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走进自然,单元学习导引,内容概述,这里是自然的天空!它蕴藏着深邃的美丽,包蕴着无穷的智慧。日月云雾、花鸟虫鱼、水光山色都有音乐的旋律、绘画的色彩和诗歌的意蕴。让我们走进自然,走进文人富有魅力的精神世界。归去来兮辞(并序)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和云淡风轻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荷塘月色追求诗情画意之美,巧妙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诗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溶溶月色,田田荷叶,亭亭荷花抒写现实重压下作者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对未来美好自由生活的朦胧追求。荷塘风起让我们听到了清新的荷塘风声,看到了形态和颜色多变的荷塘中的美景。荷叶荷花的摇曳,沉醉了我们的内心,丰富了我们的情感。故都的秋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故都北平之“秋”独特的风姿,独特的色彩,独特的音响,独特的韵味。在对秋景的细腻描摹中透露出作者的眷恋和落寞之情。,学法指导,1.欣赏景物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比如郁达夫笔下的北国的秋:清、静、悲凉。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比如荷塘月色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第三段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3.品味精美语言。(1)抓住关键词语,咬文嚼字,推敲语言。(2)分析语句,体会深层含意,领悟语言。富有深层含意的句子往往是修辞句、过渡句、点题句等。对偶句有齐整工巧之美;比喻句有意趣美情境美;过渡句体现了上下文的内在联系;点题句多为抒情议论的重点。(3)诵读精彩文段,扣住语境,品味语言。,5归去来兮辞(并序),开篇得益,课前预习,文本精解,课堂演练,美文赏读,素材积累,开篇得益,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鉴赏:这首诗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写得平淡自然,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代表作。本诗开篇抒怀,直露心迹。诗人弃官归田之时对自己的志趣与仕宦生活进行了反思,对自己弃官归田的原因作了交代。官场在诗人看来就像“尘网”,在那里他像“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接下来对田园生活进行描写,一幅安宁静谧的田园风光图被诗人描绘得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诗人不由发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叹。有力地揭示了诗的主旨。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终,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诗人采用“田家语”,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抒怀言志,展现了田园生活和农家景象朴素自然的画卷,字里行间跃动着诗人超俗的人格和恬淡的心境。信笔写来,自然天成,随意倾泻,无斧凿痕,充分体现了陶诗的特点:平中见奇,淡中有味,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深入浅出,耐人寻味。,课前预习,一、资料卡片1.走近作者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隐士、诗人。名潜,字元亮,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人也称他为靖节先生。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代表作有诗歌归园田居饮酒等,最著名的散文是桃花源记。,2.写作背景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由于他个性高洁,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挂印去职。陶渊明仕宦生活的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归去来兮辞就是一篇他结束仕途生活的宣言书。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可见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相关知识(1)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2)在明代青花瓷面上,常有描绘“四爱图”的题材,即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鹤,这些都表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这块瓷片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上面画的是陶渊明南山赏菊的画面。陶渊明辞官归家后,饮酒采菊,过着淡泊又无拘无束的生活。瓷画中的陶渊明正处于醉酒之后,赏菊东篱,悠然见南山的愉悦精神状态。,二、知识积累1.通假字乃瞻衡宇(),答案:“衡”通“横”,答案:(1)将要靠近(2)断绝横渡(3)所以故交,朋友,2.一词多义,答案:(4)何,为什么什么(5)动词,到代词,代“为长吏”助词,的,答案:(6)表转折表并列表修饰表承接(7)介词,让连词,表目的表修饰表承接,3.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2)瓶无储粟,生生所资()(3)倚南窗以寄傲()(4)审容膝之易安()(5)园日涉以成趣()(6)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7)或棹孤舟(),答案:(1)怡颜:使脸上现出愉快神色,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2)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3)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心情(4)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纳下双膝的小屋(5)日:名词作状语,每日(6)悦:意动用法,以为愉悦;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7)棹: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船,答案:(1)小孩(2)指战乱,答案:(3)指做官(4)不久(5)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答案:(6)感慨(7)遗憾(8)指耕种之事,答案:(6)感慨(7)遗憾(8)指耕种之事,答案:(1)被动句(2)省略句(3)宾语前置(4)介宾结构后置(5)介宾结构后置(6)省略句(7)宾语前置(8)宾语前置,5.特殊句式(1)既自以心为形役()(2)稚子候门()(3)复驾言兮焉求()(4)农人告余以春及()(5)将有事于西畴()(6)寓形宇内复几时()(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8)乐夫天命复奚疑(),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3)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6.名句默写(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也有相似句子:,。(2)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当我们读到“,”时,能够感受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体现诗人急于归家心情的是:,。,答案:(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4)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用“,”来表现山野的宁静与恬淡,用“,”来强调自然的生机,让自然田园倍添诗情画意。(5)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直接交代诗人归隐缘由的句子:,。,文本精解,一、整体感知1.结构图解,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2.整体把握本文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诚如李格非所言“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请结合本文谈谈陶渊明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请从“淡远”与“闲适”,“疏放”与“旷达”,“拙朴”与“清新”这三组词语中选择最适合本文风格的词语,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本文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尤其是第3、4段鲜明地展示了陶渊明的性情,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关键所在。第3段表示要与世相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在这个基础上,第4段抒发了对人生宇宙的感想。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张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惴惴不安呢,展现出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2)选“淡远”“疏放”“拙朴”最为贴切。“淡远”同“闲适”相近,都表现一种闲散、恬逸的意境。然而“淡远”比“闲适”纯净,其根源在于诗人淡泊、恬逸的情志,清静无为,乐天安命,不汲汲于利禄,不营求于荣华,以无牵无挂、与世无争的眼光去静观默察世相人生;而“闲适”偏重于表现在朝官绅志得意满时的闲情,常笼上一层故作骄矜、雍容华贵的气派。“疏放”同“旷达”相近,都包含豁达开脱的人生哲学和追求闲逸、安宁的自娱意识。“疏放”是采取超尘脱俗、安分守拙的方式,在宁静淡泊中,忘却人世的烦恼,在大自然里寻找心灵的避风港;“旷达”往往以自我解嘲、及时行乐的方式来摆脱当时的苦闷,往往带有某种悲凉慷慨无可奈何的色彩。“拙朴”与“清新”不同,“清新”更多体现在一种语言文字的追求与雕琢中;“拙朴”大多如口语不经意流出,自然真切,是诗人心胸的真实展示。,二、局部揣摩1.归去来兮辞的小序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内容上,作者用散文体的序说明本文写作的背景。交代了辞官归隐的原因: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违背自我性情会比饥冻可能更难以忍受。三是“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性本爱丘山”,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形式上,使结构严谨而周密。用辞赋说明事情的原委,结构会臃肿不堪。用散文体的序交代自己当时的情况,用韵文辞赋全力抒情,二者各得其所,两全其美。,参考答案:这八句总写刚到家时的情景,逼真如画。作者用轻快、急促的节奏,叙写自己刚到家门,狂喜飞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以及自己携子穿堂入室,庆幸松菊犹存,直到举家欢宴,开怀畅饮。这连续转换的画面,表现出他在自己所渴望的生活得以实现时的欢呼雀跃情状,也流露出他对子女、家僮的慈爱,对田园景物的关怀,以及享受家庭团聚的乐趣。作者的淳厚天性和赤子之心从文字中流溢而出。这是叙事、写景与抒情水乳交融的绝妙笔墨。,2.文中第2段中的“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八句是如何表达作者归隐田园的喜悦之情的?,参考答案:(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3.作者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思路提示:“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三、开放探究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请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你的积累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地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课堂演练,剖析:CA项,荒芜w;B项,惆怅chng;D项,出岫xi。,剖析:CC项,都表修饰。A项,断绝;横渡。B项,将要;行为。D项,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剖析:BB项,为形容词作名词,其他均为形容词意动用法。,剖析:CC项,古今义都是徘徊、逗留之意。A项,幼稚:古义,小孩;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B项,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D项,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田园将芜胡不归B.复驾言兮焉求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乐夫天命复奚疑,剖析:AA项,一般疑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美文赏读,陶渊明的飘逸文人雅士的活法,别有一番滋味。李白可以潇洒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程度;杜甫却是笔耕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境地;苏东坡一贬再贬之后,仍然可以恬静到“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他们都能够在顺与不顺之间自寻欢娱。但文人雅士中最潇洒、最飘逸的,莫过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的确潇洒得很,飘逸得很。鲁迅先生称他“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还说:“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没有,那客人给他从家丁那里取来的鞋,他便伸了足穿上了。虽然如此,他却丝毫不以为意,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自然状态,实在不易模仿。”,鲁迅先生的评价一点不错。后世之人仰慕陶渊明的不在少数,但却没有一个真能像陶渊明那样活法的。大起大落、一生坎坷的苏东坡,虽然也很飘逸,“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但终不及“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陶渊明来得自然。陶渊明能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苏东坡能吗?潇洒归潇洒,飘逸归飘逸,但他也并无整日整夜地飘飘然。陶渊明在“悠然见南山”之外,也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也有“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的对“美女”的苦恋之情,也有“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的“大济苍生”的壮志。他29岁出去做官,出任江州祭酒,因为不堪吏职,不久便辞官。后来又因为生计之故,出任镇军、建威参军,但也很快就辞职不干了。41岁时出任彭泽县令,在位仅80余天,郡遣督邮至县,县吏告诉他应该束带相见,他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于是解印归田,从此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陶渊明的归隐,是对官场腐朽庸俗、政治严酷险恶、军阀血腥残杀的痛恨,是对社会动荡不安的失望,是对统治阶级的鄙视,是对自我劳作、自我享乐的向往,是对孕育万物的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劳动人民的钟情,我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也爱“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陶渊明;我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陶渊明,也爱“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的陶渊明;我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陶渊明,也爱“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的陶渊明我爱陶渊明的活法,那是真潇洒、大飘逸!赏析:陶渊明高蹈于世的理想,不与人同流合污的行为让我们为之折服。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陶渊明潇洒与飘逸的独具一格。文章文笔畅达,语言清新,引用恰当。,素材积累,【内容素材】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田园是诗人的归宿,那里有鸡鸣狗吠的祥和幽静,有桃李榆柳的花果飘香,有村落炊烟的温馨可人,有躬耕自食的坦然踏实,更有纤尘不染的心灵和自由美好的生活。他坚持着一份崇高,一份淡泊与清净。陶渊明由于受传统的儒道思想熏陶,又受家族环境的影响,因而有着“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截然不同的志趣。可惜,在那混乱的时代、黑暗的社会当中,他始终没能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适用话题】让心灵远行、寂寞与诗意、坚守精神家园、放弃的智慧、崇尚自然、张扬个性。,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