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2697332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主干知识梳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和_。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_和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_的观点。(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_的观点。,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变化,过程,固有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形而上学,承担者,唯心主义,3运动与静止,根本性质,某种特殊的运动,无条件,永恒,绝对,有条件,暂时,相对,相对静止,形而上学,相对主义,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联系。特别提醒:正确认识规律三方面的内涵,运动是有规律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_的规律。3方法论要求(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_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人的意志,固有,尊重,条件和形式,1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挤压孩子的休息时间,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这表明()A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课外补习不利于学生成长C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认识活动,外来的干预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D规律是客观的,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D,解析材料中家长的做法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D符合题意。A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观点错误。B、C表述不科学且不属于哲学道理。,2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带来极大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解析本题考查事物是运动、变化的。A表述错误,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旨在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故选B。,B,3马克思认为:“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说明()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ABCD,D,解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说法错误;“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强调的是一切物质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正确;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与题意不符。,释疑解惑升华,1有人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因而也能改变规律,这一观点对吗?提示:不对。任何具体运动规律,其存在和发生作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价值规律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才能存在和发生作用。人利用规律正是改变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进而使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结果产生了有利于人的变化,但不能认为是改造了规律本身。规律是客观的,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2物质的固有属性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一回事吗?提示:(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是说物质的本质,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这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的属性,它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而言的。3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永恒的,因而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这一观点对吗?提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变化,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1教材P31“探究问题1”提示:(1)易传中的这句话揭示了大自然日往月来、寒暑相推、变化无穷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2教材P31“探究问题2”提示:(1)不能。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存在于人的“心”、概念或精神之外,运动是客观事物的运动。“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主体是人脑。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2)没有。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教材P32“探究问题1”提示:(1)没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这句话错在把相对静止看成了绝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只是它们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但它们始终是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的,如微观上构成建筑材料的分子、原子在运动,宏观上它们始终在随着地球一起运动等。,4教材P32“探究问题2”提示:马克思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性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欧布里德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定了相对静止,导致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教材P33“探究问题l”提示:人类根据元素的排列和出现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发现并推算出新的元素,遵循这一规律人类就可以继续发现新的元素,也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制造出新的元素。,6教材P33“探究问题2”提示:(1)“永动机”之所以无法制造出来,是因为它没有遵循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因此,永远转动的永动机只能是人们头脑中非科学的幻想。(2)焦耳的成功告诉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7教材P34“探究问题”提示:(1)不能。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是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的,因为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人类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人们利用流感病毒的裂变和传播规律,有效抗击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人们利用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等等。这说明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重点难点突破,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突破点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2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初印象容易长期在记忆中占支配地位;近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后印象在记忆中占主导地位,人可能会因近因效应突然改变对该事物的原有看法。以下从哲学角度对这两种心理效应的评价合理的是()首因效应忽视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近因效应忽视了事物是绝对静止的二者都不懂得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二者都犯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C,ABCD解析根据题中对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解释,从哲学角度看,首因效应将最初印象当成了对事物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忽视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符合题意;无论是首因效应还是近因效应都割裂了事物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符合题意;中“绝对静止”说法错误,排除;说法错误。,对点训练1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BCD,A,解析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不是材料所表明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世间万物,变动不居”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故选A。,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突破点2运动是有规律的,方法论:(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特别提醒: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1)哲学上的规律和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不同于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规律和规律性现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需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规律性现象是浮于外表的联系,形式多样且多变易逝,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虽然规律总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的背后也总会隐藏着规律,但规律不等于规律性现象。,(3)规律和规则,(2016全国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B,ABCD解析毛泽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灵活调动军队,做到了从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战争规律,入选。把认识作为行动的出发点,说法错误,故排除;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的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不选。,对点训练2“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中的这段话意思是说: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有()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ABCD,D,解析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适合题意;题中没有体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