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第九讲讲义.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666492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史》第九讲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汉语史》第九讲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汉语史》第九讲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史第九讲,训诂体式(一),训诂体式及其分类,1、训诂体式:指训诂的体制和形式,即训诂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训诂家要根据作训的对象、角度、目的等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形式。2、训诂体式的分类:1)文献正文里的训诂2)随文释义的注疏3)通释语义的专著4)考订书中的训诂。,一、文献正文里的训诂,1、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指典籍正文中出现的训释性语句和资料,是作者行文时所加的注释,是一种间接的附带性质的训诂。,(7)国语周语下:“昊天有成命,颂之盛德也。其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缉熙,亶(dn)厥心,肆其靖之。”是道成王之德也。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夫道成命者而称昊天,翼其上也。二后受之,让于德也。成王不敢康,敬百姓也。夙夜,恭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宁也。缉,明也。熙,广也。亶,厚也。肆,固也。靖,和也。其始也,翼上德让,而敬百姓;其中也,恭俭信宽,帅归于宁;其终也,广厚其心,以固和之。始于德让,中于信宽,终于固和,故曰成。”,此乃阐述成王德行的诗。所谓成就王业,就是能够发扬文德奠成武功。阐述成命而尊敬上天为昊天,是尊敬他至高无上。文武两王能接受成命,是向有德行者谦让的缘故。既成就王业而不敢享乐,是示敬于百姓。夙夜,表示谦恭。基,表示始;命,表示信;宥,是宽的意思。密,是宁的意思。缉是明,熙是广,亶是厚,肆是固,靖是和的意思,诗的开头说先王尊敬上天,谦让有德,并敬百姓。中间说他们谦恭俭朴,诚信宽厚,最终是为了安抚民心。结尾说他们加深自己的德行,来维护安靖的局面。全诗从谦让有德始,中间讲诚信宽厚,最后归结为维护安定,故曰成。,二、随文释义的注疏,1、随文释义的注疏:指随经籍原文进行注释的训诂形式。这种随文释义,具有特定的语言环境。2、随文释义的注疏的不同名称: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音义、章句、校注、义疏、疏证。,左传,(一)注疏的名称,1、传说文:传,遽也。说文:遽,传也。尔雅:驲、遽,传也。以车曰传,亦曰驲,以马曰遽,亦曰驿,皆所以达急速之事。传者由此达彼,引申之,由言语递达者曰传。故递达古今之言语者亦谓之传。再引申之,解释古今之言语者亦谓之传。春秋三传、韩诗内外传、毛诗故训传。,章太炎论“传”,章太炎国故论衡:“传者,专之假借。论语:传不习乎,鲁作专不习乎。说文训专为六寸簿,簿即手板,古谓之忽(今作笏)。书思对命,以备勿忘,引申为书籍记事之称。”,“传”的分类,传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传之分。解释经义的文字叫“内传”,如韩诗内传。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西汉初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韩婴推诗人之意而作韩诗内传四卷,外传六卷。“外传”的意思相当于外编。国语一直就被当成“外传”来看待,因为它作为春秋的外传,补上了左传之不足,而左传一直被称为春秋的“内传”。大传即大义,小传乃谦词,犹言裨传或稗传。补传与补注同义,集传与集注同义。,2、说说文:说,说释也。一曰谈说。墨子:说,所以明也。说由说明、解释引申为用以解说的词语。墨子有经说上、经说下。经说上、经说下前面有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是对前两篇中定义的解释。韩非子有说林、内储说、外储说。“说林”,意即传说故事集;“储说”,意即把传说故事储积起来。,3、解说文:解,判也。说文:判,分也。解就是分析,训诂就是分析语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公羊学说从“微言大义”解释春秋经。“覃思不窥园,十有七年”,成为今文经学家议政的主要依据。集解的两种含义:1)通释经传。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按纪年合并到一起,并加以系统解释。2)集各家的解说。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墨子间诂,清孙诒让墨子间诂:不冠以“集解”之名,但属于集解类。“间”本意是缝或门缝,说文段注:“会意也。门开而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皆其意也”。引申从缝中看,又有侦候刺探的意思。许慎注淮南子曰鸿烈间诂,孙氏仿之曰墨子间诂,“间者发其疑啎,诂者正其训释”,因此按孙氏原意,“间”有阐发疑义、厘正错误的意思。“间”从缝中窥视,乃作者自谦之辞。,4、诂5、训6、笺jin说文:笺,表识记也。,7、注(註)说文:“注,灌也。”仪礼有司彻注:“注犹泻也。”注书也叫注,是后起义。它的得名,有四种说法:1)刘知几史通:“注者,流也,流通而靡绝。”2)贾公彦仪礼疏:“注者,注义於经下,若水之注物也。”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故释经以明其义曰注。”4)孔颖达毛诗正义:“注者,著也,言为之解说,使其著明也。”,8、釋说文:“釋,解也。从釆,釆取其分别物也。”陆德明经典释文9、诠说文:“诠,具也。”晋书音义引字林:“诠,具也。谓具说事理。”10、述说文:“述,循也。”论语:“述而不作。”皇侃疏:“述者,传于旧章也。”王引之经义述闻“自序”:“下既久由大人之说触类推之不揆愚陋。辄取一隅之见附于卷中。”,11、订说文:“订,平议也。”平议即评议。如群经平议、诸子平议。12、校(斠)校,考也。考核古书叫做校,有两种情况:1)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康有为孔子改制考。2)校正文字,改正脱误清钱坫din说文斠诠。,是辽天祚帝时所铸还是后晋杨光远所铸?,新五代史晋本记:天福二年夏四月辛卯,宣武将军节度使杨光远时铸“助国元宝”钱。乃壮大强壮国家之意,与“助国元宝”的“助国”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证明它们是出自一个铸主的“姐妹钱”。,口技删改版与原版对比,遥闻深巷犬吠声,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遥遥闻深巷犬吠声,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时齐发)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13、证说文:“证,告也。”经典通借为征验的征,即取征验之意。14、微说文:“微,隐行也。”经典借为隐微、精微的微。孙复春秋尊王发微、赵匡春秋阐微、徐畸周易解微、陆淳春秋微旨、徐行周礼微言15、隐隐犹微也,前人隐而未发之意。郭象论语隐、唐司马贞史记索隐。16、疑说文:“疑,惑也。”,17、义说文:“义,己之威仪也。”经典借为谊,即义理的意思。魏刘璠fn毛诗义18、疏说文:“疏,通也。”疏是注释的注释,疏不破注。注与疏的关系有三:1)先有注后有疏;2)疏是对注的疏通,是进一步解释和发挥;3)疏不破注,即疏只是以注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解释发挥,但不对注进行纠正、反驳。,十三经注疏,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榖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19、义疏义疏即疏通其义,可省称义或疏。既注释典籍原文又解释这些典籍中前人传注。如:皇侃论语义疏。20、音义辨音的书叫音,辨义的书叫义,合起来叫做音义,又称音训、音诂、音隐等,有时简称音。注释以辨音释义为本,兼及文字形体的解说和校勘。如郭璞尔雅音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较有代表性。,慧琳一切经音义,21、章句章句,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串讲文章大意。刘师培国语发微:“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东汉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古人一般重传注而薄章句。传、注解释、疏通古书的字句,一般比较简明;而章句分析古书中全句或全章的大意,往往离开文字的注释空发议论,多琐碎繁杂,动辄数万言。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若秦延君之注尧典,十余万字;朱普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大學章句大,舊音泰,今讀如字,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程子曰:親,當作新。大學者,大人之學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但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然其本體之明,則有未嘗息者。故學者當因其所發而遂明之,以復其初也。新者,革其舊之謂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當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污也。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言明明德、新民,皆當至於至善之地而不遷。蓋必其有以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學之綱領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后,與後同,後放此。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靜,謂心不妄動。安,謂所處而安。慮,謂處事精詳。得,謂得其所止。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明德為本,新民為末。知止為始,能得為終。本始所先,末終所後。此結上文兩節之意。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治,平聲,後放此。明明德於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心者,身之所主也。誠,實也。意者,心之所發也。實其心之所發,欲其一於善而無自欺也。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格,至也。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此八者,大學之條目也。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治,去聲,後放此。物格者,物理之極處無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無不盡也。知既盡,則意可得而實矣,意既實,則心可得而正矣。脩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齊家以下,新民之事也。物格知至,則知所止矣。意誠以下,則皆得所止之序也。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壹是,一切也。正心以上,皆所以脩身也。齊家以下,則舉此而措之耳。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本,謂身也。所厚,謂家也。此兩節結上文兩節之意。,(二)注释书中训诂之主要内容,1、解释词义注意词义的系统性诗经小雅六月:“比物四骊。”毛传:“物,毛物也。”骊:纯黑色的马。诗经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毛物:毛色。物:本义为旗帜。古代的旗帜除画有本氏族所敬之神外,颜色的标识更为重要。比物四骊:按照马的毛色选出四匹纯黑色马来驾车。物色、万物(引申义),说文西部:“,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古文西,籀文西。太阳停息、降落的方向确定为西方。(引申义),注意在具体的上下文里词义的灵活性江淹别赋:“若乃秋月如珪,秋露如珠,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中心徘徊。”光阴往来:指月光和露珠交相照映,徘徊往来,乍明乍暗的情境,以衬托出告别时心中徘徊不舍之情。,总结:解释词义要注意的问题,1)不但需要高度的概括和准确,还需要一定的生动和具体。2)不但需要通过大量的材料保证所作训诂的科学性、客观性,还需要研究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体会运用语言的灵活性和形象性。3)不但要把单个的词和固定的词义训释好,还要在词与词之间、多义词的义与义之间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理出词义系统。,2、串讲大意串讲就是把句意连贯起来,作概括的讲述。学者在注释古书时,往往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串讲一下全句或全章的大意。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赵岐章句:“沼,池也。王好广苑囿,大池沼,与孟子游观,顾视禽兽之众多,心以为娱乐,夸咤(夸耀)孟子曰:贤者亦乐此乎?”解释了“沼”字后,下面是一段串讲。,3、分析句读,周礼天官宫正:“春秋以木铎修火禁。凡邦之事跸,宫中、庙中则执烛。”郑玄注:“郑司农读火绝之玄谓:事,祭事也。邦之祭社稷于宫中,祭先公、先王于庙中。隶仆掌跸止行者,宫正则执烛以为明。”跸b:止行者,清道。,郑玄的意思断两句:1)春秋以木铎修火禁2)凡邦之事跸,宫中、庙中则执烛郑众的意思断三句:1)春秋以木铎修火2)禁凡邦之事跸3)宫中、庙中则执烛,4、阐述语法,韩非子: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有一足,信乎?”(孔子)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官名)。故君子曰:夔有一,足矣。非一足也。”,夔:相传为尧、舜时乐官。两个“足”的词性不同。,5、说明修辞手段,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旌旆。”毛传:“言不讙哗也。”运用烘托的手段,以“萧萧马鸣,悠悠旌旆”反衬出军队出征时“有闻无声”的那种肃穆庄严的气氛。,诗经小雅巷伯:“萋q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毛传:“萋斐,文章相错也。贝锦,锦文也。”郑笺:“喻馋人集作己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彩色以成锦文。”,郑笺申述毛义,指出作者在这里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象地说明“彼谮人者”是怎样花言巧语地编造一套惑人耳目的所谓罪状以陷人于罪的。,6、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韩愈中进士与范进中举韩愈三岁而孤,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任汴州、徐州幕府推官。范进中举发了疯唐代:礼部省试吏部释褐试,说文解字卷端:汉太尉祭酒许慎记,银青光禄大夫守右散骑常侍上柱国东海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臣徐铉等奉勅校定,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加官,从三品。散官:与职官相对,不从事具体的任务,是一种荣誉称号。加官: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散官的意义:在于关系章服。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右散骑常侍:官阶名,正三品下,掌侍从顾问守:初入官的试用阶段。,官的意义:在于确定俸禄。上柱国:勋(虚衔,既无职事,有无俸禄),正二品,十二转。差遣:职事官。差遣即临时委任的职务,常带“判”、“知”、“勾当”、“权”、“提举”等字。(“转”是授予勋官时用来衡量功绩的单位。木兰辞里“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开国子:爵(授爵同时授食邑),清代科举名词,秀才、举人、进士贡生、监生、贡士三甲三鼎甲庶吉士硃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