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分析化学Z》作业1-6次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43721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分析化学Z》作业1-6次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分析化学Z》作业1-6次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分析化学Z》作业1-6次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分析化学Z作业1答案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沉淀的类型与聚集速度有关,影响聚集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1分A.沉淀的溶解度B.物质的性质C.溶液的温度D.过饱和度E.相对过饱和度* 2.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消除共存金属离子干扰的最彻底方法是 1分A.解蔽法B.配位掩蔽法C.沉淀掩蔽法D.氧化还原掩蔽法E.预先分离* 3. 红外光谱法对制样的要求错误的是: 1分A.液体样品浓度适中B.样品可以含大量水C.样品纯度越高越好D.固体样品量适中E.样品颗粒细小* 4. 高效液相色谱仪组成不包括: 1分A.色谱柱B.单色器C.高压输液泵D.检测器E.进样装置* 5. 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中不产生红外吸收带的是: 1分A.氨分子中3个H-C键不对称变形振动B.丙炔分子中-CC-对称伸缩振动C.乙醚分子中的C-O-C不对称伸缩振动D.二氧化碳分子中O=C=O对称伸缩振动E.水分子中H-O伸缩振动* 6. 已知某混合试样A、B、C三组分在硅胶薄层色谱上的Rf值的大小顺序为AB C,问三组分的极性大小顺序为: 1分A.A=B=CB.CBAC.ABCD.BACE.CAB* 7. 有关酸碱指示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1分A.都有三种不同颜色B.能指示溶液的确切pH 值C.显酸色时溶液为酸性,显碱色时溶液为碱性D.在一定的pH 值范围内呈现不同的颜色E.都是有机酸* 8. 下列不是增大沉淀物溶解度的因素是: 1分A.其它副反应B.酸效应C.同离子效应D.盐效应E.配位效应* 9.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1分A.式中1B.还原型发生副反应,条件电位升高C.氧化型发生副反应,条件电位降低D.溶液的离子强度对条件电位有影响E.式中1* 10. 以下各种变化不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是: 1分A.指示剂浓度B.溶剂C.温度D.离子强度E.滴定剂浓度* 11. 草酸钠溶液与0.04000mol/ L KMnO4溶液反应,反应完成时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两者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KMnO45Na2C2O4, 则草酸钠的浓度 1分A.0.01000 mol/LB.0.1000mol/LC.0.04000 mol/LD.0.05000 mol/LE.0.08000 mol/L* 12. 吸收池使用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1分A.只能用镜头纸轻擦透光面B.手拿毛玻璃面C.不能用洗液清洗D.只能装到容积1/3E.光路通过其透光面* 13. 以下对于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时溶剂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1分A.极性化合物测定多选乙醇作溶剂B.溶剂要对样品有足够的溶解能力C.在所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溶剂本身没有吸收D.在所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溶剂本身有吸收E.非极性化合物测定多选环己烷作溶剂* 14.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1分A.明确物质组成的多种化学信息B.明确物质的化学组成C.明确物质的合成方法D.明确物质中某组份的含量E.明确物质的化学结构* 15. 应用GC对样品进行分析时,用来定性的依据是组分的: 1分A.峰的个数B.保留时间C.峰宽D.峰高E.理论塔板数* 16. 下列各种类型的电子跃迁,几乎不能发生的是: 1分A.*B.*C.n*D.*E.n* 17. 分离度R的计算式为: 1分A.B.C.D.E.* 18. GC中,色谱柱使用的最高温度取决于: 1分A.试样中各组分的熔点B.试样中各组分的沸点C.固定液的沸点D.固定液的熔点E.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9. 在紫外吸收光谱曲线中,能用来定性的参数是: 1分A.吸收峰的高度B.最大吸收峰的吸光度C.最大吸收峰峰形D.最大吸收峰的宽度E.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和其摩尔吸收系数* 20. 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 1分A.无水Na2CO3B.K2Cr2O7C.H2C2O4?H2OD.Na2B4O7?0H2OE.NaOH* 21. 气相色谱法中“死时间”的准确含义是: 1分A.待测组分与固定液的作用时间B.所有组分流经色谱柱的时间C.待测组分流经色谱柱的时间D.载气流经色谱柱的时间E.完全不与固定相作用组分流经色谱柱的时间* 22. 一组分析数据标准偏差的计算式应为: 1分A.B.C.D.E.* 23. 以下关于系统误差的叙述,错误的是: 1分A.系统误差可以消除B.系统误差可以估计其大小C.系统误差是可以测定的D.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正负系统误差出现机会相等E.系统误差对分析结果影响比较恒定* 24. 有关保留时间tR的描述错误的是: 1分A.色谱柱填充紧密程度不会影响某一物质的tRB.在其他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相邻两色谱峰峰的保留时间的差值会随着色谱柱长度而改变C.tR=t0 (1+k)D.改变流动相会改变某一物质的tRE.改变柱温会改变某一物质的tR* 25. 当共轭体系由顺式变为反式时,其UV光谱的max将如何变化 1分A.产生新吸收带B.红移C.蓝移D.位置不变E.消失* 26. 当单色光通过一吸光介质后: 1分A.透光率一般小于1B.吸光度不与浓度呈线性关系C.透光率与浓度或厚度之间呈线性关系D.透光率与吸光度成正比E.吸光度与溶液浓度或厚度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 27. 下列H2C2O4共轭酸碱对pKa与pKb的关系是: 1分A.pKa2+pKb2= pKwB.pKa1+pKa2=pKwC.pKb1+pKb2= pKwD.pKa1+pKb1= pKwE.pKa1+pKb2= pKw* 28. 对氧化还原滴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1分A.一般温度升高,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B.只要氧化还原反应的0.4V,就一定可以用于氧化还原滴定C.两电对越大,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突跃越大D.氧化还原滴定突跃与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有关E.滴定反应中如有物质发生副反应,会影响相关电对的条件电位,从而影响滴定突跃的大小* 29. HAc 的pKa=4.76,苯甲酸C6H5COOH 的Ka=4.19,HCOOH的pKa=3.75,HCN 的 pKa=9.21,据此,不能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0.1 mol/L 的酸应是: 1分A.HClB.HAcC.C6H5COOHD.HCOOHE.HCN* 30. HPLC与GC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主要原因是: 1分A.色谱柱较GC短B.柱前压力高C.流速比GC快D.流动相粘度大E.柱温低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A.五位 B.四位 C.两位 D.一位 E.三位 * 1. pKa=3.05 有效数字(): 1分ABCDE* 2. 309.456-1.53计算结果( )位有效数字: 1分ABCDEA.H30+ B.H20 C.OH- D.NH3 E.NH4+ * 3. NH3 + H20 = NH4+ + OH反应物中,为酸的是: 1分ABCDE* 4. 按酸碱质子理论,H20的共轭碱是: 1分ABCDEA.V10,V2=0 C.V1=0,V20 D.V1=V2 E.V1V2 * 5.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混合碱时,至酚酞终点所消耗盐酸体积为V1 mL,继续滴定至甲基橙终点又消耗盐酸的体积V2 mL,如果溶液组成仅含有Na2CO3时,应: 1分ABCDE* 6.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混合碱时,至酚酞终点所消耗盐酸体积为V1 mL,继续滴定至甲基橙终点又消耗盐酸的体积V2 mL,如果溶液组成为NaOH和Na2CO3时,应: 1分ABCDEA.无色玻璃试剂瓶 B.量筒 C.移液管 D.容量瓶 E.塑料试剂瓶 * 7. 配HCl 标准溶液时量取浓盐酸,应选用: 1分ABCDE* 8. 量取未知液作滴定,应选用: 1分ABCDE 分析化学Z第2次作业您本学期选择了“分析化学Z”说明:本次作业总分为38分,您的得分为38分 A型题:* 1.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以下不属于仪器分析的是: 1分A.色谱分析B.电化学学分析C.光学分析D.重量分析E.质谱分析* 2. 如果杂离子与构晶离子的电荷相同、离子半径相近,则易于产生下列那种后沉淀? 1分A.后沉淀B.表面吸附C.混晶D.吸留E.包藏* 3. 化学键合固定相的优点不包括: 1分A.固定相粒度小B.无固定液流失C.传质速度快D.热稳定性好E.柱效高* 4. 样品中各组分出柱的顺序与流动相性质无关的是: 1分A.正相色谱B.离子交换色谱C.液-液分配柱色谱D.吸附柱色谱E.凝胶柱色谱* 5. 分离度R的计算式为: 1分A.B.C.D.E.* 6. 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 1分A.色谱柱的长度B.流动相总体积C.填料的体积D.填料孔隙的体积E.总体积* 7. 以下与氧化还原反应速度无关的是: 1分A.反应平衡常数B.氧化剂、还原剂本身的性质C.反应物的浓度D.反应温度E.催化剂* 8. 在HPLC操作时,为了避免压力变化,使流动相产生气泡影响检测或降低柱效,要对流动相进行“脱气”,以下不是“脱气”方法的是: 1分A.加热B.超声C.减压过滤D.通入惰性气体E.在线膜脱气* 9. 以下不是滴定分析的特点的是: 1分A.分析结果精密度、准确度较高B.适用于测定微量或痕量组分的含量C.适用于测定常量组分的含量D.与重量法比较,操作简便、快速E.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设备简单,价廉* 10.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1分A.式中1B.还原型发生副反应,条件电位升高C.氧化型发生副反应,条件电位降低D.溶液的离子强度对条件电位没有影响E.式中1* 11. 滴定分析中,滴定剂与待测物质刚好完全反应的那一点称为: 1分A.突跃点B.化学计量点C.等电点D.滴定终点E.理论终点* 12. 色谱图中,两峰间的距离取决于: 1分A.色谱峰的峰宽B.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C.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速度D.色谱柱的死体积E.色谱峰的半峰宽* 13. 以下为共轭酸碱对的是 1分A.H2PO4-PO43-B.H3O+OH-C.NH4+NH 3D.H3AsO4HAsO42-E.H2CO3CO3 2-* 14.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Cl,若两溶液浓度同时减小10倍,其滴定曲线pH突跃的变化应该是: 1分A.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值增大,化学计量点后0.1%的pH值减小B.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值减小,化学计量点后0.1%的pH值增大C.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值均减小D.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值均增大E.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值不变,化学计量点后0.1%的pH值增大* 15. 在重量分析法中,为使沉淀反应进行完全,对不易挥发的沉淀剂来说,加入量最好: 1分A.过量就行B.按计量关系加入C.过量2030%D.过量50%100%E.沉淀剂达到近饱和* 16. 32.650-1.5正确的答案是: 1分A.31.2B.31.1C.31.14D.31E.31.140* 17. 以下除那项以外都是基准物应具备的条件: 1分A.分子量要较大B.物质的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相等C.纯度要高D.性质稳定E.不含有结晶水* 18. 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相同浓度不同弱酸时,如果弱酸Ka值越大,则: 1分A.终点时,指示剂颜色变化越不明显B.消耗NaOH 的量越多C.消耗NaOH 的量越小D.滴定突跃范围越大E.滴定突跃范围越小* 19. 用薄层色谱分离生物碱时,有拖尾现象,为减少拖尾,可在展开剂中加入少量的: 1分A.水B.二乙胺C.甲酸D.石油醚E.正己烷* 20. 在色谱分离中,要使两组份完全分离,其分离度应是: 1分A.0.7B.0.1C.0.9D.1.0E.1.5* 21. 为测定固体试样的红外光谱图,试样制备的方法中不包括: 1分A.压片法B.粉末法C.糊状法D.薄膜法E.气体池法* 22. 不影响酸碱指示剂使用的条件是: 1分A.湿度B.指示剂的用量C.温度D.溶液离子强度E.溶剂* 23. 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哪个溶剂的洗脱能力最强: 1分A.乙醚B.正己烷C.甲醇D.乙酸乙酯E.二氯甲烷* 24. 气相色谱中选作定量的参数是: 1分A.半峰宽B.保留时间C.相对保留时间D.峰面积E.调整保留时间* 25. 关于铬黑T指示剂,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1分A.在pH7-11时,游离铬黑T呈蓝色B.铬黑T是氧化还原的指示剂C.在水硬度的测定时可用于指示终点D.铬黑T应在pH7-11范围内使用E.用作EDTA测定自来水硬度的指示剂,终点时铬黑T从红色变为蓝色* 26.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s、mm(g),浓度为Cs、Cm(g/ml),摩尔数为ns、nm(mol),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为Vs、Vm(ml),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1分A.Cm/CsB.ms/mmC.(CsVs)/(CmVm)D.ns/nmE.Cs/Cm* 27. 薄层色谱中对两个斑点间距离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1分A.展开距离B.固定相的种类C.流动相的极性D.展开温度E.薄层板的宽窄* 28. 红外光谱法中所说的特征频率区是指4000 cm-1-1250 cm-1的区间,以下对该区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1分A.该区吸收峰不易辨认B.该区又称指纹区C.该区处于红外光谱的低频区D.该区的吸收能反映精细结构E.该区特征性很强故称特征区* 29. 物质的量、物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 1分A.C1:V1=C2:V2B.C1V1=C2V2C.C=n/VD.n=m/ME.CV=n/m* 30. 以下标准溶液必须用标定法配制的是: 1分A.重铬酸钾标准溶液B.草酸标准溶液C.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D.EDTA标准溶液E.碳酸钠标准溶液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A.色谱柱的长度增长 B.硅胶的活度增大 C.流动相的极性增强 D.固定相填充得更加紧密 E.色谱柱的长度减小 * 1. 哪个因素可使某物质的容量因子k不变,但保留时间增大: 1分ABCDE* 2. 哪个因素可使某物质的容量因子k减小: 1分ABCDEA.Ar B.R C.Cl D.H E.R * 3. 羰基化合物R-CO-X中,若X分别为以下取代基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波数者为: 1分ABCDE* 4. 羰基化合物R-CO-X中,若X分别为以下取代基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低波数者为: 1分ABCDEA.4 B.12 C.7 D.6 E.5 * 5. 乙炔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1分ABCDE* 6.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6其不饱和度为: 1分ABCDEA.柱色谱 B.键合相色谱 C.正相色谱 D.反相色谱 E.离子交换色谱 * 7.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的色谱方法称为: 1分ABCDE* 8.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置于色谱柱中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称为: 1分ABCDE您本学期选择了“分析化学Z”4次作业说明:本次作业总分为38分,您的得分为37分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1分A.分析纯NaOHB.优级纯的邻苯二甲酸氢钾C.优级纯的无水Na2CO3D.800 干燥过的ZnOE.99.99%纯锌2. 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正确的是 1分A.A=lgTB.A=lg(-T)C.A=-lgTD.A=10TE.A=10T3. 定量分析过程不包括以下步骤: 1分A.样品调查B.试样分解C.取样D.测定E.计算分析结果4. 薄层色谱的结果观察错误的方法是: 1分A.在洗液中浸泡半小时,取出烘至出现斑点B.可见光下观察有色斑点C.紫外等下观察有荧光的斑点D.用碘蒸气熏至出现斑点E.用10%的硫酸溶液喷洒,然后烘烤至出现斑点5. 不能减免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是: 1分A.加校正值B.对照试验C.空白试验D.增加测定次数E.校准仪器误差6. 应用GC对样品进行分析时,在线性范围内与含量成正比的是: 1分A.峰的个数B.保留时间C.峰宽D.峰高E.理论塔板数7. 下列各种类型的电子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1分A.*B.*C.n*D.*E.n*8. 25.005.3001.6144正确答案是: 1分A.214B.213.9C.213.91D.213.908E.2139. 分子吸收何种外来辐射后,外层价电子产生跃迁? 1分A.紫外-可见光B.无线电波C.微波D.X射线E.红外线10.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是: 1分A.热导池B.光电池C.光电管D.光电倍增管E.真空热电偶11. 关于准确度与精密度错误的是: 1分A.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B.准确度用误差衡量C.精密度用偏差衡量D.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E.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12. 纸色谱法常用的展开剂有正丁醇-醋酸-水(4:1:5),对该展开剂正确的操作是: 1分A.依次正丁醇、醋酸、水作展开剂B.将三种溶剂混合后直接用作展开剂C.三种溶剂混合后,静止分层,取上层作为展开剂D.三种溶剂混合后,静止分层,取下层作为展开剂E.取正丁醇-水作展开剂,用醋酸饱和展开槽13. 气相色谱进样器的温度需要控制,调节温度的原则是: 1分A.等于样品的平均沸点B.高于样品组分的最高沸点C.保证样品完全气化D.等于样品组分的最高沸点E.低于柱温箱的温度14. Rf值: 1分A.Rf可以小于1,可也大于1B.Rf是薄层色谱法的定量参数C.Rf与物质的分配系数无关D.物质的Rf值与色谱条件无关E.物质的Rf值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为一定值15. 将黄铁矿石(FeS2)分解后,其中的硫沉淀为BaSO4,若称量BaSO4的量计算黄铁矿石中的铁含量,则换算因子为: 1分A.MBaSO4 /2 MFeB.2 MFe/MBaSO4C.MFe/MBaSO4D.MFe/2MBaSO4E.MFeS2/MBaSO416. 光度法中常用空白溶液,其作用错误的是: 1分A.可以抵消反射光的影响B.调节仪器零点C.可以抵消散射光的影响D.消除显色后溶液中其他有色物质的干扰E.清洗比色皿17. 下面哪个参数用来衡量分离效率 1分A.RfB.保留时间C.峰高D.峰面积E.峰宽参考答案为:E,您选择的答案为:B 18. 绝对偏差是指: 1分A.二次测定值之差的平均值B.平均值与真值之差C.二次测定值之差D.单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E.单测定值与真值之差19. 容量因子k与保留值tR或tR之间的关系式是 1分A.tR=t0kB.tR=t0kC.tR=t0(1+k)D.t0=tR(1+k)E.t0=tR(1+k)20. 关于“色谱用硅胶”叙述正确的是: 1分A.硅胶的粗细不影响分离效果B.具有微酸性,适用于分离酸性和中性物质C.具有微碱性,适用于分离碱性和中性物质D.含水量与吸附性能无关E.含水量越大,吸附性能越强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A.无线性关系 B.miAs曲线 C.msAs 曲线 D.mi-Ai/As曲线 E.mi/msAi/As曲线 1. 使用外标标准曲线法时,使用的定量关系曲线为: 1分ABCDE2. 使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时,使用的定量关系曲线是: 1分ABCDEA.亲和色谱法 B.吸附色谱法 C.分配色谱法 D.离子交换色谱法 E.凝胶色谱法 3. 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属于: 1分ABCDE4.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以水的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的色谱属于: 1分ABCDEA.结晶形状差异 B.极性差异 C.分子大小差异 D.离子强度差异 E.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 5. 吸附色谱根据物质的哪种差异达到分离目的: 1分ABCDE6. 空间排阻色谱根据物质的哪种差异达到分离目的: 1分ABCDEA.柱色谱 B.键合相色谱 C.正相色谱 D.反相色谱 E.离子交换色谱 7.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的色谱方法称为: 1分ABCDE8.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置于色谱柱中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称为: 1分ABCDEA.H3O+ B.H2O C.OH- D.NH3 E.NH4+ 9. NH3 + H2O = NH4+ + OH的反应物中为酸的是 1分ABCDE10. 按酸碱质子理论,H2O的共轭碱是: 1分ABCDEA.石油醚-乙酸乙酯 B.苯-丙酮 C.苯-乙醚二乙胺 D.四氯化碳 E.正丁醇-水-冰醋酸 11. 分离某两个混合酸,最可能的流动相系统是 1分ABCDE12. 分离某两个混合碱,最可能的流动相系统是 1分ABCDEA.电子跃迁能级差 B.电子跃迁几率 C.溶液浓度 D.光程长度 E.入射光强度 13. 吸光物质紫外吸收光谱的摩尔吸收系数取决于: 1分ABCDE14. 吸光物质紫外吸收光谱的峰位max取决于: 1分ABCDEA.高效液相色谱法 B.薄层色谱法 C.红外分光光度法 D.酸碱滴定法 E.重量法 15. 样品可以在气态状态下测定的是: 1分ABCDE16. 应用指示剂指示实验结束的方法是: 1分ABCDEA.NH4OH B.HCl C.NaOH D.HAc E.HF 17. 当以上溶液浓度均为C mol/L时,pH值最小的是: 1分ABCDE18. 当以上溶液浓度均为C mol/L时,pH值最大的是: 1分ABCDE您本学期选择了“分析化学Z”4次作业说明:本次作业总分为38分,您的得分为37分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1分A.分析纯NaOHB.优级纯的邻苯二甲酸氢钾C.优级纯的无水Na2CO3D.800 干燥过的ZnOE.99.99%纯锌2. 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正确的是 1分A.A=lgTB.A=lg(-T)C.A=-lgTD.A=10TE.A=10T3. 定量分析过程不包括以下步骤: 1分A.样品调查B.试样分解C.取样D.测定E.计算分析结果4. 薄层色谱的结果观察错误的方法是: 1分A.在洗液中浸泡半小时,取出烘至出现斑点B.可见光下观察有色斑点C.紫外等下观察有荧光的斑点D.用碘蒸气熏至出现斑点E.用10%的硫酸溶液喷洒,然后烘烤至出现斑点5. 不能减免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是: 1分A.加校正值B.对照试验C.空白试验D.增加测定次数E.校准仪器误差6. 应用GC对样品进行分析时,在线性范围内与含量成正比的是: 1分A.峰的个数B.保留时间C.峰宽D.峰高E.理论塔板数7. 下列各种类型的电子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1分A.*B.*C.n*D.*E.n*8. 25.005.3001.6144正确答案是: 1分A.214B.213.9C.213.91D.213.908E.2139. 分子吸收何种外来辐射后,外层价电子产生跃迁? 1分A.紫外-可见光B.无线电波C.微波D.X射线E.红外线10.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是: 1分A.热导池B.光电池C.光电管D.光电倍增管E.真空热电偶11. 关于准确度与精密度错误的是: 1分A.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B.准确度用误差衡量C.精密度用偏差衡量D.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E.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12. 纸色谱法常用的展开剂有正丁醇-醋酸-水(4:1:5),对该展开剂正确的操作是: 1分A.依次正丁醇、醋酸、水作展开剂B.将三种溶剂混合后直接用作展开剂C.三种溶剂混合后,静止分层,取上层作为展开剂D.三种溶剂混合后,静止分层,取下层作为展开剂E.取正丁醇-水作展开剂,用醋酸饱和展开槽13. 气相色谱进样器的温度需要控制,调节温度的原则是: 1分A.等于样品的平均沸点B.高于样品组分的最高沸点C.保证样品完全气化D.等于样品组分的最高沸点E.低于柱温箱的温度14. Rf值: 1分A.Rf可以小于1,可也大于1B.Rf是薄层色谱法的定量参数C.Rf与物质的分配系数无关D.物质的Rf值与色谱条件无关E.物质的Rf值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为一定值15. 将黄铁矿石(FeS2)分解后,其中的硫沉淀为BaSO4,若称量BaSO4的量计算黄铁矿石中的铁含量,则换算因子为: 1分A.MBaSO4 /2 MFeB.2 MFe/MBaSO4C.MFe/MBaSO4D.MFe/2MBaSO4E.MFeS2/MBaSO416. 光度法中常用空白溶液,其作用错误的是: 1分A.可以抵消反射光的影响B.调节仪器零点C.可以抵消散射光的影响D.消除显色后溶液中其他有色物质的干扰E.清洗比色皿17. 下面哪个参数用来衡量分离效率 1分A.RfB.保留时间C.峰高D.峰面积E.峰宽参考答案为:E,您选择的答案为:B 18. 绝对偏差是指: 1分A.二次测定值之差的平均值B.平均值与真值之差C.二次测定值之差D.单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E.单测定值与真值之差19. 容量因子k与保留值tR或tR之间的关系式是 1分A.tR=t0kB.tR=t0kC.tR=t0(1+k)D.t0=tR(1+k)E.t0=tR(1+k)20. 关于“色谱用硅胶”叙述正确的是: 1分A.硅胶的粗细不影响分离效果B.具有微酸性,适用于分离酸性和中性物质C.具有微碱性,适用于分离碱性和中性物质D.含水量与吸附性能无关E.含水量越大,吸附性能越强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A.无线性关系 B.miAs曲线 C.msAs 曲线 D.mi-Ai/As曲线 E.mi/msAi/As曲线 1. 使用外标标准曲线法时,使用的定量关系曲线为: 1分ABCDE2. 使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时,使用的定量关系曲线是: 1分ABCDEA.亲和色谱法 B.吸附色谱法 C.分配色谱法 D.离子交换色谱法 E.凝胶色谱法 3. 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属于: 1分ABCDE4.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以水的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的色谱属于: 1分ABCDEA.结晶形状差异 B.极性差异 C.分子大小差异 D.离子强度差异 E.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 5. 吸附色谱根据物质的哪种差异达到分离目的: 1分ABCDE6. 空间排阻色谱根据物质的哪种差异达到分离目的: 1分ABCDEA.柱色谱 B.键合相色谱 C.正相色谱 D.反相色谱 E.离子交换色谱 7.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的色谱方法称为: 1分ABCDE8.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置于色谱柱中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称为: 1分ABCDEA.H3O+ B.H2O C.OH- D.NH3 E.NH4+ 9. NH3 + H2O = NH4+ + OH的反应物中为酸的是 1分ABCDE10. 按酸碱质子理论,H2O的共轭碱是: 1分ABCDEA.石油醚-乙酸乙酯 B.苯-丙酮 C.苯-乙醚二乙胺 D.四氯化碳 E.正丁醇-水-冰醋酸 11. 分离某两个混合酸,最可能的流动相系统是 1分ABCDE12. 分离某两个混合碱,最可能的流动相系统是 1分ABCDEA.电子跃迁能级差 B.电子跃迁几率 C.溶液浓度 D.光程长度 E.入射光强度 13. 吸光物质紫外吸收光谱的摩尔吸收系数取决于: 1分ABCDE14. 吸光物质紫外吸收光谱的峰位max取决于: 1分ABCDEA.高效液相色谱法 B.薄层色谱法 C.红外分光光度法 D.酸碱滴定法 E.重量法 15. 样品可以在气态状态下测定的是: 1分ABCDE16. 应用指示剂指示实验结束的方法是: 1分ABCDEA.NH4OH B.HCl C.NaOH D.HAc E.HF 17. 当以上溶液浓度均为C mol/L时,pH值最小的是: 1分ABCDE18. 当以上溶液浓度均为C mol/L时,pH值最大的是: 1分ABCDE您本学期选择了“分析化学Z”,以下是您需要提交的作业。5次作业说明:本次作业发布时间为2012-11-8,您从此时到2013-2-5前提交均有效。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某样品要在247nm测定,这时选择的光源和比色皿应为: 1分A.氘灯,岩盐B.氘灯,石英C.氘灯,玻璃D.钨灯,石英E.钨灯,玻璃* 2. 在薄层色谱的操作中,有关点样操作错误的是: 1分A.溶解样品的溶剂需要有挥发性B.点样量与薄层板固定相的厚度有关C.采取点状点样方式时,点样斑点越小越好D.样品应该点在薄层板长边正中央那条线上E.手动点样的工具一般用毛细玻璃管* 3. 气相色谱进样操作要求“瞬间快速”是为了: 1分A.保证样品“瞬间”进入色谱柱B.保证样品“瞬间”完全气化,同时进入色谱柱C.保证样品“瞬间”完全气化,依次进入色谱柱D.保证样品与载气混合均匀E.保证样品与溶剂充分分离* 4. 以下关于M+Y=MY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1分A.lgKMY=lgKMY-lgM -YB.M的副反应系数定义为M=M/MC.副反应系数1D.MLn越稳定,M(L)越大E.L越大,M(L)越小* 5. 将磷矿石中的磷以Mg NH4PO4形式沉淀,再灼烧为Mg 2P2O7形式称重,以下计算P2O5含量的换算因子正确的表达式是: 1分A.M Mg2P2O7/M Mg NH4PO4B.M P2O5/M Mg NH4PO4C.M P2O5/2M Mg NH4PO4D.M P2O5/M Mg2P2O7E.M P2O5/2M Mg2P2O7* 6. 下面哪个参数为色谱定量的参数: 1分A.RfB.保留时间C.保留体积D.峰面积E.峰宽* 7. 红外光谱法样品不能是 1分A.纯度高的样品B.液态C.固态D.气态E.含水样品* 8. 以下不属于氧化还原指示剂的是: 1分A.特殊指示剂B.氧化还原指示剂C.自身指示剂D.淀粉指示剂E.金属指示剂* 9. 对氧化还原滴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1分A.0.4V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反应速度很慢,不适于直接进行氧化还原滴定B.0.4V的氧化还原反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时,可以保证反应完全度C.两电对越大,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突跃越大D.氧化还原滴定突跃与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无关E.滴定反应中如有物质发生副反应,会影响相关电对的条件电位,从而影响滴定突跃的大小* 10. 容量因子k与Rf之间的关系式是: 1分A.Rf =1/(k-1)B.Rf =1/kC.Rf =1/(k+1)D.Rf =1+1/kE.Rf = 1+k* 11. 采用苯和甲醇(1:3)为展开剂,在硅胶A及硅胶B薄层板上,喹唑啉的Rf值分别为0.50与0.40,问: 1分A.硅胶B比硅胶A含水量大B.硅胶A比硅胶B的活性大C.硅胶B比硅胶A的活性大D.硅胶A与B的活性相同E.硅胶A与B的含水量相同* 12. 下列H2C2O4共轭酸碱对pKb与pK的关系是: 1分A.pKa2+pKb2= pKwB.pKa1+pKa2=pK wC.pKb1+pKb2= pK wD.pKa1+pKb1= pKwE.pKa1+pKb2= pKw* 13. 滴定分析中,常用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的那一点来终止滴定操作,将至一点称为: 1分A.突跃点B.化学计量点C.等电点D.滴定终点E.理论终点* 14. 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时,对盐酸浓度无影响的是: 1分A.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B.吸收了水分的碳酸钠C.终读数时滴定管内有气泡D.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E.滴定完成后,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液滴* 15.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时,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在什么范围内,测量才较准确: 1分A.0.2-0.7B.2C.1-2D.任何范围E.0-0.2* 16. 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 1分A.酸碱惰性物质B.中性物质C.酸性物质D.碱性物质E.两性物质* 17. 以下操作不能可以帮助减少薄层色谱边缘效应的是: 1分A.减小薄层的厚度B.使用气密性好的层析槽C.使用浸满展开剂的滤纸条D.使用小皿盛放展开剂预饱和E.减小薄层板的宽度* 18. 色谱中,某一物质的K为0,表明该物质: 1分A.峰面积B.不被洗脱C.随溶剂前沿流出D.tR、VR都很小E.TR、VR都很小* 19. 用吸附薄层色谱法分离生物碱时,为减少生物碱斑点的拖尾,可加入: 1分A.正己烷B.二乙胺C.甲酸D.石油醚E.乙醇* 20. EDTA可用于测定: 1分A.卤素或类卤素离子B.Ka10-8的酸C.Ka10-8的碱D.与EDTA结合CMKMY106的金属离子E.在溶液中具有明显氧化或还原性的物质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A.8.75.3 B.8.74.3 C.9.7 5.3 D.10.75.3 E.10.73.3 * 1. 用0.1000mol/LHCl 滴定同浓度的NaOH pH突跃范围为9.74.3,若HCl和NaOH的浓度均增大10倍,pH突跃范围是: 1分ABCDE* 2. 用0.1000mol/LHCl 滴定同浓度的NaOH pH突跃范围为9.74.3,若HCl和NaOH的浓度均减小10倍,pH突跃范围是: 1分ABCDEA.氧化性溶液 B.无色溶液 C.中性溶液 D.碱性溶液 E.有色溶液 * 3. 碱式滴定管不能直接盛装: 1分ABCDE* 4. 酸式滴定管不能直接盛装: 1分ABCDEA.4000-1600cm-1 B.4000-400cm-1 C.4000-1300cm-1 D.1300-200cm-1 E.1300-400cm -1 * 5. 红外光谱的指纹区的波数范围是: 1分ABCDE* 6. 红外光谱的特征区的波数范围是: 1分ABCDEA.由纯振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B.由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 C.由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D.由纯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E.由原子核自旋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 7.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 1分ABCDE* 8.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 1分ABCDEA.薄层板的长度 B.硅胶的活度 C.流动相的极性 D.薄层操作的温度 E.硅胶的粒度 * 9. 硅胶薄层色谱中,不影响物质的比移值Rf因素的是: 1分ABCDE* 10. 硅胶薄层色谱中,不影响物质的容量因子k因素的是: 1分ABCDEA.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B.薄层色谱法 C.红外分光光度法 D.酸碱滴定法 E.重量法 * 11. 可以利用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实验结束的方法是: 1分ABCDE* 12. 常用喷显色剂指示样品斑点位置的方法是: 1分ABCDEA.以上指示剂均不可 B.酚酞 C.中性红(变色范围pH6.88.0) D.铬黑T E.A和B均可 * 13. 以C(NaOH)=0.1000mol/L的标准溶液滴定20.00mL同浓度的HCl溶液,可选用的指示剂: 1分ABCDE* 14. 以C(HCl)=0.001000mol/L的标准溶液滴定20.00mL 同浓度的NaOH 溶液,可选用的指示剂是: 1分ABCDEA.配位滴定 B.返滴定 C.置换滴定 D.直接滴定 E.间接滴定 * 15. 在滴定分析法中,由于没有合适的指示剂确定终点,可采用: 1分ABCDE* 16. 在滴定分析法中,由于被测物难溶,可采用: 1分ABCDEA.展开剂 B.显色剂 C.指示剂 D.固定相 E.滴定剂 * 17. 薄层色谱法中,常用三氧化二铝作为: 1分ABCDE* 18. 酸碱滴定中,甲基橙被用作为: 1分ABCDE您本学期选择了“分析化学Z”,以下是您需要提交的作业6次作业 。说明:本次作业发布时间为2012-11-19,您从此时到2013-2-5前提交均有效。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以下各种效应中能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效应是: 1分A.温度效应B.盐效应C.同离子效应D.配位效应E.水解效应* 2. 以下不影响酸碱指示剂使用的因素: 1分A.湿度B.指示剂的用量C.温度D.溶液离子强度E.溶液溶剂* 3. 在化学分析过程中为了使称量环节的误差小于0.1%,使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的称样量一般不少于: 1分A.2.0gB.1.0gC.0.5gD.0.2gE.0.02g* 4.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1分A.式中1B.还原型发生副反应,条件电位升高C.氧化型发生副反应,条件电位降低D.溶液的离子强度对条件电位有影响E.式中1* 5. 色谱中,某一物质的K,表明该物质: 1分A.峰面积B.不被洗脱C.随溶剂前沿流出D.tR、VR都很小E.TR、VR都很小* 6. 下列关于偶然误差不正确的是: 1分A.偶然误差是可以减小的B.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C.偶然误差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D.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E.偶然误差在分析中不可避免的* 7. 32.640-1.5正确的答案是: 1分A.31.2B.31.1C.31.14D.31E.31.140* 8. 下列不是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1分A.必须使用化学指示剂指示终点B.反应有确定的计量关系C.反应速度要足够快D.反应完全,达到99,9以上E.有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 9. 在色谱分析中,对载体的要求不包括: 1分A.具有较强的吸附性B.表面应是化学惰性C.具有多孔性D.热稳定性好E.颗粒均匀、细小* 10. 下列各项措施中,可以消除分析过程中系统误差的是: 1分A.进行数据统计处理B.增加称样量C.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D.进行仪器校正E.减少测定次数* 11. 用纸色谱分离有机酸时,有拖尾现象,为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