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2020版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20857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宁市2020版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宁市2020版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宁市2020版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宁市2020版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它是在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古运河基础上,不断开凿、连通而成,比较下列三幅图片,回答以下各题1 . 比较三幅地图,我们可知大运河中挖掘最早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2 . 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大运河,并多次沿运河南下巡游,其主要目的是A显示皇权威严B加强对全国的控制C满足个人享乐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3 . 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相比,进行了“裁弯取直”,主要原因是A政治中心转移B造船技术提高C海运发展迅速D陆路运输加强4 . 元朝运河改道后,下列哪一城市的商业地位快速下降A北京B洛阳C扬州D杭州5 . 明朝时期经济发展,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包括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ABCD6 . 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BCD7 . 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元朝设置宣政院 文成公主入藏 清朝设立驻藏大臣ABCD8 . “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是马克思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成吉思汗D忽必烈9 . (题文)2015年lO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从事中医药研究多年,中医学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哪些人物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宋应星ABCD10 .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治国理政最显著的共同之处是A实行分封B开创郡县C创立殿试D重用人才11 . 探寻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料结论A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内民族交往频繁B北宋出现“夜市”、“交子”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D曹雪芹著红楼梦世界级伟大作家AABBCCDD12 . 明清时期他们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尤其以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最为出名。他们是当时哪一商帮中的代表人物( )A徽商B晋商C粤商D鲁商13 . 宋代在乡镇形成的新的商业区是( )A草市B夜市C早市D市镇14 . 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其表现不包括A皇帝疏于朝政,宦官专权B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C财政匮乏,政府因而不断加派赋税D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灾荒15 . 下列人物中为我国古代棉纺织技术传播作出重大贡献的是A黄道婆B冼夫人C海瑞D苏东坡16 . 下列对清朝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兴盛的描述错误是( )A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B湖北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C江苏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D北京经济发达,开始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17 . “学而优则仕”(注: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是我国古代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以下能体现这一原则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推恩令D科举制18 . 规定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开始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9 .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下面表格中的推论错误的是哪一项?史实推论A、“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唐太宗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利益B、“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弛,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说明中国明代造船和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C、“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由此清政府采取了禁绝一切对外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D、“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科举制发展到明清之际已经逐渐走向消极衰落AABBCCDD20 . 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虔诚跪拜,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位外国使节所跪拜的“伟大的建筑”应该是ABCD21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加快发展陆路交通B重视塞防忽视海防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积极培育国内市场22 . 宋朝为加强对外贸易管理而设立的机构是A市舶司B布政使司C转运使司D都指挥使司23 . 与“陈桥兵变”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24 . 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记载:隋炀帝“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隋炀帝下诏启动的是A修建长城B开凿大运河C设进士科D改进印刷术25 . 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ABCD26 .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玄奘西游鉴真东渡A祖国统一B民族团结C中外交往D抵抗侵略27 .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A世袭制B分封制C禅让制D行省制28 . 下列有关人物与作品的搭配中,错误的是:A徐光启农政全书B李时珍本草纲目C汤显祖三国演义D吴承恩西游记29 . 天龙八部通过对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斓壮阔的生活画卷。小说中所述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分裂的时代30 . 他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称“李闯王”,由他建立的农民政权是A张楚B大顺C大蜀D大齐31 . “北宋时期,相比状元及第的荣耀,即使武将率兵数十万,光复幽蓟两地,军队高奏得胜之歌回还,在太庙献上捷报,这样的荣耀也是比不上的。”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A重文轻武B外轻内重C尚武轻文D重视边防32 . 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地方设置转运使ABCD33 . 历朝历代大多整修万里长城,其中达到完善地步的是( )A秦长城B汉长城C唐长城D明长城34 .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成就辉煌。下列选项中表述均正确的是( )李冰主持修筑了都江堰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编著了本草纲目ABCD35 . 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西夏灭亡元朝建立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南宋灭亡ABCD36 . 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 )A法国侵略者B荷兰侵略者C沙俄侵略者D英国侵略者37 . 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的特点有( )胡汉交融完全模仿闭关自守中西贯通ABCD38 . 每个历史盛世的出现都有其共同的历史原因。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选贤用能 虚心纳谏注重运河开凿ABCD39 . 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D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40 . 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B促进民族融合政策C注重任用贤才D提倡节俭41 . 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下边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 )A君主专制强化B边疆地区巩固C抗击外来侵略D盛世帝国危机42 . 为“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它应该是A思想文化的钳制B教育制度的改革C君主专制加强D南北政权对峙二、综合题43 . 材料一:科举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不幸。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饥寒生活,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材料二: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材料一说明了科举制有什么积极之处?(2分)它创立于哪个朝代(2分)(2)材料二又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2分)当时科举制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是哪两科?(2分)(3) 唐朝完善科举制关键的人物是哪几位?(3分)(4)科举制推行后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这种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2分) 44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某个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材料二: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忽必烈即汗位之时突破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张传宝简明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元朝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什么机构?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什么? (2)写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这种制度正式确立于隋朝哪个皇帝在位时? (3)元朝“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什么制度? (4)为了加强台湾的管辖,元朝设置了什么机构?45 . 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中外友好交往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材料一(1)参照范例并结合所学,完成你对玄奘西行的简介。(范例)唐朝高僧鉴真排除千难万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国的医药和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2)结合所学,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材料二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鼎盛。请将下列知识卡片填写完整。46 . 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材料二宋代重文轻武,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材料三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制度始创于哪一朝代?概括该制度对国家政治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科举制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重大改革措施?(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演变的实质。三、论述题47 . 材料论述题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淮确,丰富了中国文化,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鉴真(6873)深明佛学,50余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指出由玄奘口授而成,记录他西行历程的书籍名称。(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