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儒家人文精神.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689562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2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亚儒家人文精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东亚儒家人文精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东亚儒家人文精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第二讲东亚儒家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引言,1.教育是提升生命的伟大志业(日常法师)教育是人类升沉的枢纽(日常法师)2.上周:开宗明义为什么要重温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本周:总论什么是儒家的人文精神,本讲问题,1、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什么?2、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主要面向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西方文化传统的人文精神,神的意志vs.人的命运上帝vs.人,Sophocles(496-406BCE),Homer(8thcenturyBCE),Aeschylus(525-456BCE),东亚儒家传统人文精神的奠基者孔子(551-479BCE),东亚儒家传统人文精神的承继者,1.中国:士大夫2.德川日本(1600-1868):武士3.朝鲜王朝(1392-1910):贵族,东亚儒家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1.儒家核心:人之可完美性成为君子(孔子)成为大丈夫(孟子)成为圣人2.中华文化无创世纪圣经,所以在日常生活用中可以俗为圣。(通过“经典”的体验),东亚儒家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3.中西人文精神的比較,儒家:VS.人之可完美性(Perfectibilityofman)身心一如自他圆融天人合一,犹太基督教:原罪(guilty)自我的軟弱(新約馬太福音)人之墮落性(fallibilityofman),身心一如东亚儒家的身心哲学,儒家思想中的自我概念孔、孟均肯定,人可以自作主宰,通过自我的转化而完成世界的转化。,孔子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論語顏淵)克己復禮视频,儒家思想中的自我概念,孟子道德自我的建立【此之謂大丈夫】视频,原文: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儒家思想中的自我概念,1学是为了转化心与身,使人的意志成为人的行動的主导者。2.人与世界的关系取取决自我的意志。,荀子(298-238B.C.),儒家思想中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分:内、外1、内部:强调身心互滲、身心一體,即:身体的本能与心的克制2、外部:就人与外界关系,主张自我的转化是外界转化的础,中庸朱訂第22章: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自他圆融个体与个体,孔子在复杂社会中,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之中定义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仁者,人也。(中庸20)论语中言仁58章,仁字共106处。,仁者,人也,二人為仁,父子而盡其分則仁也,君臣而盡其分則仁也,夫婦而盡其分則仁也朝鲜時代儒者丁若庸(茶山,1762-1836),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之一体性1、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2、人与自然都具有共同的本质仁。,天人合一,1.南宋程顥、程頤: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2.北宋朱熹:仁说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3.明朝王阳明:大學問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小人矣。大人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非意之也,其心知仁本若是。,天人合一,三项命题:人与万物是一体的。凡是分的都是不理想的。人之所以与万物为一体,本是因为人内有仁。如何可能?每个人都有善和良知,也是佛说人人都可成佛。,天人合一,成效:1、人在日常中践行“仁”与宇宙形成通感。“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2、儒家的宗教性融入礼仪性。,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將生理的身体转为為文化的身体,完成身与心的统一;以文化认同作为基础,而化解并转化自我与他者的紧张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东亚儒家人文精神在21世纪的新展望,关键字,1.君子2.身心一如3.自他圆融4.天人合一,音乐欣赏,拉紧我的手在多麼遠的前生,我們曾一同約定。莊嚴的誓句,溫婉的笑意,相約共度蒼生。穿越阿穿越!多少世、多少生。沒有地獄、餓鬼、畜生。把握飛翔的高度,那堪修大乘,四輪的暇滿身。拉緊我的手,拉緊我的手飛呀飛呀飛!迎著那燦爛佛光穿越道次美妙山崗,,讓我們以心光照耀,皎潔皓月,就在你身旁。拉緊我的手,拉緊我的手,飛呀飛呀飛!迎著那燦爛佛光,穿越道次美妙山崗,讓我們以心光照耀,皎潔皓月,就在你身旁。阿!流動的是教言的風,吹送諸佛心語。阿!讓每一位眾生都知。我將解脫你,我將解脫你,我將解脫你,拉緊我的手,拉緊我的手,拉緊我的手,拉緊我的手,拉緊我的手(反覆七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