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美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724416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7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现代美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美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美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范畴,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古典主义美学第一.理性主义美学理性主义美学是18世纪在德国以G.W.莱布尼茨、C.沃尔夫和A.G.鲍姆嘉通(17141762)为代表的美学思想,是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相对立的思潮。莱布尼茨认为感觉经验靠不住,不可能给人们带来永恒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永恒真理,应当来自“理性的永恒法则”。而“理性的永恒法则”则来自人内心的“天赋观念”。而尔夫把莱布尼茨的哲学通俗化了,在美学思想方面,他特别提出了“完满性”的概念,认为美在于一件事物的完满,一件事物要完满,必须符合该事物的概念,而它之所以能产生快感,则在于它符合人的主观目的。第二.哲学上的唯心主义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于1790年出版,以后席勒写审美教育书简、谢林写艺术哲学,到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3卷于1838年全部出齐,标志了德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全盛时期。德国古典美学力图把经验派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派的先天理性统一起来和调和起来。康德的美学,是要为感性经验中快与不快的感情寻求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先验理性原则。他所说的“判断力”,就是指给特殊的感性事物寻求普遍规律的反思判断力。席勒作为审美观照与艺术创造的“游戏冲动”,也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统一与和谐。黑格尔关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论断,更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布莱尼茨,鲍姆嘉通,以康德为奠基人、以黑格尔为集大成者的古典美学,不仅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古希腊以来欧洲美学思想的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当黑格尔那无所不包的庞大体系,随着“绝对理念”的最终显现而宣告封顶完工的时候,古典哲学的发展也就因为达到了巅峰而无以为继了。古典哲学的终结,同时也就宣告了古典美学发展过程的完毕与转换方向的开始。由于古典美学既取得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又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这便使得古典美学的转折呈现出三大方向。,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康德,黑格尔,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第一,美作为“心灵之花”心理学美学。古典美学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就是确立了主体性原则,改变了美学研究的方向。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第一次“把美学研究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转移到主观的鉴赏能力和主观的审美心态”。在康德之前,西方人大多从外部世界去寻求美的存在。结果,不是经不起柏拉图式的检验,听任“美是难的”成为千年叹息,就是把美与理念、与上帝挂起钩来,到了康德确立主体性原则后,美学研究的方向才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人们才开始意识到,美,既与客观外在事物的某种属性相关,更与人的内心活动相关。离开了人,离开了主客体的交流,美是无法谈起的。克罗齐虽然是以低调去评价康德的,但也称赞他是“发现、解决或接近带来解决美学科学问题的人。”主体性原则确立的直接结果,就是开启了心理学美学研究的大门。黑格尔对自然美的解释,则具体地“启示了以后的移情说他是用移情说的观点来解释自然风景的美的。”需要指出的是,说心理学美学是古典美学转折的方向之一,只是指古典美学的转折中包含了这一方向,并不是说所有具体的心理学美学研究都是古典美学内部自身孕育的结果。,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第二,美作为实践活动之果马克思主义美学。古典美学虽然创立了主体性原则,改变了单纯从外部客观世界寻求美的美学研究方向,却因为缺乏实践,不能将主体性原则本身所具有的巨大价值充分显示出来,不能实现主体性原则所可能连续产生的巨大变化,也就未能找到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美学难题的必由之路:美产生于主体的实践活动之中,因而,“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既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更不是主观的心意状态,而是社会化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美学正是在古典美学主体性原则的夭折处起步的。它接过了这个使美学史发生第一次伟大转折的原则,把古典美学“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美学在美学史上所实现的第二次转折,其意义比第一次转折更为重大。它为主体性原则注入了实践的内容,把美学研究的重心,从作为主体的人转到作为实践的人身上,使美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这一次转折,开辟了美学史上的新纪元。只是由于欧美各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形式发展的客观作用的巨大存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古典美学这一内在矛盾的解决,才没能在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它的巨大影响,也仅限于前苏联、二战以后的东欧国家及解放后的我国美学界。不过,西方现代美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美学流派: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倒是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当然,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同样巨大的。,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第三,艺术作为独立之物克罗齐美学。艺术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如何,它是否具有独立的地位,这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一个美学体系最终都会对之作出明确的回答。克罗齐因此幽默地评说道:“艺术、宗教、哲学以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来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在这个问题上,同前两个转折方向相比,克罗齐所实现的转折方向与古典美学的关系最为紧密,其针对性也最为明确、最为直接。古典美学虽然缺乏实践原则,却暗含着一个贯彻始终的理性至上的原则。在划定知、情、意的范围以及给美学规定特定的研究对象的时候,在研究美的特征、艺术的特征的时候,尤其是研究主体在创造艺术品的过程中思维状态的特征的时候,它对艺术的特殊性以及独立性的强调,比此前任何一个时期的美学研究都要多,克罗齐因此不仅称赞康德是“发现、解决或接近带来解决美学科学问题的人,”更称赞黑格尔“对新学说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在理性至上原则的支配下,尤其是在黑格尔以“绝对理念”为核心的哲学、美学体系中,艺术独立的程度始终都被控制在以受理性支配为前提的范围内。克罗齐对此最为不满,认为康德的美学理论,“没有从理性主义的禁锢中脱离出来,也根本不可能脱离出来。”而在黑格尔那里,理性对艺术的支配,表现得更为直接:“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则是“绝对理念”自我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克罗齐,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由于它只是以直接的感性形式表现“绝对理念”,因而总是有限的、片面的,但“绝对理念”却是无限的、绝对的,因此在这一阶段,艺术还不能完全体现出“绝对理念”的本质,只有宗教、但最终还是哲学,才能完成这一任务。黑格尔最后的结论,就是艺术终将为宗教、尤其是哲学所取代。克罗齐也正是据此对黑格尔美学的性质作出判断的:“黑格尔美学是艺术死亡的悼词,它考察了艺术相继发生的形式并表明了这些艺术形式的发展阶段的全部完成,它把它们埋葬起来,而哲学为它们写下了碑文。”克罗齐“直觉表现”理论的核心,就是要从理论上确立艺术的独立地位,是直接针对着古典美学的理性至上原则及艺术消亡论而来的。对于古典美之上是不可能的。”学关于艺术受理性支配的观点,克罗齐运用他自己创立的“度的理论”的逻辑方法,去处理象艺术与哲学这种不是“相反”而是“相异”的概念,提出了全新的艺术独立原理:直觉的知识艺术作为低的度,是可以脱离比它高的度理性的知识而独立存在的;相反,理性知识作为高的度,却不能脱离比它低的度直觉的知识而独立存在,必须以对低的度的内含为存在基础;因此,理性的知识与直觉的知识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斗争的关系,只存在前者对后者的“蕴涵”关系。针对古典美学中的艺术消亡论,克罗齐通过强调直觉的知识艺术是人类心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也就使之不攻自破:“问艺术是否能消灭,犹如问感受或理智能否消灭,是一样无稽。”。,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20世纪的美学讨论也许可以说,是从内德托克罗齐开始的,他无疑是我们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学家。他半个世纪中不断地在美学与批评问题方面的努力,给每个严肃是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来看看在他之后或者同一时期现代其他流派的美学理论。第一,桑塔耶纳和杜威桑塔耶纳教导一种形而上学,或者是他称为的自然主义或唯物主义。作为自然主义的美学家,桑塔耶纳的美学思想体现了西方美学在二十世纪前后的某种过渡性。一方面,他仍然注意到美的本质等美学的形而上问题,严肃地讨论美的定义问题,并得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和其他一些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家如后来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另方面,桑塔耶纳又从自然主义的特定立场出发,大量地、具体地、详尽地、有时是相当芜杂甚至矛盾地阐释了审美与艺术的方方面面的重要问题。他的学术思想,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具体观点对于我们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J.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最为重要。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强调当今美学的任务在于恢复艺术与人类经验之间的联系。杜威反对把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作严格的划分,反对自康德以来对智力领域(科学)、实践领域(行为)和审美领域(艺术)所作的划分,他认为任何一种经验只要它达到完美,就具有审美的性质。,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现代美学理论概述,桑塔耶纳,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杜威认为审美经验之所以与智力的道德的经验有所区别,并非在于它排除了利害关系的欲望,而在于这种欲望与知觉经验合二而一,达到了知觉本身的一种完美的境界。经验的最完美的表现就是艺术。在他看来,艺术之所以与日常生活相分离,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是由于美术馆或音乐厅所赋予艺术的那种象征意义。造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鸿沟的那种力量也同样造成了日常经验与审美经验之间的分离。因此,想从审美经验中去寻找艺术问题的答案是不可能的,这种答案只能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才能找到。杜威一方面沿袭了传统美学,认为美学是美的艺术哲学,声称艺术品必须首先是审美的,艺术的产生过程是和知觉中的审美部分有机联系的。另一方面,他又想写一部包括人类各种活动领域在内的艺术哲学,不得不把艺术分为“美的艺术”和“其他艺术”。这样。当他指责那些在实用艺术和美的艺术之间建立“美”的区别的人是错误的同时,就陷入了自相矛盾。,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现代美学理论概述,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制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中:艺术像其他高等的活动一样,从属于文化上的“上层建筑”或者统治阶级的意思形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到: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呃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者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但是后来变迁成:在某种意义上,艺术总是以一直“现实的反映“这个结论引自列宁的人生论立场。认为艺术是一种认识方式。事实上,正如穆洛夫斯基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在每个关键的阶段都是在于其他的和相反的是想线索对话中得到发展的。最初是反黑格尔主义,后来是反对克罗齐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马克思的辩证地吸收这一适用于其他地方的方法也对则一发展也适合。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更有其独特性。,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现代美学理论概述,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第三,存在主义美学存在主义美学形成於20世纪20年代在二次大战後达到鼎盛存在主义是在胡塞尔现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有不同特点代表思想家海德格尔Heidegger,1889-1976】是胡塞尔现象学的继承者胡塞尔认为现象即意识现象即存在但它不是主客二分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不分主客意义上的所谓【此在Dasein】即我的存在或人的存在又称【此在存在的本体论】企图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把以往的哲学都称作形上学加以反对他认为传统的哲学都混淆了存在者(DasSeinde)和存在(Sein)是无根的本体论形上学以表象的思惟把握存在者的存在在近代形成了主体性原则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即为其开端这种主体性原则的确立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及人与世界的疏离形上学在黑格尔那里得以完成而最後的完成则是尼采的【意志】这种意志的主体性原则在现代就成为技术统治世界的依据人和一切存在者都被交给技术制造去处理人的人性和物的物性都成为市场上可以算计出来的市场价,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现代美学理论概述,海德格尔,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沙特Jean-PaulSartre,1905-1980】早年受胡塞尔克尔凯郭尔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影响提出现象学的本体论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调和为【真正的人学】他一生中一以贯之的是无政府主义和存在主义沙特美学的突出要点是把美学问题看作有关人人的命运和人的自由问题.对人来说【存在先於本质】人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选择自由人是由自己造就成的东西人的审美活动就是这种绝对自由的创造活动其目的就在於追求自由这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艺术创作是满足人感觉自己是世界本质的手段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创作对於作者是未完成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艺术品才能存在正是读者给艺术以生命作品只是一种召唤艺术作品的价值就在於召唤自由使人的自由本质得以实现,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现代美学理论概述,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第四。现象学美学现代西方的一种美学学论。是以现象学为基础对美学问题的研究。现象学美学方法论的特征是:(1)认为作品是特殊的审美客体意向性客体,即人为了具体目的而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客体。这种客体不是纯粹的实物,也不是纯粹的意识。作品创造了一个独立世界和现实世界有联系但又不是和它同一的世界。(2)重视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结构分析。波兰的英伽登(RomanInganden)把作品分为语词一声音、意群、系统方向和意向性客体所体现的世界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前后依次相互制约,前一层次为后一层次的基础,每一个层次都在整体中起作用,构成了一个统一体。(3)重视作品文本和读者的关系。作品的虚构世界和现实世界不同,它包含了许多“不确定点”,留下许多“空白”。强调审美主体的再创造作用,参与艺术创造活动。在阅读作品时,要对“不确定点”和“空白”进行“具体化”和“重建”,以完成作品并实现其潜在要素。(4)对审美对象的把握,不用传统美学的演绎法,也不用心理学美学的归纳法,而采用一种特殊的直觉本质直觉。现象学美学方法对作品结构和要素的分析,探索审美客体“图式化方面”所留下的“空白”,有独特作用。这种方法在西方美学研究中有较大影响,开启了解释学美学和接受美学的产生。,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现代美学理论概述,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第五。经验主义美学经验主义美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以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为前驱的现代西方美学,比之于西方传统美学,至少实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重大转:一是方法从自上而下的理性思辩的方法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经验实证的心理学方法;二是研究的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从美的本质的寻觅转向主体的审美经验的研究三是从理性主义转变为非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有:托马斯。门罗代表科学的美夏尔。拉洛当代的实验室,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现代美学理论概述,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1文革后美学的复苏(19781984)。从1978至1984年,是中国美学的黄金时代,历史上将之称为“美学热”。这一时期美学的最重要的口号,是艺术自律。相对于西方美学的发展来说,这是一种迟到的追求。从夏夫兹伯里、哈奇生起,经康德、叔本华,再到克罗齐、爱德华布洛、苏珊朗格,都在寻求对审美无利害的论证,因而他们都走在这一条路上。但是,这一迟到的追求在当时的中国具有现实意义。回归艺术自律,为中国美学走出“文革”时代的艺术理论铺平了道路。2走进古典与面向国外(19851989)。1985年前后,在中国的文学艺术界,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转折,出现了许多对于20世纪前期西方先锋派艺术的模仿之作。但美学家却在做着另外的事,他们主要进行两个方向的开拓:一是研究中国古代美学,一是翻译西方美学。3新保守主义与后学的合流(19901994)。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美学的真正沉寂期。从1989年到1991年中国与国际上的一些重大变化,在中国学术的反应是复杂的。它形成了一个重大的思想转折,带着浪漫色彩的“新启蒙”时代过去了,学术界开始对前一个时期种种思想状况进行反思。,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现代美学理论概述,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区别,4文化研究兴起与中国美学的重新定位(19952000)。在90年代的后期,中国美学是在争论中前进的。一方面,新的著作不断出现,但另一方面,这些著作中理论创新还不多。美学实际上处在一个困境之中,出现了建立中国美学体系的要求与满足这个要求的条件还不成熟之间的矛盾。在学者中间,具有一种强烈的建立体系的冲动,似乎一个学者只有在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成“家”成“派”之后,思想上才成熟。但是,20世纪末中国学术已经处在一个与古代不同的学术环境之中,在今天这个时代,离开世界的发展来自言自语,则再也没有可能做出真正的理论创新。5新世纪的趋向: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美学的独特处境。中国美学与世界的接触,中国融入世界,成为世界的一个部分,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20世纪中国美学的历史,与三次外来影响有关,第一次是世纪初的西方影响,第二次是来自苏联的影响,第三次是80年代起的西方影响。,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现代美学理论概述,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theend,对于今日的中国美学,是美学民主化还是审美意识形态的捆绑,是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还是传统审美精神的失落。强调变化和发展,还是强调“历史的积淀”?强调开放的感性动力,还是强调封闭的理性结构?对于徘徊于保守和进步、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人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择。对于人类来说,进化不是流水,精神也不是泥沙。从长远来看,并不存在什么“积淀”,而只存在变化和发展。从变化和发展的观点、不是“积淀”而是“积淀”的扬弃,不是成果而是成果的超越,才是现代美学的理论基础。,06美术教育版画班汪一苇63230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