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20876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贵州省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贵州省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被毛泽东称为“赫赫始祖,吾华肇造”的华夏族“人文初祖”是A黄帝炎帝B禹C尧D舜2 .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湖北等地 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我们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 )A文物B文字C化石D遗骸3 .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4 . 下列远古人类,从其进化状况看,排列正确的是A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B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C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D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5 . 下图中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与崩溃B诸侯争战的连绵不断C百家争鸣的宣传鼓动D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6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下列选项,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A“兼爱”“非攻”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仁政”D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7 . 下列图片中,反应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栽培稻谷遗存鱼纹彩陶盆干栏式房屋司母戊鼎ABCD8 .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一些朝代更替呈现正确的是( )战国秦 秦汉 夏商 春秋西周ABCD9 . 距今(2019年)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A小麦B水稻C粟D玉米10 . 下面是初一某班小明同学的部分课堂笔记记录,他记录的历史事件是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三家分晋D田氏代齐11 .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军“甲士”(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最高是二十等爵“彻侯”,有封地并可征收租税。这一规定使秦国( )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军功地主大量涌现宗室贵族势力加强统治基础得以扩大ABCD12 .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应该是什么朝代( )A夏朝B西周C东周D商朝13 . 与烽火戏诸侯中的“诸侯”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度14 . 战国中期以后,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是A赵国B秦国C齐国D魏国15 .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古代文字是( )A铭文B金文C小篆D甲骨文16 . 战国时期最著名、最彻底,影响最大的变法 ( )A吴起变法B申不害变法C邹忘变法D商鞅变法17 .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王朝的是A禹B启C桀D汤18 . 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开始了农耕文明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BCD19 . 概括历史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请你为下列图片确定一个适当的主题( )A生产工具的变革B生活工具的变迁C人类社会的变迁D我国的农耕文化20 . 下列哪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21 . 今天,人们已学会利用多种能源改善生活质量。远古时期“元谋人”“北京人”早就知道利用的一种能源是( )A天然火B自然风C雷电D水力22 . 以下关于禅让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B开始于尧C必须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D禹禅让启23 . 商周时期的手工业部门中,最突出的是( )A青铜制造业B陶瓷业C玉器制造业D纺织业24 . 下列诸侯国中,既属于春秋霸主,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魏国B晋国C齐国D宋国25 . 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的主要功劳是( )A完善制度B治理洪水C开垦农田D发明甲骨文26 .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A皇帝B炎帝C黄帝炎帝D尧27 . 下图是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解决了当地的灌溉和饮水问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A郑国渠B都江堰C关中水库D灵渠28 .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群雄并起、激烈争霸的时期。其中,率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A齐桓公B秦穆公C晋文公D宋襄公29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打制石器C种植粟D过群居生活30 . 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二、综合题3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各国实行变法改革;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1)写出材料一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2)材料二中各国变法成效最大的是哪次?这次变法的历史作用有哪些?(3)战国后期,秦国注重兴修水利。请说出其在这一时期兴修的著名水利工程名称。(4)材料二中所说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请说出两个影响大的学派名称。3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工具、技术分别是什么?材料二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全国共三十一个县,各县设置县令、县丞,均由国君直接委派;鼓励百姓努力从事农业生产,上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商君”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创新的作用是什么?33 .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礼运(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着是什么?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3)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何时开始逐步瓦解?材料四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4)据材料四,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要意义?(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