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蜀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2699594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蜀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蜀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蜀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自主赏析蜀相,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及其作品,了解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2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初步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体会律诗中“起、承、转、合”四联的结构及其各自在创设意境上的作用,掌握怀古诗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或借古人以自况的手法。3体会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课前预习,1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被誉为“诗圣”。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前期的作品展示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代表作是望岳。安史之乱前夕,他十载长安生活,流传下来的诗约100余首,其中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不朽的名篇。,(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安史之乱后,他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6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在漂泊西南时期写了咏怀古迹五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其他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客夜九日登梓州城征夫旅夜抒怀宿江边阁登岳阳楼蜀相野老恨别宿府阁夜白帝诸将5首、秋兴8首、登高江南逢李龟年客至江畔独步寻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c,l,pn,j,jn,ho,看望,拜访,关心,照顾,不过,只是,看,扶助,成功,渡河,进入课堂,1蜀相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_答:最传神的是“寻”字。诗人借“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信步由之。它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深沉的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对翠柏的描写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2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_答: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便使人自然生出“感悟怀人”之意。,3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_答:三顾茅庐,鼎定三分,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4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_答: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1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准确。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为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我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为了事业和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2分析颈联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情感。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意十分丰富。既真实地展现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用了浓重的笔墨着力点明。,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伟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B,2用原诗语句填空。交代丞相祠堂所在处所的诗句是:_描写祠中景象的诗句是:_概括孔明一生功业的诗句是:_表现诗人对孔明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的诗句是:_,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B,A,5对这首诗词句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丞相”指蜀汉丞相诸葛亮,“丞相祠堂”就是现在的武侯祠。“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意为柏树茂盛的地方。B颔联“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这两句写出了祠堂的寂寥冷落,悄无人迹。C颈联“频烦”即“频繁”,连续。“两朝开济”指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和辅佐后主刘禅渡过难关,巩固帝业。D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指刘备出兵伐吴因兵败而死于白帝城。“英雄”指诸葛亮,他为刘备的失败和病死哀痛不已。【解析】“身先死”指诸葛亮,“英雄”指天下的英雄。,D,6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祠堂之景。首联一问一答,写出了诸葛亮祠堂的位置和特征。颔联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B“寻”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自春色”、“空好音”则以衬托手法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虔诚。C后四句写诸葛亮的功绩: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尾联对他的壮志未酬表示出深深的遗憾和叹惋之情。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分别成为歌颂诸葛亮功绩和精神的千古名联。【解析】颈联是概括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尾联是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伟业未竟的痛惜心情。,C,7下列各项内容中不符合本诗艺术手法和特点的一项是()A情景交融B渲染夸张C借古寓今D直抒胸臆8下列各项内容中不符合本诗内容特点的一项是()A感物思人之悲B拯民济世之志C壮志未酬之感D超脱达观之想,B,D,9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寞。B“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C“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D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E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AE,【解析】B项,“令人心情愉悦”理解有误;C项,“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方法”分析有误;D项,“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分析有误。,10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第一问: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第二问:既含有诗人对倦鸟归林的羡慕,又饱含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