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_句子成分分析句子成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一、主语、谓语1、主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例如:(1)今 天 晚 上 特别 冷。(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1) 笑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2、谓语 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他只答应了。 南海一中留下(许多人)的梦。 我最近去北京(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 谓语(名词短语)明天教师节。 主语 谓语(名词)她 大眼睛,红脸蛋。主语 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3 宾语 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1)名词性宾语。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例如:玫 瑰 花 我 给 你 们 俩 十 朵 , 给 你 紫 红 的 ,给 她 粉 红 的 。(2)动词、主谓短语做宾语。它们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二、定语、状语、补语1、定语 “的”定语的标志(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2、状语 “地”状语的标志(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方式) 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3、补语 “得”补语“的标志(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 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这家伙讨厌死了。 比上次要好一点。(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看了。 等了。 来了。(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 她生在南海,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 看得清楚,看清例题 (年轻)的我们一定要学(科学)(文化)知识。昨天,(全班) 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他(主)非常诚恳地(状)征求(谓)大家的(定)意见(宾)。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汽车(主)在望不到边际的(定)高原上(状)奔驰在长期的奋斗中,(状)我(主)一向(状)过着(谓)朴素的(定)生活(宾)。由上所述,我们把汉语常式句的语序简单归纳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 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 宾语只受谓支配。我们所说的倒装句指古代汉语句子成分顺序相对于现代汉语句子成分顺序来说的。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方法及句子成分顺序,可以借此推导出倒装句的四种类型: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如判断一下例句分别属于倒装句中何种类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覆之以掌(促织)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推导步骤如下:(一)例句忌不自信。第一步:对于古代汉语句子,我们可以直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利用句子成分划分的符号对译句进行句子成分的划分。 如: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直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第二步:对原句进行句子成分划分。可直接根据直译之后的句子相对应的成分直接在原句中用符号标识出来。如直译后句子中“邹忌”是主语,那么原句“忌”就是主语;“相信”是谓语,那么“信”就是谓语;“自己”是宾语,那么“自”也仍为宾语。如:忌不自信。 主状宾谓 直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主状谓宾可见忌不自信”的成分顺序是“主状宾谓”。相对于前面总结的现代汉语常式句成分顺序来说,例句中宾语“自”放在了谓语动词“信”的前面,这就叫做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主要是看宾语和谓语的位置关系,如果宾语在谓语前面,就是宾语前置了。句子成分划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一般成分弄清楚。 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主语讲谁或什么,陈述主语是谓语。 动词涉及人或物,涉及成分叫宾语。修饰限制算定状,补充说明就是补。 定语用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还有标志的地得,帮助分清定状补。 注意位置和关系,认真分析莫疏忽。单句的划分 1、划分符号用“=”划分主语。 用“-”划分谓语。用“”标出宾语。用“( )”标出定语。 用“ ”标出状语。 用“”标出补语。2、划分方法一次划分:先分出主语和谓语,如果有宾语,也要划出。然后,再找出主、谓、宾的中心语。例如:一只小蜜蜂 轻轻地落在一个正在走神的同学的鼻尖上了。二次划分:到主语和宾语的中心语前划定语,到谓语的中心语前或句首划状语,再到谓语中心语后划补语。 例如:(一只)(小)蜜蜂 轻轻地落了。二、句子主干:包括:主语、谓语、宾语。三、找句子主干要注意的问题:1、碰到有否定词“不、没、没有”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保留在句子主干中。如:我 不看(枯燥无味)的书。主干:我不看书。2、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词是并列结构的,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找出。如:(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主干: 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3、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应把整个短语保留在主干里。如:我 清楚地看见他来了。主干: 我看见他来了。练习:1、判断下列句子的主干划得正确与否, 对“”, 错“”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地势陡起来。( )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 )通话时, 我就坐在离电话机不远的椅子上。我坐。 ( )我这儿时的记忆, 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我苏生过来。 ( )2、找出下列句子的主干:A、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B、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C、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抵御沙丘的方法是植树种草。1、判断下列句子的主干划得正确与否, 对“”, 错“”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地势陡起来。( )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 )通话时, 我就坐在离电话机不远的椅子上。我坐。 ( )我这儿时的记忆, 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我苏生过来。 ( )2、找出下列句子的主干:A、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B、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C、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D、抵御沙丘的方法是植树种草。练习用符号法划分下列句子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2.他想要改正错误3.庄子的学说是一种崇高的美学4.他努力地想记起他的容貌5.周总理是一个健谈的人6.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7.一个衣服褴褛,满脸皱痕的年老水手在船上卖牡蛎8.王老师教我们历史9.他的伟大之外在于它能够战胜困难,重新振作起来10.我诚恳地接受你的批评11.这件事愁得他一夜没合眼12.大堤出现险情这个消息很快就被登到报纸上去了13.鲁班所做的时代,距现在已经好几千年14.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尊称他为“祖师”15.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起来16.鲁班想,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效果可能会更好17.直到今天,锯子们是工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18.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进尺等许多木匠工具19.出去发明了许多工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20.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初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举例 (一)、成分残缺: 例1: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主语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例2: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献爱心”。 (句子后面缺少“开展”的宾语,可以加上“活动”一词。) (二)、词序不当: 例3:数学对我不感兴趣。 (主体“我”,客体“数学”,改为“我对数学不感兴趣。”) 例4: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逻辑上应是先“认识”,再“改正”。) (三)、搭配不当: 例5: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例6: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习态度不能用提高,可改成“端正”或“改进”。) (四)、重复啰嗦: 例7: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具体”与“详”重复。) 例8: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罗嗦。) 五)、否定不当: 例9: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例10: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六)、误用歧义: 例11: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车没有配锁具。”也可以理解为“车没锁起来。”) 例12:做手术的是他的父亲。 (“做手术的”人可是医生,也可指病人。) (七)、前后矛盾: 例13: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例14:“五四”征文稿件的字数不要超过1000字左右。 (“不要超过”和“左右”前后矛盾。) (八)、用词不当: 例15: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智慧的人。 (名词“智慧”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有智慧”或“聪慧”) 例16: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成就”词义过重,改为“成绩”)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病因并在原句上修改: 1、由于他这样的好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2、看到了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3、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信心增强了 4、不但他学习好,而且思想也很好 5、课堂上应该发挥同学们充分的主体作用 6、全校学生认真讨论和学习了中学生守则的内容。 7、这部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江华等人的英雄事迹。 8、他参加了这届运动会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的生涯。 9、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10、个体户登上了舞台,这是破天荒第一次 11、这本书大约元左右 12、看他的脸上愁眉苦脸的,肯定又闯祸了。 13、谁也不能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14、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15、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16、小李发现老王正在和他的战友谈话 17、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18、一种介绍菲律宾的权威著作。 19、要稳住人才,使之不流失,关键在于激励措施是否得当 20、能否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21、汽车忽然渐渐地停了下来。 22、他提出展开学习竞赛,大家纷纷附和 23、在届的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员精神矍铄,夺得了四块金牌 24、这件精密的手工作品,出自韩睿之手。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 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则,不作语言润色,可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的字词)、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但绝不能改变原意。 2、辨析病句方法: (1)、读句子,明确错误的类型 (2)、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3)、理清枝叶,定语,状语,补语是否恰当 (4)、体味语境,看句子的语序是否合理,前后是否矛盾 (5)、弄清关系,复句要看关联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6)、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来意思基础上修改,这是根本原则 四、几种务必注意的病句类型: 1、“是”和“成为”要小心,前后是否一回事。“避免”“预防”“忌”“仿造”,看看是否说反了。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北京”是“季节”,搭配不当。应改为“北京的秋天”才对) 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卧处当风,三忌吃得太饱。(“三忌”与后面的“忌”矛盾) 2、分数倍数要注意,减少不能用倍数;搭配介词要想清,是否意思有问题。 今年增产50%,成本降低近两倍。(“降低两倍”不通) 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3、“是否”“可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双重否定表肯定,多用一个又否定。 有没有意志是成功的关键。(“成功”之前应加“能否”) 新旧体制交替,不免不出现管理漏洞。(多了一个“不”,意思弄反了) 4、习惯错用的词: “目的是为了”“大多以为主”语意重复 美国对伊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的为了摧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目的”与“为了”重复) 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以为主”就含有“大多”的意思,属重复) “约左右”“近左右”“余左右”“达多(以上)”“超过以上”表意矛盾 近一半左右的年青人不相信这个。(“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与“左右”矛盾) 载重量达十吨以上。(“达”指的是数量向上或向多达到的最高点,与“以上”矛盾) 通过这次普法学习,使我增强了法制观念。(“通过”和“使”同时使用,把句子主语淹没了,应该去掉其中一个。)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