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方略.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2705582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方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方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方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外国语学校鄢洪林,与时俱进,走出困境,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方略,2013年湖北高考历史试题,学生纷纷反映一个字“难”。考试结果出来后,一些老师哀叹:“一年的复习煎熬,吃亏不讨好,成了杨白劳!”高考历史的困境究竟在哪里?怎样走出困境,获得新生?我想就2013年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特点与2014年高考历史的备考方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你必须知道的,一、高考命题那些人:畸形的自恋,孤独的傲慢,作者:南方周末记者叶飙特约撰稿周卫南方周末2013-06-07。编者按:多年来,高考命题的内情由于高度保密性而鲜为人知。在这个中学教育的最高指挥棒下,一群理想主义者试图改良试题,注入更加贴近实际与符合学科进步方向的理念与价值观,让高考更贴近现实与常识,从而引导基础教育改革。他们认为,在素质教育并没有完全贯彻的当下,参与高考命题是引导中学教育改革弊端的途径之一,但这条道路要远比他们想象的漫长。,1揭密高考:2013高考命题改革者,主要信息和观点(1)争论最集中的学科首推历史(2)高考命题成员的变化(3)自主命题增多的原因(4)反弹琵琶,挑战中学教材(5)孤芳自赏,鄙视中学教师(6)不屑一顾,挑战人教社(7)引领潮流,挑战传统观念(8)执着独行,不因批评而倒退,1揭密高考:2013高考命题改革者,刘宗绪时代以来,历年历史高考命题成员很少严格遵循考纲,有法不依是他们的特色,过度创新是他们的喜好。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主张;你有批评的权力,我有命题的权力。我行我素。,1揭密高考:2013高考命题改革者,(1)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其学术专长是世界近代化问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美国史;日本问题、东亚的区域化。杨宁一,1952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近现代史、日本政治外交史。曾经为北师大日本留学生主讲中韩日关系史,采取了日语和汉语的双学教学;2003年担任历史系专业日语教学;研究生专业课:东亚地区政治经济研究。,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2)北京师范大学曹大为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社会史;是岳麓版高中新教材主编,中国长城研究会副理事长,代表作有长城:碰撞与融合的界碑等。1944年11月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著名长城专家,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中国大通史主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文化史、社会史研究。他注意把社会与文化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侧重研究传统社会的结构,社会运行与变迁、社会控制及其效应、影响。剖析传统文化的成因、特点、类型,文化精神与民族性格,以及在诸方面的具体表现。勾划传统文化的渊源流变,评价其社会效应与历史影响,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与新文化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未来走向与命运。,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汉国朱汉国,1954年11月生,江苏常州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主编新课程高中历史教科书(共9册,人民出版社出版)。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政党制度史、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中华民国史。是新课标、新教材的著名专家,在高考历史界有重大影响。,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4)北京大学教授赵世瑜赵世瑜,出生于1959年8月,四川成都人。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政治文明历程(必修)分册主编。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赵世瑜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社会史、民间文化史及史学理论研究。代表性著作: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腐朽与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长卷、吏与中国传统社会、中国文化地理概说、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的早期发展,1918-1937、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化等。主要论文有寺庙宫观与明清中西文化冲突、社会史: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等。,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5)何德章何德章,男,四川南部人,1965年11月生,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2010年调入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其学术专长是中国古代民族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主要论著有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史、中国经济通史第三卷(魏晋南北朝卷)等。代表性论文有梁陈之际的江南土豪、高乾兄弟的命运东魏解散豪族私家武装的过程、北魏末帝位异动与东西魏的政治走向、北魏初年的汉化制度与天赐二年的倒退、“关陇文化”与“南朝文化北传”关于隋唐政治文化核心因素等,曾多次参与高考命题。,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6)马世力马世力,1949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汉族。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专长世界近代史、欧美近代化问题的研究。主要论著有历史理论基本问题、世界近代史、世界史纲(上、下册)主编、世界经济史等。主要论文有李斯特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化、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探源也谈“欧洲中心论”、李斯特与德国近代铁路建设、李斯特与德国商业资本的发展、从巴西民族独立看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几个理论问题、评李斯特的工农业政策、论科学技术在的代欧洲崛起中的历史地位、社会保障体制与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评19世纪下半叶英国政府的重大政策失误。此外,马世力还是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修订专家组组长,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人民出版社)副主编,在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历史命题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7)郝瑞庭郝瑞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著作有:百年中国大事要览(党建读物出版社)、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现代史部分)。郝瑞庭年轻有为,在中国现代史研究和高考命题方面有一定影响。,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8)李少兵李少兵,1969年7月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社会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西宗教文化、风俗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及民国以来北京、天津社会文化的变迁研究。曾参与全国高考命题,是历史学界的少壮派。,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9)曹文柱曹文柱,男,1945年10月生,汉族,北京市人。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经济成长历程(必修)分册主编。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曹文柱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科研工作。著有中国流民史、中国社会通史秦汉魏晋卷、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卷等。代表性论文:六朝时期江南社会风气的变迁、西晋前期的党争与武帝的对策、两晋之际流民问题的综合考察、二十世纪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等。,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10)王斯德王斯德男,1936年3月生,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理事等。主要著作: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论集、第二次世界大战事件人物等。主要论文:论太平洋战争前美国远东战略及其演变。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等。他撰写的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历史经验、苏联党内斗争和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僵化等论文比较系统地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背景、特征、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借鉴意义的见解。现正主编世界通史、二十世纪世界史通论和社会主义和当代世界,从宏观的角度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作综合性的思考和反省,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11)杨玉圣杨玉圣,男,1963年生于山东青州。1988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术专长美国史和西方法律史。主要著作有美国历史散论、中国人的美国观、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史学评论等。主要论文有从“外国法制史”到“世界法律通史”、对美国的立体研究述评、前车之鉴:晚近十大学案警示录、中国人眼中的美国从大选说起、让学术回归学术、厚积薄发历久弥新读杨生茂著等。,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12)吴国盛1964年生于湖北省武穴市。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861996年间,研究工作主要围绕西方自然哲学基本概念的历史而展开,涉及自然概念、宇宙概念、时间概念、空间概念等,旁及科学通史和科学编史学,亦关注本学科的基础建设,曾花过时间反思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1996年以来,研习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哲学,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科学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开展对现实中种种现代性“现象”的反思,形成了新的学术思路和写作意向。,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13)李帆李帆,男,1961年9月生,辽宁抚顺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论著有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中国学术:古典与现代之间、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清代理学史(中卷)等。主要论文有李大钊与民粹主义、晚年毛泽东与中国传统史学、论刘师培学术史研究的地位与特色、中国古典学术向现代的迈进:严复、刘师培吸纳西学之比较、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的若干思考、西方近代民族观念和“华夷之辨”的交汇、古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等。,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14)孙燕京孙燕京,女,1956年8月出生。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分册主编。现为北师大历史系教授。主攻中国近代社会文化。代表著作有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服饰生活等。代表性论文有略论晚清北京社会风尚的变化及其特点、牌坊与徽州文化、1905:躁动与梦想、民众记忆与服饰衍化、晚清知识层的差异及士人的边缘化等。,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15)刘北城刘北城,男,1949年生。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分册主编。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考试中心特邀研究员。刘北城教授长期从事世界史研究,主要成果有世界近代史(高教出版社大学教材系列用书,参编)、世界近代史(北师大出版社大学教材系列)、福柯思想肖像、本雅明思想肖像等。,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16)胡德坤胡德坤,男,1946年3月出生,汉族,湖北随州人。现任武汉大学副校长、武汉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长期致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日战争史、现代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的著作中日战争史(19311945)是史学界第一部从世界历史视角撰写的中日战争史的专著,是著名的战争史和国际关系史研究专家。,2揭密部分高考命题专家,二、2013年高考那些题:略有回归,依然裸奔,1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回眸:想说爱你不容易,1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回眸:想说爱你不容易,1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回眸:想说爱你不容易,2试卷结构:比例失衡,规律难寻,相比较2012年课表卷,此次试卷结构比较失衡,经济史板块比重略有增加,而文化史锐减。各模块具体分值分配见下表:,2试卷结构:比例失衡,规律难寻,从阶段史来看,此次试卷结构也比较失衡,中国古代史、近代史考查较多,而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考查较少。各阶段具体分值分配见下表:,3主要特点:执着、回归、创新、困惑,(1)执着:命题理念涛声依旧2013年高考,依然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坚持以能力立意、以问题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力求做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突出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强调理解、比较、分析、综合、论证、探究等思维能力。试卷内容基本涵盖必修课本三大板块政治、经济、文化相关内容,全面渗透新课程理念,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体现多样性,运用各种形式考查了学生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试题充分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与社会热点,做到了学科特点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3主要特点:执着、回归、创新、困惑,(2)回归:注重知识鸿雁归来2012年高考材料多文言化、晦涩化、脱本化,相对较难。2013年高考选择题材料型相对减少、文字阅读量也在减少,艰涩难懂的文言文题也在减少。强调了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去年试卷一出,大家普遍反映几乎用不到课本知识,今年的试卷做了适当的调整,如28、29、31、33、34等题目,明显突出了对学科知识的考查。减少了单纯的读懂材料就可以拿分的题目。,3主要特点:执着、回归、创新、困惑,(2)回归:注重知识鸿雁归来尤其是34题德国地图那道题牵动着无数考生的神经,试题给出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根据德国与周边国家疆域的变化,来判断图的先后顺序。这道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历史综合知识,史实必须清楚,考查知识范围涉及到了世界近现代的国际关系。这个题目的设置折射出历史学习中要有明确的时序观念。此题几乎套用了2005年上海高考历史卷的第32题,命题虽然陈旧,但信息非常强烈,即要考查学生从历史地图、历史图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世界史考查范围更加合理了,体现均衡性。26题希腊、27题英国、28题涉及波兰、意大利、英国等国、31题美国、32题西欧七国、34题德国、33、35苏联(俄罗斯)、47美国。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世界史。,3主要特点:执着、回归、创新、困惑,(3)创新:与时俱进耳目一新形式创新:试题采用新材料、新问题、新情境“三新出彩”的命题方式,推陈出新,力求创新,杜绝陈题,花了不少时间参阅大量书籍和资料,在考查形式上,内容很丰富,图文并茂,表格、地图、漫画应有尽有,费尽心机设计问题,严谨精细编制答案,动了脑筋,下了工夫。,3主要特点:执着、回归、创新、困惑,(3)创新:与时俱进耳目一新题型创新:2011年和2012年高考历史第41题,分别为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和评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冲击反应”模式,是典型的开放性试题。学生还没熟练掌握,今年的第41题就变为地图(图片)信息说明题。利用图片进行高考历史命题确实是近几年来的首次,还是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生动、很直观、很形象,也很活泼。绝大多数学校和学生平时都没见过,更没做过。考的学生措手不及,很不适应。,3主要特点:执着、回归、创新、困惑,(3)创新:与时俱进耳目一新设问创新:今年高考的主观题设问特别亲睐比较题。40题实际上是中西海洋意识比较;41题是汉唐地方行政制度比较;45题是清末新政和戊戌变法比较;46题是洋务派和维新派办报比较;47题是海湾战争与越南战争比较。,3主要特点:执着、回归、创新、困惑,(4)困惑:执迷不悟我行我素试题难度较大,难度系数约036。试题全部以材料的方式呈现,材料多文言化、晦涩化、脱本化,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分析和比较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面对质疑,痴心不改;面对批评,拒绝悔改。,你可以尝试的,几点想法和做法供大家参考。我借鉴礼记中庸里的话和王阳明的思想,表述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心悟之。,一、博学之(多读哪些书?),1、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学术素养教书不但是一门职业,更是一门事业。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我认为:一个教师要使学生学有所长,自己教有特色,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坚持终身学习。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博览群书,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教育、管理、法律、民族、宗教、文化、网络、语言等等,无所不读,无所不猎。,文科综合考试命题人员大多为高等学校历史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某些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在命题的过程中,必然渗透他们关于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学术观点。现实的高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学习,力争做到入乎其内,格物致知;出乎其外,内省觉悟。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加强学习,增强历史专业素养,拓宽学术视野,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才能提高胜任力,引领学生跟上高考改革的步伐,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2读懂、研究、整合三套新课标教材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尤其要关注人民版。,3广泛涉猎大学教材及新的研究成果世界文明史专著世界文明史方面: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2年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塞缪尔P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塞缪尔P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再造。美国威尔杜兰夫妇撰世界文明史,东方出版社出版1999年。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学者撰写的文明史专著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我国学者集体写作的11卷本世界文明大系,这是我国史学界系统而全面地研究和论述世界文明发生发展过程的一次尝试。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马克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1932年生,山西文水县人。1952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56年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主要著作有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英国封建社会研究、AsianandEuropeanFeudalism:ThreeStudiesinComparativeHistory、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主编)、世界文明史(主编)等以及重要论文数十篇。,吴于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991-1994年出版(6卷本,是中国运用“全球史观”撰写世界通史的代表性著作)。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齐世荣主编:人类文明的演进,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方汉文:西方文化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徐新:西方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李其荣:美国文化解读,济南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柯尊文:欧洲史,九州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中国文明史必读书目冯天瑜:中国文化发展轨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下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启良:中国文明史,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陈旭麓的: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史类必读书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刘泽华等:中国通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齐涛等:中国通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等。钱穆:国史大纲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徐中约其著作中国近代史是美国大学中国研究的常用教科书。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史学研究成果必读书目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北师大杨宁一、孙燕京、游彪,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南开大学博导李少兵,首都师大王燕平等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三联书店),二、审问之(怎样选择最佳的教辅资料),当前历史教辅书试题解析的品质良莠不齐,53、步步高、优化探究、名师对话、金太阳等。,1、标准:好用、实用、有效,(1)教材简化、透化;(2)记忆密码化;(3)真正践行课程观(做好五个衔接:做好教材与课标的衔接。做好新教材与旧教材的衔接。做好人教版与其它版本教材的衔接。做好教材与高考的衔接。做好教材与大学教材及历史研究最新成果的衔接。);(4)相约命题专家;(5)无缝对接高考;(6)体例首创,全国一流;(7)师生普遍欢迎。,2、鄢洪林历史高考密码,三、慎思之(怎样上好课),第一轮复习:历史专题式的基础知识“网络化”阶段。复习目标是抓“点”串“线”铺“面”织“网”,构建成“点、线、面、网”立体式的知识体系。师生共同精耕细作,达到“胸有成竹”。,1、科学规划,做好各个轮次的复习,第二轮复习:历史通史式的主体知识“问题化”阶段。复习目标是针对近几年高考的常考点,做专题式的专题串讲。达到中外贯通,“顶天立地”。,1、科学规划,做好各个轮次的复习,第三轮复习:历史知识与能力“全面内化”阶段。复习目标是进行针对性训练,查漏补缺,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尽量地调整到高考的要求。达到内化升华,“舍我其谁”。,1、科学规划,做好各个轮次的复习,高考“文综”历史命题已转向以文明史观为核心的命题范式,广大教师应该调整历史专题复习的视角,了解文明史基本概念的含义,如知道什么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等,了解文明史的结构,如知道文明史包括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文明的交流、碰撞与融汇、对待文明的态度五大部分等(新教材只有三大部分)。进一步摆脱阶级斗争史范式的束缚,吸收生产力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和文化史范式等的长处,以文明史范式指导历史复习。,2、眼高,多元史观,整合历史。,文明史复习的视角,人类文明发展史: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知识文明,转型时期,转型时期,文明史复习的视角,文明史的内涵,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从横向来看人类文明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应的人类文明史就可以分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文明史复习的视角,中国古代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史。中华文明的特征。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交流与融会。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的交流与融会。,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史,古代中华文明的特点,文明史复习的视角,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文明的新生(文明的转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华农业文明的冲突与融会。(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华农业文明的挑战)。(中华农业文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应战)。,近现代中华文明的发展,文明史复习的视角,世界近现代史:西方工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史。(文明的转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工业文明的确立。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过渡。)西方工业文明的全球传播。西方工业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冲突与融会。(西方工业文明对其他文明的挑战)。(其他文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应战)。西方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会。,西方工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史,西方工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史,文明史复习的视角,文明史的交叉与比较,文明的传播,文明的交流,文明的对话,文明的碰撞,文明的冲突,文明的融会,文明的比较,3、手低,处惊不变,夯实基础。,当前高考通过“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其核心仍然是考查学生“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因此,夯实基础,守住阵地是高考取胜的秘诀和法宝。目前高考历史复习备考要克服四个误区:一是不重视记忆。有些学生认为基础知识“死记硬背”不需要了,平时挺乐意做各地所谓的模拟题,热衷于各地的信息,淡化基础,结果一到考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从下笔,逻辑混乱”。“死”读书固然不可取,但读“死”书却不可少。当然,如果只记“死”了基础知识,而不能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能把基础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加以整合,能力得不到提升,也是拿不到高分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只有“死记(史记)”,才能“背多分(贝多芬)”并没有完全过时。历史记忆力求做到:先死后活,死中求活,死活结合,死去活来。目前历史考试的特点是,仅仅记住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记忆是万万不行的。,掌握历史记忆十六字真言,先死后活死中求活死活结合死去活来,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基础不重要,能力很重要”,片面夸大了能力的重要性,实际上是放弃了基础。其实这种看法不对,新的高考改革趋势表面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反映,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不行,能力就无从谈起;“三基”夯实,能力自然水到渠成。放弃基础,只重能力,是典型的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历史基础知识,历,史,思,维,能,力,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从几年学生高考成绩来看,学生失分最多的还是在三基课本不扎实概念不清晰运用不灵活技巧不娴熟书写不美观答题不规范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第三个误区是认为“教材内容考得少,课本可抛掉”。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教材是教师教学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也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渠道,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改变观念,将“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拓展教材的内容和内涵。,第四个误区是迷信所谓的“秘卷”、“母题”、“捷径”、“宝典”。这种思想的实在是不想付出或很少付出就想得到丰厚的回报,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幻想。中国有句俗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想付出,怎么可能有收获呢?中国古人也造了一个很好的词“舍得”,要想得,先多舍一点吧!因此广大教师要丢掉幻想,脚踏实地地全面复习,坚决反对押题、猜题,踏踏实实教学,扎扎实实落实。,对策之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过好三大语言关。,高考历史试题材料的文言化和晦涩化对学生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语以及逻辑能力均有很高要求。考生的阅读能力,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欠缺,是近年高考失分的第一大原因,这无论在选择题还是在综合题都表现得最为突出。这与试题所选材料的阅读难度有关,主要是中国史涉及文言文的内容。教师要和各科教师配合,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半文半白的文字,世界史译文及一些外交文献等材料的阅读和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策之二,用课程观取代教材观,作好考试内容的延伸线。,向教材非考内容延伸。适度关注未列入考试大纲的内容、教材中的楷题字部分、注释、插图、引文等。近年的高考试题告诉我们,高考试题“超纲”现象几乎年年发生,高考早已没有了大字、小字之分,图画并不是为了美观,目录、附录不是摆设,关注每一个细节知识,这些恰恰是我们在高考中取胜的秘密武器。小字不可小视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对策之二,用课程观取代教材观,作好考试内容的延伸线。,向文化常识延伸。国家近几年特别重视传统文化,复古倾向明显,崇古情结浓厚。2013年高考儒家道统等。,对策之二,用课程观取代教材观,作好考试内容的延伸线。,向教材课后习题延伸。向历史概念延伸。向新教材(包括选修教材)延伸。向大国历史延伸。向史学评论延伸。向语文延伸。向史学研究成果延伸。向政治地理延伸。,对策之三,全面复习,吃透历史。,用“望远镜”整体把握历史。用“多棱镜”全面认识历史。用“显微镜”深度挖掘历史。用“磁共振”透视透析历史。,启示,基础是生命线,课本是得分之本。狠抓课本不放松,咬定基础不落空。,多年的高考经验告诉我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那种认为基础不重要,教材可抛掉的观念是错误的,也是及其危险的。,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但只要我们过好了基础观,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四、明辨之(怎样选好题?),1、牢记四大考核目标,精确打击,提高能力。,继续保持能力考核,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已成为高考明确取向。高考历史的难度不会降低,这一点,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历史考核目标要求,历史考核目标要求,2选精讲透,准确打击,学生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一定有效的训练才能获得。“让学生跳出题海,老师就需跳进题海”。我认为,要想精确打击,提升学生的能力,要在选题“精”、训练“实”、讲解“透”上狠下功夫。选题要具有典范性、创新性、仿真性,每周一次,力争做好三类训练。,2选精讲透,准确打击,第一,“自我变态”做真题,即做近几年的高考真题。真题训练是最好的训练方式。高考试题展示了命题人的命题理念、命题范式、设计思路、立意角度、试卷结构、呈现方式、考核范围和参考答案等,它是考生了解考试的窗口。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高考题最典型、最权威,水平最高,也最具有示范性。因此有时间,建议广大教师把近五年的高考试题都花正规时间按高考要求做完,并严格按高考评分标准给学生评分,让学生在做高考试卷的过程中去熟悉高考、感知高考、感悟高考。,2选精讲透,准确打击,第二,“寻花问柳”选新题,即做精心筛选的别人命制的试卷或试题。筛选时要规范、要新颖、要灵活,尽量与新高考题型及设计特点保持一致。训练量要适度,难度要适度偏高。讲评要及时、全面。,2选精讲透,准确打击,第三,“喜新厌旧”创新题,即做自己精心编制的原创题。借鉴高考试题,原创高质量试题。精选原始材料(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对文言文、半文半白的文字,世界史译文及一些外交文献,这些学生阅读能力欠缺的文字进行专项训练);体现多元史观;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四种能力。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脱本”作答能力的训练(坚决摈弃传统的“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减负增效,提高复习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精确打击,将能力落到实处。,五、笃行之(怎样提高学生的得分率?),考场如战场,我们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不光要把握高考试卷的特点和命题趋向,也要了解在历年高考阅卷过程中由阅卷老师总结出的考生普遍性问题,以资借鉴。,1、摸清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对症下药。,基础知识欠缺。“三基”不扎实,教材不熟、运用不活、理解不透是普遍问题。阅读能力欠缺。读不懂材料。学习习惯欠缺。浮光掠影,马虎跳读,没有刻划,没有淘汰。解题技巧欠缺。技巧不熟练,应变能力差。逻辑分析欠缺。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意图。文字表述欠缺。归纳概括能力欠缺,学术语言表述能力弱。文史常识欠缺。不喜欢记忆,积累不够。读图识图欠缺。史图脱节,空间概念模糊。答题规范欠缺。书写不工整,书写不规范。心理性格欠缺。,学生高考失分的原因,以上十点,归纳起来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原因。结合成功教师、成功学生的经验,结合我多年的做法,我认为培养学生要做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1)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端正,热爱学习,勤奋学习。,2硬件要“硬”,失误少排放。,(2)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如阅读教材习惯“三点式”字斟句酌,不留疑点。刻画记号,强化重点。归纳概括,浓缩要点。,如阅读主观题的习惯“三划式”角度划圈圈。关键字词划点点。不同观点划竖线。,2硬件要“硬”,失误少排放。,(3)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平时训练不打折扣、不要写漏字、不要写错字、不要看错题、不要审掉题、不要在非答题区域答题等),2硬件要“硬”,失误少排放。,(4)提高应试技巧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选择题的构成:题干部分、备选项部分。题干要“三审”明确设问意图。一审:时间空间角度明确考查的范围。二审:肯定否定明确考查的方向。三审:关键词明确考查的内涵、外延。,2硬件要“硬”,失误少排放。,(4)提高应试技巧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阅读材料要“三划”。角度划圈圈。关键字词划点点。不同观点划竖线。,2硬件要“硬”,失误少排放。,(4)提高应试技巧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审题要“三定”定向词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定法词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思路。定位词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表述。,2硬件要“硬”,失误少排放。,(4)提高应试技巧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答题行文要做到“四性”。逻辑性:同一段内部先后有序,或先因后果,或总分结构,或并列关系。层次性:按问按点作答,做到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学术性:语言要有历史学科特点,忌口语化,要使用历史术语表达概括性:内容全面,语言精练,表述准确,言简意赅,尤其强调有关键词。忌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2硬件要“硬”,失误少排放。,(5)很抓规范书写要美观、答题要规范。试卷不是给自己看的而是给评卷人阅评的。因此,要给评卷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必须书写规范,层次分明,要点清晰,重点突出,否则评卷人可能看不清,甚至找不到你的得分点,这导致很多同学自我感觉良好却拿不到高分。因此做解答题时切忌只求结论,不顾过程,要力争既对且全,把该得的分都拿到手。,2硬件要“硬”,失误少排放。,答案形式要做到“四化”:关键词、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规范化。高考阅卷评分是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的。答题时不要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让阅卷老师在茫茫字海中寻找要点。段落化:一个问题层次答完后,自然分出一个段落。这样答题思路很清晰,同时便于老师阅卷,也易得高分。要点化:根据题意,写清要点,如要答原因,写出“原因:”。序号化:在每一个要点前面标出序号,有几个要点就标几个序号。这样能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如:“(1)原因(2)过程”等。规范化: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行文规范。,2硬件要“硬”,失误少排放。,3软件要“软”,遗憾零排放。,“克拉克现象”是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屡屡失常的现象。其由来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澳大利亚长跑健将,从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在他运动巅峰期的两届奥运会上,却连连失常与金牌无缘。由此,人们以这位运动员的名字来形容大赛中的失常现象。其实,“克拉克现象”并不奇怪。面对决定人生前途的高考,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导致魂飞魄散,信号中断,思维停止。不少优秀的学生甚至看错了题,审错了题,考试题目做不完,会做的没做,会做的做错,考试非常反常。考试结果出来之后,不仅自己难以接受,与名校失之交臂,也让家长、老师扼腕叹息!,对策之一:调整训练心态。“平时训练考试化,平时考试高考化,真正高考平时化。”做到紧张训练,平和高考。,3软件要“软”,遗憾零排放。,平时训练考试化,平时考试高考化,真正高考平时化。,对策之二,调整考试心态。有一位教授说了一句话:“高考,四分考实力,六分考心理。”就是说一个人心理调节成功与否,将会极大的影响到他的高考成绩。在剩下的几天的时间里,重要的不再是知识掌握的多少,要弥补也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调节,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为题易而喜,不为题难而忧”,只有平和的心态才能让人最放松,从而发挥出人的最大潜能。我们要除去对结果的患得患失,过程精彩,结果就一定精彩。禅宗有这么一句话:用出世心做入世事。我们要尽力做事,要学会尽可能地忘掉得失功利。什么叫优秀?那是理想和良好心态的结合。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克服急躁情绪,沉着冷静,平和高考,从容高考,自信高考。,对策之三,调整角色,理解万岁。性格决定命运。优秀学生的性格是一把双刃剑,处理的好,成就辉煌;处理的不好,错失良机。优秀学生有灵性、有思想、有主见,但同时有点自我、自大、自负。在碰到一些偏难怪异的试题时,一些优秀学生考虑的比一般要多,因此干扰的因素也比一般学生要多,搞的不好,往往就会目中无人,喧宾夺主,自出新裁,自鸣得意,没有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没有理解材料作者的思想,以己见代替他见,导致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作出了错误的选择。基于高考能力考核要求和高考的实际,部分优秀学生要适当地调整心态,转换自己的角色,学会倾听作者,走进作者,理解作者,与命题者(材料作者)心灵相约,真诚对话,达到和谐共鸣,做一个正确的理解者和解读者,而不是一个探究者和创新者。套用一句老话:理解万岁。,六、心悟之(琢磨猜想高考怎样考),两个建议:第一个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这里不变是指知识不变,所以就强调我们对基础知识要把握的非常牢,而万变是题型每年都在变,所以这时候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行为动词就更加的关键。第二个就是,“万变不离其宗”。每年的题千变万化,每年的背景材料千变万化,而不变的是什么?宗是不变的,就是说仍然是在考察学生的能力。,总之,课程改革以来,以能力考查为核心,高考历史试题的形式在不断创新,而且创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备考教学往往是高考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高考以什么形式考,我们就以什么形式教,我们的备考思路总是滞后于高考。比如我们只追逐高考试题的现有形式而从不顾及其它,一旦试题形式发生变化,考生由于缺乏心理准备和适当的训练,他们考试的结果就可能受到影响。所以,中学历史教学要积极主动地应对高考,就必须转换思路,树立“变”的意识,做好“变”的准备。,观念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的源头在哪里?在学习。历史的活水在哪里?在思考。只要老师们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只要老师们探索研究,把握高考命题的走向,科学备考;只要我们结合学情,改进自己的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三性”。我相信我们就一定能决战高考,决胜高考!年年高考年年考,事事难成事事成。祝老师们心想事成!,武汉外国语学校鄢洪林18108669368yanhonglinwhQQ:2209451062,与时俱进,迎接挑战!,武汉外国语学校,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