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其一)》.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674687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夜别友人(其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春夜别友人(其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春夜别友人(其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唐人送别的习俗,1、折柳送别2、饮酒饯别3、唱歌送别,送别诗的特征,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驿站、码头等,杨柳、酒等,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折柳送别,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饮酒饯别,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美酒:,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唱歌送别,送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劳劳亭歌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谢亭李白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春夜别友人(其一)陈子昂,一、诗人陈子昂1、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2、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歌。3、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诗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白居易评价:“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此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这首离别之作,就从宴会的情景落笔。,写作背景,1、对照注释自由朗读。2、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意。3、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齐读全诗。,主旨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初读诗歌,把握主旨,思考: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由一场筵席来表达朋友依依惜别之情,三、讨论、鉴赏全诗(一)炼字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你认为上下句中各有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你认为上下句中各有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上句“吐”字用得好。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若失,目光只是凝视着青烟的神情。下句“对”字用得好。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境界之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上下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最好,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隐”字写出了西向低沉的明月隐于树荫,“没”字写出了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二字点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突出了作者与友人之间难分难舍、不忍别离的深情。,炼字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表现手法,赏析每一联的各用了什么手法?,、首联采用了哪些手法?A、比拟B、烘托(衬托):沉闷郁结的别离之情。、你能从颔联中找出哪些表现手法?A、用典:以琴瑟比拟友情深厚。B、烘托(烘云托月、衬托、渲染):渲染离情的缠绵。,、颈联的写景对抒情的作用是什么?以景衬情、借景抒情。所写之景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尾联中“悠悠洛阳道”是作者眼前所见之景吗?它对于抒情的好处是什么?不是,是想象之景。寓离别伤感之情于想象之景,更能体现别情的深厚浓重。因而此诗的另一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银烛青烟金樽绮筵,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悠悠古道,情感:,相对无言离情缠绵,时光催人难舍难分,悠悠离情此会何年,空间:,景色:,离堂华筵室内,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之中的深挚情感。背诵全诗。,记忆中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