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选择题题库.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40976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31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选择题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马原选择题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马原选择题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 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 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 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 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 世纪 4060 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 - 2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分析与综合 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 17.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 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创造者 B.继承者 C.主要内容 D.阶级属性 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的( )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和平发展 D.资本主义 19.马克思恩格斯的(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A.高尚人格 B.崇高理想 C.奋斗精神 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20.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 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 B.世界观与方法论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政治与经济 2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 A.历史唯物主义 B.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C.剩余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22.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 D.批评与自我批评相 结合 23.( )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之一。 A.共产党宣言 B.历史唯物主义 C.剩余价值学说 D.资本论 2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 - 3 - 发现 参考答案:1.A 2.A 3.B 4.A 5.B 6.C 7.A 8.B 9.B 10.C 11.A 12.A 13.A 14.B 15.A 16.A 17.D 18.A 19.D 20.A 21.D 22.B 23.B 24.A 二、多项选择题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 A.相对和平 B.世界大同 C.对话与对抗 D.发展与不平衡 E.联合与竞争 2.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来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 A.人本主义 B.唯意志主义 C.实用主义 D.科学主义 E.存在主义 3.19 世纪 3040 年代,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新阶段的欧洲工 人运动是( ) A.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意大利罗马工人大罢工 D.英国工人争取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 E.西班牙船员大罢工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德国古典哲学 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改革开放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 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D.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E 马克思的理论创造 8.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系到: A.新一代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B.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C.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E.祖国的未来 9.马克思主义是( ) A.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 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 4 - B.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D.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0.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 判地继承、吸收人类 19 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总结资本主义制度 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有(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的学说 11.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是( )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参考答案:1.ACDE 2.AD 3.ABD 4.BCD 5.BC 6.ABC 7.ABC 8.ABCDE 9.ABCD 10.ABC 11.ABCD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研究对象与理论来源。 2、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科学基础。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坚持与时俱进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3.既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 因此,我们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用马克思的所有论断和结论。 4.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5.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 6.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2.试论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六、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一段论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 - 5 - 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 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 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 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 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 所在。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 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 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大家必须牢牢记取。全党同志要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 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根据以上论述分析回答: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2)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 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 神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说的是( )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 6 - 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 ) A.唯理论和经验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世界观和方法论 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 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 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 论 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 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 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 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 )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 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 化 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 种是( ) A激变论 B循环论 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 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 7 -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 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17.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认识方法是( ) A 联系的方法 B. 发展的方法 C. 实事求是的方法 D. 矛盾分析法 18.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 A. 可知性 B. 客观性 C. 偶然性 D. 随机性 19.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 社会规律的历史性 B. 自然规律的不可重复性 C. 社会规律的间断性 D. 自然规律的盲目性 20.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 明了( )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21.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 点。这是根本错误的,原因在于( ) A.人的理性是有局限性 B.人的理性受到情感的作用 C.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D.人的情感也为自然立法 22.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 程 开 始 时 就 已 经 在 劳 动 者 的 表 象 中 存 在 着 , 即 已 经 观 念 地 存 在 着 ”。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 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了( ) 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 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23.有人说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活动是受到他们各自的目的、理想和愿望等因 素支配的,因此不存在社会规律。这种说法违背了( ) A.社会规律的可知性 B.社会规律的属人性 C.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D.社会规律的差异性 24.“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 ,这说明了( )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参考答案:1.C 2.D 3.A 4.B 5.A 6.B 7.B 8.A 9.C 10. A 11. C 12. B 13. A 14. B 15. C 16.A 17.D 18.B 19.A 20.A 21.C 22.C 23.C 24.D - 8 -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 ) A.前者是自觉建立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 B.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 作用 C.前者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零碎的观点 D.前者有阶级性,后者无阶级性 2.“克隆” 、 “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D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 )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 4.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如下特点(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条件性 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6.新事物是 ( ) A在时间上最新出现的事物 B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物 C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D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事物 7.意识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突出表现在意识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作用主 要表现在( ) A.意识的创造性 B.意识的目的性 C.意识还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D.意识能够调节人们的生理活动 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人们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客观制约 C.人的意识的创造性 D.人类活动的受动性 9.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方法的有:( ) A.“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B.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C.“尚和去同” D.“ 兼 听 则 明 , 偏 信 则 暗 ” 10.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 - 9 - 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关系 1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 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参考答案:1.AC 2.BD 3.ABC 4. ABCD 5. ABC 6.BC 7.ABCD 8.AB 9.ABCD 10. ABCD 11. ABCD 三、简答题: 1. 简述唯物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2. 简述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形式。 3.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 4. 简述意识的本质。 5. 简述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 6. 简述实践定义、基本形式与特点。 7.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论的基本内容。 8. 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9. 简述两种根本对立的否定观。 10. 简述质、量、度的辩证关系。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事物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3.唯物辩证法就是不偏不倚的折中法。 4.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所谓既肯定又否定实质上是自相矛盾的说法。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8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9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 10世界统一于存在。 - 10 - 1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2.存在即是被感知。 13理在事先。 14心外无物。 15人是世界上最精妙的机器。 1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17我思故我在。 18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19.白马非马。 五、论述题 1.运用物质世界统一性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试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正确性。 4.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论述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性和前进 道路的曲折性。 5.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六 、 材 料 分 析 题 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关材料。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 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 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 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 者都是世界的本原。(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 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 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摘自十六十 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 11 -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 1 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 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 1一切唯物主义都是( ) A.不可知论 B.唯实论 C.可知论 D.辩证法 2 “我思故我在”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4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 )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 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 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D 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 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 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 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7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8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 物的歪曲反映 - 12 - 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 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 )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真理性 和实践性的统一 D.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13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是在真理上坚持了( )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工具的改进发达 D.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 15感觉、知觉、表象是(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从实践中得出可靠的结论 18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 ,这说明真理具有( ) A.客观性 B.绝对性 - 13 - C.全面性 D.相对性 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 )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普遍性 C.能动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2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21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 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C真理是对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具有绝对性,谬误具有相对性 22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23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 一个是都主张(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24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这件事说明 ( ) A.认识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C 6.A 7.D 8.D 9.C 10.A 11.B 12.A 13.B 14.B 15.A 16.C 17.C 18.D 19.A 20.D 21.A 22.C 23.C 24.A 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 ) A.从物到感觉到思想 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C.认为物和思想同时产生 D.反映论 E.先验论 2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 ) A.抽象性 B.间接性 C. D.直接 性 E.内在规定性 形象性 - 14 - 3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 觉它。 ”这表明( ) A.感性认识不可靠 B.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 C.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联系 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依赖 E.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促进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 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论断揭示了( ) 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B.对一个具体事物认识的实践只是相对的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认识是一个无限过程 E.人类认识活动的总规律 5下列现象什么属于理性认识( ) A.“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B.蹲点调查,掌握材料 C.调查研究,制定政策 D.总结经验,制定政策 E.政策妥否,实践检验 6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 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7实践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因为( ) A.逻辑证明是实践之外的辅助标准 B.实践检验的结果还靠逻辑证明来判决 C.逻辑证明为实践检验提供理论指导 D.逻辑证明是与实践检验互补的一种探索真理论证真理的方法 E.认识的形式决定的 8在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经过实践反复证实的就是真理 E.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9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不断( ) A.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 15 - C.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D.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条件的有( ) A.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把关于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E.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2头孢曲松钠这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如果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 弱、副作用增强的现象,在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时曾出现病人致死的案例,医学上称之 为配伍禁忌。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没有禁止这种药物的使用,而是要求 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写清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说明。这一事例说明( ) A.认识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 B.认识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C.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D.认识是一个包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E.应该在普遍联系中客观地认识事物的 性质和作用 13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是因为( ) A.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唯物的性质 B.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的性质 C.它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 D.它既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 论的缺陷,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参考答案: 1. AD 2. CE 3. CD 4. ACDE 5. CDE 6. ABDE 7. AD 8.ABCE 9.ABDE 10.ABDE 11.CDE 12.CDE 13. ABCD 三、简答题 1简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简述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3认识的本质是什么?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什么? 4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形式、特点与辩证关系。 - 16 - 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所需要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6真理的特点有哪些? 7简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8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一切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先验论。 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3.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都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5.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正确的理论对革命的行动有决定性作用。 7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 8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 定。 五、论述题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怎样?割裂两者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会犯什么样的错误? 2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3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4试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意义。 5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 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6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一个关于对西红柿认识经过的材料。 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西红柿,人们都喜欢吃,然而当初人们却不敢吃它。原来西红 柿生长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尽管它很讨人喜爱,但当地人认为它有剧毒,不用说吃, 就连碰也不敢碰它,并给它起了吓人的名字叫“狼桃” 。直到 18 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 抱着献身的精神,决心要尝试一下。在吃之前,画家作好牺牲的准备,吃完之后,就躺 在床上等待“上帝的召见” 。可是时间过了很久,他不但没有死,而且也没有任何不舒服 的感觉。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 17 - (1)实践有哪些基本特性? (2)结合案例说明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社会财富的多寡 C.生产方式的性质 D.生产工具的进步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4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6生产关系的本质是( )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B.人们的阶级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 D.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 7国家是代表( ) A.统治阶级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8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 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 18 -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0 “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指的是( )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发展过程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受意识影响的过程 1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 。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 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 是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12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 服务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3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 ) 。 A.产业革命 B.思想革命 C.政治革命 D.经济革命 1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 。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16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 17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是( ) A.改造自然 B.适应自然 C.制造工具 D.控制自然 - 19 - 18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 ) 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 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 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D.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20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21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 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 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 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 退耕还荒 。这说明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22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 2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24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25社会存在是( ) A.社会环境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 20 - 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27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A.人和人的关系 B.人与工具的关系 C.物和物的关系 D.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28.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 ) A.国家元首 B.意识形态 C.国家政权 D.政党 29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C.人是符号动物 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0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31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 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国体和政体 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 32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 A.阶级妥协的结果 B.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 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D.使用暴力的结果 33生产关系的根本内容是( ) A.分配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参加生产劳动与否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D 6.D 7.A 8.A 9.A 10.C 11.B 12.D 13.C 14.B 15.C 16.D 17. C 18. C 19.A 20.A 21.D 22.A 23. A 24.C 25.B 26.B 27. D 28.C 29.D 30.C 31. A 32.C 33.B 二、多项选择题 1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 A.没有研究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 C.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D.忽视了历史人物的社会作用 - 21 - 2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 ( ) A.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B.人们能动创造的过程 C.社会主体自我认识的过程 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 决定 3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 A.政治学 B.文学 C.道德 D.修辞学 4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包括(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 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 用 E.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有( ) A.一切按群众的意愿办事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满足群众的一切眼前利益 D.一切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 E.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杰出入物的历史作用表现在( ) A.能决定历史发展趋势 B.能改造历史发展规律 C.能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 势 D.在斗争中起核心作用 E.对社会发展起某种促进和推动作用 7下列各项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有(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E.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 “劳动创造了人”的基本根据是( ) A.劳动使人们结成了社会关系 B.劳动创造了生产工具并使猿手变成了人 手 C.劳动推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D.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以形成 E.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9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 系 D.人们实践活动多创造的生产力 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1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为( ) A.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E.社会意识是人天生就有的 - 22 - 11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在于 ( ) A.前者是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后者不是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 B.前者是某一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后是同一社会制度的部分质变 C.前者的发动者是被统治阶级,后者的发动者是统治阶级 D.前者一般都是暴力的形式,后者一般是非暴力的形式 E.前者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后者是同一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 12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 ) A.人的自我价值 B.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C.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D.人的社会价值 E.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13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 ) A.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 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唯心史观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合乎规律的辩 证发展过程 D.唯心史观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参考答案:1.BC 2.ABCD 3.A BC 4.ABCDE 5.BE 6.CDE 7. ACE 8. ABCDE 9. ABD 10.ABCD 11.BCDE 12.AD 13. ABCD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3、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2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3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4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5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 6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23 - 7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 8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9人既是社会的自然前提,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10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11社会规律是客观的,因而它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12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金钱关系。 四、论述题 1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中国 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试用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 4根据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的一 致性。 5运用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 性。 五、材料分析题 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不同思想家有不同理解。 材料 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 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 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 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 合的政体。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 材料 2:马克思说,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 中,在人们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 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 学中去寻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741 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对材料 1 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对材料 2 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24 -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萌芽于( ) A.14 世纪 B.14 世纪末 15 世纪初 C.1416 世纪 D.17 世纪 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平等互利的关系 B.互利互惠的关系 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4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 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雇佣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