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11568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孝文帝说过:“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于是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A受到其他民族的袭扰B孝文帝仰慕洛阳的繁华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D为了扩大羌族统治的地区和影响2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评论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从政治制度上看,秦始皇最大的“好处”是A统一车轨和文字B推行分封制C统一度量衡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 . 有应章家认为,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作者所讲价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商朝B秦朝C西汉D东汉4 .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利于经济富国的一项是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C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D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管理5 . 老师在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这几幅图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半地穴式房屋黄河粟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6 . 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图一司母戊鼎图二甲骨文图三殷墟宫殿复原图A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D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7 .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句名言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8 . 礼记中所谓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他们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A世袭制B武力争夺C禅让制D民主选举制9 . 图表是我们石窟历史的重要工具。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年龄及寿命。这种情况导致东汉后期何种现象出现A民族矛盾尖锐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出现繁荣盛世D诸侯称霸割据一方10 . 古代一位商人喜好搜集文物, 他的藏品中有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小篆刻写的竹木简、隶书誊抄的论语、行书临摹的兰亭序。这位商人最早可能生活在A商朝B春秋C秦朝D东晋11 . 小明最近喜得一枚古铜币,上写“五铢”二字。请你判断这枚古铜币出现的时期是A秦始皇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2 . 某历史网站制作“汉朝的科技文化”网页,下面不能入选的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B华佗发明“麻沸散C蔡伦发明“蔡侯纸D司马迁的史记13 . 下列材料或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A材料或史实:官渡之战,袁绍兵十馀(余)万,曹操兵仅 十分之一,击破之。结论:曹操最终统一北方B材料或史实: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领四川和云贵地区,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北和湖南。结论: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材料或史实: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结论: 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战乱频繁D材料或史实:东晋在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战胜前秦。结论:破坏南方稳定,南方经济发展缓慢。14 .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哪项史实不可能从这部书中查阅到(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秦王扫六合D三国鼎立15 . 一位同学以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为主题整理课堂笔记,做了如下表格,表中应依次填写朝代在位皇帝盛世名称文帝、景帝文景之治东汉光武帝唐朝开元盛世A东汉、唐太宗、光武中兴B西汉、唐玄宗、王莽政权C东汉、唐玄宗、王莽政权D西汉、唐玄宗、光武中兴16 . 在北京人遗址考古中发现了烧骨和炭灰,说明那时的北京人已经懂得A使用火B采集食物C钻孔技术D打制石器17 . 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于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18 . 我国古代的许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退避三舍马陵之战B纸上谈兵长平之战C卧薪尝胆桂陵之战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19 . 汉朝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一位历史人物的“凿空”之行有关,这一人物是( )A张骞B班超C甘英D班勇20 . 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反映了公元383年苻坚以80万大军企图统一江南,却以失败告终的淝水之战。交战的双方是A前秦和东晋B前秦和西晋C北齐与东晋D北周与西晋21 . 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内迁。这些游牧民族主要包括( )(1)匈奴 (2)鲜卑 (3)蒙古族 (4)满族 (5)羯族(6)越族 (7)氐族) (8)羌族A(1)(2)(3)(5)(8)B(1)(2)(5)(7)(8)C(1)(2)(3)(4)(5)D(1)(2)(5)(6)(8)22 . 西周初年,周王朝疆域空前辽阔。据左传记载,周王“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下列对周王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的理解,正确的是( )A奖赏功臣B加强与王族之间的交流C巩固周朝统治D削弱王族的权力23 . 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民族融合的作用分裂中孕育的统一因素江南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逐步加强ABCD24 . 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25 . 飘逝的岁月一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鲜卑族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B汉族穿胡服是落后的表现C民族间的服饰是相互影响的D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必然的二、填空题26 . 西汉文景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史称“_”;东汉初期,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史称“_” 。27 . 填充题(1)221年,_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66年,司马懿的孙子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3)317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_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4)_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力排众议于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28 . 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1)东汉时期,宦官_改进造纸术,使纸的使用日益普及。(2)“医圣”张仲景写成_一书,为中医治疗学奠定了基础。(3)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_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29 .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主持修建了,使成都平原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30 .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_为标准货币。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和吴广在_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三、综合题31 .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豪杰并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材料二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材料三(2)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填写下表。材料四 东汉三国时期西晋(3)结合史实,请你谈谈如何看待三国鼎立的局面?3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汉书材料二:材料三: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请回答:(1)材料一中,“骞凿空”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请参照材料二地图将丝绸之路的起点A与终点B的地名填在方框内。(3)为确保材料二中该商路的畅通,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它的设置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3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一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一一李白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卫鞅”的主张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他的变法对秦国有什么影响?(2)材料二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这一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3)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作用34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二:如图所示图片来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韩非子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问题一: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是什么?(意思相近即可)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问题二:据材料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问题三: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问题四:依据材料四,指出正确的治国方略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意思相近即可)3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人物在关注民生方面有哪些相同的举措?为此出现了怎样的局面?(3)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从上述不同结果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填空题1、2、3、4、5、三、综合题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