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18203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成都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成都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王与马,共天下”的民间传言,反映了当时A外戚与宦官专权B大贵族与皇室力量势均力敌C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并立D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2 .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这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B商代文字C字母文字的起源D记载祭祀、军事等内容3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与完善。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忽必烈推行行省制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ABCD4 . 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5 . 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A江南土地肥沃,有优越的自然条件B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人民的辛勤努力6 . 下列与秦末农民大起义不相符的是A项羽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B大泽乡起义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的“沛公”指的是刘邦。7 .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BCD8 . 春秋时期,对促进民族交融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A兼并战争B铁器的使用C各国兴修水利D商业的兴旺9 . 下列描述中,与下图中早期人类的情况不相符的是A过群居生活B已经学会使用火C已会直立行走D使用磨制石器10 . 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交融的是A北魏孝文帝B汉光武帝C汉武帝D秦孝公11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以下言论属于儒家学派的是: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C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12 .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对世界历史的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人类教育、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对造纸工艺的改进,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谁?( )A蔡伦B张衡C毕昇D张骞13 .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其主要原因是A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B造船业发达C大力发展海外贸易D改善民族关系,开发西南地区14 . 下图中A、B、C为战国七雄中的诸候国,其中A、B、C分别代表了A赵、韩、楚B韩、赵、楚C楚、赵、韩D赵、楚、韩15 .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 )A秦朝和唐朝B西汉和唐朝C唐朝和明朝D秦朝和明朝16 . 下列史实,通过解读下图所示著作可从中了解的有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文字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技术唐太宗虚心纳谏,任用贤才ABCD17 . 栗劲的秦律通论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战果如下:这种战局商鞅变法起着极大的作用。从材料看,其直接作用是( )A推动了秦朝经济发展B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C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D“尊王攘夷”口号统一了人心18 . 秦初,廷尉李斯上奏曰:“周天子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了A分封子侄为诸侯王B郡县制C皇帝制度D监察制度19 . “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诗中描述的现象开始出现于西汉时期,为了保障这条商路,西汉设置专门机构加以保护,这个机构是A长城保护站B西域宣慰司C西域都护府D安西都护府20 . 在课堂剧中,你向汉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你扮演的大臣是( )A管仲B主父偃C董仲舒D李斯21 .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谁?A刘邦B刘秀C张角D陈胜、吴广22 . 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西汉时期B三国时期C西晋时期D东晋南朝时期23 . 下列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A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C三国鼎立时期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D三国鼎立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24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作者曹操,他生活的历史时期是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汉时期D南北朝时期25 . 俗话说:“去楚雄州者,当去元谋县;去元谋县者,当去那蚌村。”不为别的,就冲“元谋人”的那两颗牙齿!你知道“元谋人”距今大约多少年?( )A20万年B70万年C80万年D170万年26 . 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各学派的学说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法家学说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C墨家学说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道家学说奠定了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基础27 . 我国古代有很多科技成就,对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科技成就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造纸术的改进蔡伦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一华佗 全身麻醉术的使用一张仲景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一祖冲之ABCD28 .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之处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战役均以南方政权的胜利而结束骄傲轻敌都是战败者的失败原因之一少数民族原居住地区阶级矛盾尖锐ABCD29 . 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地理学专著是A大明历B水经C水经注D齐民要术30 . 对开通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A甘英B班超C蒙恬D张骞31 . 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就其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来讲主要是A江南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流民大量南迁C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D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32 .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材料反映出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33 .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祖国统一B中外交往C民族团结D抵抗侵略34 . 魏书高祖纪记载:“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此处的“高祖”是指( )A刘邦B曹操C刘备D拓跋宏35 . 某班同学制作了学习摘要,请你判断这些摘要与哪一内容有关序号学习摘要1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南方战乱较少 A社会动荡不安B五胡内迁C丝绸之路开辟D江南地区的开发36 . 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长 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他的朋友给了他五铢钱 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ABCD37 . 他是东晋最为出色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A清明上河图B女史箴图C步辇图D送子天王图38 . 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不同的文明形式。下列文物是考古学家在我国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它们所反映的文明形式是: ( )A商业文明B海洋文明C工业文明D农耕文明39 .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脉络,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以下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BCD40 .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都是( )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C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文化思想二、综合题41 . 文明在变革中探索前进,在变革中铸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该城邦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扩大了公民权利,确定了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对今天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1)“该城邦”指的是古代希腊的哪一城邦?请举出古代希腊除了政治领域外的一项成就(文化科技等方面)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2)材料记载了哪一次变革?根据材料概括“商君”改革的措施。材料三:“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以中国唐朝的永徽律为蓝图,建立起律令体制。”(3)材料三中的规定出于日本的哪一次改革?上述措施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4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诸侯经过激烈的兼并、分化、吸收,统一,到战国时期只剩下齐、燕、韩、赵魏等几个大国和在它们夹缝中的几个小国了。地区性的局部统一,为华夏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摘编自管彦波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所产生的影响。材料二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式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摘自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一说秦王朝为了在地理空间上整合,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制度?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材料三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统治者的主动政策”指的是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在内容上呈现的特点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