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材同步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二法律与秩序,第三章学法用法,中考考点精讲,现象链接【出台法律法规,依法判决,“大老虎”被打,“猎狐”行动,“天网”行动】,1规则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分别是什么?(1)内容:社会规则有法律、道德、纪律、章程等。(2)重要性: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如果没有行为规范,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2法律的含义是什么?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3法律的特征有哪些?2015江西12,4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5我国法律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内容:法律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为内容,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2)作用: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制裁作用,同时法律更具有保护功能,即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法律通过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制裁违法犯罪的途径来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是保护人民、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2017江西18,2016江西15(2),6如何正确认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1)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2)公民一律平等地承担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3)执法机关对于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7如何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8我们应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我们应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从点滴做起,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2016江西15(2),1法律是用来制裁违法犯罪的,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此观点错误。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对我们的生活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一方面,它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另一方面,法律是我们生活中的“卫士”,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生活的保障。2法律是由国务院制定或认可的。此观点错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国家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现象链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母法”,某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1宪法有着怎样的地位?,2宪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017江西5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3如何正确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特点)2016江西5,4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1)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5为什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我国宪法规定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的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受宪法的严格规范和限制。(3)国家机关按宪法要求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宪法将保护公民权利的责任赋予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在保护公民权利中负有相应的责任。(4)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保障体系。,6青少年应如何树立宪法意识?(1)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依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2)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7中小学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的目的有哪些?2015江西19(2)(1)让学生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2)让学生树立宪法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宪法。(3)让学生认识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宪法不等于普通法律之和。此观点正确。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而普通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具体内容。所以说,宪法不等于普通法律之和。,现象链接【制定、修改法,严查,严惩,整治,依法规范,打击,有关行政部门,严厉打击暴恐分子,严查贪污腐败,政务公开,向政府部门提建议,网络建议平台】,1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017江西18,3依法治国的主体、核心及依据分别是什么?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据是宪法和法律。(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4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2)不实施宪法,就无法有效地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也就很难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5依法治国有何重要性?2017江西18,6依法治国有何重要意义?(1)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障,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2015江西19(3)(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3)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4)实行依法治国,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7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哪些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8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关系是怎样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十九大报告提出,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9如何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道德相得益彰。(2)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并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10法治建设对各方面的要求分别有哪些?,11国家应如何营造食品安全法治环境?2016江西19(4)(1)营造食品安全法治环境需要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立法机关加强立法,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3)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违法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拓宽消费者的维权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有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一定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此观点错误。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只要有了法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能实现。此观点错误。有法律只是实现了有法可依,实现依法治国,还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需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也有赖于公民的共同参与。,现象链接【网络谣言,网络(电信)诈骗,中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例】,1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后果及分类分别是什么?(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2)违法后果: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相应制裁。2016江西15(2),2015江西16(2)(3)分类:根据所违反的法律类别,把违法行为划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3一般违法与犯罪有何区别与联系?,4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1)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2)要从克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将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之中。增强法律意识,改正因年龄小而犯罪就不会被判刑,只要不犯大错误,犯点小错误没关系的错误思想。,5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分别有哪些?,6不良行为有何危害?(1)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2)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如不矫正,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7青少年应如何避免不良心理和行为?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2016江西16(3),8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分别是什么?(1)主要原因:道德水平低下、法律知识贫乏、法治观念淡薄等。(2)其他原因:青少年的自制力差、明辨是非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弱,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家庭保护不到位,没有尽到监护、教育孩子的职责。社会保护不到位,没有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保护不到位,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不严。(3)防范措施:全社会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学校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时教育、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家长应依法履行对子女的监护和教育义务,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未成年人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1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此观点错误。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必然违法,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2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此观点错误。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制裁。只有犯罪行为才应受到刑罚处罚。,3任何不负责任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此观点错误。不负责任的行为有只违背道德的行为与违反法律的行为之分。只违背了道德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要受到道德谴责;违反了法律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就应该受到法律制裁。4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发展为犯罪行为。此观点错误。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现象链接【校园欺凌现象,留守儿童,“护苗”专项行动,江西地方出台的关于加强困境(留守)儿童保障的实施意见】,1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2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3如何正确理解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2017江西16(1),4如何正确理解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1)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它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2)基本内容:要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要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要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要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和配备相应设施。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3)违法现象:危房上课、体罚学生等。(4)保护主体:有关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5如何正确理解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6如何正确理解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1)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2)基本内容:人民法院应依法及时审理有关未成年人的侵权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继承等方面的权利。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机关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报道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有关资料。(3)违法现象:歧视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不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侵犯其合法权益。(4)保护主体: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部门。,1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因此想怎样就怎样。此观点错误。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不等于可以为所欲为,未成年人也应该学法、懂法、守法,依法律己,维护法律尊严。2司法保护的对象是指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此观点错误。司法保护指人民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国家专门机构依照法律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措施。一般司法保护适用于所有未成年人,特殊司法保护专门适用于司法机关办理的违法犯罪案件中的未成年人。,现象链接【溺水事件、校园欺凌现象,高空坠落,交通意外】,1青少年为什么要加强自我保护?,2青少年在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时应如何学会自我保护?(1)青少年在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学会自我保护。(2)面对不法侵害,青少年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采用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比如:面对歹徒行凶,要巧妙摆脱或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等等。3如何学会依法维权?,4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5面对侵害,我们应该怎么办?为什么?(1)做法: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向侵害者说“不”,就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向侵害者说“不”,就是在警告坏人。(2)原因:因为坏人最怕被人发现,最怕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你一味地默默忍受,只能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导致自己无辜地受伤害。,6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校园暴力?2017江西6(1)我们平时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成为校园暴力的侵害目标。(2)遭遇校园暴力时,我们应机智应对,依法维权。(3)受到校园暴力侵犯后,不要忍气吞声,要及时求助。可拨打“110”电话报警,并积极寻求家人、老师等的帮助。2016江西16(2),1未成年人只要有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机构的保护就能健康成长。此观点错误。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机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能够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现象的发生。除此以外,还特别需要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才能更及时、更有效地应对各种侵害;同时,也需要未成年人防微杜渐,以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要与其硬拼。此观点错误。遇到违法犯罪分子时,我们要在保护自己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其进行斗争。),三年中考讲练,【解题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通过是有法可依的表现,可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也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殊行为规范。A、B、C、D均正确。【学法导引】在解答多项选择题时,要养成说明理由的习惯,对于要选的选项能够从材料中找出相应的依据;不选的选项不外乎两种情况:选项说法错误、选项与题意无关。对于说法错误的选项,要能够明确地指出错在哪里,这就需要对课本知识的牢固掌握。此外,还要理解题干(材料)主旨,从而排除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的选项。【我来解答】ABC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宪法的相关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序言和四章组成。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包括国家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故排除A、B、D。【我来解答】C,材料三道德价值的坚守离不开法律的支撑。民法总则将得到老百姓广泛认同、较为成熟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如对见义勇为行为的鼓励,对英雄烈士权利的保护增强了民法的道德底蕴,体现了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作答要求】(1)拟题:自拟一个能概括材料内容、体现学科特点的题目。(2)评论:运用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对以上三则材料逐一进行分析评论。(3)表述:语言流畅,层次清楚,字数在200字左右。,【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依法治国、公民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第(1)问,考查学生对三则材料的概括能力,要解答此问必须概括每一则材料,并找到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材料一主要讲的是民法总则获得通过,它集中体现了民智、民意、民声。材料二主要讲的是民法总则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材料三主要讲的是民法总则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将一些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内容。三则材料主要讲的是民法总则与人民的关系。顺着这样的思路解答即可。,第(2)问,要求对三则材料逐一进行分析评论。需要透过材料联系教材知识,对材料进行知识解读。如材料一,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说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具有最高立法权,人民积极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权益需要法律来保障,等等。材料二和材料三,照此规律联系所学知识点,即可回答出来。第(3)问,在解答中语言要通顺流畅,逻辑性强,层次清楚,表达准确。,【我来解答】(1)拟题。题目如民法总则暖民心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民法总则彰显当代法治精神等。(2)评论。材料体现的主要观点(引用的具体材料略):材料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我国保障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材料二: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我国法律具有规范制裁和保护功能。材料三:公平需要正义制度的支持。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解题思路】在解答第1题时,首先明确设问的主旨要求,然后分别抓住调查表中的选择,运用遭遇校园暴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等知识点进行分析即可。在解答第2题时,首先明确设问的主旨要求,然后分别抓住调查表中的选择“没有不良行为”,可知应运用不良行为等知识点分析即可。【我来解答】该同学自我保护意识较强,能用正当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该同学能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解题思路】材料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体现的是家庭保护的内容。本问只要分析出这属于家庭保护,并写出家庭保护中一些与材料相对应的知识即可。【我来解答】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履行监护职责与抚养义务。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面对校园欺凌时应该采取的正确自护方法。A项的做法会助长欺凌者的嚣张气焰;我们要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C项错误;D项的做法不符合学生的身份。【我来解答】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