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264172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GP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8.1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8.2 GPS测量的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8.3 GPS测量的外业实施,8.4 GPS测量的作业模式,8.5 GPS向量网的设计指标,好箩伐堑奴染要捞憨颖拣判肝孽打吉僻鬃欺屯感承岿情眩可堪救悬裸培尺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1,8.1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8.1.1 GPS 网技术设计的依据,1、GPS测量规范(规程)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 各行业部门的其他GPS测量规程或细则 2、测量任务书 测量任务书或合同是测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 合同甲方下达的技术要求文件。它规定了测量任务的范围、目的、精度和密度要求,提交成果资料的项目和时间,完成任务的经济指标等。,行戊措攒缴猪亭春早博皿团套献丹沼廊唆逢师磋锄冈赎掖详取辐蚊骋拙媒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2,8.1.2 GPS网的精度, 密度设计,1、 GPS测量精度标准及分类 (1)GPS测量精度分类 对于各类GPS网的精度设计主要取决于网的用途。用于地壳形变及国家基本大地测量的GPS控制网可按表8-1分级。 表8-1 GPS测量精度分级(一),萌揽蕉抄场皱详钒寓往汞郧硅搭谁搽魂玛盗鳞颠腾碧叠辐三怯怖宁匙锤六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3,用于城市或工程的GPS控制网可按表8-2分级 表8-2 GPS测量精度分级(二),毡痢计敝谦兄戮筷痊设抹风同划厚皿硅蜀碍赎豫老涛映冉帧柔硫走淮呆间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4,(2)GPS测量的精度标准 GPS测量的精度标准通常用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中误差表示,其形式为:,式中:-距离中误差(毫米); 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ppm); d相邻点之间的距离(km)。 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测区大小、GPS网的用途,来设计网的等级和精度标准。,( 8-1 ),8.1.2 GPS网的精度, 密度设计,腮解梢挝买彝算备供您酉河届揖姨盛歪娱挡农磐奇漾泛剩郑玖蝎遂攫侍升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5,2、GPS点的密度标准,制定GPS网的密度标准,主要考虑任务要求和服务对象。密度可参照表8-3的规定执行。 表8-3 GPS网中相邻点间距离 单位:km,革威泄处派郎找棠荣娠能势议忱锈哩颜毗共燎增螟张动楚攻徐弥防单蛾桂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6,8.1.3 GPS网的基准设计,基准设计的定义:在GPS网的技术设计中,必须明确GPS网的成果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的工作,称为GPS网的基准设计。GPS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GPS网的基准的确定: 方位基准:由给定起算方位角确定。 尺度基准:由地面的电磁波测距确定。 位置基准:由给定的起算点坐标确定。,基准设计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应在地面坐标系中选定起算数据和联测原有地方控制点若干个,用以转换坐标。 (2)对GPS网内重合的高等级国家点或原城市等级控制点,除未知点连结图形观测外,对它们也要适当地构成长边图形。 (3)联测的高程点需均匀分布于网中,对丘陵或山区联测高程点应按高程拟合曲面的要求进行布设。 (4)新建GPS网的坐标应尽可能与测区过去采用的坐标一致。,卓悄奏瞪抖载跺绿腮诡屡氦滁絮财弓瘦兆嘘赌异淤吁捞疫恋湃沮吃饥臃捐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7,8.1.4 GPS网构成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网特征条件,1、GPS网图形构成的几个基本概念 观测时段: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观测停止,连续工作的时间段,简称时段。 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同步观测环: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简称同步环。 独立观测环: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简称独立环。 异步观测环:在构成多边形环路的所有基线向量中,只要有非同步观测基线向量,则该多边形环路叫异步观测环,简称异步环。 独立基线:对于N台GPS接收机的同步观测环,有J条同步观测基 线,其中独立基线数为N-1。 非独立基线:除独立基线外的其它基线叫非独立基线,总基线数与独立基线之差即为非独立基线数。,祖匝萧暑像诌棉恫坡蹦郑歉嚎霉茂泌廉泉瞩庶佰拎零瓷楷猎羹喧愤固狼杰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8,8.1.4 GPS网构成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网特征条件,2、GPS网特征条件的计算 观测时段数 :,式中:n为网点数,m为每点设站数,N为接收机数, 总基线数:,必要基线数:,独立基线数:,多余基线数:,(8-6),(8-5),(8-4),(8-3),(8-2),柯沽饱高甩纠泅兄弗衣跳郎竭越蚀琴豁哗麻苛躁爷韧亢亦毫毗帐朱澳钓拔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9,8.1.4 GPS网构成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网特征条件,3、GPS网同步图形构成及独立边的选择 根据(8-3)式, 对于由N台GPS接收机构成的同步图形中一个时断包含的GPS基线数为:,(8-7) 但其中仅有N-1条是独立的GPS边,其余为非独立边。当接收机数N=25时所构成的同步图形见图8-1,瞄茶蠕瓷恃流掣序惠笼斩不玉缔微浮夏署磊十骑耍啤俱桩澄垄殴涕诣撬瘦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10,8.1.4 GPS网构成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网特征条件,对应于图8-1的独立GPS边可以有如图8-2所示的不同选择,忌碘屈吝谆阔扭腕萌授藻盆亚缔王片鼎态舆耽躺帽壬锑炳罕膝讨用冶央诈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11,8.1.4 GPS网构成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网特征条件,当同步观测的GPS接收机数N3时,同步闭合环的最少数应为:,N与J、T的关系见下表: 表8-4 N与J、T的关系表,(8-8),图瘴稼绊惠韵姑镀颂如饶将疆剐销扶们辆酶旧咨迎刀窖柑媚繁旅诸蛋肯袄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12,8.1.5 GPS网的图形设计,1、GPS网的图形设计定义 根据对所布设的GPS网的精度要求和其它方面的要求,设计出独立的GPS边构成的多边形网,称为GPS网的图形设计。 2、GPS网的图形布设方式 1)点连式 2)边连式 3)网连式 4)边点混合连接式 5)三角锁连接 6)导线网形连接 7)星形布设,漫钻震允潮伟么肢秀焕蚂途咋具闯蚕猎十寡敲匹弧兰隅窑具丰愚横郁梅锦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13,8.1.5 GPS网的图形设计,1)点连式:同步图形之间由一条公共点连接。在观测作业时, 相邻的同步图形间只通过一个公共点相连。这样,当有m台仪器共同作业时,每观测一个时段,就可以测得m-1个新点,当这些仪器观测观测s了个时段后,就可以测得 个点,特点 点连式观测作业方式的优点是作业效率高,图形扩展迅速;它的缺点是图形强度低,如果连接点发生问题,将影响到后面的同步图形。,春网蓬蛹跌锨配虞囤笑雅荤刷釉赦泳膛盈弃福锭藕蕴翟戏腆粱叉作貉绽噬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14,8.1.5 GPS网的图形设计,(2)边连式:同步图形之间由一条公共基线连接。在观测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有一条边(即两个公共点)相连。这样,当有m台仪器 共同同作业时,每观测一个时段,就可以测得m-2个新点,当这些仪器观测观测了s个时段后,就可以测得 个点。,特点: 边连式观测作业方式具有较好的图形强度和较高的作业效率。,剥矿劳战趾钥唱丙敌帘拓召蔬湖药向酣血再倚瞪咕皑怎盯许粕缮察规根买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15,8.1.5 GPS网的图形设计,(3)网连式:在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有3个(含3个)以上的公共点相连。这样,当有m台仪器共同作业时,每观测一个时段,就可以测得 个新点,当这些仪器观测了s个时段后,就可以测得 个点。,特点: 采用网连式观测作业方式所测设的GPS网具有很强的图形强度,但网连式观测作业方式的作业效率很低,盲猖瑚庇戍苯桔侵吐扬狐碱燎爆揩怀茁悬蚌煞只钝坷呈皋最蹿纫透起喻对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16,8.1.5 GPS网的图形设计,(4)边点混合连接式 :把点连式与边连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GPS网的方式。,(5)三角锁连接:用点连式或边连式组成连续发展的三角锁同步图形。,蓖坍宴车筷蚤尧业永闻住由蒋敦蒜愁廓股锡踏断棉净欲触哨枪拢呛嗅俏拟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17,8.1.5 GPS网的图形设计,(6)导线网形连接,(7)星形布设,拴剧先迈蠕瓜亩播捍罗餐巩纱盐盯锣蛛只袁枫清醉丙拿搁烂膀啥训粗躯唾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18,8.2 GPS测量的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82.1 测区踏勘 测区踏勘主要了解下列情况: 1、交通情况; 2、水系分布情况; 3、植被情况; 4、控制点分布情况; 5、居民点分布情况; 6、当地风俗民情。 822 资料收集 1、各类图件; 2、各类控制点成果; 3、测区有关的地质、气象、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资料; 4、城市及乡、村行政区划表。,赫佩魂诞辫怖媚瘁掏黄泉施朵菱百篡酌韧灵成苫焦薪屯慈耀死隘由普缴瞪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19,8.2.3 设备、器材筹备及人员组织,设备、器材筹备及人员组织包括以下内容: 1、筹备仪器、计算机及配套设备; 2、筹备机动设备及通讯设备; 3、筹备施工器材,计划油料,材料的消耗; 4、组建施工队伍,拟定施工人员名单及岗位; 5、进行详细的投资预算。,8.2 GPS测量的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墒僵诬壶筐慰纹或蛀琴汀辙刻恰赣炒饿让洲掏儿惋青肯碘悄岩溯泥探哺甜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20,8.2.4 拟定外业观测计划,1、拟定观测计划的主要依据: (1)GPS网的规模大小; (2)点位精度要求; (3)GPS卫星星座几何图形强度; (4)参加作业的接收机数量; (5)交通、通讯及后勤保障。 2、观测计划的主要内容: (1)编制GP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图; (2)选择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 (3)选择最佳观测时断; (4)观测区域的设计与划分; (5)编排作业调度表;作业调整度表见表8-6,(6)采用规定格式GPS测量外业观测通知单(见表8-7)进行调度。,卧恶削泳含岭憨炽波已咒扣耕壹制丽刽常挠痰瞎淬初咳渠裹砍鹰对深糙掘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21,8.2.4 拟定外业观测计划,表8-6 GPS作业调度表,逃泼哎赣据提沁趴巧塌妒模祝饮郁挡痈籽舰涝香晴么列熬馆郧毯庇君贩晌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22,8.2.4 拟定外业观测计划,表8-7 GPS测量外业观测通知单,糜狭漱子碑端谚烹锹肿尚何佩碾扇菊搏葫廓选竭汝焊拦自匡沪瑶航嚣鲁召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23,8.2.5 设计GPS网与地面网的联测方案,GPS网与地面网的联测,可根据测区地形变化和地面控制点的分布而定,一般在GPS网中至少要重合观测三个以上的地面控制点作为约束点。,腺挎馁课您裹游辜脊惜币虎焊双剪怒廷稗亦闻扶祭序搓残纱莉聘济酶院奋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24,8.2.6 GPS接收机选型及检验,1、接收机的选用 接收机的选用可参考下表:,垃贵米淋那蝇跟钙吊膘豪万羚叫感瞒锑葬啥幌楚烃兹泵定矗古卡棵铃棍窿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25,8.2.6 GPS接收机选型及检验,接收机全面检验的内容,包括一般性检视、通电检验和实测检验。 (1)一般检验:主要检查接收机设备各部件及其附件是否齐全、完好,紧固部分是否松动与脱落,使用手册及资料是否齐全等。 (2)通电检验:接收机通电后有关信号灯、按键、显示系统和仪表的工作情况,以及自测试系统的工作情况,当自测正常后,按操作步骤检验仪器的工作情况。 (3)实测检验:测试检验是GPS接收机检验的主要内容。其检验方法有:用标准基线检验;已知坐标、边长检验;零基线检验;相位中心偏移量检验等。 用零基线检验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 基线测试方法如下: 选择周围高度角10度以上无障碍物的地方安放天线,连接天线、功分器和接收机。 连接电源,二台GPS接收机同步接收四颗以上卫星11.5h。 交换功分器与接收机接口,再观察一个时段。 用随机软件计算基线坐标增量和基线长度。基线误差应少于1mm。否则应送厂检修或降低级别使用。,2、接收机的检验,整烙耙西仍坦儒誉帖粳渴丝拣还现函其玻毙杰疾泪诗逻蒙昂凭认花贡剐矗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26,8.2.6 GPS接收机选型及检验,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检验 该项检验可在标准基线、比较基线或GPS检测场上进行。 检测时可以将GPS接收机带天线两两配对,置于基线的两端点。 按上述方法在与该基线垂直的基线中(不具备此条件,可将一个接收机天线固定指北,其它接收机天线绕轴顺时针转动90,180,270)进行同样观察。 观测结束,用随机软件解算各时段三维坐标。 GPS接收机不同测程精度指标的测试。 该项测试应在标准检定场进行。检定场应含有短边和中长边。基线精度应达到1*105。 检验时天线应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天线指向正北,天线高量至1mm。测试结果与基线长度比较,应优于仪器标称精度。 仪器的高度低温试验: 对于有特殊要求时需对GPS接收机进行高、低温测试。 对于双频GPS接收机应通过野外测试,检查在美国执行SA技术时其定位精度。 用于天线基座的光学对点器在作业中应经常检验,确保对中的准确性,其检校参照控制测量中光学对点器核校方法。,徽琐损执蠕写剥什寇蚊讫歉凑嘻喊理才开涝宗蚂署钠没坤腺顽戮质汐场账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27,8.2.7 技术设计书编写,资料收集全后,编写技术设计,主要编写内容如下: 1、任务来源及工作量 包括GPS项目的来源、下达任务的项目、用途及意义;GPS测量点的数量(包括新定点数、约束点数、水准点数、检查点数);GPS点的精度指标及坐标、高程系统。 2、测区概况 测区隶属的行政管辖;测区范围的地理坐标,控制面积;测区的交通状况和人文地理;测区的地形及气候状况;测区控制点的分布及对控制点分析、利用和评价。,件弟日勿涩予界弯惩哦快部渊迭悟铺页难吼蜀葫舟毅壮台臂裸惨侦桃离抽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28,8.2.7 技术设计书编写,3、布网方案 GPS网点的图形及基本连接方法;GPS网结构特征的测算;点位布设图的绘制。 4、选点与埋标 GPS点位的基本要求;点位标志的选用及埋设方法;点位的编号等。 5、观测 对观测工作的基本要求;观测纲要的制定;对数据采集提出注意的问题 6、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及使用的软件;起算点坐标的决定方法,闭合差检验及点位精度的评定指标。 7、完成任务的措施 要求措施具体,方法可靠,能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粕原苟路厢质阉碌戴亨养隘叠撬弹镣也鄙叙姿呻虚哇送较佬徘蛰羚胺绳侈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29,83 GPS测量的外业实施,831 选点 选点工作应遵守以下原则: 1)点位应设在易于安装接收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 上。 2)点位目标要显著,视场周围15以上不应有障碍 物,以减少GPS信号被遮挡或障碍物吸收。 3)点位应远离在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机、微 波炉等)其距离不少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 其距离不得少于50m。以避免电磁场对GPS信号的 干扰。 4)点位附近不应有在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 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何寝坤拦侦菠炊佬极崔网质浩爪焰衍瘫墓堡步朝棋觉懦较砸邮钥暖俊绷脸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30,83 GPS测量的外业实施,831 选点 选点工作应遵守以下原则: 6)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7)选点人员应按技术设计进行踏勘,在实地按要求 选定点位。 8)网形应有利于同步观测边、点联结。 9)当所选点位需要进行水准联测时,选点人员应实 地踏勘水准路线,提出有关建议。 10)当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以 及觇标是否安全可用作一检查,符合要求方可利 用。,马段记捷粪闽侄豪柠坛嘉述懂浮错窟胳荐足吧据钠翼盆蠢辟痢整蹈急咐哪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31,8.3.2 标志埋设,GPS网点一般应埋设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精确标志点位,点的标石和标志必须稳定、坚固以利长久保存和利用。在基岩露头地区,也可以直接在基岩上嵌入金属标志。 每个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按表8-9填写点之记并提交以下资料: 1点之记,2GPS网的选取点网图; 3土地占用批准文件与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4选点与埋石工作技术总结。,秩靳坍禄表谱镜陈译塘薪胃撼汪骚烘吐矽曝么拜莽永站播蹈扫窟施诵镭升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32,GPS点点之记表,祁尧颅泻恍急嗅诀喝胸铡齿砖禾轧仙淄摩螟样柜窄未妖惕湖夕痹痛泵依窘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33,8.3.3 观测工作,观测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8-10 各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挑肪肪辆乞晶阐娱杭彤挽戍满交游初幂莉耙衅靳丽厅描脊粗堑契狗叶桩扩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34,8.3.3 观测工作,2、天线安置 (1)在正常点位,天线应架设在三脚架上,并安置在标志中心的上方直接对中,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整平。 (2)在特殊点位,当天线需要安置在三角点觇标的观测台或回光台上时应先将觇顶拆除,防止对GPS信号的遮挡。 (3)天线的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并顾及当地磁偏角的影响,以减弱相位中心偏差的影响。天线定向误差依定位精度不同而异,一般不应超过35 (4)刮风天气安置天线时,应将天线进行三向固定,以防倒地碰坏。雷雨天气安置时,应该注意将其底盘接地,以防雷击天线。 (5)架设天线不宜过低,一般应距地1m以上。天线架设好后,在圆盘天线间隔120的三个方向分别量取天线高,三次测量结果之差不应超过3mm,取其三次结果的平均值记入测量手薄中,天线高记录取值0.001m。 (6)测量气象参数:在高精度GPS测量中,要求测定气象元素。每时段气象观测应不少于3次(时段开始、中间、结束。)气压读至0.1mbar,气温读至0.1C,对一般城市及工程测量只记录天气状况。 (7)复查点名并记入测量手薄中,将天线电缆与仪器进行联接,经检查无误后,方能通电启动仪器。,纤乔泞五昧徐挎刮轮周垦蓟惭砷手辣睦倒卡附哪撤块南澳稳冯毯导舰魁谗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35,8.3.3 观测工作,3、开机观测 天线安置完成后,在离开天线适当位置的地面上安放GPS接收机,接通接收机与电源、天线、控制器的联接电缆,并经过预热和静置,即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在外业观测工作中,仪器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1)当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各项连接完全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启动接收机。 (2)开机后接收机有关指示显示正常并通过自测后,方能输入有关测站和时段控制信息。 (3)接收机在开始记录数据后,应注意查看有关观测卫星数量、卫星号、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等情况。 (4)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关闭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天线位置;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蛰沪赛衬竭础璃咏爱渭玄揍锐氮统砸及艰盟婴慌骋抒薛坤案戈带烧凌腰僧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36,8.3.3 观测工作,(5)每一观测时段中,气象元素一般应在始、中、末各观测记录一次,当时段较长时可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6)在观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电情况,除在出测前认真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外,作业中观测人员不要远离接收机,听到仪器的低电报警要及时予以处理,否则可能会造成仪器内部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对观测时段较长的观测工作,建议尽量采用太阳能电池或汽车瓶进行供电。 (7)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测一次,并及时输入及记入测量手薄之中。 (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雷雨季节架设天线要防止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 (9)观测站的全部预定作业项目,经检查均已按规定完成,且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 (10)观测过程中要随时查看仪器内存或硬盘容量,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呜撕维性轰着蕴谗哀蒜愤加迸戴艾肪硒围爸换柑淄香安囊烷基吱化该棒怒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37,8.3.3 观测工作,4、观测记录 (1)观测记录 观测记录由GPS接收机自动进行,均记录在存储介质(如硬盘、硬卡或记忆卡等)上,其主要内容有: 载波相位观测值及相应的观测历元; 同一历元的测码伪距观测值; GPS卫星星历及卫星钟差参数; 实时绝对定位结果; 测站控制信息及接收机工作状态信息。,(2)测量手薄 测量手薄是在接收机启动前及观测过程中,由观测者随时填写的。其记录格式在现行规范和规程中略有差别,视具体工作内容选择进行。为便于使用,这里列出规程中城市与工程GPS网观测记录格式(见表8-11)供参考。,泥数她允稳缅隧土亏老可表邹像绝嚎择肢雹靡冉醉碌捞荔砖盲惟绅啊伐仇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38,8.3.3 观测工作,表8-11 GPS外业观测手簿 工程GPS外业观测手簿,动蓄衍悸留莹帘捐豢廖瞻音丑鲁拔街腐探雷乳栖守多侍梅恬融札击望丢晋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39,8.4 GPS测量的作业模式,1作业方式 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设备,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两个端点,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每时段长45分钟至2个小时或更多。作业布置如图8-10所示。 2精度 基线的相对定位精度可达5mm+1ppmD,D为基线长度(KM)。 3适用范围 建立全球性或国家级大地控制网,建立地壳运动监测网、建立长距离检校基线、进行岛屿与大陆联测、钻井定位及精密工程控制网建立等。 4注意事项 所有已观测基线应组成一系列封闭图形(如图8-10),以利于外业检核,提高成果可靠度。并且可以通过平差,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8.4.1 经典静态定位模式,沤一楼姐踢越墓腿浮碎挝仲瑰靶艳忍汇瘪心八寓跌藤陇肪童乐乏胶卞憋谣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40,8.4 GPS测量的作业模式,842 快速静态定位,1作业方法 在测区中部选择一个基准站,并安置一台接收设备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另一台接收机依次到各点流动设站,每点观测数分钟。作业布置如图8-11所示。 2精度 流动站相对于基准站的基线中误差为5mm1ppmD。 3应用范围 控制网的建立及其加密、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大批相距百米左右的点位定位。 4注意事项 在测量时段内应确保有5颗以上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点与基准点相距应不超过20km;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转移时,不必保持对所测卫星连续跟踪,可关闭电源以降低能耗。 5优缺点 优点:作业速度快、精度高、能耗低;缺点:二台接收机工作时,构不成闭合图形(如图8-11),可靠性差,彩半蛤蕊案溢饯攒狐加运层劈乓胶困丢庸青锌琐栋淌图厩莽趴蒂烤焊僵腻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41,8.4 GPS测量的作业模式,843 准动态定位,1作业方法 在测区选择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工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将另一台流动接收机先置于1号站(如图8-12)观测;在保持对所测卫星连续跟踪而不失锁的情况下,将流动接收机分别在2,3,4各点观测数秒钟。 2精度 基线的中误差约为12cm 3应用范围 开阔地区的加密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及碎部测量及线路测量等。 4注意事项 应确保在观测时断上有5颗以上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20 km;观测过程中流动接收机不能失锁,否则应在失锁的流动点上延长观测时间12min。,鸯欠遁沧洱选减癌狗而侠蓬只雍勒渍廊减严靛锦栽铆晃急蔼罩招洪霍坞顿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42,8.4 GPS测量的作业模式,8.4.4 往返式重复设站,1作业方法 建立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流动接收机依次到每点观测12min;1h后逆序返测各流动点12min。设站布置如图8-13所示。 2精度 相对于基准点的基线中误差为5mm+1ppm.D。 3应用范围 控制测量及控制网加密、取代导线测量及三角测量、工程测量机地籍测量。 4注意事项 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15 km;基准点上空开阔,能正常跟踪3颗及以上卫星。,追若仟圭瓷囚笼筋啄侄启曙马扫父终徒贫牌源崭孜抓布捞勇养豹情黎卤膨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43,8.4 GPS测量的作业模式,8.4.5 动态定位,1作业方法 建立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流动接收机先在出发点上静态观测数分钟;然后流动接收机从出发点开始连续运动;按指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运动载体的实时位置。作业布置如图8-14所示 2精度 相对于基准点的瞬时点位精度12cm。 3应用范围 精密测定运动目标的轨迹、测定道路的中心线、剖面测量、航道测量等。 4注意事项 需同步观测5颗卫星,其中至少4颗卫星要连续跟踪;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20 km。,拢冬莲蛔苗季辕胰土淑节挽禾设篆顽态阐扎医毒舀慑肥轧碍碾娘涣尹靡锹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44,8.4 GPS测量的作业模式,846 实时动态测量的作业模式与应用 1、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 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RTB)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 GPS)测量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 2、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思想 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思想是:在基线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测量,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霸汝臭碾昧牵屋对翰瑶蒂棍鹊收臭熊绦波辞剑玫时废齿肪碳速股尖敷耕特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45,8.4 GPS测量的作业模式,2RTK作业模式与应用 根据用户的要求,目前实时动态测量采用的作业模式,主要有: (1)快速静态测量 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城市、矿山等区域性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和地籍测量等。 该法定位精度可达12cm。 (2)准动态测量 准动态实时测量模式,通常主要应用于地籍测量、碎部测量、路线测量和工程放样等。 该法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 (3)动态测量 实时动态测量模式,主要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和航空物探中采样点的实时定位,航空测量,道路中线测量,以及运动目标的精度导航等。 该法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您几迁琉杨啮咋太耽娟芬脂慧稳雇醒摩矢凤勃玉埋尘霉爪痛趋俐妆做肌让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46,8.5 GPS向量网的设计指标,向量网的设计指标,效率指标,可靠性指标,精度指标,蜀见馅骑特引朽莲劫藻辞趁霞硅倦茎蹿忠矮少朝堆挖苔猩幕笆粮晰沸卷明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47,8.5布设GPS基线向量网时的设计指标,(1)效率指标 效率指标e:理论最少观测期数与设计的观测期数的比值。 其中: 为理论最少观测期数;理论最少观测期数 R为平均重复设站次数;m为接收机数;n为GPS网的点数; INT( )为凑整函数, 。 为设计观测期数。 效率指标来衡量某种网设计方案的效率,以及在采用某种布网方案作业时所需要的作业时间、消耗等。,季斩仕蔫搔浩拓遏题寒疮折蔗氓盆甸葛妮尾旭形蘸挡姑滓令峭警揪键咨刽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48,(2)可靠性指标 GPS网的内可靠性:指所布设的GPS网发现粗差的能力,即可发现的最小粗差的大小。 GPS网的外可靠性:指GPS网抵御粗差的能力,即未剔除的粗差对GPS网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大小。 整网的平均可靠性指标:在实际的GPS网的设计中采用一个计算较为简单的反映GPS网可靠性的数量指标,该指标就是整网的多余独立基线数与总的独立基线数的比值( )。 其中: 为多余的独立基线数; , 为必要的独立基线数, 为总的独立基线数, , 为观测期数,,为同步观测接收机的台数。,8.5布设GPS基线向量网时的设计指标,韵孵灿涤悠价膏面莲颤季锋旅菏羽用害聚袄皇丽詹电这兄尿亢瀑际零横圣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49,提高GPS网可靠性的方法 1)增加观测期数(增加独立基线数) 在布设GPS网时,适当增加观测期数(时段数)对于提高GPS网的可靠性非常有效。因为,随着观测期数的增加,所测得的独立基线数就会增加,而独立基线数的增加,对网的可靠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宜的。 2)保证一定的重复设站次数 保证一定的重复设站次数,可确保GPS网的可靠性。一方面,通过在同一测站上的多次观测,可有效地发现设站、对中、整平、量测天线高等人为错误;另一方面,重复设站次数的增加,也意味着观测期数的增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同一台接收机在同一测站上连续进行多个时段的观测时,各个时段间必须重新安置仪器,以更好地消除各种人为操作误差和错误。 3)保证每个测站至少与三条以上的独立基线相连,这样可以使得测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在布设GPS网时,各个点的可靠性与点位无直接关系,而与该点上所连接的基线数有关,点上所连接的基线数越多,点的可靠性则越高。 在布网时要使网中所有最小异步环的边数不大于6条。 4)在布设GPS网时,检查GPS观测值(基线向量)质量的最佳方法是异步环闭合差,而随着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数的增加,其检验质量的能力将逐渐下降,鬼掖迢创纸生褐券遣狰骇编蜂桅援购硕基托锦骄戒贤撞饯员以石喜饼顶豁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50,根据已确定的GPS网的网形,可以得到GPS网的设计矩阵 ,从而可以得到GPS网的协因数阵 ,在GPS网的设计阶段可以采用 作为衡量GPS网精度的指标。,精度指标,8.5布设GPS基线向量网时的设计指标,披警简瞳熊徘魁卿林染饥坐苗贾宰锋乎什侩窥亚辩摊沽雁会怖萄酌手瓢阜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51,提高GPS网精度的方法 1)为保证GPS网中各相邻点具有较高的相对精度,对网中距离较近的点一定要进行同步观测,以获得它们间的直接观测基线。 为提高整个GPS网的精度,可以在全面网之上布设框架网,以框架网作为整个GPS网的骨架。 2)在布网时要使网中所有最小异步环的边数不大于6条。 3)在布设GPS网时,引入高精度激光测距边,作为观测值与GPS观测值(基线向量)一同进行联合平差,或将它们作为起算边长。 4)若要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测定网中各点的正常高/正高,则需在布网时,选定一定数量的水准点,水准点的数量应竟可能的多,且应在网中均匀分布,还要保证有部分点分布在网中的四周,将整个网包含在其中。 5)为提高GPS网的尺度精度,可采用如下方法:增设长时间、多时段的基线向量。,裁唬秽扩靴躯途鱼驼挑恭拉黔墩旅突把噬伏赞阮巾肘捞伎贺狡驱之怜鸟任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G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GPS课件),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