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变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673832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国时期的变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战国时期的变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战国时期的变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国时期的变法(前356、前350年),课程标准: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主要法令和具体措施(内容),认识其特点。3、讨论商鞅个人的结局,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导致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各国先后进行了变法。,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日益发展。,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他们要求进行改革,维护自己的利益。,各阶层代表人物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2,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各国的变法概况(p15页导语、p16页知识链接)1.概况:变法国家赵国、楚国、韩国、齐国、吴国、秦国、魏国;其中以秦国为最。(战国七雄皆进行了变法)2.魏国和吴国变法概况,客观上:时代背景-大变革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秦国摆脱落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主观上:秦孝公等国君的励精图治。商鞅取信于民,立志改革,二、商鞅变法的历史原因,即前面所讲的时代特征,指导思想,宗旨,性质,范围,三、商鞅变法的概况,法家理论;,富国强兵;,地主阶级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奖励,第一阶段前356年,第二阶段前350年,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四、变法内容,教材内容梳理:两个阶段,七条内容,)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允许土地买卖,1、经济上,)奖励耕织,3)重农抑商,归纳整理,4)统一度量衡,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秦国实力的增强,促进秦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积极:,封建社会初期,促进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消极:,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废井田,开阡陌。因为它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奠定了封建经济发展的经济基础,1)废除分封制,推广县制,由国君任免官吏,强化中央集权,2)什伍、连坐制度,2、政治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加强了对人民控制(残酷性),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3、军事上,4、社会生活上,移风易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增加小农户数,提高其生产积极性,也可列表归纳商鞅变法的的内容:,也适用于其他改革内容的归纳,只需将该表第一列类别部分作相应修改,尤其适合预习时自己使用,1.性质:一次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积极作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军事上,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3.局限性:轻视教化,实行严刑苛法和高压政策产生了消极影响,五、影响,成功,思考一、商鞅变法的结果,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为什么?,成功依据: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商鞅个人的命运说明:改革具有复杂曲折性;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摘自谏逐客书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摘自汉书食货志,(1)三个材料中哪一个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2)你认为材料一中哪句话最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为什么(3)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哪里?,思考二:阅读下列材料,(1)材料一完全支持商鞅变法。(2)“民以殷盛”。变法后,对老百姓来说负担仍比较重。(3)认为商鞅为人“刻薄人也”,其“变法”为“挟持浮说,非其质矣”,指责变法。仅从其品德方面评价,没有认识到其历史进步性。,(1)商鞅变法鼓励“农战”和“法治”;(2)这次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思考三: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一、改革的原因-智者的选择,改革的必要性:1.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2.民族大融合逐渐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3.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中原比较先进。4.严重的社会问题: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导致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可能性: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态度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由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后期主要由孝文帝主持,重点是汉化政策1.均田制: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露田不得买卖,桑田可以买卖,并要负担租调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影响: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整顿吏治原因:内容:官吏任期考核制;俸禄制。评价:3.推行“三长制”:4.迁都洛阳:原因目的:推动改革的深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过程:493年意义: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促进了胡汉民族融合。,5.革除旧俗,措施: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仿行汉人的典章制度意义:促进了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文化,谐音记忆方法:姓服话通婚,三、改革的影响,性质: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改革。,1、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北方农业;洛阳的地位,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五胡内迁;正音;胡汉交融(p35倒数第三段),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基于这样的认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拓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特点和认识,特点: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后期孝文帝主持侧重实行汉化政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认识: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1、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先进文化的吸引民族矛盾尖锐A、B、C、D、,2、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B、鲜卑贵族C、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D、汉族地主阶级,训练设计,3、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B、迁都C、汉化政策D、颁布均田令,4、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C、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D、恢复和发展经济,、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均田制B、宗主督护制C、三长制D、整顿吏治、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C、避免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D、减少变法的阻力,、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有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引自魏书高帝纪下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引自资治通鉴,回答:(1)据以上材料,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2)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答:迁都洛阳,改姓氏,用汉姓;禁胡服,穿汉服;说汉话。消除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答:主观动机是想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但在客观上对当时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的融合作出了贡献。,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冯太后,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三长制: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内容:邻长里长党长注: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职能: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影响: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取代了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户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从平城方面看,政治,经济,军事,历史,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王安石变法1069,这位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一个本来应该大写的儒者.,列宁称他: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政治改革家,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一、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冗官、冗兵、冗费”现象,财政危机,1.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政治危机(阶级矛盾),辽、西夏的威胁,边患危机(民族矛盾),军队战斗力低下,(积贫),(积弱),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形成的原因和根源,具体原因,根源,北宋初年为集中行政权,一职多官,扩大科举取士人数,政府将受灾流民编入军队,为集中军权,扩大禁军数量,为对付辽、西夏在边境大量屯兵,军队、官员人数激增,大兴土木,每年向辽、西夏交纳“岁币”,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请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的什么状况?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状况出现?,北宋中期,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由于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兵、冗官的局面,王小波、李顺起义,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即北宋初期)二月,四川饥民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很快壮大,增加至数万人。十二月,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李顺为头领继续斗争。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李顺又善于收用人才,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起义军攻下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李顺为大蜀王,改元应运。宋太宗急令亲信宦官王继恩领大军攻占了剑门关,经栈道长驱入川。五月,王继恩攻破成都,李顺战死。十一月,李顺余部被击溃,起义军被镇压下去。,北宋、辽、西夏形势图,1005年,澶渊之盟:北宋每年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1044年,宋夏议和:又给西夏岁币-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2.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直接原因:,宋夏战争的惨败,社会危机迅速加深,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人物:,范仲淹,措施:,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结果:,失败,失败原因,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宋仁宗动摇,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范仲淹(9891052),范仲淹的故乡苏州天平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巩固练习1,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A.辽、夏的军事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B,3.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又造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最大教训是()A政治改革应与发展经济相结合B要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C必须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D应加强地方防御能力4.北宋统治者采用“分化事权”方法的直接结果是()A.防止了文官武将专权B.形成了“积弱”的局面C.形成了冗官局面D.导致财政入不敷出,A,C,二、王安石变法,1.背景,原因:,北宋积贫积弱,面临严重社会危机,财政危机,政治危机,边患危机,条件,庆历新政奠定基础,宋神宗的支持,部分封建士大夫的推动,目的:,缓解社会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2.内容,思考题1)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原因是什么?2)王安石认为农民不能生产的原因是什么?3)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方法是什么?即: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生产过少,土地兼并徭役繁重,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缓解财政危机,改变积贫局面。,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减轻人民负担抑制豪强兼并促进生产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内忧外患,改变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节省政府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增加武器装备,为变法育人才,造舆论,科举改革整顿太学,培养了革新人才宣传了革新思想,富国,强兵,育才,3.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现象,经济:,生产发展,财政增加,军事:,军力增强,扭转被动,局限:,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最终失败,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失败原因,触犯地主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指导思想有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实施时过于急进,宋神宗动摇变法的决心,材料,北宋习武图,根据上述两幅图片,概括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耕织图,材料,1074年,河北闹旱灾,农民到处逃荒。有一个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神宗,说旱灾是变法造成的,要神宗把王安石撤职。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逼神宗停止新法。神宗被迫将王安石免职。王安石本人急功近利,求效太速,对于一些别有用心的奸诈投机者认识不足,提拔使用了一批贪官、小人来推行新法,结果是适得其反。使本应造福于民的新法成为祸害百姓之法,遭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王安石只看到豪强兼并、农民破产的事实,并未看出之所以产生兼并的根源。他试图用和平改良的政策来解决社会内部的矛盾,但未看到矛盾的根源是封建势力与商人、高利贷者结合形成的剥削关系。而他要求的并不是从根本上斩除封建势力,只是用政府法令来限制腐旧阶层的一部分的利益,阶级利益的冲突在所难免。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巩固练习2,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主要目的在()A.抵抗辽国的进攻B.加强对农民阶级反抗的镇压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与大地主斗争的力量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B,B,C,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是()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募役法D.青苗法5.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6.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B.C.D.,A,B,D,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者,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8.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A.B.C.D.9.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是()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设军器监,A,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