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37786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篇-一、背影(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等他的背影混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坐下,我的眼泪又了。1.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pn sh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2. 段划横线句采用了 外貌 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3选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 感动得流泪 ;第二次 离别伤感的泪 。4在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攀、缩、倾)5.背影一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1)“我走了,到那边信!”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2)“进去吧,里边没人。”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丢失行李。4.概括本段内容。望父买橘5这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6.选从哪几个方面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外貌(衣着)、行动、语言;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意对即可)7品味语言。(4分)(1)选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尽管十分辛苦,心里也是高兴的,越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踏实。(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别情绪,又催人泪下。8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分)提示:描写一个小镜头,表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9.选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动作)描写。10选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气氛一致。11画浪线的句子(1)的正确含义是( B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不折不扣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12画浪线的句子(2)正确的含义是( B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因为橘子买回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13这段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14.选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年老体衰,身体肥胖,腿脚不灵便)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是(攀)(缩)(倾)。(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1概括这两段字的主要内容。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饰反语。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7以上两个语段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家、学者、民主战士。二、芦花荡(一)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语段选自小说 芦花荡 ,作者是著名作家 孙犁 。2读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qi( 泅 ) dng( 瞪 ) 剥( b ) 藏( ng )3这几段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题思想。记叙了老头子用计将鬼子引进陷阱,并消灭鬼子,替大菱报了亿的壮举,歌颂了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的英雄行为。5.“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6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7“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 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8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也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犯,必然没有好下场。9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 我真是小看了他。你看他,毫不畏惧、足智多谋。剥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再是人道主义精神。10老王的性格,命运。用一句话概括:“老王是一个_的人”。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但老实厚道,心地良心,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11揣摩加点词语好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五、苏州园林(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1.苏州园林作者 叶圣陶,名 绍钧 ,著名的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2.本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结合上下,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打比方).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中写得不好的词句。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6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7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 图画 。8.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二)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1、这段字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为主。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4、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5、池沼的相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6、这段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回答。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10.这段字的说明顺序是(总分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回答)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 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宽敞 。两类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15这段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分类别)16苏州园林一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三)(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回廊( lng ) 2镂空( lu )9、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作比较 ,打比方。10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5310;倮 印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12、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1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用词准确。使用这些表意肯定的词语时,建立在对所说明的情况了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准确的基础上。(三)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选定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D )A着力 B着重 下手 D考虑(2)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A )A单调 B冷清 孤独 D清闲(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A曲折 B缠绕 突兀 D蔓延2这段话正确的层次划分应为( B )。A B D3这段话说明中穿插的表达方式是( B )。A记叙和描写 B描写和议论描写、抒情和议论4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苏州园林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5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B、D 、E )。A下定义 B打比方 分类别 D举例子 E作比较 F列数字6把本段中起描写作用的词句写在横线上:俯仰生姿 盘曲嶙峋的枝干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作用是:说明苏州园林的树木不讲究整齐划一,而讲究自然画意。7 本段说明的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8“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9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从概括到具体)。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11.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讲究自然之美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六、中国石拱桥(一)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里还刻着他的名字。1 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为了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和形式优美 )2 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B )A选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B选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选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紧紧围绕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说明。D选的最后一句是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总结。3 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4 这段字的中心是:赞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5 本段开头部分运用了许多数字,有什么作用?使用科学测量得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给人以具体明晰的印象。6 本段介绍赵州桥特点,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点、全桥结构特色与四周景色的配合顺序写的。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小拱的特点呢?作者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7.这段字说明的中心是赵州桥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二)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 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1、这段字的说明对象是:卢沟桥2、划线的三个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据、下定义、作比较 3、把这段字分为四层,简述各层意思年间/桥长联拱石桥/永定河坚固/桥面建桥时间结构特点结构坚固形式优美。4、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作者引用“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不能去掉,“几乎”是表程度,去掉后就成了完全与河面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不准确。七、故宫博物院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1. 选第二段按空间顺序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正面、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2. 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3.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用意在突出皇权这个核心。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色彩鲜明,雄伟壮丽。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点是:朱漆方台。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八、阿长与山?(一)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问山.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 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试用原回答。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3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能满足“我”渴望已久的愿望。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我”被她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了。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6从阿长给“我”买山? 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7选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产生新的敬意。8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这是议论句,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9当阿长问山?“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看不起。10中画“ ”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11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二)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1 给加点字注音:规矩( ) 惶急(hung) 磨难( )辟头(p )2选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 “我”对这些规矩的态度怎样?认为“不耐烦”,“烦琐之至”,“非常麻烦”。3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麻木与迷信。4段详写长妈妈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从中找出写长妈妈动作的几个动词和有代表性的语言。动词: 伸出,按住,摇,笑,塞 语言: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阿长的心情:高兴,兴奋;作用是:表现阿长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同时反映了阿长守旧的一面。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3 /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