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第1课课件孔子与老子.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2714595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3第1课课件孔子与老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历史必修3第1课课件孔子与老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历史必修3第1课课件孔子与老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广东肇庆中学董志萍,一、孔子,(一)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惨淡。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孔子周游列国,一、孔子,(一)孔子生平(二)孔子的思想学说,“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天是最高的人格神,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仁:孝悌、爱人、忠恕。反对统治者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体贴民情,主张“为政以德”。礼:周礼:君臣父子,“四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启发式教学方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的“仁”和“礼”在当时是否行得通?为什么“克己复礼”体现了保守的一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仁不让于师”等。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一、孔子,(一)孔子生平(二)孔子的思想学说(三)孔子思想的影响,文化成就,整理和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根据鲁国史书,编写了春秋,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子参见老子图,二、老子,(一)老子生平,二、老子,(一)老子生平(二)老子的思想学说,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1、哲学思想:“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物,有生于无。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二、老子,(一)老子生平(二)老子的思想学说(三)老子思想的影响,思考:,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讲析: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1)“仁”(2)“礼”(3)“为政以德”(4)“有教无类”A、(1)(2)(3)(4)B、(2)(3)(4)C、(1)(3)(4)D、(1)(2),练一练,D,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B,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