶主应如何加强对奴隶的管理,从而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的经济思想,提出了劳动管理思想并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一个人专心致志做一种高度专业化工作,肯定做得最好)。,(3)柏拉理想国研究了国家范围内的分工和组织国家的原则。(4)亚里士多德家庭管理思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即主权、夫权、父子之间的关系,其中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是首要关系;研究致富技术,包括巧妙地经营房地产是发财致富的自然方式。,政治学论劳动的专业化,劳动者的注意力专注于工作。论部门分工,每个部门应具备特定职能。论权利集中化、分散化及代表制,明确了法庭对哪些问题具有司法权,哪些权力应该集中。论协作整体当然高于部分论领导“未曾学会服从者,不可能成为好指挥官”。,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