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26303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小丁妈妈为了找到女儿成绩下降的原因,偷偷翻看了女儿的日记本。小丁得知后,与 妈妈大吵了一架。你将运用下列哪些观点劝导小丁妈妈行为不正确,小丁应坚持让妈妈道歉小丁应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的做法,同妈妈好好谈谈妈妈出发点是好的,处理方式也对小丁应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ABCD2 . 一个醉汉,指着远处的别墅:“那不是我的家,只是我的房子。”要把这座房子变成真正的意义的家,必须填充的是家具亲人亲情生活用品ABCD3 . “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吕文强老师工作41年来,从自己的工资里牟出30多万元资助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上千人。他的举动受到人们的一致“点赞”。这表明A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B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不尽相同C吕文强是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D当今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 下图所示,该家庭的类型属于( )A核心家庭B单亲家庭C主干家庭D联合家庭5 . 自己因某事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发生矛盾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 )不理睬老师,让事实说话可用书面的形式向老师作出解释坚决反驳老师,并说出反驳理由冷静思考,与老师坦诚交流ABC6 . “学”因“教”而有进,“教”因“学”而得益。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因材施教B言传身教C诲人不倦D教学相长7 . 卢梭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这句话说明( )A家庭是由婚姻关系等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B家是心灵的港湾,是温暖的避风港C在中华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D家是一所房子,是一本读不完的书8 . 到了中学,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人尽皆知的格言。这主要说明在中学A老师传授知识,学生遵从老师教导B老师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C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D老师和学生不可能成为朋友9 .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强调打破传统的机械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这种方式体现了的新型师生关系。A亦师亦友B合作竞争C教学相长D包容体谅10 . 玛丽.居里说: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这是因为(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事、做人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是老师赋予的没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就无法成长A BCD11 . 当前,加入“手机一族”的中学生日渐增多。陆浩用微信聊天正起劲时,被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课的语文老师收缴了手机。这说明( )必须正确地对待老师的批评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老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师生之间不存在人格的平等ABCD12 . 在家中,我们和父母很容易产生矛盾,对此积极的做法是A避免和父母接触B将父母的不是告诉祖父母C主动和父母沟通D保护个人隐私,不让父母知道13 . 正确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言听计从,因为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者和引路人B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C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D主动参与,勤学好问14 . 在教我们的老师中,每个老师的风格各有不同,造成风格不同的原因有老师的学识和阅历不同老师的性格不同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老师的性别不同ABCD15 . 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对此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冲突,加强沟通 我们应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需要父母做出好的榜样,主动让着孩子 我们应该认真感受和体会父母的爱ABCD16 . 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我们应该承认老师的差别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尊重风格不同的老师ABCD进入初中以后,小明发现自己很矛盾,有时候嫌妈妈唠叨,总是重复那些“天冷了要加衣服”“上学不要和同学打架”“要尊重老师”之类的话。可是妈妈不唠叨了,又觉得妈妈不重视自己。矛盾的小明最近经常和妈妈吵架。回答下题。17 . 小明产生这种矛盾的心理,是因为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妈妈嘱咐的这些事情,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妈妈不尊重自己青春期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ABCD18 . 小明和妈妈之间的这种冲突是亲子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体现了青少年个体的发展只有妈妈做出榜样,不再唠叨,才能化解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促进父母的改变与完善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和睦ABCD19 . 进入初中之后,我们和父母之间爱的碰撞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父母不能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我们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等方面差异较大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ABCD20 .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了家庭美德。下列属于家庭美德的是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相互关爱邻里相亲夫妻和睦男女平等ABCD21 . 一项有关初中生家庭教育的调查显示,对于学习不适应问题,学生多认为是因为内容变难、科目增多,家长则多认为是孩子学习不用功、方法不当;在家庭学业支持方面,学生大多喜欢自我管理,家长则选择督促孩子学习和搞好后勤服务。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应加强亲子沟通以促进彼此理解B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C课业负担过重容易导致家庭矛盾D父母关爱子女并且不求任何回报22 . 刚进入初中,小文便喜欢上了这个大家庭:有的老师敢于承认错误;有的老师见解独到、思维缜密;有的老师幽默开朗、青春活力小文发现他们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特色,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下列对老师差异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由于年龄、性格等差异,老师的风格可能不尽相同B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老师、理解老师C老师的差异和不同,不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D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23 . 周末,同学邀请小明去踢足球,母亲以快要中考为由,不许小明参加。此时,小明应该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委婉拒绝同学的邀请与母亲交流沟通,说清利害关系,保证不耽误学习,希望母亲同意不听母亲的意见,与小明去踢足球哭闹、纠缠,要求母亲答应自已去踢球ABCD24 . 为了挽救重度烧伤、生命垂危的父亲,湖北青年刘培和刘洋兄弟争相割皮救父,用行动诠释了“血浓于水、手足情深”的真谛,被网友们赞为“中国好兄弟”。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孝敬父母是子女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真挚的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要停留在口头上ABCD25 . 一位建筑大师说:“家和房子有什么区别?家是一个地方,当你受伤受累的时候就想着回去,和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房子仅是住的地方。”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家就是房子,房子就是家B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C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D家会让我们感受到温暖二、简答题26 . 师生篇有的同学喜欢真实坦率。从不掩饰自己所犯错的老师;有的同学喜欢见解独到,理论联系实际老师;有的同学喜欢幽默开朗,富有激情的老师。(1)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能只接触一种风格的老师,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应该怎么?(2)教师在我们成长中发挥着什么作用?(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4)时代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27 . 鲁宁的一天:早晨,鲁宁让妈妈多给点零花钱,妈妈说不要乱花钱,鲁宁很不高兴,甩门而去课间,鲁宁看见同桌的日记本,出于好奇,便偷看起来,这时,同桌一拳打了过来放学后,鲁宁拿着新买的有质量的书包去要求商家退换,店主告诉他,出售商品,概不退还,鲁宁只好只认倒霉请你评析鲁宁这“倒霉”的一天28 . 马上要放寒假了,同学们会随着爸爸妈妈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吗?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家人在一起烹制年夜饭,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最奢侈的享受莫过于此。世界再大,也要回家过年。此时此刻,能够让心灵安慰的字眼只有一个家。然而,有些游子回到家,成为“低头一族”、手机奴,家务活完全由年迈的父母做,做完家务的父母想跟孩子聊聊家长里短,孩子头也不抬说:“我没时间,你们真啰嗦。”望着孩子痴迷于手机的模样,年迈的父母一脸的落寞。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说:“母亲是小溪,我是小溪中的一条鱼。”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个比喻仿写母爱的特点。(2)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过年,那是多少游子的期盼。通过仿写活动,你对家有哪些新的感悟。(3)对于回家后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做家务,一味沉迷于手机的游子,你有哪些合理化建议。29 .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的味道珍藏在每个人记忆里。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温暖可爱的家,但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多元化思想观念推动下,有的家庭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出现大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享受不到父母亲的关爱和管理。有的家庭因父母感情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离婚率急剧上升,出现了少量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国家、社会和学校应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阅读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说一说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2)假如你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或是留守儿童,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你会寻找哪些有效方法走出困境?30 . 材料一:父母给我们一个家,让我们在那片蓝天下成长。成熟的臂膀给了我们飞翔的欲望,直到有一天,当你想要飞出那顶房檐的时候,请不要忘了衔一口泥,叼一根草,替父母补一补巢。是爱的流淌,暂时的离别是开始的梦想。只要你记住,你的根扎在。这里,你努力升高,是为了扎根扎得更牢材料二(1)【感悟】材料二中孩子和母亲间的交流体现了中华民族哪一传统美德?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沟通】现实生活中,你将怎样建立与父母的和谐关系?(3)【理解】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母亲写上几句最温馨的祝福。(4)【分析】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分析“直到有一天,当你想要飞出那顶房檐的时候,请不要忘了衔一口泥,叼一根草,替父母补一补巢。”说明了哪些道理?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