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GB/T 2900.48-200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实施-发布电 工 名 词 术 语固 定 式 锅 炉Electrotechnical terminologyStationary boilers(讨论稿)GB/T 2900.48-2003代替GB/T2900.48-19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ICS 示例1GB/T 2900.48-2003目 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13.1 类型3.2 参数3.3一般术语4 原理、结构和设计 4.1 基本工作原理 4.2 结构 4.3 设计参数和指标5 主要零部件 5.1 炉膛、制粉与燃烧设备 5.2 锅筒及其内部装置 5.3 蒸发受热面 5.4 过热器和再热器 5.5 省煤器 5.6 空气预热器 5.7 构架 5.8 管道和附件 5.9其他6 运行和维护 6.1运行 6.2 维护 6.3 故障7 测试和检验 7.1 试验 7.2 测试8 技术性能与经济指标 8.1 技术性能 8.2 经济指标 8.3 可靠性指标汉语索引英文索引附录A 标准使用说明I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2002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对原国家标准GB/T2900.48-1983电工名词术语 固定式锅炉进行修订的。原标准自实施之日起,至今已有近20年之久,在此期间,固定式锅炉无论在设计制造还是在运行维护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电站锅炉的发展尤为迅速,例如以前国内尚未有的“W”型火焰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等,都已有很大的发展。同时,随着大量国外先进的锅炉及其技术的引进,不少新的名词术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有很多原有的名词术语巳显得不能适用,或者将被淘汰,或者应敷以新的释义,予以修订。本标准属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对原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新增加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名词术语 236 条;2,修改名词术语 78 条;3,保留原有名词术语 291 条。 4,删除原有名词术语 13 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2900.48-1983。 本标准由全国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电热工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北京巴威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所替代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900.48-1983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1983年10月28日1电工名词术语固定式锅炉1 范围1.1 本标准主要供制订标准、编订技术文件、编写和翻译专业手册、教材及书刊使用。1.2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式锅炉的专用名词术语。与固定式锅炉有关的各类标准中使用的名词术语,必须符合GB 2900.1-82电工名词术语 基本名词术语、本标准和有关电工各专业名词术语国家标准。凡上述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名词术语,可在各类标准和技术文件中给予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1. DL/T831大容量煤粉燃烧锅炉炉膛选型导则2. DL/T435火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3. DL/T466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4. SD 329 火电厂燃料质量监督名词术语3 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1 类型3.1.1 锅炉 boiler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它热能加热给水或其他工质,以生产规定参数(温度,压力)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其他工质的设备。 3.1.2蒸汽锅炉 steam boiler , steam generator用以产生蒸汽的锅炉。3.1.3 锅炉机组 boiler unit锅炉机组包括:锅炉本体,锅炉范围内管道,烟、风和燃料的管道及其附属设备、测量仪表和其它锅炉附属机械等。3.1.4 固定式锅炉 stationary boiler安装于固定基础上不可移动的锅炉。3.1.5 电站锅炉 utility boiler, power station boiler, power(-plant) boiler生产的蒸汽主要用于发电的锅炉。3.1.6工业锅炉 industrial boil蒸汽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采暖的锅炉。注:按GB1921-80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工业锅炉出口蒸汽压力最高为2.25MPa(表压),最大连续蒸发量最大为65t/h。3.1.7热水锅炉 hot water boiler用以产生热水的锅炉。3.1.8 室内锅炉 indoor boiler布置在锅炉房内的锅炉。注:室内布置有紧身罩封闭和屋内布置两种形式。3.1.9 露天锅炉 Outdoor boiler布置在露天的锅炉。3.1.10 半露天锅炉 Semi-outdoor (design) boiler置于露天,但在炉顶上部及四周设有轻型围护结构的炉顶小室(包括锅筒锅炉的锅筒小室)的锅炉。3.1.11快装锅炉 package boiler按照运输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在制造厂完成总装整台发运的锅炉。注:根据情况的不同,整台发运的锅炉可以是锅炉本体,也可以是除锅炉本体外还包括通风设备和自动控制设备等。3.1.12组装锅炉 shop-assembled boiler在制造厂内将整台锅炉分成几个装配齐全的大件,运到工地后可将诸大件方便地组合而成的锅炉。3.1.13超临界压力锅炉 supercritical pressure boiler出口蒸汽压力超过临界压力的锅炉。注:水蒸汽的临界压力为22.1MPa(225.51ata)。3.1.14高效(先进)超临界压力锅炉 advanced supercritical pressure boiler出口蒸汽压力超过临界压力而温度达到590以上(通常压力为25MPa左右)的锅炉。3.1.15超超临界压力锅炉 ultra-supercritical pressure boiler出口蒸汽压力远超过临界压力(一般超过27MPa)的锅炉。3.1.16 亚临界压力锅炉 sub-critical pressure boiler出口蒸汽压力低于临界压力,为15.719.6MPa(160200at)表压的锅炉。注:按我国电站锅炉现行的蒸汽参数系列,亚临界压力锅炉出口蒸汽压力规定为16.7MPa(170at)。3.1.17 超高压锅炉 super-high pressure boiler主蒸汽出口压力为11.814.7MPa(120150at)表压的锅炉。注:按我国电站锅炉现行的蒸汽参数系列,超高压锅炉出口主蒸汽压力规定为13.7MPa(140at)。3.1.18 高压锅炉 high pressure boiler出口蒸汽压力为7.8410.8MPa(80110 at)表压的锅炉。注:按我国电站锅炉现行的蒸汽参数系列,高压锅炉出口蒸气压力规定为9.81MPa(100 at)。3.1.19 中压锅炉 medium pressure boiler出口蒸汽压力为2.494.90MPa(2550 at)表压的锅炉。注:按我国电站锅炉现行的蒸汽参数系列,中压锅炉出口蒸汽压力规定为3.83MPa(39 at)。3.1.20 低压锅炉 low pressure boiler出口蒸汽压力不大于2.45MPa(25 at)表压的锅炉。3.1.21锅筒锅炉 drum boiler带有锅筒并用以构成循环回路的水管锅炉。3.1.22 水管锅炉 water tube boiler 烟气在受热面管子外部流动,工质在管子内部流动的锅炉。3.1.23 横锅筒锅炉(横汽包锅炉) cross drum boiler 锅筒纵向轴线与锅炉前后轴线垂直的锅炉。3.1.24 纵锅筒锅炉(纵汽包锅炉) longitudinal drum boiler 锅筒纵向轴线与锅炉前后轴线平行的锅炉。3.1.25 锅壳锅炉 shell boiler 蒸发受热面主要布置在锅壳内的锅炉,包括卧式锅壳锅炉、立式锅炉和固定式机车锅炉。曾称为火管锅炉。3.1.26 卧式锅壳锅炉 horizontal boiler 锅壳纵向轴线平行于地面的锅炉,欠然燃料在炉胆或外置式分炉膛中然燃烧吞后流入烟管。3.1.27 立式锅炉 vertical boiler 锅壳纵向轴线垂直于地面的锅炉。3.1.28 固定式机车锅炉 stational boiler of locomotive type 锅壳纵向轴线平行于地面的锅炉,燃料在火箱中燃烧吞后流入烟管。3.1.29 自然循环锅炉 natural circulation boiler依靠炉外下降管中的水和炉内上升管中汽水混合物之间的密度差而推动水循环的锅筒锅炉。3.1.30 控制循环锅炉 controlled circulation (CC) boiler辅助循环锅炉 assisted circulation boiler除了依靠水与汽水混合物之间的密度差之外,主要靠下降管和上升管之间装设锅水循环泵的压头进行循环的锅筒锅炉。3.1.31 直流锅炉 once-through boiler, mono-tube boiler在给水泵压头作用下,工质按顺序一次通过加热,蒸发和过热各个受热面而产生蒸汽的锅炉。工质在锅炉内作强制流动而不进行水循环。3.1.32 复合循环锅炉 combined circulation boiler依靠锅水循环泵的压头将蒸发受热面出口的部分或全部工质进行再循环的直流锅炉,包括全负荷复合循环锅炉和部分负荷复合循环锅炉。3.1.33部分负荷复合循环锅炉 combined circulation boiler at partial load 低负荷时使一部分水经过再循环管路在蒸发受热面中进行再循环,而在高负荷时自动切换成纯直流锅炉方式运行的锅炉。3.1.34 全负荷复合循环锅炉 combined circulation boiler at full load低循环倍率锅炉 low circulation-ratio boiler at all load在整个负荷范围内均有工质再循环的直流锅炉。额定负荷时的循环倍率只有1.22.0,故又称为低循环倍率锅炉。3.1.35 化石燃料锅炉 fossil fuel fired boiler燃用天然化石燃料(煤,油页岩、石油及天然气等)的锅炉。3.1.36 固体燃料锅炉 solid-fuel fired boiler燃用固体燃料(煤、油页岩、甘蔗渣、木柴和固体废料等)的锅炉。3.1.37 液体燃料锅炉 liquid-fuel fired boiler燃用液体燃料(燃料油、工业废液和碱液等)的锅炉。3.1.38 气体燃料锅炉 gas fuel fired boiler燃气锅炉 gas-fired boiler燃用气体燃料(天然气、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等)的锅炉。又称燃气锅炉。3.1.39 燃煤锅炉 coal fired boiler以煤为燃料的锅炉。3.1.40 煤粉锅炉 pulverized-coal fired boiler燃煤经制粉设备干燥、磨制成煤粉,并用热风或磨煤乏气将煤粉通过燃烧器送入炉膛,在悬浮状态下进行燃烧的锅炉。3.1.41 燃油锅炉 oil-fired boiler以油为燃料的锅炉。3.1.42 混烧锅炉 mixed fuel fired boiler,multi-fuel fired boiler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燃料的锅炉。注:主要有油煤混烧、油气混烧、气煤混烧和油页岩烟煤混烧等。3.1.43 余热锅炉 heat recovery boiler,waste heat boiler利用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废料或废液中显热或(和)其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的锅炉。3.1.44 垃圾锅炉 refuse boiler,urban refuse incineration boiler,garbage fired boiler以焚烧城市生活垃圾而利用余热的锅炉。3.1.45 原子能锅炉 atomic energy boiler利用核反应堆所释放热能作为热源的蒸汽发生装置。3.1.46 固态排渣锅炉 boiler with dry-ash furnace,boiler with dry-bottom furnace燃料燃烧后生成的灰渣呈固态,从炉膛排出的锅炉。3.1.47 液态排渣锅炉 boiler with slag-tap furnace,boiler with wet-bottom furnace燃料燃烧后生成的炉渣在熔渣室的高温下熔化成液态从炉膛排出的锅炉。3.1.48 负压锅炉 induced draft furnace,suction furnace用引风机压头克服烟风道阻力使炉膛及烟道内保持负压的锅炉。3.1.49 平衡通风锅炉 balanced-draft furnace,用送风机压头克服风道阻力,用引风机压头克服烟道阻力,使炉膛内保持负压运行的锅炉。3.1.50 增压锅炉 supercharged boiler蒸汽燃气联合循环中,作为燃气轮机燃烧室以产生高压烟气的锅炉,烟气压力一般为大于3个绝对大气压(294kPa)。3.1.51 微正压锅炉 pressurized boiler只配置送风机而不配置引风机,炉膛中烟气压力高于大气压力(一般为10kPa以下)的锅炉。注:只用于燃油和燃气的锅炉。3.1.52箱型锅炉 box-type boiler下部为炉膛,上部分隔成两个串联对流烟道的箱型结构锅炉,见图。3.1.53 塔式锅炉 tower boiler下部为炉膛、上部为对流烟道的塔型结构锅炉,见图。注:大容量锅炉都采用半塔型,将空气预热器及送引风机布置在零米地面。3.1.54 “”型锅炉 “”type boiler ,two-pass boiler由垂直柱体炉膛及其出口水平烟道和下行对流烟道三部分组成的锅炉,见图。3.1.55 “T”型锅炉 “T”type boiler由垂直柱体炉膛及其出口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的水平烟道和下行对流烟道组成的锅炉,见图。3.1.56“D”型锅炉 “D”type boiler半部为炉膛,半部为对流烟道的双锅筒锅炉,见图。3.1.57 切圆燃烧锅炉 tangentially firing boiler,corner-fried boiler采用切向燃烧方式的锅炉。3.1.58 墙式燃烧锅炉 wall-fired boiler采用墙式燃烧方式的锅炉。3.1.59 “U”型火焰锅炉 U-flame boiler采用拱式燃烧U型火炬(见4.1.15 拱式燃烧)的锅炉。3.1.60 “W”型火焰锅炉 W-flame boiler采用双拱燃烧“W”形火炬(见4.1.15 拱式燃烧)的锅炉。3.1.61 立式旋风炉 vertical cyclone furnace采用旋风燃烧(见 4.1.16 旋风燃烧)且水冷旋风筒呈竖直布置的锅炉。3.1.62卧式旋风炉 horizontal cyclone furnace采用旋风燃烧(见 4.1.16 旋风燃烧)且水冷旋风筒水平或倾斜布置的锅炉。3.1.63鼓泡流化床锅炉 bubbl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BFBB采用鼓泡流化床燃烧方式(见 4.1.18 鼓泡流化床燃烧)的锅炉,又称鼓泡床锅炉或沸腾锅炉。3.1.64 循环流化床锅炉 circulation fluidized bed boiler, CFBB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见 4.1.19 循环流化床燃烧)的锅炉,简称循环床锅炉。3.1.65 内循环流化床锅炉 inne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s, ICFBB利用炉室和床层的一定结构、燃料流和空气流的不同输送方式,在流化床的炉室内形成中央区上升,周边区下降的物料内循环流动方式的流化床锅炉。3.1.66 常压流化锅炉 atmospheric (pressure) fluidized bed boiler, AFBB采用常压(大气压力)流化床燃烧技术的锅炉。注:分为两类:常压鼓泡流动床锅炉(ABFBB)及常压循环流化床锅炉(ACFBB)。3.1.67 增压流化床锅炉 pressurized fluidized bed boiler, PFBB采用增压(指几个或十几个大气压力)流化床燃烧技术的锅炉。注:分为两类:增压鼓泡床锅炉(PBFBB)及增压循环流化床锅炉(PCFBB)。3.1.68 层燃锅炉 grate firing boiler采用层式燃烧技术(见 4.1.10 层式燃烧)的锅炉,又称火床炉。有固定火床炉和移动火床炉两类。3.1.69 基本负荷锅炉 base load boiler长期运行在经济负荷和满负荷之间,年运行时间在60008000h,年利用率达90%以上,承担电网中基本负荷的锅炉。3.1.70 中间负荷锅炉 variable load boiler 年运行时间为20004000h,年利用率在4050%,承担电网中中间负荷的锅炉。注:中间负荷锅炉按其运行方式不同分为两班制运行,夜间低负荷运行和周末停运等方式。3.1.71 尖峰负荷锅炉 peak load boiler年运行时间为5002000h,承担电网中尖峰负荷的锅炉。一般为中小容量锅炉。3.2 参数3.2.1 锅炉容量 boiler capacity 保证蒸汽额定参数和品质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蒸汽锅炉所能供应的蒸汽量。3.2.2 额定蒸发量 rated capacity蒸汽锅炉在额定蒸汽参数、额定给水温度、使用设计燃料并保证锅炉设计效率时所规定的蒸发量。3.2.3 最大连续蒸发量,最大连续出力 maximum continuous rating (MCR)锅炉在额定蒸汽(包括再热器进口蒸汽)参数、额定给水温度,并使用设计燃料能安全连续运行的最大蒸发量。一般相应于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VWO)工况时的最大连续蒸发量。3.2.4 额定供热量 rated heat capacity热水锅炉在额定回水温度、额定回水压力和额定循环水量长期连续运行时应予保证的供热量。3.2.5 额定蒸汽参数 nominal steam parameter额定蒸汽压力和额定蒸汽温度合称为额定蒸汽参数。3.2.6 额定蒸汽压力 nominal steam pressure蒸汽锅炉在规定的给水压力和负荷范围内连续运行时应予保证的出口蒸汽压力。3.2.7 额定蒸汽温度 nominal steam temperature蒸汽锅炉在规定的负荷范围、额定蒸汽压力和额定给水温度下长期连续运行所必须保证的出口蒸汽温度。3.2.8 给水温度 feed water temperature蒸汽锅炉进口处给水的温度。注:额定给水温度为在规定负荷范围内应予保证的给水温度。3.2.9热水温度 hot water temperature热水锅炉在额定回水温度、额定回水压力和额定循环水量长期连续运行时应予保证的出口热水温度。3.2.10回水温度 return water temperature供热系统中循环水在锅炉进口处的温度。3.3 一般术语3.3.1 锅内过程 inter-boiler process锅炉汽水系统内工质的流动、传热、热化学等过程的统称。3.3.2 炉内过程 combustion process锅炉炉内燃烧介质的流动、燃烧、传质与传热等过程的统称。3.3.3 燃烧设备 combustion equipment组织燃料燃烧所必须的设备,通常包括燃料制备、燃烧器、炉膛、点火装置以及相关的设备。3.3.4 燃烧系统 combustion system组织燃料在锅炉炉膛内燃烧,并将生成的烟气排入大气所需的设备和相应的烟、风、燃料(煤、煤粉、油、气等)管道的组合。燃烧系统通常由燃料制备、空气系统及烟气系统等组成。3.3.5 烟风系统 flue gas and air system锅炉燃烧系统中将冷空气升压、加热后送往磨煤机和燃烧器的空气管道和将燃烧产物从炉膛中抽出、经净化后排至烟囱或部分返回磨煤机的烟气管道、管道附件和相关设备所组成的系统。3.3.6 燃料制备系统 fuel preparation system煤粉制备系统 coal pulverizing system根据锅炉燃烧要求,将原煤碾磨成合格的煤粉并以气力输送方式按一定风煤比将其送进燃烧器所需设备和有关管道组成的系统。3.3.7 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系统 storage(indirect) pulverizing system with hot air used as primary air从磨煤机引出的携带合格细度煤粉的气粉两相流体借助细粉分离器将绝大部分煤粉分离出来送入煤粉贮仓,再从贮仓经给粉机注入一次风管,并用热风作为一次风将煤粉输送给燃烧器的制粉系统。其分离出煤粉后的乏气径燃烧器的乏气喷口单独进入炉膛。3.3.8 中间储仓制乏气送粉系统 storage(indirect) pulverizing system with exhuast air used as primary air从磨煤机引出的携带合格细度煤粉的气粉两相流体借助细粉分离器将绝大部分煤粉分离出来送入煤粉赊仓,再从贮仓经给粉机注入一次风管并用分离出煤粉后的乏气作为一次风将煤粉输送给燃烧器的制粉系统。3.3.9 开式制粉系统 open pulverizing system制粉系统中分离出煤粉后的乏气不排入炉膛,直接排放到大气或引风机前的烟道内的制粉系统。主要用于磨制高水份煤,个别用于磨制难燃的低挥发分煤。3.3.10 半开式制粉系统 partial open pulverizing system制粉系统中分离出煤粉后的乏气部分排入炉膛,其余排放到大气或引风机前的烟道内的制粉系统。主要用于磨制高水份煤。 3.3.11 直吹式制粉系统 direct-fired pulverizing system从磨煤机经粗粉分离器引出的携带合格细度煤粉的气粉两相流体作为一次风,直接经由燃烧器吹入炉膛的制粉系统。3.3.12半直吹式制粉系统 semi-direct pulverizing system从磨煤机引出的携带合格细度煤粉的气粉两相流体,借助细粉分离器将绝大部分煤粉分离出来(无煤粉仓),用热风作为一次风将煤粉输送给燃烧器吹入炉膛的制粉系统。其分离出煤粉后的乏气经燃烧器相应的喷口吹入炉膛。3.3.13 循环回路 circulation circuit, steam generating circuit自然循环锅炉、强制循环锅炉和低循环倍率锅炉中,由下降管、上升管、锅筒(对低循环倍率锅炉为汽水分离器)和集箱(或下锅筒)所组成的工质循环流动的闭合蒸发系统。3.3.14 蒸汽净化 steam purification减少锅筒出口饱和蒸汽中所携带水滴和盐类的含量,使蒸汽品质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3.3.15 汽温调节 steam temperature control在锅炉运行中对过热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进行调节,使其稳定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3.3.16 给水 feed water符合一定质量要求而被送入锅炉的水。3.3.17 锅水 boiler water锅炉蒸发受热面(直流锅炉)或循环回路中的水。又称炉水。3.3.18 补给水 make-up water热力系统中,因各种汽水损失或因无生产回水而从系统外部补充的给水。3.3.19凝结水 condensate water热力系统中蒸汽经冷凝而成的水。3.3.20 炉前燃料 as-fired fuel锅炉运行时实际送入炉内的燃料。3.3.21 烟气露点,酸露点 flue gas acid dew point烟气中硫酸蒸汽开始凝结时的温度。3.3.22 汽水(液)两相流 steam-water two-phase flow 蒸汽和水两相共存的流动。3.3.23 气固两相流 gas-solid two-phase flow 气体中带有固体颗粒物的流动。3.3.24 沸腾换热恶化 boiling crisis 蒸发管内壁面与蒸汽接触,不再受到水的冷却,管壁向工质的放热系数大幅度下降,使壁温急剧上升的现象,包括膜态沸腾和蒸干。3.3.25 循环倍率 circulation ratio循环回路中,进入上升管的循环水量与上升管出口蒸汽量之比。3.3.26 循环停滞 flow stagnation自然循环锅炉循环回路中,接入锅筒水空间的并联管屏中,上升管受热弱到一定程度,循环流速已低到进入管中水量等于该管出口蒸汽量的流动停滞状态。3.3.27 循环倒流 flow reversal自然循环锅炉循环回路中,接入锅筒水空间的并联管屏中,工质在受热弱的上升管内自上而下流动的状态。3.3.28 汽水共腾 priming锅炉运行中,蒸汽流量突然增大而炉膛内燃烧放热还来不及增大时,由于锅筒内压力急剧下降,导致蒸发管和锅炉水容积中含汽急剧增加的现象。3.3.29膜态沸腾 film boiling蒸发管内随着汽水两相流中含汽率的增大,附壁水膜逐渐减薄,当水膜被撕破且汽流核心夹带的散状水滴几乎又不回落到管壁时,管壁便被一层过热蒸汽覆盖,导致管壁对工质放热系数急剧下降,壁温急剧上升的管内传热模式。3.3.30 核态沸腾 nucleate boiling蒸发管内壁上流动一层水膜,管子中间为夹带水滴的汽流的传热模式。3.3.31 锅炉排污 boiler blow-down锅炉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的统称。3.3.32 连续排污 continuous blow-down锅炉运行中,为了保证炉水含盐量在规定的限度内,将部分含盐较浓的炉水从锅筒中连续不断排出的排污方式。3.3.33 定期排污 periodic blow-down锅炉运行中,将炉水中的沉渣和铁锈从汽水系统的较低处定期排出的排污方式。3.3.34 烟气再循环(调温) gas recirculation从省煤器或其它烟道中抽取一部分低温烟气送入炉膛,以改变辐射与对流受热面吸热量分配比例或降低炉膛出口烟温,用于汽温调节或防止结渣;或使火焰温度降低以减少热力型NOX的生成。3.3.35 热风再循环 hot air recirculation将部分热空气返送回送风机入口或出口,与冷空气混合后再流经空气预热器,以提高空气预热器低温段管壁温度,防止低温腐蚀的一种措施。3.3.36 飞灰再循环 ash recirculation将对流烟道底部灰斗中的灰粒以及除尘器分离下的飞灰输送并喷入炉膛,使其中的可燃物再次燃烧的过程。3.3.37 沉降灰 saltation ash沉降于锅炉尾部烟道及灰斗的飞灰。3.3.38 飞灰 fly ash燃料在锅炉炉膛内燃烧产生的灰渣中随烟气一起从炉膛上部烟窗逸出的灰粒。3.3.39 炉底渣 bottom ash燃料在锅炉炉膛中燃烧产生的灰渣中从炉底排渣口排出的炉渣,又称大渣。3.3.40 煤粉细度 fineness煤粉中不同直径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通常按规定方法用标准筛进行筛分。注:煤粉细度可用留在筛子上的剩余煤粉量与总煤粉量的百分比表示(例如:R90=10%),也可用通过筛子的煤粉量与总煤粉量的百分比表示(例如:D75=80%)。3.3.41 煤粉均匀性指数 pulverized-coal uniformity index表示煤粉中不同粒度颗粒分布均匀程度的指数。3.3.42 煤可磨性系数 coal grindability index表征煤被研磨成煤粉的难易程度的系数。通常为将质量相等的标准煤样和试验煤样由相同的初始粒度磨制成细度相同的煤粉时,消耗能量的比值。注: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有:哈德格罗夫(Hardgrove)法与全俄热工研究所(BT)法。3.3.43 煤磨损指数 coal abrasiveness index表征煤在破碎和制粉过程中对金属研磨部件磨蚀强烈程度的系数。3.3.44 氧化性气氛 oxidizing atmosphere含有空气或过剩氧的气体(烟气)氛围。3.3.45 还原性气氛 reducing atmosphere含有还原性气体(CH4,CO,H2等)的气体(烟气)氛围。3.3.46 燃料型NOX fuel NOX燃料中含氮有机化合物热裂解产生N、CN、HCN、NHi等中间产物基团,然后氧化而生成的NOX。3.3.47 热力型NOX thermal NOX燃烧用空气中的N2在高温下氧化而生成的氮氧化物NOX。3.3.48 瞬态型NOX,快速NOX prompt NOx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氮和碳氢燃料先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中间产物N、HCN、CN等,然后快速和氧反应生成的NOX。3.3.49 烟气净化 gas cleaning烟气除尘,脱硫和脱NOX的总称。3.3.50 设计煤种 design coal锅炉设计热力计算时规定的计算煤种。3.3.51 校核煤种 correction coal锅炉设计热力计算时采用的校核计算煤种。3.3.52 石子煤 pulverizer rejects,pyrites 磨煤机在运行过程中从下部排出的没有被磨碎的黄铁矿及被夹带的矸石和煤粒,统称石子煤。3.3.53 煤矸石 shale 采掘过程中从煤矿顶部和底部混入煤中的岩石。3.3.54 添加剂 additive 为了不同的目的(例如:燃用高硫燃料时减少SOx的排放或液态排渣炉中降低灰渣熔点等)在燃料中所加入的化学物质。3.3.55 火床 fire bed 炉排上燃烧的燃料层。3.3.56 流化床 fluidized bed 当空气自下而上地穿过固体颗粒随意填充状态的料层,而气流速度达到或超过颗粒的临界流化速度时,料层中颗粒呈上下翻腾,并有部分颗粒被气流夹带出料层的状态。4 原理、结构和设计4.1 基本工作原理4.1.1 水循环 water circulation锅水在工质回路中的循环流动。4.1.2 机械携带 mechanical carry-over锅筒内饱和蒸汽携带含盐水滴使蒸汽污染的现象。注:机械携带系数为饱和蒸汽中来自含盐水滴的含盐量与锅水含盐量之比。4.1.3 溶解携带 vaporous carry-over锅筒内饱和蒸汽溶解有硅酸盐等使蒸汽染污的现象。注:SiO2携带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silica)为饱和蒸汽中所溶解的硅酸盐含量与锅水中硅酸盐含量的百分比。4.1.4 汽水分离 steam-water separation利用离心分离、惯性分离、重力分离和水膜分离等方法,使汽水混合物分离并使饱和蒸汽达到一定干度的过程。4.1.5 蒸汽清洗 steam washing使饱和蒸汽穿过给水层和水雾,蒸汽中溶解携带的一部分盐分向给水转移,以降低饱和蒸汽溶解携带的过程。4.1.6 分段蒸发 stage evaporation将锅水分成含盐量较低的净段和较高的盐段,给水进入净段,大部分蒸汽由净段中产生并从盐段进行排污,提高蒸汽品质和降低排污量的一种蒸汽净化方法。4.1.7 压力燃烧 pressurized firing炉膛出口烟气静压大于大气压力的燃烧方式。注:炉膛中烟气压力为1.964.91kPa(200500毫米水柱)的压力燃烧一般称为微正压燃烧。4.1.8 负压燃烧 negative-pressure firing炉膛出口烟气静压小于大气压力的燃烧方式。4.1.9 悬浮燃烧,火室燃烧 suspension combustion燃料以粉状、雾状或气态随同空气经燃烧器喷入锅炉炉膛,在悬浮状态下进行燃烧的方式。4.1.10 层式燃烧 grate firing将燃料置于炉排(或炉箅)上,形成一定厚度燃料层所进行的燃烧方式。又称火床燃烧。注:火床分为固定火床和移动火床两种。4.1.11 切向燃烧 tangential firing角式燃烧 corner firing直流式燃烧器布置在炉膛四角,每层喷口射流的几何中心线都与位于炉膛中央的一个或多个同心水平假想圆相切(极限条件下假想圆直径可以为零,称为四角对冲燃烧),各层射流的旋转方向或相同或相反,这些气流相遇时发生强烈混合,并在炉内形成一个充满炉膛的旋转上升火焰的燃烧方式。注:燃烧器喷口布置在炉膛四角时又称四角切圆燃烧;也有将直流燃烧器布置成六角或八角射流相切;或将燃烧器布置在四面墙上称为四墙切圆燃烧,均属切向燃烧。4.1.12 墙式燃烧 wall firing, horizontally firing在炉膛一面或前后墙壁上布置多个旋流燃烧器,旋转的燃烧火焰水平射入炉膛后转折向上的燃烧方式。4.1.13 前墙燃烧 front wall firing一定数量的旋流燃烧器布置在锅炉前墙上,燃料和空气流喷入炉膛后各自扩展,形成上升火焰气流的燃烧方式。4.1.14 对冲燃烧 opposed firing燃烧器在两面墙上或在同一条轴线上相对布置,燃料和空气喷入炉膛后各自扩展,并在中心撞击后形成上升火焰的燃烧方式。包括前后墙对冲、侧墙对冲和四角对冲。4.1.15 拱式燃烧 arch firing采用直流缝隙式、套筒式或弱旋流式燃烧器成排布置在炉膛前墙的炉拱上,煤粉火焰向下射入炉膛后在中心转折向上形成“U”形火炬;或当燃烧器同时布置在前后墙的炉拱上时,则形成“W”形火炬。这两种燃烧方式统称下射式燃烧(down-shot firing)。具有前后墙炉拱的又称双拱燃烧(double-arch firing),或称W火焰燃烧(W-flame firing)。是燃烧难于着火的煤种(无烟煤、贫煤)常采用的一种燃烧方式。4.1.16 旋风燃烧 cyclone firing,cyclone combustion粒状或粉状燃料由高速气流带动在圆筒形燃烧室内作旋涡运动并燃烧的方式。4.1.17 沸腾燃烧,流化床燃烧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FBC利用气固两相流态化实现固体燃料燃烧的方式。注:常用的流化床燃烧方式分为鼓泡流化床燃烧(BFBC)和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两大类。4.1.18 鼓泡流化床燃烧 bubbl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BFBC在较低的空床气速下,利用鼓泡流化床工艺,进行固体燃料燃烧反应的一种流化床燃烧技术。注:在大气压力下工作的鼓泡流化床燃烧工艺称为常压鼓泡床燃烧(ABFBC);在几个或十几个大气压力下工作的鼓泡流化床燃烧工艺称为增压鼓泡流化床燃烧(PBFBC)。4.1.19 循环流化床燃烧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CFBC利用气固两相流化床工艺,在较高的流速条件下实现湍流流化床状态并令大部分逸出的细粒料形成循环,重返床内的一种燃用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注:在大气压力下工作的循环流化床燃烧工艺称为常压循环流动床燃烧(ACFBC);在几个或十几个大气压力下工作的循环流化床燃烧工艺称为增压循环流化床燃烧(PCFBC)。4.1.20 低NOX燃烧 low NOX combustion采用适当的燃烧工艺装置或燃烧工况,以能降低燃烧产物(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生成量的燃烧方式。4.1.21 密相区 dense-phase zone, emulsion zone 在流化床燃烧室的下部,因气固两相流中含有固相颗粒的浓度高而称为密相区。4.1.22 稀相区 lean-phase zone,splash zone 在流化床燃烧室的上部,因气固两相流中含有固体颗粒的浓度低而称为稀相区。4.1.23 循环倍率(CFB) circulation ratio(CFB)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由物料分离器捕捉下来且返送回炉内的物料量与给进的燃料量之比。4.1.24 流化速度 fluidized velocity流化床燃烧中从固定床转变为流化床时的空床截面气流速度。4.1.25 炉内喷钙脱硫 desulphurization with limestone injection into the furnace将磨碎的脱硫剂(石灰石、白云石等)喷入煤粉锅炉炉膛,使烟气中一部分SO2和几乎全部SO3与CaO反应生成固化物进行脱硫的过程。4.1.26 增湿活化 activation of calcium向锅炉后面布置的增湿活化器中喷入雾化水(或浆液)进行增湿,使炉内喷钙未反应的CaO与水作用生成活性很高的Ca(OH)2,进一步与烟气中剩余的SO2反应进行脱硫的过程。4.1.27钙硫(摩尔)比 Ca/S钙硫(摩尔)比4.1.28 分级燃烧 staged combustion组织燃料和燃烧所需空气分期分批参加燃烧过程实现总体抑制NOx生成的燃烧技术。4.1.29 空气分级 air staging将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分阶段送入炉膛。先将理论空气量的80左右送入主燃烧器,形成缺氧富燃料燃区,在燃烧后期将燃烧所需空气的剩余部分以二次风形式送入,使燃料在空气过剩区燃尽,实现总体抑制NOX生成的燃烧方法。注:空气分级燃烧分为炉膛整体空气分级及单只燃烧器的空气分级。4.1.30 燃料分级 fuel staging组织燃料分批分阶段参加燃烧反应,抑制NOX生成的燃烧技术。4.1.31 炉膛整体空气分级 air staging over burner zone燃烧过程先在炉膛内主燃烧器区处于过量空气系数较低的富燃料下进行,而后由紧靠燃烧器上部的燃尽风(OFA)喷口或/和远离主燃烧器上部的燃尽风喷口(SOFA)送入燃烧所需的其余空气,以抑制NOX生成的燃烧方式。4.1.32 浓淡燃烧 dense-weak combustion使燃料在一组燃烧器不同的喷口中以不同的比例和空气混合,一部分燃料在过量空气系数远大于1的条件下燃烧,另一部分燃料则在过量空气系数远小于1的条件下燃烧(总过量空气系数在合理范围内),实现燃料浓淡分道的燃烧方法。4.1.33 低氧燃烧 low oxygen combustion在炉内过量空气系数低于常规设定值(对于煤粉锅炉1.15;油炉1.05)工况下组织燃烧。4.1.34 富燃料 fuel-rich在炉膛或其局部区域内燃料与空气之比远高于平均值,或远高于最佳比值的现象。4.1.35 富空气 air-rich在炉膛或其局部区域内燃料与空气之比远低于平均值,或远低于最佳比值的现象。4.1.36 预混(无焰)燃烧 premixed combustion在着火前就将气体燃料和部分或全部空气相互均匀混合的燃烧方式。4.1.37 扩散燃烧 diffusion combustion在燃烧过程中将气体燃料和空气边相互混合、边进行燃烧的燃烧方式。4.1.38 煤清洁燃烧 clean coal combustion 从煤炭开采到火电站利用的全过程,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的全过程。注:包括煤燃烧前的处理和净化技术,燃烧中的净化技术、燃烧后的净化技术和煤的气化与液化技术以及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4.1.39 燃料再燃烧 fuel re-burning将炉膛内燃烧过程设计成三个区域:主燃烧区、再燃还原区及完全燃烧区。在主燃区送入大部分燃料,主燃烧区的上部(火焰的下游)喷入二次燃料进行再燃烧并形成还原性气氛,在高温和还原性气氛下产生碳氢基团,将主燃烧区生成的NOX还原成分子N2及中间产物HCN、CN、NHi等基团。在第三区送入燃烧所需其余空气,完成燃尽过程。以此实现燃料和空气分级燃烧的技术。4.1.40自然通风 natural draft依靠气流密度不同形成的自生通风压头克服烟风道阻力的通风方式。4.1.41 正压通风 forced draft用送风机压头克服烟风道阻力使炉膛内保持正压的通风方式。4.1.42 平衡通风 balanced draft用送风机压头克服风道阻力,用引风机压头克服烟道阻力使炉膛内保持负压的通风方式。4.1.43 负压通风 induced draft用引风机压头克服克服烟风道阻力使炉膛内保持负压的通风方式。4.1.44 分段送风 zone air control 将机械炉排下的风室分隔成几段,根据沿炉排长度上各区段所需的燃烧空气量进行分段调节的送风方式。4.1.45 烟气再循环 gas re-circulation 从省煤器或其他处烟道中抽取一部分低温烟气送入炉膛,以改变辐射与对流受热面吸热量分配比例或降低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用于汽温调节或防止结渣。4.1.46 惯性分离器 inertial separator利用含粉尘气流改变方向,依靠惯性而使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分离器。4.1.47 离心分离器 centrifugal separator利用含粉尘气体的旋转运动,使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径向移动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分离器。4.1.48 捕渣率 ash-retention efficiency液态排渣锅炉单位时间内排出炉渣的含灰量与炉前煤含灰量的百分比。4.1.49锅炉灰平衡 boiler ash balance锅炉入炉煤灰量与排出燃烧残余物(炉渣、烟道各部飞灰及漏煤)含灰量之间的平衡。通常以炉渣、飞灰与漏煤的灰分质量占入炉煤含灰量的百分率表示。4.1.50 漏风率 air leakage rate漏入某段烟道烟气侧的空气质量占进入该段烟道的烟气质量的百分率。4.1.51漏风系数 air leakage factor锅炉受热面所在烟道漏入烟气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亦即该烟道出、进口处烟气中过量空气系数之差。4.1.52 理论空气量 theoretical air每公斤固、液体燃烧或每标准立方米气体燃料在化学当量比之下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