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朝阳语文高三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37369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朝阳语文高三期末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届朝阳语文高三期末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届朝阳语文高三期末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20191(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本试卷共9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是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峰。从1G到4G,移动通信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但是5G的通信不仅仅限于人与人之间,还包括人与机器、甚至机器与机器之间。因此,5G在移动通信技术上的要求更高。网络速度提升,才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与感受,对网络速度要求很高的业务才能被广泛推广和使用。5G基站的峰值速度要求不低于20Gb/s,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每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但速度并非固定不变,所以很难确切说清5G的速度到底是多少。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业务才可能 【甲】 。以前少有人生活的高山峡谷,不一定需要网络覆盖,但是如果能覆盖5G,可以大量部署传感器,进行环境质量甚至地貌变化、地震监测,这就非常有价值。另外,5G的到来,可把我们目前生活中网络品质不好的区域,如卫生间、地下停车库等,都做很好的网络覆盖。分布广泛的网络,是5G体验的一个根本保证。所有物联网产品都需要通信与能源,今天的通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但是能源的供应都要依靠电。如智能手表,每天甚至不到一天就需要充电。若能量消耗大,物联网产品就很难被推广使用。5G网络能大大降低功耗,来满足物联网复杂应用的需要。传统的人与人通信,对时延的要求并不高。而无论是无人驾驶、还是工业自动化,都是高速度运行的,还需要在高速中保证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及时反应,这就对时延提出了极高要求。在网络构建中,5G能够达到1毫秒的时延,甚至更低。传统通信中,终端是非常有限的。固定时代,是以群体应用来定义的。而手机时代,终端数量有了巨大爆发,手机是按个人应用来定义的。到了5G时代,终端不是按人来定义,因为每个人或每个家庭可能拥有数个终端。通信业对5G的愿景,是每一平方公里支撑100万个移动终端。未来接入到网络的终端,除了手机,还会有更多 【乙】 的产品,如眼镜、衣服等生活用品,以及井盖、电线杆、垃圾桶这些公共设施等。我们生活中每一个产品都有可能接入网络,5G可以让这些设备都成为智能设备。(取材于项立刚的文章)1.在文中【甲】【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无所不为 面面俱到 B无所不包 面面俱到C无所不包 意想不到D无所不为 意想不到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特点的一项是(3分)A.速度快B.覆盖广C.能耗低D.时延高材料二使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频谱资源却是非常有限的,用户只能在一定的围共同使用一段频谱。因此,大家一直都在苦心孤诣地琢磨,怎么才能在有限的频谱资源容纳更多的用户,同时让每个用户传递更多的信息。就像拓宽道路并不能解决拥堵问题,而是要想怎么能提升现有道路的利用率。这就涉及无线通信中最重要的三大复用技术。频分多址是利用不同的频率将总频段分割成不同信道的复用技术。就好像一条划分了多个车道的大路,你可以将一段完整的信息分成很多份数字信号,装载在不同的卡车上,每个卡车占用其中的一条车道帮你将信息运送到道路的另一端,然后在另一端将分装在不同车道的卡车上的信息收集下来组装在一起,拼成完整的信息。时分多址是允许多个用户在不同时间段来使用相同频率的复用技术。多用户共享相同的频率,就像很多人共用一条高速公路,每个人有一个车队运送信息,不过你可以在别人的车队中插空行驶,因为每辆车并不是前后紧紧贴在一起,中间都有空当。码分多址就是将共享一条信道的信息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编码。我们可以理解成既和别人共用了高速公路,也和别人共用了卡车。试想,将箱子涂上不同的颜色,我们将自己的信号都分装在了绿色箱子里,别人将信号分装在了其它不同颜色的箱子里。然后在高速路的另一头,接受端将每辆车上绿色箱子里的信号检出来拼装在一起,就组成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别人的接受端取出相应颜色的箱子,拼出各自想要的信息。这样就实现了共用道路和卡车,大大提升了频谱的利用率。复用技术推动了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其实2G、3G、4G的技术标准都应用了这三项核心技术来提升频谱效率。而5G的技术标准,是将目前各种技术的优势都结合在了一起,属于2G、3G、4G融合升级的加强版。5G技术虽然仍处在试验阶段,但是国际间的竞争却早已展开。5G技术的提前开发与利用不仅涉及商机和利益,甚至能决定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各国都在不断地加紧研发步伐,以求在国际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多优势。(取材于果壳网的文章)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拓宽频谱资源,才能解决用户越来越多的问题。B频分多址是将一段完整的信息用多个信道来传输。C码分多址能充分复用共享,从而提升频谱的利用率。D复用技术以前就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并不是5G专有。4.根据材料二,如果用“多人同处一室,每两个人不受干扰地聊天”来比喻,最符合“时分多址”的一项是(3分)A用与众不同的声调B用别人静默的空隙C用种类各异的语言D用固定不变的时段材料三5G网络的前景十分诱人,但是研究实施的过程却困难重重,且前面几代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电视剧二十四小时里,男主角杰克在进行手机通话的时候,恐怖分子用一套工具非法接入移动网络,监听了整段通话,细想真是恐怖。更高科技的5G网络会不会问题更甚呢?5G网络运行速度加快的同时,黑客攻击电脑设备的速度也会数百倍地提升。基于5G的虚拟化、自动化、开源化,网络更加灵活敏捷,这也意味着网络会更容易遭受恶意攻击。这就需要先解决已知的漏洞,再提高安全处理性能。5G网络还有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安全机制的改变。前几代网络都在网络入口设置“防火墙”,来防止网络遭受恶意攻击。而5G网络要实现开放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这个“防火墙”的保护作用,需要依靠网络部的安全机制来阻挡网络攻击。这就要求5G网络的部要足够灵活缜密,在网络对外服务接口方面强化权限控制和安全审计。5G网络将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设备,这会增加网络设备的复杂程度及安全威胁,客户隐私可能会遭到泄露。因此要未雨绸缪,做好防御措施,比如将客户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的身份建立可靠的关联。现在网络用途颇广,联系着很多行业,许多国家开始将网络应用于军事领域,作为守护国家安全的工具。5G网络的到来意味着网络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也意味着网络攻击同样会上升一个层次。在虚拟世界越来越向现实世界渗透的趋势下,“未授权”的网络行为也许会引发严重的国际争端,网络对抗也将具有国家层面的含义。而目前的军事安全体系,还是将重点放在维护传统的安全问题上。对此,我们要建立相关机制,加强应对力量,守护国家安全。在这个网络大时代,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但是无数科学家、研究者并没有畏葸不前,正在为给人们营造更安全、更优质的网络环境而努力。(取材于克通的文章)5.下列对材料三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缜密:“缜”读音是“shn”,意思是“严谨”。B泄露:“泄”不可以写成“泻”。C未雨绸缪:“绸缪”读音是“chu mu”。D畏葸不前:“葸”读作“x”,意思是“畏惧”。6.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5G安全问题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提高安全处理性能,就可以避免黑客的快速攻击。B5G网络更加灵活敏捷,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C开放的网络没有“防火墙”,要强化部的安全机制。D要防止隐私被泄露,就需要避免同时连接多个设备。7.未来5G技术的应用对国家发展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说明。(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宽己,而以义设人,逆其理,鲜不乱矣。莫欲乱,而大抵常乱,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为仁。仁者,爱人也。昔者晋灵公杀庖厨以善饮食,非不厚自爱也,然而不得为淑人者,不爱人也。不爱,奚足谓仁?兵已加焉,乃往救之,则春秋弗美。未至,豫备之,则美之,善其救害之先也。夫救早而先之,则害无由起,而天下无害矣。观物之动而先觉其萌,绝乱塞害于将然而未形之时,春秋之志也。其至明矣。是以知明先,而仁厚远。故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独身者,虽立天子诸侯之位,一夫之人耳,无臣民之用矣。如此者,莫之亡而自亡也。故曰:仁者爱人,不在爱我,此其法也。义者,非谓正人,谓正我也。虽有乱世枉上,莫不欲正人。奚谓义?昔者楚灵王讨蔡之贼,非不能正人也,而春秋弗与,不得为义者,以其身不正也。潞子【1】之于诸侯,无所能正,春秋谓之有义,以其身正也。故曰:义在正我,不在正人,此其法也。 。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君子求仁义之别,然后辨乎外之分。是故治反理以正身,据礼以劝福;外治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春秋刺上之过,而矜下之苦。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此之谓也。故求诸己,谓之厚;求诸人,谓之薄。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是故以自治之法治人,是居上不宽也;以治人之法自治,是为礼不敬也。居上不宽,则伤厚而民弗亲;为礼不敬,则伤行而民弗尊。弗亲则弗信,弗尊则弗敬。仁义之处可无论乎?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虽有圣人之至道,弗论,不知其义也。(取材于董仲舒春秋繁露)注释:【1】潞子:小部落的首领。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以义设人 设:陷害 B然而不得为淑人者 淑:善良 C则春秋弗美 美:称赞 D观物之动而先觉其萌 萌:萌芽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所以治人与我者 B. 乃往救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乃不知有汉 C. 其至明矣 D. 莫之亡而自亡也 至若春和景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逆其理,鲜不乱矣 违背了这个道理,少有不混乱的B.以暗于人我之分 以致于隐藏起别人和自我的分歧C.绝乱塞害于将然而未形之时 把祸乱消灭在将要发生而没有成形的时候D.是故治反理以正身 所以要求自己就要依据道理来端正自身11下列补写在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故曰:以仁安人B此则人与我也C是义与仁殊D故曰:义,我也 1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春秋刺上之过,而矜下之苦。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13.下面语段中,孝文皇帝的行为是如何体现仁义的?请结合本文的“仁义观”,简要分析。(6分)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身衣弋绨【1】,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和亲后,匈奴背约入盗,帝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取材于汉书文帝纪)注释:【1】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416题。咏梅 高启【1】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注释:【1】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才华高逸。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了梅花生长在冰天雪地且不染俗尘之处。B颔联中“空”字传神地写出了月下梅花的朦胧之美。C颈联中的“白衣宰相”,既指梅,也暗指诗人自己。D尾联“回首”一句,诗人借梅表达远离名园的怨恨。15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B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清照蝶恋花)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D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混芳尘。(王冕白梅)16本诗中“翠袖佳人依竹下”化用了杜甫佳人中的诗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来传情达意。杜诗塑造了一位遭遇战乱、被丈夫抛弃之后仍坚贞自守的绝代佳人的形象。这一化用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酒”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借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仲淹幕遮“ , ”,即是借“酒”来传达相思之愁。古代有许多描写音乐的名句,常以侧面烘托的手法凸显乐曲的高妙,如轼前赤壁赋中“ , 。”古人写文常注重针砭时弊。如愈师说中“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批判了士大夫以“从师为耻”的风气。成人仪式上,同学们登高明志。部分同学因体力不佳未能登上山顶,颇为沮丧。活动结束后,你作为学生代表总结发言,其中要引用两句古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同学们,今日我们登高望远,挑战自我。尽管有的同学感到遗憾,但我们明白“ , ”的道理,只要尽力,就能无悔于心!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3题。秋风穿过老戏台巷子深处,忽然开阔起来。一座老戏台,在秋日下,慵懒地晒着太阳。四周空旷无人。农作物都已经收割完毕,空气里弥漫着腐草的气味。一根根冰草摔打着长长的身子,在秋风下瑟瑟摇曳着从季节的指缝里漏下的枝枝金黄。三面厚厚的黄土墙和很少的青砖就支撑起了戏台。戏台两边的墙上,挂着一副红底黄字的打印体对联,上联牢牢地抓着墙壁,“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尚依稀可见,下联却已被风撕裂开来,随风舞蹈着,呼啦啦地大声喊叫,见到远方的客人,似乎显得很欢快。戏台四周的杂草也摆动着身姿,兴奋地对戏台说:“看,来人了!”戏台仍然是无声的,依然没有激起心尘封的涟漪,也没有为之一振。那些热闹的人和声音,还有繁闹的场景,只不过是遥远的记忆罢了。泥质的看戏椅子,悄悄围成半圆,远远站着,支起耳朵听着久违而熟悉的声音。戏台前,没有了锣鼓的喧闹,更没有往日真假戏迷的聚集。戏台似一位垂暮的老人,苍老而孤独,虚构着过往的动人之处:一幕精心演绎的折子戏,一句情到深处的对白,一个默契的眼神,一袭美艳的戏袍孤独的戏台、寂寞的老巷,还有旁边几乎变成废墟的旧磨房和已经成为废墟的黄土屋,在一起聊着天,叙述着沧桑和变迁。那些无所顾忌的看戏日子,就像一幅写意画,成为一个人成年后的梦想,只能出现在时光的童话里。太阳西下,秋风习习。我们一起,随着大家去看那个叫做慧娘的腔。我们听不懂,就贴在奶奶耳边问个不停。奶奶说:“冤魂厉鬼,伸冤报仇的戏。可不敢做坏事,会有报应呢。”奶奶囫囵地解释着,旁边的人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们也渐渐看出个眉目来了。忽然,激愤的乐曲中,急速跑出一个白衣女子,似一缕幽风飘然而来。她翻着全身,抛甩着斗篷,似影随风。复仇的厉鬼不是青面獠牙,面貌可怖,而是衣袂飘飘,美丽飘忽。气氛顿时紧起来,妹妹紧紧抓住我的手,我紧紧贴在奶奶的身边。全场静悄悄的,看着台上那个鬼魂大开大合,一一弛的动作。“怨气腾腾三千丈,屈死的冤魂怒满腔”,鬼魂在荒郊旷野哭泣、控诉、奋争,高高低低的声音在空中飘荡,怨与愤,悲与恨,借冤魂之身,诉人之衷肠。“鬼要喷火了!”奶奶紧地说。那个女鬼口里,忽地喷出火来,大口喷,小口喷,长火喷,短火喷,反正喷得天昏地暗,一片混沌。印象中的那个二花脸,被火喷得抱头逃窜,跌打翻扑,辗转腾挪,媸妍了然。人们欣慰地笑着,快意地看着,惩奸除恶的情绪随火苗喷涌而出。我们被吓得浑身是汗,瑟瑟发抖,也终于明白了奶奶常常讲的道理:头顶三尺有神灵。这样的印象使得鬼魂的概念,镌刻在我心底,凡是有违背善良和道义的时候,一个白衣的样子就姗姗而至,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老戏台从此就是最恐怖的梦魇。好多年后,我才敢抬起头,从从容容地看那个不太宽敞的台面,才知晓喜、怒、哀、乐、爱、恶、欲都被打扮成生、旦、净、丑,在破旧却高大的戏台上给予人们最朴素的真善美的教化。常常想起,我们童年的笑声,就像家里挂着的风铃一样,清亮、明澈,穿越戏台、风和树林,甚至天上的云彩都被这种笑声感染成记忆的色彩。乡下人看戏,其实也不分文戏武戏,更没有朝代的历史概念。反正所有的戏在他们看来,也就是个唱和打。少年时,亲耳听见一个红脸汉子大声说:“那个唐朝的包文正啊,可真是个清官。”即使这样的一知半解,却让人们在田间地头,哼唱之间,就明晓了是非,分辨了黑白,懂得了言而有信,有善有爱,忠于信仰,忠于人格的为人之理。如今,传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孩子们最惬意的时光是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荧屏上、网络里,世界何其精彩!我只有想象,或许有一天,后辈儿的耳边,也会响起哇呀呀的唱腔,虽然他们听不懂在唱什么,但是那些敲锣打鼓的声音却一直敲打到记忆深处,不会轻易抹去。让他们越是在播放悠扬舒缓的交响乐曲的时节,越能把那些粗犷的声音牵引出来;让他们也知晓红忠黑勇、白脸奸臣;让他们眼前也会跳动着那些戏曲故事里鲜活的形象远处,农人拿着木锨翻弄着属于自己的收获,闲聊时总能提起老戏台上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透着一种惬意。戏台的旁边,总有几位老人闲坐着,乘凉或者晒太阳。一个村子,总有这么几位老人,如戏台一样,苍老,神秘。村庄里,灰色的柴草和灰色的戏台,像是一对伴侣,携手告别了夕阳的辉煌灿烂,只留下曾经的美丽。红红的浆果,兀立似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结束。一场场秋风吹过,年华也被吹得暮气苍茫。沧桑之中,戏台孤零零的,终于在秋风过后画上了句号。老戏台,这个乡村里的景致,只有在乡村里才能够完成使命。它应该如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神态安然地走向生命的终结?还是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演出环境,让它多少不会觉得太寂寞?秋风袅袅,穿过老戏台 (取材于高丽君同名散文)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涟漪:比喻作者心的情感波动。 B.囫囵:含糊地解释。C.镌刻:形容印象深刻、教益深远。D.兀立:写出了浆果挺立枝头的鲜明形象。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被撕裂”的“打印体”对联这一细节描写,透露出作者对传统逐渐消逝的遗憾。B.儿时的戏台是梦魇,多年后作者才领悟到戏剧是借角色来传达思想和情感的。C.乡下人看戏常常是一知半解,把历史和戏剧混为一谈,这引发了作者的不满。D.作者巧妙地用老戏台这一载体,表达了对传统戏剧的现状及未来走向的忧思。20.请把文中戏台边的对联补充完整。(3分)上联: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下联: 21.文中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老戏台。请从第段中举一例加以赏析。(4分)22.比较本文第段与下面鲁迅的社戏选段写到的看戏感受,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23.文章第段,作者对老戏台的命运做了两种设想。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请根据本文容并结合现实生活阐述理由。(6分)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4.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某报社邀请你参加以“我阅读,我成长”为主题的朗读会。请你从红楼梦呐喊红岩中选择一个片段作为朗读容,概括所选容,并阐述理由。要求:符合原著,理由充分,条理清楚。150-200字。名著中许多人物都有各自的坚守,如边城中的翠翠、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平、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请从以上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为他(她)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对他(她)坚守精神的感悟。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20字左右。学校举办读书节,征集“阅读文化衫”的创意设计方案。请你从论语边城呐喊老人与海中选择一部作品为主题,设计一款文化衫,描述你的设计图案,并说明设计意图。要求:符合原著容,主题鲜明突出。150-200字。25.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秋风穿过老戏台中说:“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论语颜渊中说:“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两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中国印记”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记。它蕴藏在“梅兰竹菊”的风骨中;散发在“笔墨纸砚”的底蕴里;镌刻在“万里长城”的脊梁上;腾飞在“神舟七号”的梦想里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国之重器,都可能是“中国印记”的载体。在你的心中,哪一种物承载着独特的“中国印记”呢?请以“我心中的中国印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一物,有细节,有描写,叙事符合逻辑。市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20191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1. (3分)C2. (2分)D3. (3分)A4. (3分)B5. (2分)A6. (3分)B7. (6分)对环境质量及地貌变化、地震进行监测,来改善环境,应对灾害;使工业生产、生活用品、公共设施等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便利国民的生产生活;获取商机和利益,提升国家的竞争力;促使国家将网络用于军事领域作为保护国家安全的工具。【评分标准】答够三个方面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8.(3分)A9.(3分)D(代词。A.表方式、方法;表原因。B.副词,才;副词,竟然。C.副词,极;连词,至于)10.(3分)B(是因为不明白别人和自己的分别)11.(3分)C12.(6分)春秋指责居上位者的过错,怜惜下层百姓的疾苦。用全面(的标准)要求自己,叫做明智;用全面(的标准)要求别人,叫做糊涂。【评分标准】“刺”“过”“矜”“责”“备”各1分,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13.(6分)孝文皇帝在位多年,没有扩建宫苑、增添起居用度,穿着简朴,这是严格要求自己,体现了义的原则即端正自己,不在端正别人;匈奴违约来犯,孝文皇帝因怕扰乱百姓而不发兵攻打,这是关爱百姓,体现了文中仁的原则即爱他人,不在爱自己。【评分参考】每答出一方面容得3分,其中对行为解释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3分)D(“诗人借梅表达远离名园的怨恨”有误)15.(3分)B16.(6分)本诗此句把梅花比作依于竹下的翠袖佳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于冰雪中绽放的美丽,以及与青竹为伴的高洁志趣,化用杜诗更增添了意蕴,凸显出梅于苦寒之中甘于寂寥、高洁自守的品格,寄寓了诗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格追求。【评分参考】本诗解释2分,化用诗句的效果及分析3分,思想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17.(8分)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18.(2分)A19.(3分)C(“把历史和戏剧混为一谈,这引发了作者的不满”有误)20.(3分)【评分标准】平仄1分,对仗1分,容1分。21.(4分)【示例】文中将老戏台拟写为一位回忆着过往动人之处的老人,形象地表现出时代变迁中老戏台的衰败,以及老戏台所代表的乡村传统文化的没落,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惋惜之情。【评分标准】结合语句分析表达效果2分,情感主旨2分。意思对即可。22.(6分)相同点:都有童年看戏的好奇,凑热闹的乐趣。不同点:社戏中的我看不懂戏的容,会无聊倦怠;本文中我懂得戏的容,不仅让我紧害怕,还因此产生了敬畏心理,得到教益。【评分参考】相同点1分,不同点5分。意思对即可。23.(6分)【示例1】第一种设想更合理。老戏台是乡村才有的舞台,随乡村的没落失去了生存空间;现在人们的娱乐容和方式更丰富,不需要到老戏台去看戏了;老戏台是时代的产物,也必然随时代的发展而被取代。(结合现实,略)【示例2】第二种设想更合理。老戏台曾经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既有娱乐功能又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它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更不能丢失,不能被现代或西方文化艺术取代。所以,应该延续戏剧文化,给他寻找适合的环境。(结合现实,略)【评分参考】每一点理由2分,结合现实2分。意思对即可。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4.(10分)【评分参考】依据题目要求,以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超过字数不扣分。25.(50分)记叙文评分标准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一类卷(4250分)符合题意、主题明确容充实、感情真挚想象丰富合理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二类卷(3341分)符合题意、主题明确容较充实、感情真实想象合理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7分以上。三类卷(2532分)基本符合题意、主题基本明确容较充实、感情真实想象较合理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四类卷(240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以20分为基准分浮动。议论文评分标准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一类卷(4250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二类卷(3341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实、论证合理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7分以上。三类卷(2532分)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论据较充实、论证基本合理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四类卷(240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论点不明确、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以20分为基准分浮动。【说明】:作文没有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字减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春秋研究的,是别人和自己(的关系)。用来研究别人和自己(之间关系)的,是仁和义。用仁安定别人,用义端正自己。仁对于别人(的作用),义对于自己的作用,是不可以不明察的。许多人不明察(这一点),竟然反过来用仁宽待自己,用义要求别人,违背了这个道理,(社会)少有不混乱的。没有人愿意混乱,(社会)却大多常常混乱,是因为不明白别人和自己的分别,不明白仁义(分别施用)在何处。所以春秋提出仁义的法则,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不在于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不在于端正别人。自己不端正,即使能够端正别人,也不能称为义;别人没有蒙受他的爱,即使(他)非常爱自己,也不能称为仁。仁,就是爱别人。从前,晋灵公杀厨子来改善饮食,并非不厚爱自己,这样却不能算是善良的人,是因为(他)不爱别人。不爱(人),哪里值得称为仁呢?敌人已经来攻打了,才去救他,那么春秋就不赞美(这种做法)。(敌人)没到(的时候),预先防备,(春秋)就赞美他,赞美他能事先预防祸害。在(祸害产生)之前就先预防,那么祸害就无从产生,天下就没有祸害了。观察事物的发展,事先发现它的苗头,把祸乱消灭在将要发生而没有成形的时候,(这)是春秋的思想。这(智慧)极高明啊。所以智慧高明能预先(知道事物的发展),仁爱就能更深远。所以称王的人仁爱惠及四方夷狄,称霸的人仁爱惠及诸侯,能安定(国家)的人仁爱惠及本国,使(国家)危急的人(只)爱身旁的人,使(国家)灭亡的人(只)爱自己。(只爱)自己的人,即使处在天子、诸侯的位置,(也只不过)是独夫罢了,没有臣民让他差遣。像这样的人,没有人灭亡他,他自己(也会)灭亡。所以说:仁是爱别人,不在于爱自己,这就是仁的法则。义,不是端正别人,而是端正自己。即使是乱世中的邪曲不正的君主,没有人不想端正别人。哪里算是义呢?从前,楚灵王讨伐国、蔡国的叛贼,不是不能端正别人,但是春秋并不赞许,不能称他为义,是因为他自身不端正。潞子对于诸侯,不能端正什么,春秋(却)称他有义,是因为他自身端正。所以说:义在于端正自己,不在于端正别人,这就是义的法则。这就是义和仁的不同。爱用在别人(身上),叫做仁;义(用在)自己(身上),叫做义。君子寻求仁和义的区别,这之后辨明对自己与对别人的区别。所以要求自己就要依据道理来端正自身,依据礼的规矩(行事)来求得幸福;对待别人,扩大、广布恩惠,用宽容的原则来容纳众人。春秋指责居上位者的过错,怜惜下层百姓的疾苦。用仁(的法则)对待别人,用义(的法则)对待自己,对自己(的过错)严厉(地责备)而轻微地责备别人(的过失),说的就是这个。所以对自己要求严格,叫做宽厚;对别人要求严格,叫做刻薄。用全面(的标准)要求自己,叫做明智;用全面(的标准)要求别人,叫做糊涂。所以用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这是居上位却不宽容;用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执行礼制不恭敬。居上位不宽容,就损害了宽厚(的德行),百姓就不会亲近;执行礼制不恭敬,就损害了品行,百姓就不会尊重。(百姓)不亲近就不会相信(他),(百姓)不尊重就不会敬畏(他)。仁义的分别可以不思考吗?即使有天下最好的食物,不咀嚼,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圣人最高明的道理,不思考,就不知道它的意义。 Word 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