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科学戴口罩指引

上传人:可乐 文档编号:12709261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科学戴口罩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师生科学戴口罩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师生科学戴口罩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生科学戴口罩指引科学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预防作用,既保护自 己,又有益于公众健康。目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为引导公众科学戴 口罩,有效防控疫情,保护公众健康,特提出以下指引。一、普通公众(一)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防护建议:不戴口罩。(二)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等;或乘坐厢 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 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 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三)对于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者。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四)对于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二、特定场所人员(一)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 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场所。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 防护口罩。(二)在监狱、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及学校的教室、工地 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日常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人员聚集或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 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 罩;其他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三、重点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 罩。四、职业暴露人员(一)普通门诊、病房等医务人员;低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医务人员;从事疫 情防控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保洁等。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员; 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医务人员; 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人员;转运确诊和疑似病例人员。防护建议:戴医用防护口罩。(三)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痰、心肺复苏操作,或肺移植手术、病理解剖的工作 人员。防护建议:头罩式(或全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或半面型动力送 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加戴护目镜或全面屏;两种呼吸防护器均需选用P100防颗 粒物过滤元件,过滤元件不可重复使用,防护器具消毒后使用。五、使用注意事项(一)呼吸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和面具,佩戴前、脱除后应洗手。(二)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三)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四)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 密合性。(五)各种对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六)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 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