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四章_光现象_单元检测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60407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四章_光现象_单元检测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成都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四章_光现象_单元检测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成都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四章_光现象_单元检测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四章_光现象_单元检测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如图所示的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B手机屏幕C电影银幕D水面2 . 游泳池池边有一位运动员甲可通过水面看到路灯的倒影,水下有一运动员乙正在潜水可通过水面看到岸上的路灯,当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有关他们所看到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乙看到灯的位置不变B乙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C两人看到的灯的位置都不变D两人看到灯的位置都在变化3 . 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 )A月亮B萤火虫C镜子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4 . 下列关于光学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平面镜走近,镜中的像变大B平面镜总是成和物等大的像C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像总是放大的D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像总是缩小的5 .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手影戏B花朵在水珠成像C耀眼幕墙D海市蜃楼6 . 如图情景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A镜中演员的像B山在水中的倒影C看到本不发光的人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7 . 图中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BCD8 . 一列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顶上的一颗小螺丝钉松动后掉在地板上,则小螺丝钉落在地板上的位置是A正下方的前侧B正下方C正下方的后侧D不能确定9 . 如图是关于透镜的几种光路图,正确的是( )ABCD10 . 下列关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B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大11 . 古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 )A发出红光B发出红外线C反射夕阳的红光D吸收夕阳的红光12 . 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为( )A0、90。B90、0C90、90D0、013 .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折射B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C“水中月”比天空的月亮离我们更近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是光的反射14 . 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15 .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手影B放大镜把文字放大C桥在水中的倒影D后视镜中的景物二、多选题16 . 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纸板可以与平面镜不垂直B乙图中,景物的“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暗”,是因为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C丙图中,太阳光照射远视眼镜可成图中的现象D丁图中,夜间行车时打开车内灯,更利于司机观察车外路面情况17 . 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对于地球的水循环(如图所示)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海水吸热,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一升华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变成小水滴一一液化C小水滴与寒冷气流接触,变成小冰珠一凝固D水蒸气在寒冷高空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一凝华18 .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如图所示,用5N拉力F将重8N的物体匀速提升0.5m,用时4s(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做的总功为8JB有用功为4J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D拉力的功率为0.625W19 . 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教材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了人眼B小明和小红看到教材都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C小明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小红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D光在教材表面发生反射使小明看到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填空题20 . 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阴浓”的形成说明了_;而“楼台倒影”则是_现象,所成的像是_立的_像21 . 小亮做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如图所示,他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硬纸板ANB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他发现:当用激光笔紧贴硬纸板左侧向平面镜的O点射出一束光时,在硬纸板ONBC面内能看到反射光;如果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将硬纸板ONBC面以ON为轴向后折转,则在ONBC面内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四、实验题22 . 如图甲所示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_(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6)在实验过程中,小芳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ABCD23 . 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_(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_,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4 . 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1)观察实验现象时,人的眼睛应该在屏的_(选填“左”或“右”)侧对着屏看;(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物距的关系图像_;(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与像距成_比关系;(4)另一名同学在做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使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写一条即可)是_;五、作图题25 . 请在光屏上画出物体AB经小孔所成的像AB;26 . 小宇同学有一个小型物理实验室,在家中阁楼上(如图所示)但他每做光学实验时就感到很麻烦,因为需要跑到有天窗的一间你能否帮他将阳光引到实验室并使阳光垂直射到实验台上?请画出一条光线的光路图,画好法线,用箭头标出光线方向27 . 如图所示,MN是一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前。人眼在平面镜前的某个区域外将不可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点光源,请通过作光路图在图中画出这个区域并用阴影线表示。28 . 请完成图中的光路图29 . 有两块平面镜成60角,如图(a)所示,在镜前有一发光点S,它能成几个像?请在图中把它们画出来.六、综合题30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光的全反射小慧在做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时偶然发现:当激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时,折射光线会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查阅资料,他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图甲)(图乙)当光线从一种介质1(如水)射向另一种介质2(如空气)时,本来应该有一部分光进入介质2,称为折射光,另一部分光反射回介质1,称为反射光(如图乙所示)。但当介质1(如水)的折射率大于介质2(如空气)的折射率,即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先增大到90度,此时折射光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现象。刚好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只有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例如,水折射率大于空气,所以相对于空气而言,水就是光密介质;而玻璃的折射率比水大,所以相对于玻璃而言,水就是光疏介质。介质的折射率小越小,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越快。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光导纤维在结构上有内芯和外套两种不同介质,光从内芯传播时遇到光纤弯曲处,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而保证光线不会泄漏到光纤外。(1)由全反射的条件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_(会/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2)若光由水进入空气的临界角是48.5,则入射光以60的入射角从水射向空气时_(会/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3)光导纤维的外套相对于内芯介质来说是_(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外套的折射率_内芯介质(大于/等于/小于)(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_。(光由玻璃进入空气的临界角是41.8)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