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20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学生素质监测)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50925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2020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学生素质监测)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济南市2020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学生素质监测)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济南市2020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学生素质监测)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市2020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学生素质监测)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来源)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建中学校2018届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2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客船B水C空气D地面3 . 如图所示的图象与所反映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描述正确的是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图象B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C电阻不变,电流与电压关系图象D物质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关系图象4 .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B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5 . 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碰到试管底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说明烛蜡是非晶体6 . 小丽用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分别为18.50cm、18.54cm、18.51cm,则课本的长度应记录为A0.185167mB0.18517mC0.1852mD0.185m7 . 诗人笔下包罗万象,多彩、多姿的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中也包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B“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舂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二、填空题8 .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在图示位置,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物距是_cm。(2)光屏上成的是倒立、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小明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填“左”或“右”移动。9 . 铁块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若将此铁块截去一半,所剩余的部分的密度为_克/厘米3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物体,甲的体积是乙体积的2倍,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_质量之比为_10 . 俗话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_;“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 . 我们日常使用的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液化石油气均是使用_的方法使其液化的。寒冷的冬夜,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_而成的。12 . 下图所示是测量一铁管外径的示意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mm,该管的外径D是_cm。13 . 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_形成的_像(选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侧部分(选填“左”或“右”)等效于凸透镜而形成的_像(选填“实”或“虚”).14 . 晋朝的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月之东驰”是因为选_为参照物。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_的。三、实验题15 . 注重科学探究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的折射程度可能是不相同的,即不同凸透镜的焦距不一定相同,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雷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到下表中次数1234材料玻璃玻璃水晶水晶截面直径3335凸起程度较小较大较大较小焦距10544(1)请你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2)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甲所示,他受此启发,想到了一个问题:红光、紫光射入时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进行了实验,你认为_光射入时凸透镜的焦距大(3)小雷又进行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若某次实验中像成在光屏的左上角,如图乙所示,应将凸透镜向_(填“右下”“左上”“右上”或“左下”)调节,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16 . 在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中,小兰、小宇等同学研制使用了“水滴显微镜”。具体探究过程如下:A如图甲所示,通过小水滴可看到位于水滴下方白纸上的箭头倒立的像。B如图乙所示,再用一个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观看水滴下面的箭头,缓慢调节凸透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就会看到箭头放大的像。C最后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细盐粉、昆虫翅膀等,看到的景象令人惊异。(1)探究过程中“小水滴”相当于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小宇等同学通过小水滴看到的是箭头(_)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A正立、放大的虚像(2)缓慢调节凸透镜与小水滴之间的距离,就会看到箭头被放大的像。这里调整的目的是_。(3)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该眼镜的度数约为_度。(眼镜的规格常用“度”表示,其数值等于焦距(以米作单位)倒数的100倍)17 . 小红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1)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2)小红完成实验后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说明水上方气压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熄灭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_。18 . 在“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1)小方所在的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案如下: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为42.6g;将烧杯中的一部份食用油倒入量筒,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如图甲所示;再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m2,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g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m2/g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cm3食用油的密度/(gcm3)42.6_(2)小宇所在的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案如下: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总质量m2;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你认为小宇所在实验小组测出的食用油密度值比真实值偏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_。19 . 某同学用如下方法测定图甲所示的盒装牛奶的密度。(1)从牛奶盒中倒出适量牛奶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1,填入表格中;(2)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取下橡胶垫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待指针稳定后,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接下来应_;(3)将装有剩余牛奶的牛奶盒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读出剩余的盒装牛奶的质量m1,填入表格中;(4)从牛奶盒中向刚才的量筒中继续倒入牛奶,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填入表格中;再将剩余的盒装牛奶放至调节好的天平上,读出剩余的盒装牛奶的质量m2,如图丙所示_;(5)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牛奶的密度=_kg/m3,图甲所示的盒装牛奶原来的总质量m0=_g。第1次测量第2次测量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1/mL剩余的盒装牛奶的质量m1/g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2/mL剩余的盒装牛奶的质量m2/g3087.670四、计算题20 . 有一个中心是空心、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铁块,它的质量是3.95kg(g = 10N/kg,),求:(1)空心部分的体积;(2)如在其中空心部分注满水,则铁块和水的总质量为多少?(3)将注满水的铁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请计算铁块对地面的压强。21 . 福州市正在建地铁2号线,引起了全市人民的关注。某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收集到地铁机车和公交汽车在某段运行区间内的相关数据如下:(1)公交汽车的质量约为2000kg,静止时轮胎与水平路面接触的总面积约为0.2m2,求:静止时公交汽车对路面的压强有多大?(g=10N/kg)(2)甲、乙两地铁站相距1.8km,地铁机车运行需要多长时间?机车运行时,牵引力做了多少J的功?地铁机车运行时消耗多少电能?地铁机车的效率是多少?五、作图题22 . 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h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像23 .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_)24 . 如图所示,一个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一束光平行于BC边从D点射入三棱镜,经AB面折射后,又在BC面发生反射,然后恰好从P点折射后射出。请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_)六、综合题25 . 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通过空气将声音传到远方,小明想:“声音的这种波动我为什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小明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小碟、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小明将洗衣粉倒入碟子中,加水溶解;然后将铁丝弯成一个带把的铁圈,将铁圈放在水中,使铁圈附上一层薄膜,再小心地将铁圈挂起来,如图所示,并找一个喇叭对着讲话,他发现薄膜随着声音不断地变化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小明通过实验可以获得什么样的结论? (2)小明的研究大致上经历了什么样的探究过程?(3)此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什么?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