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20860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安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安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2 . 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共同之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同一生活流域B都从事原始农业种植,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C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3 . 中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中国古代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大规模的迁移是在( ) 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3-5世纪8-10世纪14-16世纪ABCD4 . 韩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司马迁的最大历史贡献是写成了( )A史记B缀术C资治通鉴D水经注5 . 下列有关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知识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B.北京人-人工取火C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遗址D半坡原始居民-彩陶6 . 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张同学在学习了东汉衰落的原因后整理出了如下图。该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农民起义频繁B残暴的东汉统治C土地兼并严重D外戚和宦官专权7 . “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腔炙人口的故事与哪场战役有关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8 . 钟繇独创楷书,他的书法刚柔并济,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钟繇生活的时期是A东汉B唐朝C曹魏D东晋9 .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个少数民族A匈奴B鲜卑C羯D吐蕃10 .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时使用的主要农业工具是:( )A石锤B石砧C骨针D骨耜11 . 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同学为云冈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A开凿于西汉,宣传的是佛教B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C开凿于南北朝时期,宣传的是佛教D开凿于唐朝,宣传的是道教12 . 了解时代特征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3 . 统治者励精图治,使西汉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史称“文景之治”。这里的“统治者”主要是指( )汉景帝秦始皇汉文帝汉武帝ABCD14 . 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下列说法中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A起义的原因是秦的暴政B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C起义首先在大泽乡爆发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15 . 下面对春秋争霸这一历史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争霸是以周王室衰微为前提的B春秋争霸是为了“尊王攘夷”C春秋争霸使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D春秋争霸促进了民族融合16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汉高祖刘邦死后,继任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战国时期,诸侯不再打着尊王攘夷旗号C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D李冰修建都江堰,使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17 . 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祖冲之最突出的数学成就是( )A编制大明历B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C编制太初历D缀术被列入算经十书18 . 北魏时期,诸多鲜卑姓氏都改为了汉姓,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胡服骑射B颁布“推恩令”C八王之乱D孝文帝改革19 . 电视剧芈月传的故事设定在春秋战国时期,但剧中莒姬留给月儿的信居然是写在纸上的,而事实上我国的纸最早出现在A秦B西汉C西晋D隋朝20 .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开放的社会二、综合题21 .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及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笆,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贾谊过秦论(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扰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书张骞传(2)据材料二分析,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史实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三:见下图(3)上图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古丝绸之路,其中A地是哪里?材料四: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4)据材料四说出丝路精神的内涵。材料五:“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汉人胡食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5)材料五中的图片所体现出的实质是什么?(6)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2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所示: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是个分裂与动荡的时期,然而,透过历史的表象,又可发现这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与融合频繁发生的时期。而且其交融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殊为可观。(1)图一位于什么地方?(2)图二的作者是谁?他还有什么传世之作?(3)文化交流与融合“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除材料一的内容外,还有哪些成就可以证明这一点?(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艺术、科技和社会现实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23 .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两幅图片为我国一古老文字,它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最为完整的文字。(1)材料一中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图中的文字有何地位?材料二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2)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汉朝哪项科技的发明与改进?材料三他是南朝著名的数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人,这个数值的求出,比欧洲早一千多年。(3)材料三中的这位数学家是谁?他在天文历法方面有何贡献?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4)齐民要术的作者是何人?这本书有何重要历史价值?24 . 看图,回答问题。(1)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图一中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图二中铁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三中著作的作者是谁?(2)以上图片均与古代哪个领域(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该领域贡献最大的“神农氏”是谁?从图片看,中国古代该领域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25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绘制如下示意图(1)依据材料一回答:此示意图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二(2)根据图1回答: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图2和图3反映出秦朝在经济和文化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汉汉武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采纳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