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资料综合解释》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2735880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原理与方法,第二篇,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一、储集层的地质特点(一)概念:自然界中的岩石种类虽然很多,但并不是所有岩石都能储存石油和天然气。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孔洞和裂缝(隙)等空间场所;二是孔隙、孔洞和裂缝(隙)之间必须相互连同,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我们把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岩层称为储集层。就是说,储集层就是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岩石具有由各种孔隙、孔洞和裂缝(隙)形成的流体储存空间的性质称为孔隙性;而它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在岩石中渗流的性质称为渗透性。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储集层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最基本的性质,这两者合称为储集层的储油物性。储集层是形成油气层的基本条件,因而是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的基本对象。,(二)分类地质上常按成因和岩性把储集层划分为:碎屑岩储集层(砂岩类储集层、砾、砂、粉砂、泥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泥岩储集层碳酸盐储集层)其他岩类储集层岩浆岩储集层(大港、吐哈)变质岩储集层膏岩剖面储集层,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1、碎屑岩剖面碎屑岩主要由各种岩石碎屑、矿物碎屑、胶结物以及孔隙空间组成。最常见的矿物碎屑为石英、长石和云母;岩石碎屑由母岩的类型决定;胶结物有泥质、钙质、硅质和铁质等。按岩石颗粒的大小(即粒径),可把碎屑岩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储量中大约有40的油气储集于这一类储集层。该类储集层更是我国目前最主要、分布最广的油气储集层。,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1、碎屑岩剖面碎屑岩的粒度、分选性、磨圆度以及胶结物的含量和性质,控制着碎屑岩的储集性质。一般来说,粒度越大、分选性和磨圆度越好、孔隙空间充填的胶结物越少,则孔隙空间越大、连通性越好。在碎屑岩剖面中,砂质岩为主要储集层,每组砂质岩之间,沉积有厚度较大的泥岩隔层(在测井解释中称为上、下围岩),这是碎屑岩剖面最基本的岩性特点。碎屑岩储集层基本上就是砂岩和粉砂岩储集层,砾岩储集层较少,泥岩储集层(有裂缝才具储集性质)更少。一般砂岩储集层的储集性质(孔隙度和渗透率)主要取决于砂岩颗粒大小,同时还受颗粒均匀程度(分选程度)、颗粒磨圆程度和颗粒之间胶结物的性质及含量的影响。,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1、碎屑岩剖面从理论上考虑,对于同直径的圆球颗粒,如果相邻四个球心构成正方形时,则不论颗粒直径大小,其孔隙度都是47.6;如果相邻四个球心构成斜菱形(最紧排列),则孔隙度降为25.9,渗透性也变差,且颗粒愈细,渗透性愈差。砂岩胶结物一般是泥质和钙质,其中以泥质对储集性质影响最大。,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1、碎屑岩剖面在测井中认为泥质是粘土、细粉砂与束缚水的混合物。当泥质含量较低时,它一般是分散在砂岩颗粒的表面,因而使砂岩粒间孔隙截面和孔隙体积减小,使其储集性质变差,泥质含量愈大影响愈大。这种泥质称为分散泥质,其含量不超过粒间孔隙体积的40。当泥质含量较高时,除了分散泥质,还会有层状泥质,即在砂岩中呈条带状分布的泥质。此外,在砂岩碎屑中还有泥质颗粒,它们将不改变砂岩粒间孔隙的结构,这种泥质称为结构泥质。研究泥质的含量、性质、分布形式及其对储集层性质和测井解释方法的影响,是现代测井解释的主要课题之一。,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2、碳酸盐岩剖面在世界油气田中,碳酸盐储集层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0%的储量和60%的产量,来自这类储集层。我国华北的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产油层,四川的震旦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的油气层,均属于这一类储集层。常见的碳酸盐岩有石灰岩、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鲕状灰岩等。碳酸盐岩一般比较致密、性脆和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形成各式各样的裂缝和溶洞。因而碳酸盐岩储集层常见的孔隙空间有晶间孔隙、粒间孔隙、鲕状孔隙、生物腔体孔隙、裂隙和溶洞等。,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2、碳酸盐岩剖面从储层评价及测井解释的观点出发,通常将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归纳为两类: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原生孔隙(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其特点是孔隙的尺寸一般都较小,并且分布均匀,渗透率较低。储集参数,油、气、水在储集层中的渗滤和分布,泥浆侵入的特点等均与碎屑岩类储集层相类似;,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2、碳酸盐岩剖面次生孔隙(如裂缝、溶洞等):其储集空间主要是由裂隙和溶洞组成,岩块的原生孔隙(也称基质孔隙)一般都很小。这种储集层常分为两大类:即裂缝储集层和裂缝溶洞储集层。前者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后者除裂缝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溶洞,并通过裂缝使这些溶洞彼此连通。这种以裂缝和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中,裂缝和溶洞的数量、形状和分布方向都极不相同,造成这类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油、气、水的分布等,在各个方向上相差较大。泥浆侵入特点也与碎屑岩储集层不同,一般侵入较深,在井壁上不易形成泥饼,而在各个方向上的侵入深度也极不一致。总之,这类碳酸盐岩储集层各向异性相当明显。,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2、碳酸盐岩剖面通常,石灰岩和白云岩剖面,原生孔隙小且孔隙度一般只有12,若无次生孔隙,它是非渗透性的;当具有次生孔隙时,一般认为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总孔隙度在5以上,碳酸盐岩即可具有渗透性而成为储集层。裂缝型,裂缝溶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另一特点是:一般都出现在巨厚的致密碳酸盐岩地层中。也就是说,这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上,下围岩,是岩性相同的致密碳酸盐岩,而不是泥岩层。这就是碳酸盐岩剖面的典型特征。碳酸盐岩剖面测井解释的任务,就是从致密围岩中找出孔隙型、裂缝型和洞穴型储集层,并判断其含油(气)性。,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2、碳酸盐岩剖面从电性上看,碳酸盐岩储集层一般具有较高电阻率,所以须采用电流聚焦型的电阻率测井方法,如侧向测井,微侧向测井等;自然电位测井在碳酸盐岩剖面般使用效果不好,为区分岩性和划分渗透层(非泥质地层)须采用自然伽马测井;由于储集层常具有裂缝、溶洞,为评价其孔隙度一般需要采用中子(或密度)测井和只反映原生孔隙的声波测井组合使用。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测井方法与裂缝储集层的评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其特点是:发展了新的仪器及方法,逐步形成了裂缝测井系列;形成了一套采用各种测井方法组合研究裂缝的综合评价技术;裂缝参数的定量研究有了新进展。,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3特殊岩性储集层除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外的岩石所形成的储集层,如岩浆岩、变质岩、泥岩等,人们习惯于称它们为特殊岩性的储集层,当这些岩层的裂缝、片理、溶洞等次生孔隙比较发育时,也可成为良好的储集层,特别是古潜山的风化壳,往往可获得单井高产的油气流,对于这类储集层,目前的测井解释效果也较差,尚有一些技术难关需要克服。,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二、储集层的基本参数在储集层评价中,由测井资料确定的基本参数包括反映储集层物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反映储集层含油性的含油气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等;储集层的厚度等。用测井资料进行储集层评价及油气分析,就是要通过测井资料来确定这些储集层参数,并对储集层的性质给以综合评价。,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二、储集层的基本参数1孔隙度储集层的孔隙度是指其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它是说明储集层储集能力相对大小的基本参数。测井解释中常用的孔隙概念有总孔隙度、有效孔限度和缝洞孔隙度。总孔隙度t是指所有孔隙空间(无论孔隙的大小、形状和连通与否)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有效孔隙度e表示彼此连通的,液体和气体可以在其中运移的那部分孔隙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缝洞孔隙度(次生孔隙度)2是指有效缝洞孔隙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它是表征裂缝性储集层储集物性的重要参数,因为缝洞是岩石次生变化形成的,故常称为次生孔隙度或次生孔隙度指数。,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二、储集层的基本参数1孔隙度一般地说,孔隙度测井所提供的孔隙度是总孔隙度t。具体地讲,测井计算的声波孔隙度S、密度孔隙度D和中子孔隙度N等于总孔隙度t。对纯砂岩地层,通常认为总孔隙度等于有效孔隙度,因此测井计算的孔隙度就认为是储层的有效孔隙度;对含泥质砂岩地层,总孔隙度t包含有效孔隙度e和泥质孔隙两部分,则储层的有效孔隙度et-Vshsh,其中Vsh和sh分别为泥质含量和泥质孔隙度,即有效孔隙度等于测井计算孔隙度减去泥质校正量。,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二、储集层的基本参数2渗透率岩石渗透性的大小是决定油气藏能否形成和油气层产能大小的重要因素。常用渗透率来定量表示岩石的渗透性。渗透率就是在压力差作用下,岩石能通过石油和天然气的能力。根据达西定律,岩层孔隙中的不可压缩流体,在一定压力差条件下发生的流动,可由下式表示:式中Q单位时间通过岩样的流体或气体的体积,cm3s;A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的岩石横截面积,cm2;L流体渗滤路径的长度,cm;P压力差,Pa;流体或气体的粘度,mPa.s;K岩石的渗透率,m2。,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在压力梯度为一个大气压的条件下,粘度为1mPas的流体在孔隙中作层流运动时,在1cm2横截面积上通过流体的流量为1cm3s时的岩石渗透率为0.987(1)m2。实际工作中,这个单位太大,常用它的千分之一作单位,即用10-3m2作为渗透率的单位。实践证明,当只有一种流体通过岩样时,所测得的渗透率与流体性质无关,只与岩石本身的结构有关;而当有多种流体(如油和气、气和水以及油气水)同时通过岩样时,不同的流体则有不同的渗透率。因而渗透率有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之分。,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绝对渗透率:绝对渗透率是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油、气或水)时测量的渗透率,常用符号K表示。其大小只与岩石孔隙结构有关,而与流体性质无关。因为常用空气来测量,故又称空气渗透率。测井解释通常所说的渗透率,就是指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当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对其中某一流体测得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流体的有效渗透率,岩石对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分别用Ko、Kg、Kw表示。有效渗透率大小除与岩石孔隙结构有关外,还与流体的性质和相对含量、各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有关。由试油资料求得的渗透率是有效渗透率。,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多种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各单相的有效渗透率以及它们之和总是低于绝对渗透率的。这是因为多相共同流动时,流体不仅要克服自身的粘滞阻力,还要克服流体与岩石孔壁之间的附着力、毛细管力以及流体与流体之间的附加阻力等等,因而使渗透能力相对降低。实践证明,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它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有关,当流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时,其相应的有效渗透率随之改变。为此,引入相对渗透率的概念。相对渗透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其值在01之间变化。通常用Kro、Krg、Kr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相对渗透率。在多种流体同时通过岩石的情况下,可用相对渗透率的大小来衡量某种流体通过岩石的难易程度。,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3饱和度储集层的含油性可由其饱和度来度量。孔隙中油气所占孔隙的相对体积称为含油气饱和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显然,储集层孔隙中的含油气饱和度Sh与含水饱和度Sw之和为1(或100%)。因此,通常用含水饱和度Sw来描述储集层的含油性。,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3饱和度储油层的各个部分均含有束缚水。在含油(气)部分,油(气)与束缚水共存;在含水部分,可动水与束缚水共存;在油气过渡带,油、气与束缚水三相共存。在储集层含油性评价中,束缚水饱和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一般认为,储集层最初都是100%含地层水的,油气是后来由生油层系经运移进入储集层并挤出一部分地层水,最后在一定的保存条件下,油气与残留地层水即难以自由流动的束缚水共处于储集层孔隙中。,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3饱和度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储集层的束缚水含量取决于它的岩性。地层的泥质含量越多,岩石颗粒越细、孔隙吼道越窄,其束缚水饱和度越大。因此,不同岩性的储集层,它们的油、水层饱和度界限也是不同的。为了准确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往往需要将地层水的含水饱和度Sw与束缚水饱和度Swb进行比较。当Sw小,且SwSwb时,即只含束缚水时为油(气)层;反之,当Sw很高。且SwSwb时为水层;界于这两者之间的则为油水同层。储集层中的束缚水饱和度一般在2050,Swb低于10的情况很少。但当油气聚集在天然裂缝或洞穴中时,Swb值很低。储集层中的束缚水含量直接影响着油气的最终采收率,对油层的电阻率也有重要的影响。低电阻率油气层在很多情况下就是束缚水的含量过高造成的。研究束缚水的影响是当前电阻率测井资料解释的重要课题之一。,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含油气饱和度:岩石含油气体积占有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用Sh表示。目前,在测井解释中常用的含油气饱和度概念有以下几种:原状地层的含油气饱和度Sh:冲洗带中残余油气饱和度Shr是指冲洗带中在井筒条件下,不能被泥浆滤液所驱替的那部分油气体积含量;可动油气饱和度Smo是指冲洗带中在井筒条件下,被泥浆滤液所驱替的那部分油气体积含量,在数量上等于冲洗带含水饱和度相对于原状地层含水饱和度增加的部分,即Smo=Sxo-Sw或Smo=Sh-Shr;,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在评价油气层的生产能力时,可动油饱和度Smo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一般认为,冲洗带内所含的油是不可动的残余油。因此,冲洗带含水饱和度Sxo与原状地层含水饱和度Sw的差值,为可动油饱和度Smo。可动油饱和度Smo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油的粘度,粘度增大则可动油饱和度减小。显然,可动油饱和度越大,可采出的油气数量越多,采收率也可能越高。可动油相对体积为Smo=(Sxo-Sw)。,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4储集层的厚度通常用岩性变化或孔隙度、渗透率的显著变化来划分储集层的界面。储集层顶底界面之间的厚度即为储集层的厚度。在油气储量计算中,要用油气层有效厚度,它是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出工业性油气流的油气层实际厚度,即符合油气层标准的储集层厚度扣除不合标准的夹层(如泥质夹层或致密夹层)剩下的厚度。目前,常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微电极系以及井径曲线来确定储层的有效厚度。,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三、划分岩性与储集层1定性划分岩性定性划分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解释人员首先要掌握岩性区域地质特点,如井剖面岩性特征、基本岩性特征、特殊岩性特征、层系和岩性组合特征及标准层特征等。其次,要通过钻井取心和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作对比分析,总结出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地区规律。例如在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目前的测井方法中微电极、自然电位、密度测井、中子测井以及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是划分岩性的主要方法。而在盐水泥浆砂泥岩剖面中,自然伽马和中子伽马变得非常有用,电阻率和井径也可作一般参考。,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例如对淡水泥浆钻的井内,地层剖面由砂岩、粉砂岩、煤层和泥岩四种岩石组成。如果测井资料有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微电极、密度和电阻率曲线,则可按下列步骤区分它们:用自然电位和微电极测井曲线把渗透层和非透层区分开:砂岩和粉砂岩的自然电位有明显负异常,微电极有正幅度差,而煤层和泥岩自然电位无异常,微电极无幅度差。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和微电极测井曲线区分砂岩和粉砂岩:砂岩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异常幅度大于粉砂岩的曲线异常幅度,在微电极测井曲线砂岩异常幅度差大于粉砂岩异常幅度差。利用电阻率和密度曲线可区分泥岩和煤层,煤层为高阻,泥岩为低阻;泥岩密度测井值较高而煤层密度测井值在剖面上看则很低。,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三、划分岩性与储集层2储集层的划分碎屑岩剖面中的储集层,主要是砂岩、粉砂岩以及少数砾岩。通常,在储集层的上下围岩都是厚度较大而稳定的泥岩隔层。这类储集层在测井资料上具有相当明显的特征标志,以目前所采用的测井系列,可准确地将渗透层划分出来。比较有效而常用的测井资料是自然电位(或自然伽马)、微电极和井径等测井曲线。,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三、划分岩性与储集层2储集层的划分在井壁上存在一定厚度的泥饼,这是碎屑岩储集层最重要的标志。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井径缩小,即实测井径小于或接近钻头直径;在微电极曲线上表现为中等视电阻率,曲线变化平缓,具有明显的正幅度差。泥浆侵入储集层,形成侵入带,因而用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法测井曲线(长、短梯度电极系;深、浅侧向测井;深、浅感应测井)求得的地层电阻率,出现明显的差异,即存在径向电阻率梯度变化。碎屑岩剖面上的储集层中泥质含量都较低,在自然电位曲线上表现为明显的负异常(RmfRw),或在自然伽马曲线上显示为明显的低值。,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一般来说,先用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微电极ML曲线及井径曲线确定渗透层位置后,再用微电极ML曲线准确确定渗透层上下界面。图示出我国砂泥岩剖面中常用的测井系列及综合测井图,并用上述方法划分出渗透层如图所示。,四、储集层评价要点对测井来说,储集层评价是地层评价的基本任务,这包括单井评价与多井评价。单井储集层评价就是在油井地层剖面中划分储集层,评价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以及油气产能。多井评价则是油藏描述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着眼于在面上对一个油田或地区的油气藏整体的多井解释和综合评价,主要任务包括:全油田测井资料的标准化、井间地层对比、建立油田参数转换关系、测井相分析与沉积相研究、单井储集层精细评价、储集层纵横向展布与储集层参数空间分布及油气地质储量计算。单井评价是多井评价的基础,而多井评价则是更高层次发展,是在全油田测井资料基础上对测井资料更高水平的统一解释和对整个地区油气藏的综合地质评价。,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四、储集层评价要点1岩性评价储集层的岩性评价是指确定储集层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别,计算岩石主要矿物成分的含量和泥质含量,还可进一步确定泥质在岩石中分布的形式和粘土矿物的成分。岩石类别:测井地层评价是按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类别,如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砾岩、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硬石膏、盐岩、花岗岩、变质岩、石灰质白云岩等。泥质含量和粘土含量:泥质含量是岩石中颗粒很细的细粉砂(小于0.1mm)与湿粘土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符号Vsh表示。当需要把泥质区分为细粉砂和湿粘土时,则要计算岩石的粘土含量,它表示岩石中湿粘土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符号Vclay表示。,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四、储集层评价要点2储层物性评价储层物性反映的是储层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油区的丰度和储量。地质上通常将储层根据物性的好坏分为四类。应用测井资料对储层物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储层的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孔渗关系等进行储层的评价分类。测井计算反映储层物性的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甚至颗粒分选系数等,显然储层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泥质含量低、粒度大而均匀则储层物性好,相反,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泥质含量高、粒度细或颗粒不均匀则储层物性差。,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四、储集层评价要点3储层含油性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是指岩层孔隙中是否含油气以及油气含量大小。地质上对岩心含油级别的描述分为饱含油、含油、微含油、油斑及油迹,其含油性依次降低。应用测井资料可对储集层的含油性作定性判断,更多的是通过定量计算饱和度参数来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通常计算的饱和度参数有:地层含水饱和度Sw,束缚水饱和度Swb,可动水饱和度Swm;含油气饱和度Sh或含油饱和度So,含气饱和度Sg,残余油饱和度Sor,可动油饱和度Som以及冲洗带可动油体积Vom=Som和残余油体积Vor=Sor。应用这些参数来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四、储集层评价要点含油气饱和度Sh或含水饱和度Sw,无疑是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基础和依据。因此长期以来采用含油气饱和度或含水饱和度作为划分油(气)与水层的主要标准,并取得显著效果。然而,实践表明,只用Sh或Sw来划分油(气)、水层,有时并不能准确判断地层的产液性质,特别是那些束缚水含量高的低电阻率油气层更是如此。例如,有的油气层的Sw50%;甚至高达6070,竟然只产油气而不出水。因此,含油性只是产层的静态特性的反映,是判别油(气)水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它不能完整地描述储集空间油气的储集和渗流的动态规律。,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四、储集层评价要点4储层油气产能评价油气产能评价是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基础上,对储集层产出流体的性质和产量做出综合性的解释结论。常用的主要解释结论有:油层:产出有工业价值的原油油流,不产水或含水小于10;气层:产出有工业价值的天然气气流,不产水或含水小于10;油水同层:油水同出,含水1090;含油水层:含水大于90,或见油花;水层:完全产水,有时也把含油水层归入水层,干层:不论产什么,因产量极低,而被认为无生产能力。,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4储层油气产能评价油气层是含水饱和度接近于束缚水饱和度的储集层;水层是不含油或仅含残余油的储集层;油水同层界于两者之间,干层是孔隙性和渗透性都很差的地层。这些是储集层产能评价最基本的出发点。预期产能评价:预期产能评价是在储集层未向井内产出流体的情况下,用裸眼井或套管井的地层评价测井资料对储集层产能做出的评价。它只能预期储集层可能产出什么流体和产量高低,实际如何还得靠生产结果来检验。预期结果的准确性称为测井解释的符合率。一般油田进入开发阶段时的符合率高,而新区探井的符合率较低。,第一章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The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