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人类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选修6.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736387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人类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选修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人类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选修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人类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选修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考要求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二节人类与环境,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1.人类与自然环境_、互相影响。2.环境具有供给_、_和消纳_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_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采取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大自然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_,导致_的恶化。,互相依存,物质,能量,废弃物,良性,生态平衡,环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可用“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来表示,具体如下:,(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2)箭头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3)箭头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4)箭头指人类通过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5)箭头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读下图,回答问题。,(1)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_和_。(2)人类社会通过_活动和_活动向环境中排放_。(3)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_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_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4)根据上图分析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运用本节所学知识不难解答。答案(1)物质能量(2)生产生活代谢产物(废弃物)(3)资源再生环境自净能力(4)人类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依赖自然,改造,征服,区域性,全球性,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的演变,方法点拨高效记忆人地态度历史演变过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它是决定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解析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它也是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资本是工业文明时代早期的关键因素,后期被科技进步所取代。由于人口压力大,再加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工业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最激化。到了环境文明时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答案(1)土地农业文明(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3)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三、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1.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现实的意义上说,是要_和_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防止_的恶化;从_的意义上说,则是要保护和爱护自然,为生态环境的_创造并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从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出发,要求人类必须_。,控制,制止,生态环境,积极,动态平衡,尊重和善待自然,2.保护环境不仅需要个体和群体的努力,还需要_之间、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3.当人类的_与长远的、子孙未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兼顾_与_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区域,当前利益,当代人,后代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要想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就应尊重与善待自然,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明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材料二在联合国开发和计划署(UNDP)及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支持下,上海环境友好城市项目已率先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创建环境友好城市,进一步帮助上海建立高效的环境管理体制,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上海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1)上海市位于_入海口,该河注入_海,该城市的气候类型为_。(2)简要评述上海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3)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人类应如何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答案(1)长江东亚热带季风气候(2)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土壤深厚肥沃,利于农业发展,为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和工业的合理布局;沿江靠海、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发展对内、对外贸易。人口众多,科技发达,有众多高等院校,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政策优势。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浦东新区的建设,使上海市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3)人类应该尊重环境发展规律,谋求人地和谐,促进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共同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教材P14活动提示材料一介绍的主题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大自然漫长演化的结果,人类应该恰当利用和保护,要注意珍惜。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表明,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科学技术,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环境,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两则材料表明:人类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教材P15活动提示1.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由“自然之王”过渡到“自然之子”,人类这种观念的变化说明了人与环境关系趋向和谐,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人类源于自然,必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2.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古代人类就有所认识,并形成了一些朴素的环保思想,这些环保思想通过古文献传承下来,对当今人类的生产生活启示较大。,如:孟子梁惠王上讲:“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淮南子主术训讲:“先王之道,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些古语都渗透了对大自然的利用与保护为一体的智慧思想。,教材P17活动提示1.牧场放牧,应该依据牧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载畜量(载畜量是衡量生产能力的指标,通常指在放牧期内单位面积草场所能容纳牲畜的头数)。2.作为牧民,应该从长远考虑,加强合作,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牲畜数量,使之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从而达到既放牧了牲畜,又保护了草场资源的目的。3.不会增加。因为若是不控制牲畜的数量,则会加剧草场资源的退化,使草场生产能力和质量都下降。,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幅图中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_图。(2)在描述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时,属输入、输出方向错误的是_图。(3)四幅图中只强调了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未提及环境对人类社会反馈作用的是_图。,解析四幅示意图都展示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但有些是错误的,注意观察图中箭头方向是关键。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两个进入的箭头),通过消费活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把废弃物输出到环境中去(两个输出的箭头),人类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作用的同时周围环境又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上下分别一个输出的箭头一个进入的箭头)。答案(1)D(2)A(3)B,2.读“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CB时段两者的关系是_。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时段。,(2)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环境污染水平不断降低。其原因是什么?(3)在工业发展中,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带来什么教训,我们如何避免?,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接获取信息,分析得出答案。第(2)题,许多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由于加强治理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使其环境有较大的改善。第(3)题,我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也不能以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为前提来保护环境,应协调发展。,答案(1)A时段以前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加(或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降低B时段以后(2)经济增长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可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治理和保护,使环境污染减轻。(3)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许多方面至今无法恢复。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