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第五版期末考试题库.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45658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3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第五版期末考试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管理学基础第五版期末考试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管理学基础第五版期末考试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基础试题库(2012年修订)说 明本试题库共设五种题型:速测题(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情景题。1.速测题以填空的形式,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既可以选择部分试题在期末测试中使用,又可以作为速测题,分为2-3次测试,以取代期末书面考试。2. 情景题是紧密联系管理实际进行分析、决策、计算或操作的一种题型,即设定某种管理情景,然后由学生运用管理原理或工具有针对性地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情景题要求联系实际说明管理有关知识,不是单纯回答知识要点的简答题。评分标准是:知识要点回答与联系实际分析或说明各占一半的分数。3.速测题、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情景题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站上提供学生自测和教师自动组卷系统。一、速测题(填空题)第1章 管理概述1.1.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1.1.2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1.1.3管理系统一般由以下要素构成: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媒介;管理环境。1.1.4高层管理者以决策为主要职能。1.1.5中层管理者是高层管理者决策的执行者。1.1.6基层管理者负责现场指挥与现场监督。1.1.7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1.1.8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等三个子机制。1.1.9按存在于社会组织的内外范围划分,管理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1.1.10组织的外部环境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1.1.11中基层管理者的十大管理实务: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建立机构;配备人员;指挥;激励;沟通;协调;监控;评估。1.1.12管理核心技能的“1+3”模式是指以管理者的概念技能为统领(“1”),包括人际技能、行政技能、技术技能等三大领域技能(“3”)的管理者核心技能体系。1.1.1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以现场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1.1.14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组织管理为重点,着重研究企业的整个活动。1.1.15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1.2.16卡斯特等人的系统管理学说,是以普通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包括系统哲学、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三个方面。1.2.17卢桑斯的权变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有关的环境条件,然后根据权变关系的理论,求得与之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以最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1.2.18 非理性主义倾向强调管理中的“软”因素,倡导一种以人为核心、带有感情色彩、注重灵活创新的非理性的管理模式。1.2.19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五项修炼:追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目标、开展团队学习、锻炼系统思考能力。1.2.20 组织文化的结构主要由以下三层构成的: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行为)文化层。1.2.21 组织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1.2.22 组织文化建设的阶段:识别与规划阶段;培育与强化阶段;确立与巩固阶段;变革与发展阶段。1.2.23 组织文化建设的方法:正面灌输法、规范法、激励法、示范法、感染法、暗示法、实践法。第2章 计划与决策1.2.1 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发现机遇与威胁;分析企业内部环境,找出优势与隐忧。1.2.2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内容:分析经营的各种营运范畴;分析企业制度与组织结构;分析企业的文化因素。1.2.3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质量;效率;创新;顾客。1.2.4建立竞争优势的策略:成本领先策略;产品差异化策略;专一化策略。1.2.5析与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程序分为发现问题、界定问题、解决问题等三大阶段,细分为十二个小步骤。1.2.6信息搜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数据资料搜集法;访谈(座谈)法;现场调查法;工作报告法。1.2.7对管理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常用的方法:分解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推法。1.2.8创造力来源:创新精神;知识、经验与技能;创造思维与创造方法;勤奋工作;激励;环境。1.2.9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发散型思维;收束型思维;灵感思维。1.2.10循规思维是指严格遵循逻辑规律的思维;越轨思维是指突破逻辑思维规律的一种特殊思维。创新思维本质上是一种越轨思维。1.2.11管理中的创造技法:寻异;综合;分解;折中;换元;重组;移植;逆寻。1.2.12管理决策的核心内容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抉择行为。1.2.14 决策的基本程序:调查与分析;设计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审查与反馈。1.2.15不同的管理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决策准则:直觉决策;理性决策;有限理性决策。1.2.16头脑风暴法的重要规则是不相互批评,不要争论。1.2.17 认知冲突法要求与会者要针对他人提出的见解、方案,直接提出相反的意见或进行否定。1.2.18 盈亏平衡点产量(销量)法。即以盈亏平衡点产量或销量作为依据进行分析的方法。1.2.19盈亏平衡点销售额法。即以盈亏平衡点销售额作为依据进行分析的方法。1.2.20 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常用的方法。决策树法是指借助树形分析图,根据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及方案预期损益,计算与比较各方案的期望值,从而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1.2.21不确定型决策不同的评选标准,主要有乐观法(大中取大法)、悲观法(小中取大法)、平均法(等概率法)、后悔值法(大中取小法)。1.2.22目标与目标体系: 组织体系纵向上的目标结构;组织体系横向上的目标结构;目标多元化与目标次序。1.2.23制定目标的原则:明确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度量性原则。1.2.24活动运筹。存在相关或制约关系的几项活动,要注意先后次序、衔接问题;如果是本组织与上级同时安排一些紧迫任务时,应运用结合原则。1.2.25计划书内容的框架模式。其主要内容结构为:内外环境分析;确定工作目标;制定行动方案;资源配置方案。1.2.26编制计划的要领:明确制定计划的目的与依据;按照科学程序运作,抓住四个环节。第3章 机构与人员1.3.1部门划分的原则:(1)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原则;(2)专业化原则;(3)满足社会心理需要原则。;1.3.2部门划分的方法:(1)按人数划分部门;(2)按时间划分部门;(3)按职能划分部门;(4)按产品划分部门;(5)按区域划分部门;(6)按工艺过程(设备)划分部门;(7)按服务对象划分部门。1.3.3直线职能制。这是在组织中设置纵向的直线指挥系统的基础上,再设置横向的职能管理系统而建立的复合模式。1.3.4事业部制是指在公司总部下增设一层独立经营的“事业部”,实行公司统一政策,事业部独立经营的一种体制1.3.5跨职能团队制是根据任务或项目需要,不同职能人员组成项目团队,专职从事该项目工作,各职能优势互补,通力合作。1.3.6网络组织。由少数精干成员组成的公司,通过虚拟结构,控制大批自由职业者网络,完成重大复杂的项目。1.3.7在工作设计中核心工作要素。这些核心工作要素从质上改变了职工的岗位工作主要包括:技能多样化;工作完整性;工作的意义;工作的自主权;反馈。1.3.8企业专项管理制度的制定。这是对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的范围、内容、程序、方法、标准等所作的制度规定。1.3.9部门(岗位)责任制。这是指对工作部门或工作岗位(个人)的工作责任与奖惩所作的规定。1.3.10员工选聘步骤:初次面试;审查申请表;录用面试;测试;人才评价;对新员工进行上岗教育。1.3.11员工培训的方式:岗前培训;在岗辅导;岗位练兵;集中培训;脱产进修;网络培训;技术考核与晋级。1.3.12员工考核的内容:德;能;勤;绩;个性。1.3.13人员考核的方法主要有:实测法;成绩记录法;书面考试法;直观评估法;情景模拟法;民主测评法;因素评分法。1.3.14结构工资可以由以下几种工资形式进行组合:基本工资;技能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津贴;奖金。第4章 指挥与激励1.4.1领导权力主要包括组织性权力与个人性权力两大类。1.4.2权力主要来源于组织授权、领导者素质与行为,以及与此相关的下级的追随与服从。1.4.3领导权具体包括九种影响力:法定权。奖赏权。强制权。资源权。专长权。表率权。亲和权。人格权。统御权。1.4.4酌情适度地运用奖惩:重视奖惩效应;奖惩分开;酌情适度,恩威并重。1.4.5影响指挥有效性的因素:权威;指挥内容的科学性;指挥形式的适宜性;指挥对象;环境。1.4.6会议指挥艺术:(1)控制会议的议题与规模、次数;(2)必须做好充分的会前准备;(3)科学地掌握会议;(4)狠抓会议内容的落实与反馈。1.4.7提高办事效率的要领:抓大事;排顺序;按程序;讲方法。1.4.8指示是指管理者针对某一管理问题所做出的一次性指令或要求;规范是指管理者制定的用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原则、程序及办法。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规范,减少一次性指示。1.4.9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1.4.10双因素论。赫兹伯格提出两大类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1)保健因素。这属于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 (2)激励因素。这属于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1.4.11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对某项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1.4.12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1.4.13物质利益激励方式与手段主要包括:奖酬激励;关心照顾;处罚。1.4.14社会心理激励方式与手段主要包括:目标激励;教育激励;表扬与批评;感情激励;尊重激励;参与激励;榜样激励;竞赛激励。1.4.15工作激励方式与手段主要包括:工作适应性;工作的意义与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的完整性;工作的自主性;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及时获得工作成果反馈。第5章 沟通与合作1.5.1管理沟通的障碍有: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传播信息的渠道或媒介出现问题;沟通双方的认知差异;利益关系;情感与心理因素;沟通者所持的态度;管理体制与群体风气;语言与表达。1.5.2管理沟通的原则:明确沟通的目标;了解沟通对象,增强沟通针对性;具备科学的思维;管制信息流;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与方式方法;讲究语言艺术;及时地运用反馈;社会与心理因素的运用。1.5.3成功演讲的要领;演讲要适应听众的需求;有较大的信息量;清晰的思路与结构;富有趣味,生动感人;以“质”取胜。1.5.4演讲内容设计要领:服务于演讲目标;信息真实可信;入乡随俗,适应听众需要;基本结构设计;演讲稿的传统型结构,分为三部分;开头与结尾的特殊作用。1.5.5演讲方法运用要领:演讲者形象塑造;演讲语言艺术;声音与体态;鼓励现场互动;精心营造现场氛围。1.5.6工作纵向协调的原则:维护统一指挥原则;相互尊重职权;加强信息沟通;建立清晰的等级链,并明确划定各自的职责权限。1.5.7工作横向协调的方式:制度方式;组织方式;人际关系方式。1.5.8与上级关系协调的方法与艺术:最根本的是要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并反映出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摆正位置,尊重职权;与上级主动沟通;与上级保持适度的距离。1.5.9与下级关系协调的方法与艺术: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尊重、关怀下级;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多沟通,多联络;搞“五湖四海”,坚持“一视同仁”;“严”“爱”结合,宽猛相济。1.5.10交谈的技巧。要言之有理,并有足够信息量;选择对方感兴趣或擅长的话题谈;尊重与赞美;回避忌讳的话题;运用幽默;善于倾听。1.5.11工作中的配合与支持:明确共同目标;准确地定位职务角色,正确地处理职权关系;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主动地配合他人;善于寻求别人的帮助;加强工作中的沟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5.12 “团队”与“命令型”组织相比,其本质差别与显著特征有:团队属扁平型组织;团队有明确的目标;强调自主管理,自我控制;跨部门、交叉功能的融合;构建合作、协调的团体。1.5.13团队建设的阶段:探索阶段;雏形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1.5.14团队建设的要领:科学地设定目标;打造团队文化;促进跨部门整合与技能互补;维持小规模的团队;加强沟通与激励;重新设计信息系统;重新设计报酬系统。第6章 监控与评价1.6.1预先控制是指为增加将来的实际结果达到计划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而事先进行的管理活动。控制的中心问题是防止组织所使用的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1.6.2预先控制的监控步骤:订立标准;搜集信息;测量比对;纠正偏差。1.6.3同步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指导、监督下属完成计划任务的行动。控制的中心问题是防止与纠正执行计划行动与计划标准的偏差。1.6.4同步控制监测信息的核心内容是实际与计划是否一致。1.6.5同步控制监控要领:实行例外控制;控制关键因素;有计划地控制;适度控制;及时纠正。1.6.6反馈控制是把对行为最终结果的考核分析作为控制将来行为的依据的一种控制方式。控制的中心问题是分析评价计划执行的最终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偏差。1.6.7反馈控制搜集有关工作与任务完成情况的信息;完成任务的困难程度与员工的主观努力程度;未达标或失控等方面的问题及其危害。1.6.8市场控制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的过程中,借用市场机制与市场价值体系进行评估与控制的方式。1.6.9社群控制是指以一定文化为基础,一定的社会群体依靠共同价值和群体规范引导与约束其成员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1.6.10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2)管理活动的范围是全程的;(3)管理的主体是全员的。1.6.11 PDCA管理循环;即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处理等三个阶段。具体包括八个步骤。1.6.12绩效评价的内容:产品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各种生产经营与管理工作过程的效率与质量;市场开拓与营销及顾客服务的效果;人才数量、质量与发展状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的竞争力与长期发展能力。1.6.13绩效评价的基础准备工作:制定工作要项;确定绩效标准。1.6.14总结的要领:要善于肯定成绩;要准确总结取得成功的经验;既要搞好归纳概括,又要深刻感人;总结的主体内容的一般结构包括三部分。1.6.15绩效诊断,就是指管理者运用绩效形成原理,经营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对已形成的绩效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及其原因,以利改进的过程。1.6.16 AME分析法主要从工作能力、工作意愿(态度),以及工作各种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1.6.17制定绩效改进计划要领:针对影响绩效的主要障碍及形成原因,创造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确定改进的目标,制定改进的系统方案;建设更加有效的绩效改进与提高机制。1.6.18实施绩效改进计划要领:沟通与激励;指导与建议。;1.6.19目标管理,是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的,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1.6.20目标管理,是一种“抓住两头,放开中间”的管理方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以科学的目标体系为中心。(2)实行自我控制。(3)注重成果评价。1.6.21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1)目标制定;(2)目标实施;(3)成果评价。二、单项选择题第1章 管理概述2.1.1管理是( )的产物。A:社会大生产B:共同劳动C:劳动分工D: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2.1.2管理在( )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A:社会化大生产B:共同劳动C: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D:劳动分工2.1.3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是强调管理的( )A:核心环节B:对人的管理C:作业过程D:本质2.1.4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是强调管理的( )A:本质B:对人的管理C:作业环节D:核心环节2.1.5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把事办好,是强调( )A:核心环节B:作业环节C:本质D:对人的管理2.1.6认为管理就是领导,是强调( )的作用A:管理职能B:管理责任C:管理者个人D:管理权限2.1.7认为管理就是协调活动,是强调管理的( )A:对人的管理B:本质C:作业环节D:核心环节2.1.8管理的目的是( )A:有效实现目标B:提高经济效益C:提高劳动效率D:协调人际关系2.1.9就管理的突出特征而言( )。A:实践重于理论,科学多于艺术B:理论重于实践,艺术多于科学C:理论重于实践,科学多于艺术D:实践重于理论,艺术多于科学2.1.10管理能力是一种在实践中习得的( )。A:技术技能B:动作技能C:核心技能D:心智技能2.1.11高层管理者更重视(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2.1.12基层管理者更重视( )。A:控制职能B:领导职能C:组织职能D:计划职能2.1.13在十大管理实务中,计划职能包括的主要实务是确定目标和( )A:制定计划。B:建立机构C:配备人员。D:指挥。2.1.14在十大管理实务中,控制职能包括的主要实务是监控和( )A:激励B:沟通C: 协调D:.评估。2.1.15对于一线管理者来说,( )技能更为重要。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C:行政技能D:技术技能2.1.16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 )技能更为重要。A:人际技能B:技术技能C:概念技能D:行政技能2.1.17管理核心技能的“1+3”模式,是以管理者的( )为统领(“1”)。A:人际技能B:技术技能C:概念技能D:行政技能2.1.18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功效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综合称为( )A:管理要素B:管理对象C:管理客体D:管理环境2.1.19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称为( )A:管理体制B:管理机制C:管理客体D:管理主体2.1.20( )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A:管理体制B:管理主体C:管理机制D:管理客体2.1.21管理机制是以( )为依据的。A:管理对象B:管理体制C:生产关系D:客观规律2.1.22管理机制是以( )为基础和载体的。A:管理体制B:客观规律C:管理结构D:生产关系2.1.23( )是组织中最基本的管理机制,是管理机制的主体。A:计划机制B:指挥机制C:运行机制D:监督机制2.1.24( )是社会组织动力机制中最基本的力量。A:政令驱动B:利益驱动C:法制驱动D:精神驱动2.1.25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称为( )A:运行机制B:监督机制C:保证机制D:约束机制2.1.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出现了( ),标志着人类系统的管理理论的诞生。A:行为科学B:科学管理C:管理科学D:过程管理2.1.27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即从资本主义工厂制出现起,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的结束期间,管理者完全凭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没有管理规范与系统制度,被称为( )。A:经验管理或传统管理B:组织管理C:科学管理D:技术管理2.1.28古典管理理论时期又被称为( )创立阶段,是系统管理理论正式形成的时期。A:行为科学理论B:过程管理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行政管理理论2.1.29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B:泰罗C:梅奥D:韦伯2.1.30一般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泰罗B:梅奥C:法约尔D:韦伯2.1.3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韦伯B:法约尔C:梅奥D:泰罗2.1.32科学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B:提高劳动积极性C:激励D:协调2.1.33一般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A:一般管理理论体系B:经营过程C:组织结构的合理化D:一般管理原则2.1.34为了最大限度地刺激与激励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泰罗创立并推行( )。A: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B:计件工资制C:计时工资制D:奖励工资制2.1.35最早提出管理职能的人是( )。A:泰罗B:法约尔C:韦伯D:梅奥2.1.36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是( )A:泰罗B:梅奥C:法约尔D:韦伯2.1.37进入5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出现了一种( )的趋势。A:集中化B:发展性C:扩大化D:分散化2.1.38进入60年代后,管理理论的研究又出现一种( )的趋势。A:集中化B:分散化C:扩大化D:发展性2.1.39权变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德鲁克B:卢桑斯和伍德沃德C:巴纳德D:西蒙2.1.40组织成员共同信封和追求的( )是精神文化乃至整个组织文化的核心。A:职业道德B:组织精神C:价值观D:团体氛围2.1.41( )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来的。A:战略管理B:权变管理C:企业再造D:学习型组织2.1.42健康的组织文化,可以引导企业的成员采取企业所期望的行动,自觉地实现企业目标;而落后的组织文化,则会将企业的成员引向歧途。这说明组织文化具有( )。A:导向功能B:凝聚功能C:激励功能D:辐射功能第2章 计划职能2.2.1任务环境中最直接、最明显影响企业经营的是( )A:行业B:政策C:市场D:经济2.2.2产业环境的分析方法是( )A:SWOT分析法 B:五力分析法C:价值链分析法D:环境因素分析法2.2.3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方法是( )A:SWOT分析法 B:五力分析法C:价值链分析法D:环境因素分析法2.2.4通过大幅度地降低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是( )A:专一化策略B:差异化策略C:边际成本策略D:成本领先策略2.2.5通过开发具有特殊功能或鲜明特色的优质产品,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是( )A:产品差异化策略B:成本领先策略C:专一化策略D:特色竞争策略2.2.6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或某个细分市场,以求在狭窄的市场面构建经营优势的竞争策略是( )A:成本领先策略B:集中化策略C:多样化策略D:细分市场策略2.2.7亚瑟.凯斯勒提出的“二旧换一新”的构想属于何种创新技法( )A:换元B:重组C:移植D:逆寻2.2.8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是( )A:非程序化决策B:既定决策C:程序化决策D:规范决策2.2.9每种备选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结果的决策,即决策事件未来的自然状态明确,只要比较各方案的结果即能选出最优方案的决策是( )A:不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明确化决策D:确定型决策2.2.10决策事件未来的各种自然状态完全未知,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也无法估计,只能凭决策者主观经验做出的决策是( )A:不确定型决策B:确定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D:主观型决策2.2.11邀请专家、内行,针对组织内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议题,让大家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地发表个人意见,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创造性,经过互相启发,产生连锁反应,集思广益,而后进行决策的方法是( )A:德尔非法B:头脑风暴法C:个人决策法D:集体决策法第3章 机构与人员2.3.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成员间的( )关系A:制约B:分工协作C:相互监督D:人际2.3.2组织结构的内涵是人们的( )关系A:分工协作B:制约C:职、责、权D:相互监督2.3.3按人数划分部门主要适用于( )的组织。 A:生产经营一线B:制造销售部门C:管理或销售部门D:某些技术含量低2.3.4按时间划分部门通常用于( )的基层组织。A:生产经营一线B:某些技术含量低C:制造销售部门D:管理或服务部门2.3.5按职能划分部门较多地应用于( )的划分。A:某些技术含量低B:管理或服务部门C:生产经营一线D:制造销售部门2.3.6按产品划分部门主要适用于( )。A:某些技术含量低的部门B:管理部门C: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业务部门D:技术部门2.3.7按区域划分部门主要适应于( )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部门。A:生产经营一线B:生产服务C:技术含量低D:空间分布很广2.3.8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互相制约,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是( )A:反比例B:正比例C:没有比例D:正相关2.3.9管理层次较多,而管理幅度较小的组织结构称为( )A:扁平组织形式B:高层结构形式C:直线制组织形式D:职能制组织形式2.3.10管理层次较少,而管理幅度较大的组织结构称为( )A:直线组织形式B:高层结构形式C:扁平结构形式D:职能组织形式2.3.11在工作设计中使职工对工作满意,起激励作用的是 ( ),它们从质上改变了职工的岗位工作,使工作真正成为丰富多采的、富有吸引力的活动。A:工作条件B:工资收入C:晋升空间D:核心工作要素2.3.12( )是构成组织结构的核心要素,对于组织的合理构建与有效运行具有关键性作用。A:职权B:组织的基本制度C:职责D:组织的管理制度2.3.13( )是指规定组织构成和组织方式、决定组织性质的制度。这是组织的根本制度,决定与制约组织的行为方向、基本活动的范围与性质。A:组织的管理制度B:组织的基本制度C:组织的制度规范体系D:组织的制度联系2.3.14( )是指对组织各领域、各层次的管理工作所制定的指导与约束规范体系。它引导并约束组织的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努力工作,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性保证。A:组织的基本制度B:组织的制度规范体系C:组织的管理制度D:组织的制度联系2.3.15人员考核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坚持( )的原则。A:有奖有罚B:奖惩分明C:不谋私利D:客观公正2.3.16( )是各类组织中基层管理者重要的管理内容与最基本的激励手段。A:奖酬B:鼓励C:思想工作D:科学管理2.3.17( )制度是指把影响劳动数量和质量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分别通过各种不同的工资形式加以反映,用几个工资额组合成奖酬体系。A:计件工资B:计时工资C:结构工资D:浮动工资第4章 指挥与激励2.4.1中基层管理者最经常性的职能是( )A:计划B:组织C:控制D:领导2.4.2管理者最经常使用的领导手段是( )。A:指挥B:控制C:领导D:组织2.4.3( )是实施奖惩的条件A:管理B:强制C:权威D:激励2.4.4( )是强化权威的手段A:管理B:强制C:激励D:奖惩2.4.5为提高管理的效率,明智的管理者更多地使用( )A:指示B:命令C:规范D:思想工作2.4.6( )是指挥有效性的首要决定因素A:权力B:权威C:个性D:责任2.4.7( )是激励的起点与基础A:动机B:强化C:需要D:奖惩第5章 沟通与合作2.5.1将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的划分标准是( )A:按信息流向划分B:按信息传递的途径划分C:按信息传递的媒介划分D:按信息传递的范围划分2.5.2沟通在本质上是( )A:双方谈判的过程B:信息传播的过程C:双方妥协的过程D:信息反馈的过程2.5.3在厂长和车间主任之间的协调是( )A:工作的正式协调B:工作的非正式协调C:工作的纵向协调D:工作的横向协调2.5.4在公司生产部与技术部之间的协调是( )A:工作的正式协调B:工作的非正式协调C:工作的纵向协调D:工作的横向协调2.5.5协调与上级关系最根本的是( )A:与上级主动沟通B:出色做好本职工作C:摆正位置,尊重职权D:与上级保持适当距离2.5.6团队是指有明确目标与个人角色定位,强调自主管理,自我控制,沟通良好,和谐合作的一种( )组织形式。A:集权型B:扁平型C:矩阵型D:直线型2.5.7按照团队的基本功能划分,最基本、最普遍的团队形式( )A:工作团队B:项目团队C:管理团队D:生活团队第6章 监控与评价2.6.1控制的最根本作用是( )A:反馈B:纠偏C: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D:衡量成效2.6.2为了保证一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在尚未行动之前,必须挑选合适的人员和做好物资准备,这属于( )A:反馈控制B:直接控制C:间接控制D:预先控制2.6.3( )是指管理人员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指导、监督下属完成计划要求的行动。A:同步控制B:前馈控制C:反馈控制D:直接控制2.6.4( )是把对行为最终结果的考核分析作为控制将来行为的依据的一种控制方式。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C:直接控制D:间接控制2.6.5( )是指管理者对其所负责的工作系统与活动开展所进行的资源配置、状态把握、过程监督,以保证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A:工作监控B:工作过程C:工作结果D:工作对象2.6.6( )是根据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而筹划与确定资源的分配、使用以及相应行动预期结果的数字化形式。A:预算B:策划C:计算D:计划2.6.7( )是指先确定一定时期的预算,然后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定期修改以使其符合新的情况,从而形成时间向后推移一段的新预算。A:程序性预算B:零基预算C:变动预算D:滚动预算2.6.8( )是指与诸工作因素相互联系,并能综合、集中反映与统领制约这些工作因素的关键性环节。A:战略目标B:工作程序C:战略要点D:信息反馈2.6.9( )是应用标准对实际活动或成效直接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偏差,即偏离计划的实际状况或活动,并深入进行分析。A:统计分析B:偏差分析C:纠正行动D:有效控制2.6.10( )是指根据偏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制定纠正偏差措施,并付诸实施,以使实际系统重新进入计划轨道保证目标实现的行为。A:有效控制B:纠正行动C:行为控制D:目标控制2.6.11( )是指实际轨道围绕标准,在允许幅度内,上下均匀波动。A:反馈控制B:有效控制C:直接控制D:间接控制2.6.12( )是在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的,重点监控的是工作或任务实际完成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标准。A:预先控制B;反馈控制C:同步控制D:间接控制2.6.13( )是整个管理控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A:衡量成效B:确立标准C:信息反馈D:纠正行动2.6.14预算主要体现为一种( )的手段A:预先控制B:反馈控制C:直接控制D:间接控制2.6.15评价组织、个人与管理最核心的指标是( )A:绩效B:凝聚力C:生产效率D:组织文化2.6.16社群控制的基础是( )A:群体关系B:群体规范C:组织氛围D:组织文化2.6.17( )是社群控制的必要条件A:实时控制B:授权赋能C:建立团队D:组织文化2.6.18( )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都纳统一的量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A:目标管理B:全面质量管理C:节点管理D;过程管理2.6.19( )是衡量与判断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与效率、效益的过程。A:过程评价B:绩效评价C:全面评价D:绩效改进2.6.20( )是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的,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A:目标管理B:全面质量管理C:过程管理D:自我管理第7章 企业管理2.7.1( )是指以一定的财产组合为基础,构建特定的权能关系体系的制度系统A:权责制度B:产权制度C:财产制度D:权能制度2.7.2构建产权制度的基础是( )A:产权结构B:利益机制C:财产组合D:权责制度2.7.3 构成企业产权制度的实质内容是( )A:利益机制B:财产组合C:权责制度D:产权结构2.7.4( )是产权制度的核心问题。A:产权结构B:利益机制C:财产组合D:激励机制2.7.5 ( )是所有者调动经营者积极性,提高公司绩效的基本机制。A:利益机制B:激励机制C:权力机制D:动力机制2.7.6( )是企业营销组合的最基本的策略A:广告策略B:渠道策略C:产品策略D:价格策略2.7.7( )是企业市场营销组合中的关键性策略,是最直接体现“营销”的部分。A:广告策略B:产品策略C:价格策略D:促销策略2.7.8( )是生产作业控制的最主要内容A:进度控制B:质量控制C:产量控制D:过程控制三、多项选择题第1章 管理系统3.1.1管理定义包括以下含义( )( )( )( )( )A: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目标B: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资源与职能活动E:管理的性质是一种社会活动3.1.2、对管理的属性阐述正确的是( )( )( )( )( )A:管理是一门科学B:管理是一门艺术C: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D: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资源与职能活动E:就管理的突出特征而言,“实践重于理论,艺术多于科学”3.1.3管理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管理职能包括( )( )( )( )( )A:计划B:组织C:领导D:激励E:控制3.1.4按照管理的层次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 )( )( )( )( )A:综合管理者B:高层管理者C:职能管理者D:中层管理者E:基层管理者3.1.5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 )( )( )( )( )A:管理目标B:管理主体C:管理环境D:管理对象E:管理媒介3.1.6所谓社会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的,完成特定任务,按照社会规程结合在一起的人的群体。包括( )( )( )( )( )A:政治组织B:经济组织C:文化组织D:宗教组织E:其他社会组织3.1.7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 )( )( )( )( )A:政治与文化素质B:人际素质C:基本业务素质D:技能素质E:身心素质3.1.8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是( )( )( )( )( )A:业务技能B:技术技能C:行政技能D:人际技能E:概念技能3.1.9从系统论的观点研究管理,管理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 )( )( )( )( )A:管理目标B:管理主体C:管理对象D:管理媒介E:管理环境3.1.10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管理要素主要包括( )( )( )( )( )A:人员B:资金C:物质设备D:时间E:信息3.1.11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及对管理的决定与制约作用,要求管理者必须抓好环境管理,要做到( )( )( )( )( )A:了解与认识环境B:主动地适应一般环境C:努力地改变一般环境D:积极干预、主动影响任务环境E:及时调整组织战略,灵活适应各种环境3.1.12一个组织的管理结构主要包括( )( )( )( )( )A:组织功能与目标B:组织的设计C: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D:组织结构E:环境结构3.1.13管理机制主要包括( )( )( )( )( )A:监督机制B:运行机制C:控制机制D:动力机制E:约束机制3.1.14动力机制主要有以下部分构成( )( )( )( )( )A:利益驱动B:法制推动C:政令推动D:自觉驱动E:社会心理推动3.1.15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约束因素( )( )( )( )( )A:监督约束B:权力约束C:社会心理约束D:利益约束E:责任约束3.1.16不同组织、不同管理层次、不同管理类型的管理者,在具体履行管理职能时,又存在着很大差异性。基层管理者更关注( )( )( )( )(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E:创新职能3.1.17在十大管理实务中,领导职能包括的主要实务有( )( )( )( )( )A:指挥B:监控C:激励D:沟通E:协调3.1.18管理核心技能是指管理者履行管理职能,处理各种管理实务所需要的通用的、根本性的能力。管理核心技能包括( )( )( )( )( )A:操作技能B:概念技能C:人际技能D:行政技能E:技术技能3.1.19管理理论产生与形成时期的基本脉络( )( )( )( )( )A:管理理论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B:一是注重管理科学化C:一是强调人的作用D:一是注重管理的现代化E:一是强调劳动生产率3.1.20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要有,( )( )( )( )( )A:泰罗的科学管理B:梅奥的人际管理理论C: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D:弗鲁姆的期望理论E:韦伯的行政组织论3.1.21法约尔在对管理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的诸要素,主要包括( )( )( )( )( )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控制3.1.22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思想与贡献包括( )( )( )( )( )A:工时研究与劳动方法标准化B:系统总结管理的一般原则C:实行差别计件工资之D: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E:科学挑选和培训工人3.1.23梅奥人际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 )( )( )( )A:认为企业的人首先是“社会人” B:人的士气是调动人积极性的关键因素C:人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需要D: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与作用E: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在于工作条件的变化3.1.24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为( )( )( )( )( )A: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社会人”假设的研究B: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分散化趋势C: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集中化趋势D: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多角化趋势E: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管理理论最新发展趋势3.1.25管理科学的特点表现为( )( )( )( )( )A:管理科学化B:管理精确化C:管理科学的核心就是寻求决策的科学化D:注重定量分析E: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3.1.26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包括的学派有( )( )( )( )( )A:组织技术学派B:管理过程学派C:行为科学学派D:决策理论学派E:战略管理学派3.1.27卡斯特等人的系统管理学说,是以普通系统理论为基础的,主要包括( )( )( )( )( )A:系统思想B:系统哲学C:系统管理D:系统分析E:系统观点3.1.28卢桑斯的权变管理学说提出的观念性结构组成部分包括( )( )( )( )( )A:管理者B:管理对象C:环境D:管理观念与技术E:权变关系3.1.29非理性主义倾向的主要观点( )( )( )( )( )A:批判传统管理中的纯理性主义B:倡导对管理实务的研究C:提出以“软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D:强调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E:高度重视企业文化3.1.30彼得.圣吉提出的五项修炼主要包括( )( )( )( )( )A:追求自我超越B:改善心智模式C:建立共同愿景目标D:开展团队学习E:锻炼系统思考能力3.1.31组织文化的结构主要由以下层次构成的( )( )( )( )( )A:精神文化层B:规范文化层C:物质(行为)文化层D:本质文化层E:表象文化层3.1.32组织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 )( )( )( )( )A:建立组织机构B:形成组织全体成员共同信奉与追求的价值观C:培育组织精神D:营造健康向上的团体氛围E:提倡制度建设3.1.33组织的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 )( )( )( )( )A:按照现代组织要求推进组织基本制度的改革与建设B:形成组织全体成员共同信奉与追求的价值观C:营造健康向上的团体氛围D:建设体现现代管理要求的组织结构与体系E: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第2章 计划职能3.2.1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的系统模型主要包括的内容( )( )( )( )( )A:环境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分析与内部环境分析B:通过外部环境分析找出优势,发现劣势C:通过外部环境分析抓住机遇,发现威胁D:通过内部环境分析找出优势,发现劣势E:通过内部环境分析抓住机遇,发现威胁3.2.2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产业竞争结构的分析模型,他认为一个产业的竞争状态主要取决于以下基本的竞争力量( )( )( )( )( )A:新加入者的威胁B:替代品的接近程度C:购买者的议价能力D:供应商的议价能力E:现有企业的竞争3.2.3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 )( )( )( )( )A:分析企业的目标与战略B:分析经营的各种营运范畴C:分析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与劣势D:分析企业的制度与组织结构E:分析的文化因素3.2.4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 )( )( )( )A:机构稳定B:质量C:效率D:创新E:顾客回应3.2.5构建企业竞争能优势的策略主要有( )( )( )( )( )A:市场渗透策略B:成本领先策略C:产品渗透策略D:产品差异化策略E:集中化策略3.2.6管理问题分析与确定程序包含的主要阶段有( )( )( )( )( )A:信息搜集B:发现问题C:观察问题D:界定问题E:解决问题3.2.7来自管理者自身的创造力直接来源有( )( )( )( )( )A:利益机制B:创新精神C:知识、经验与技能D:创造思维与创造方法E:勤奋工作3.2.8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主要有( )( )( )( )( )A:发散型思维B:收束型思维C:科学思维D:灵感思维E:反向思维3.2.9管理方案的科学运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 )( )( )A:制定管理目标B:科学安排计划要素C:合理配置资源D:巧妙运筹时空与活动E:弹性与应变3.2.10决策的程序是( )( )( )( )( )(排列顺序也要正确)。A:设计备选方案B:调查与分析C:选择决策方案D:批准决策方案E:审查与反馈3.2.11按决策的作用范围,决策可分为( )( )( )( )( )A:定量决策B:战略决策C:定性决策D:战术决策E:业务决策3.2.1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决策可分为( )( )( )( )( )A:确定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E:风险型决策3.2.13按决策的时态决策可分为( )( )( )( )( )A:静态决策B:确定型决策C:动态决策D:不确定型决策E:风险型决策3.2.14按决策问题具备的条件和决策结果的确定性程度,决策可分为( )( )( )( )( )A:定量决策B:确定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D:定性决策E:不确定型决策3.2.15抉择决策最佳方案的方法主要有( )( )( )( )( )A:经验判断法B:回归分析法C:量本利分析法D:数学分析法E:试验法3.2.16定性决策方法主要有( )( )( )( )( )A:头脑风暴法B:认知冲突法C:征询法D:提喻法E:方案前提分析法3.2.17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有( )( )( )( )( )A:体验法B:乐观法C:悲观法D:平均法E:后悔值法3.2.18制定目标的原则主要有( )( )( )( )( )A:明确性原则B:动态性原则C:先进合理原则D:可行性原则E:定量化原则3.2.19就企业而言,计划通常划分为( )( )( )( )( )A:市场计划B:战略计划C:成本计划D:生产经营计划E:作业计划第3章 机构与人员3.3.1部门划分的原则包括( )( )( )( )( )A: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原则B:专业化原则C:分工化原则D:满足社会心理需要原则E:精简高效原则3.3.2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 )( )( )( )A:目标结构设计B:横向结构设计C:纵向结构设计D:职责结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