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十六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中考化学(山东专用),A组20142018年山东中考题组考点一实验方案的设计,五年中考,1.(2018山东聊城,14,3分)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B粗盐中的氯化钠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所以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故A正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从混有少量NaCl的KNO3中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应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B错误;氯化钡与氯化镁不反应,能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所以可用适量的BaCl2溶液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故C正确;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会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会降低,而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所以可用加水,观察的方法加以鉴别,故D正确。,方法总结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题型,同时也是实验教学的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理解透彻,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易错警示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的物质,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2.(2018山东德州,16,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C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与一氧化碳不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Fe和氯化镁不反应,与氯化铜反应,证明活动性MgFeCu,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3.(2017山东聊城,13,3分)下列有关物质区分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用氢氧化钙区分氯化钾和氯化铵C.实验室用品尝的方法区分食盐和蔗糖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绒线和棉线,答案C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A正确;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氯化钾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故B正确;在实验室不能用品尝药品的方法区分药品,故C错误;羊绒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灼烧棉线没有这种气味,可以区分,故D正确,4.(2016山东泰安,11,2分)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A.CuCuCl2Cu(OH)2B.H2OO2MgOC.CaCO3CaOCa(OH)2NaOH溶液D.MgCl2Mg(OH)2Mg,答案C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故A错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该方案理论上正确,但水通电分解制取氧气的成本较高,经济上不合理,故B错误;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该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较为简便,经济上也合理,故C正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钠不能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镁,故D错误。,方法总结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经济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简约性的原则。,易错警示铜排在H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5.(2014山东莱芜,12,2分)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要证明Cu、Zn、Ag的活动性顺序,必须要做的实验是()A.B.C.D.,答案A实验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说明锌的活动性强于铜;实验说明锌的活动性顺序排在氢的前面,故实验就可说明活动性:锌铜银,实验不必做。,6.(2017山东泰安,27,6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将250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未结冰);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OH溶液5mL;倒转饮料瓶,轻轻振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按下图连接实验装置。取50mL待测液置于装置B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K,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打开开关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C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0.394g。资料:CO2与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g/mL。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过程中,C装置中的现象是;(2)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装置D的目的是;(3)步骤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4)步骤鼓入空气的目的是;(5)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为g/L(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忽略不计)。,答案(1)冒气泡,溶液变浑浊(2)CO2+2NaOHNa2CO3+H2O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干扰实验结果(3)防止二氧化碳逸出(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将产生的CO2全部排入C中完全吸收(5)1.76,解析(3)步骤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防止二氧化碳逸出。(4)步骤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C中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5)设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Ba(OH)2+CO2BaCO3+H2O44197x0.394g44197=x0.394gx=0.088g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为:=1.76g/L。,1.(2018山东济宁,9,2分)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A.CCOCO2B.MgMgOMgCl2C.CuOCu(OH)2CuCl2D.NaOHNaClNaNO3,考点二实验方案的评价,答案C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A能实现;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B能实现;氧化铜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铜,故C不能实现;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故D能实现。,解题关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熟知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易错警示可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碱,难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不能和水反应生成碱。,2.(2017山东临沂,15,2分)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为便于观察,在教室内关闭门窗做红磷、白磷燃烧的对比实验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C.在实验室里,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D.测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其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答案A红磷、白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白烟,应将门窗打开,故A的做法不科学。,3.(2017山东泰安,20,2分)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答案CC项,缺少“铁钉只与空气接触,不与水接触”的实验,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4.(2016山东东营,9,4分)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答案D冷而干燥的烧杯能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但不能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A不能达到目的;证明铁在氧气中能燃烧,需要将铁丝表面的铁锈用砂纸打磨干净,故B不能达到目的;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且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C不能达到目的;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能达到目的。,采分要点熟记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实验结论的验证方法是得分的关键。,5.(2014山东泰安,17,2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方案一:CuCuOCuSO4方案二:Cu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比较上述两个方案,你认为方案一的优点是()节约能源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提高硫酸的利用率提高铜的利用率A.B.C.D.,答案A方案一中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方案二中Cu+2H2SO4(浓)CuSO4+SO2+H2O;则生成相同量的CuSO4,方案一中H2SO4的利用率高,且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故选A。,6.(2018山东济宁,18,4分)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利用图装置将足量的盐酸加入到10.0g水垢中。随反应进行,装置C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图,图(1)向图装置A中不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2)若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水垢中含有其他成分,请根据图数据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是,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不要求计算过程,精确到0.1)(3)若考虑盐酸的挥发,会造成水垢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1)将装置A、B中的二氧化碳排入C装置,并被吸收(2)7.5g25.0%(3)增大,解析(2)从图中看出最终装置C增重3.3g,即吸收了3.3g二氧化碳。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3.3g=x=7.5g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100%=25.0%。(3)若考虑盐酸的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装置C增加的质量偏大,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会造成水垢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增大。,考点一实验方案的设计,1.(2018河南,7,1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B组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答案CC项,碳酸钠与盐酸在烧杯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易错警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反应物和仪器的要求:反应物必须选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若反应过程中有气体参与,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2.(2017河北,6,2分)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图所示实验中的()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丁D.丙和丁,答案B验证铜生锈的条件除有水和氧气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必须通过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要求一个是铜能同时接触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另一个是铜只接触水和氧气。,解题关键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时,根据题目要求在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3.(2018江西,14,3分)下列方案正确的是(),方法点拨除杂三原则: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易分离生成物是气体、沉淀或水,容易分离。鉴别方法:根据物质不同,性质不同,加入同种试剂后产生的现象不同进行鉴别。,答案B取样,分别滴加水(或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等),解析A项,硫酸铁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铁是新杂质,方案错误;B项,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反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与硝酸镁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可以鉴别;C项,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应先加水溶解、过滤,然后蒸发;D项,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鉴别;也可以利用稀盐酸来鉴别,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而氧化钙没有。,4.(2016北京,38,4分)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1)连接仪器后,关闭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2)实验1中,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中,关闭K后的现象是。(3)实验2中,仅对比步骤和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答案(1)装置气密性良好(2)Zn+2HClZnCl2+H2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瓶中液面下降,锌粒与液体分离(3)与氧气接触,解析(2)瓶内发生的是锌粒与稀盐酸的反应,故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关闭K后,因继续产生气体导致瓶内压强增大,所以瓶内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锌粒分离,反应停止。(3)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80的热水,至浸没白磷时,白磷不燃烧;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关闭K,白磷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5.(2015湖南郴州,28,8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标签如图)。他们提出可能是Na2SO4、NaHCO3、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查阅资料:三种物质溶液在常温下的pH如下表,(1)小新同学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理由是。(2)标签破损的原因是。(3)为确定其成分,小新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4)小芳认为可以设计更简单的实验方案,该方案是:(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答案(1)NaHCO3因为化学式中Na的右下方没有2(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或标签腐蚀,撕破等合理即可)(3)产生白色沉淀有气泡产生(只要答了“有气泡产生”给满分)(4)用试管取少量无色溶液,加入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原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用pH试纸、酸溶液、紫色石蕊等试剂检验,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由破损标签可看出Na的右下角有数字2,故不可能是NaHCO3。(2)标签破损可能是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试剂腐蚀了标签,也可能是标签被撕破了。(3)BaCl2与Na2CO3反应,会生成BaCO3沉淀,BaCO3沉淀能溶于盐酸同时生成CO2气体。(4)可取少量溶液加酸,通过生成CO2气体判定是Na2CO3溶液,或利用Na2CO3溶液显碱性,通过加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溶液或测定pH判定是Na2CO3溶液。,考点二实验方案的评价,1.(2018吉林,10,1分)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A.制备: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B.鉴别: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C.除杂:用溶解、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答案B氯化钾、二氧化锰受热都不分解,也不反应,无O2产生,A错误;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木炭粉与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正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需用溶解、过滤法除去,C错误;检验水应用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D错误。,方法技巧鉴别不同物质时,主要看所用的物质能否与待区分物质作用产生明显不同的现象;选择除杂试剂时,主要看所用的物质是否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且反应后不能产生新的杂质。,2.(2018安徽,9,2分)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答案AA项,其他条件相同,水的温度不同,能实现“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的目的;B项,没有控制水为唯一变量,所以不能实现“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的目的;C项,选择的可燃物不同,空气不是唯一变量,所以不能实现“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的目的;D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酚酞遇碳酸不变色,不能实现“探究CO2与水发生反应”的目的。,知识拓展控制变量法基本思路是:假设某个探究的实验对象可能受到A、B、C、D、E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判断其中A因素是否会对实验对象造成影响,可以控制除A以外的B、C、D、E等因素,使之保持恒定,然后仅改变因素A,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情况。,3.(2017天津,12,2分)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答案BD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液体,观察颜色不合理;加肥皂水后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故A错误。硫酸铵是白色晶体,磷矿粉是灰色固体;加入熟石灰后研磨,硫酸铵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磷矿粉不具有此性质,可以鉴别,故B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能除掉其中的水;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C错误。适量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适量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D正确。,4.(2015北京,16,1分)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A项,应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B项,氢气和甲烷燃烧时都有水生成,因此不能用此法鉴别;C项,向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D项,将Zn和Ag分别放入溶液中,Zn的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而银表面无明显变化,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n、Cu、Ag,故D正确。,5.(2015江西南昌,13,2分)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答案D对比实验的核心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A项,只有气体不同;B项,只有二氧化锰一个变量;C项,只有水的硬度不同,故A、B、C项均属于对比实验。D项中存在两个变量,不是对比实验。,C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实验方案的设计,1.(2018山东潍坊A,10,2分)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B.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答案A铜不能与醋酸反应,不能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故A不能达到预期目的。,2.(2018吉林,9,1分)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玻璃管与外界相通,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错误;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集气瓶内压强几乎不变,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错误;C项,两支试管,第一支有水无氧气,第二支有氧气无水,铁钉都不生锈,不能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C错误;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的着火点低先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D正确。,3.(2018陕西A,14,2分)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答案A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吸收氯化氢并放出CO2,浓硫酸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因此A选项正确。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可以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钙,滤液蒸干得到氯化钙,因此B选项错误。硫酸铁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因此C选项错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应该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因此D选项错误。,4.(2017山东菏泽,10,2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答案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除去了原物质,故A不合理。,5.(2016山东泰安,9,2分)下列化学实验中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的是()A.借助托盘天平和其他手段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6.25%B.用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为5.5C.20时,配制2%的氢氧化钙溶液D.将100g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50g水,使得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成20%,答案A用计算的方法测定质量分数,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按照要求保留相应位数的小数,故A能达到预期目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故B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氢氧化钙为微溶性物质,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在0.01g1g之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值为100%1%,故C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稀盐酸加热后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所得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小于20%,故D不能达到预期目的。,6.(2015上海,42,1分)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装置是(),答案BNaOH溶液可吸收CO2但不吸收CO,故A项能达到实验目的;H2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但气体应从短管进入,故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时,应从长管进气,故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可通过AgNO3溶液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氯化氢,故D项能达到实验目的。,7.(2014贵州贵阳,6,2分)下表所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答案D只有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才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如果是尿素或硝酸钠等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不会产生氨味,A不正确;棉花属于天然纤维,燃烧时也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B错误;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错误;向未知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没有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根离子和银离子等,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D正确。,8.(2018陕西A,21,5分)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图一,图二,(1)图一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2)若要制取并收集大量较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二中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若要回收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答案(1)使氧气充分反应(2)BD2H2O22H2O+O2(未配平或条件错误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3)漏斗,解析(1)题图一利用铜丝和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铜丝是固定不动的,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可使氧气充分反应。(2)要制取大量的氧气,发生装置应该选用B;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需要用排水法,选用的装置是D。B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因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3)回收反应后溶液中剩余固体的操作是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9.(2017上海,51)实验室用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还原4.0g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仪器省略)。仪器的名称是,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中生石灰作剂;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D中现象是,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为确定实验结束后氧化铜是否已基本消耗完,请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填入下表。,答案锥形瓶Zn+H2SO4ZnSO4+H2干燥H2+CuOCu+H2O无水硫酸铜变蓝CuSO4+5H2OCuSO45H2O,解析仪器是锥形瓶;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ZnZnSO4+H2。生石灰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反应生成的水与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设计实验确定实验结束后氧化铜是否消耗完,可以用稀硫酸,若氧化铜没有消耗完,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变蓝色;若氧化铜消耗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也可以测定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利用质量差判断:4.0g氧化铜完全转化为铜的质量为4.0g=3.2g,若反应后质量减小0.8g,则氧化铜消耗完;若反应前后质量差小于0.8g,则氧化铜未完全参与反应。,10.(2015安徽,14,9分)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请写出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定性探究】(2)如图甲,可通过观察,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定量探究】(3)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深入探究】(4)在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起催化作用呢?猜想1:铁离子(Fe3+)起催化作用;猜想2:起催化作用;猜想3:起催化作用;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答案(9分)(1)2H2O22H2O+O2(2)两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此点不作要求),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一会儿后看其是否回到原位。若回到原位,则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时间(4)氯离子(Cl-)水分子(H2O)(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解析(1)过氧化氢溶液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判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就是看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的快慢。可根据两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进行判断。(3)要定量比较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时间越短,催化效果越好。(4)设计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对比实验中的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考点二实验方案的评价,1.(2018天津,13,2分)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答案ANaOH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应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故B错误;Na2SO4+Ba(NO3)2BaSO4+2NaNO3,引入了新杂质NaNO3,故C错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故D错误。,2.(2017山东德州,7,2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答案D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尿素和氢氧化钙研磨无现象,故A正确;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B正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稀盐酸是无色的,故C正确;烧碱溶液和石灰水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D错误。,3.(2017天津,11,2分)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C.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D.用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答案B氧气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正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用燃着的木条无法区分,故B错误;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过一会儿木条会炭化变黑,可以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故C正确;用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一秒后取出,根据各层火焰中火柴梗的变黑程度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故D正确。,4.(2016山东泰安,14,2分)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收集氧气时,氧气的验满B.图2:比较镁与铁的金属活动性C.图3:验证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D.图4: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答案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通过比较镁、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快慢,可以比较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白磷和红磷距离火焰的远近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大试管内压强增大,使得墨水的液面发生变化,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5.(2015山东潍坊,20,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B稀盐酸能够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而与硝酸钠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一氧化碳能够和氧化铜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铜,没有把二氧化碳除去反而除去了一氧化碳,不符合除杂的原则;硬铝是合金,合金的硬度大,所以可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纯铝和硬铝的硬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能否复燃,从而用来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6.(2015陕西,15,2分)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答案C热水的温度是80,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可以燃烧,故A错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则气球膨胀变大,故B错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使U形管两端的液面左高右低,故C正确;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不能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D错误。,7.(2018山东泰安,25,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查阅资料】(1)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O22Na2SO4;(2)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3)S、S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作出猜想】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实验探究】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填“偏小”或“偏大”)。,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第一步:称取试样ag;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第五步:计算溶液中Na2SO3的溶质质量分数=(1-142b/233a)100%。试完成下列问题:(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答案【作出猜想】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1分)【实验探究】【评价】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1分)【实验探究】10%(1分)【解释】偏小(1分)(1)使溶液中Na2SO3全部转化成沉淀(1分)(2)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1分)【反思】密封保存,防止氧化(1分),解析【作出猜想】亚硫酸钠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亚硫酸钠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亚硫酸钠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实验探究】如果是部分变质,溶液中有Na2SO3和Na2SO4,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BaSO3和BaSO4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BaSO3溶于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评价】部分变质时,溶液中也有Na2SO3,加入稀盐酸也会产生气泡。【实验探究】反应后C装置增加6.4g,说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4g。设:亚硫酸钠的质量为x。Na2SO3+H2SO4Na2SO4+SO2+H2O12664x6.4g=x=12.6g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0%。,【解释】如果没有第4步操作,装置中会残留一部分二氧化硫,不能被C装置吸收,测得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1)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使溶液中的Na2SO3全部转化为沉淀,使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2)硫酸钡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钡,如果不洗涤,烘干时和硫酸钡沉淀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反思】亚硫酸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应该密封保存,防止氧化。,8.(2018山西,29,9分)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活动一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下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写一个)。,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下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Ca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实验】,活动二,【反思与评价】(1)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质疑,他的理由是。(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进行处理后再排放。,答案活动一:Ca(OH)2+Na2CO3CaCO3+2NaOH(或CaCl2+Na2CO3CaCO3+2NaCl)活动二:H+(或氢离子)【进行实验】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CuSO4溶液或滴加过量的Ca(NO3)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FeCl3溶液(合理即可)产生白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或产生红褐色沉淀)(合理即可)【反思与评价】(1)溶液中有C(或Na2CO3)也会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OH-或溶液中有C(或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OH-(合理即可)(2)Na+、Cl-、OH-、C(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3)稀硫酸(或稀盐酸/酸)(合理即可),解析活动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也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OH)2+Na2CO3CaCO3+2NaOH、Na2CO3+CaCl2CaCO3+2NaCl。活动二:六支试管内的剩余物倒在一起有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一定是碳酸钙,则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氢离子,因为碳酸钙与盐酸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实验】根据离子的性质确定检验方法。OH-能使酚酞变红,能与Cu2+、Fe3+分别结合成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C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Ca2+、Ba2+分别结合成CaCO3、BaCO3白色沉淀。方案一中用酚酞检验OH-,用稀盐酸检验C;根据实验结论一定含C、无Ca2+,一定有OH-,方案二可以用可溶性钙盐、钡盐检验C,用可溶性铜盐、铁盐检验OH-。【反思与评价】(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有OH-。(2)经过分析可知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Na+、Cl-、OH-、C。(3)滤液中含有OH-、C,显碱性,可以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OH-、C。,9.(2017山东泰安,29,7分)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猜想一:硫酸钠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猜想三:硫酸钠、硫酸【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下表实验现象中的。,【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评价反思】(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操作错误是:;(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答案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实验探究】无现象(或无气泡产生),此时过量的C与CO2反应生成CO,会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方法二:(1)红磷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2)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实验2、3、4、6组数据的平均值为20.5,集气瓶的容积为100mL,因此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0.5%;第5组数据明显偏小,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止水夹等。,A组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考点一实验方案的设计,三年模拟,1.(2018山东德州六校联考,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答案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把原物质除去,故A不合理。,2.(2018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一模,13)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将硝酸铵加入水中搅拌,所得溶液温度显著升高B.硫酸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C.5mL酒精与5mL水充分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有大量白雾,答案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故A与事实不相符;铵盐能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B与事实相符;5mL酒精与5mL水充分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故C与事实相符;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会看到有大量白雾,故D与事实相符。,3.(2018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一模,18)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加热蒸发得到的是纯净的氯化钠晶体,A能达到实验目的;淀粉遇碘变蓝,切开土豆,在剖面上滴两滴碘水,若是变蓝,证明含有淀粉,B能达到实验目的;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则变量是温度,能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能达到实验目的;把铜片、银片分别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都不反应,能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和银,但是不能验证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4.(2017山东济宁嘉祥一模,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高温煅烧B.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观察颜色C.分离硝酸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蒸发结晶D.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答案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A正确;碳粉和氧化铜都是黑色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B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故C错误;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故D错误。,5.(2017山东济宁嘉祥一模,5)下列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及推出的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答案A验纯后点燃某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体可能是H2,故A正确;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溶液时即停止加热,故B错误;向某物质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物质中不一定含有C或HC,因为一些比较活泼的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C错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白雾,故D错误。,考点二实验方案的评价,1.(2018山东临沂一模,15)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用稀硫酸区分黑色的铁粉与氧化铜B.用铁生锈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用浓氨水与酚酞试液探究微粒运动D.用铜、银和盐酸验证铜与银的活动性顺序,答案D分别滴加稀硫酸,能产生气泡的是铁粉,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故A合理;铁生锈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合理;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用浓氨水与酚酞试液可探究微粒运动,故C合理;铜、银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用于验证铜与银的活动性顺序,故D不合理。,2.(2018山东一模,8)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把原物质除去,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NH4Cl和(NH4)2SO4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均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能鉴别,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3.(2017山东泰安模拟,13)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次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答案D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故A错误;检验氯离子的存在一般选择硝酸银溶液与稀硝酸,加入盐酸会引入氯离子,无法获知氯离子的来源,故B错误;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会引入硝酸根离子,故C错误;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就是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由于碳酸根离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故D正确。,4.(2016山东青岛模拟,20)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答案AA项,若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杂质,氯化氢先和石灰水反应,也会无明显现象,故描述错误;B项,碳酸钾与盐酸反应会有气泡产生,因此滴加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时,说明碳酸钾已被完全除去,故描述正确;C项,蒸馏水里不含钙、镁离子,因此加肥皂水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故描述正确;D项,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故描述正确。,5.(2017山东济宁三维斋一模,17)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假设】猜想: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探究】(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变瘪,B中;,(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你帮他填写实验报告。,【反思拓展】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也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答案【学生板演】CO2+Ca(OH)2CaCO3+H2O【实验探究】(1)气球膨胀变大(合理说法均可)(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压强降低(3)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解析【学生板演】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所以气球变大。(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小华的设计不严密;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还需设计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是否相同、气球膨胀的程度是否相同)对比推导出正确的结论。(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还可以通过检验其生成物来验证,可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或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1.(2018山东济南市中一模,11)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方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酚酞试液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C.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D.用稀盐酸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B组20162018年模拟提升题组(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答案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不能,故A正确;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是无色的,故B错误;加热煮沸或蒸馏都能降低水的硬度,故C正确;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可以用稀盐酸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故D正确。,2.(2017山东日照莒北五校一模,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答案C如果盐酸过量也不会有沉淀生成,故A错误。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故B错误。当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故C正确。只要滴入AgNO3溶液,Cl-就会和Ag+反应生成沉淀,故D错误。,采分要点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方法有: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显中性;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易错警示酚酞试液在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3.(2017山东泰安肥城三模,17)下表中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C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当部分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和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能够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A能够达到实验目的;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不能和氧化铁反应,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B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对比实验中利用的酸不同,无法比较锌和铁的活动性强弱,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时,纯铜片的痕迹比黄铜片的痕迹明显,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故D能够达到实验目的。,采分要点熟记课本中常见的实验的设计、现象和结论是得分的关键。,4.(2016山东菏泽模拟,8)观察与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对应的描述不合理的是(),易错警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三氧化二铁,并且三氧化二铁不是黑色固体而是红色的。,答案A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故A错误。,采分要点正确记忆常见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是得分的关键。,二、非选择题(共42分)5.(2018山东菏泽曹县博宇中学一模,15)(8分)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1)对A实验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检验的方法是。(2)B实验如果实验数据小于21%,可能原因是(写出一条)。,(3)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4)写出用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玻璃管口,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装置漏气(3)密度比空气大(4)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解析(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所以A实验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玻璃管口,木条复燃。(2)B实验是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果所测数值小于21%,则可能是装置漏气(或加热时间短,反应不充分;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3)C实验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4)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