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10337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成都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成都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桂陵战役马陵之战牧野之战长平之战ABCD2 . 学习历史就要古为今用,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下面哪位思想家理念的演变?( )A老子B庄子C韩非子D孔子3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A周朝实行分封制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4 . 商朝国家档案所使用的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楷书D隶书5 . “惜春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主席在此诗词中涉及到的古代开国帝王有A秦皇汉武B唐宋宋祖C秦皇宋祖D汉武唐宋6 .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问鼎中原”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越王勾践 楚国B晋文公 齐国C齐桓公 燕国D楚庄王 秦国7 .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修建阿房宫B秦末农民起义C楚汉之争D秦的暴政8 . “他们已会人工取火,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捕鱼,懂得爱美”。请你判断,他们属于哪一远古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女娲9 . 决定秦朝兴亡的两次大的战役分别是A桂陵之战长平之战B长平之战巨鹿之战C长平之战马陵之战D城濮之战巨鹿之战10 . “壮士不死则己,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壮士高举反抗的大旗,这次起义是( )A刘邦、项羽起义B黄巾起义C陈胜、吴广起义D八王之乱11 . 春秋后期,农业生产有了怎样的进步?( )A使用打制石器B使用磨制石器C使用青铜农具D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12 . 火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远古人类生活的进步。下列远古居民中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13 . 2018年1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把访华的首站选择在西安。这不仅因为西安是中国古文明的摇篮,也由于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下列关于“西安”的说法正确的是A附近有河姆渡遗址B东周时,作为都城被称为镐京C西汉时,作为都城被称为长安D西晋时,被作为都城14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孟子B墨子C孔子D庄子15 . 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下面“疆域四至”示意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16 . 邵阳县塘渡口镇有多个名为“神农大药房”的药店,该名称源于教民耕作、遍尝百草的神农氏。神农氏就是传说中的A炎帝B黄帝C蚩尤D舜帝17 . 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B世袭制C禅让制D投票制18 . 那些凝铸在图片中的人和物,仿佛向人们诉说着秦汉时期中原和匈奴之间的那些事。以下表述与图片所反映的史实相印证的是下图中的遗址见证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扰的历史下图中的文物说明了汉朝和匈奴之间永不再战世代友好下图中的人物为击败匈奴夺回河套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下图中的人物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ABCD19 .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1939年,在安阳出土了一件商代青铜器,这件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是( )ABCD20 . 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文帝时期B汉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元帝时期二、填空题21 . 22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朝代是_。23 . 战国后期,秦国李冰修建了_,2200多年来一起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_,该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24 . 货币在人们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秦统一后,在全国通行的统一货币是_。(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_地区出现的_。(3)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_的正式启用,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25 . 远古时代,英雄辈出.(1)传说_部落和_部落联合在涿鹿打败了蚩尤部落,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2)仓颉创造_。(3)约公元前2070年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26 . 孔子:春秋后期_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_教育和_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影响:孔子是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弟子整理成_一书。孔子的学说和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三、综合题27 . 在我国古代,君主或帝王的统治往往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某历史小组,以“古代帝王话兴衰”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结合探究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史料一: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史料二: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烙)之法。(1)史料一中的桀和史料二中的纣分别是哪个朝代的暴君?他们有哪些暴政?暴政的结果如何? (2)上面图书中的治世局面分别出现在哪些皇帝在位时期?这些皇帝在统治上有哪些共同之处?2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调适的产物。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西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形成了“郡县治则天下安”的观念。材料三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唐玄宗尤其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材料四元代行省的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观点?(2)唐太宗、唐玄宗的统治是“州政阶段”成功的典范,先后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3)元代开启了“省政阶段”。根据材料四,元代行省长官的权力出现了怎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9 . 潍坊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编排的课本剧秦始皇PK汉武帝。请你依据同学们搜集的图片资料,结合秦始皇与汉武帝的PK内容问答问题。材料一开创盛世(1)据材料一如图和所学知识,写出秦朝在中央负责监察事务的官职。(2)据材料一如图和所学知识,汉武帝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创造了一代盛世?(至少答出3点)材料二巅峰对决(3)据材料一、二回答,对决中“朕建立第一个国家”指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是我创立新制度”的“新制度”是指什么制度?(4)材料二中,“你的国家14年就亡了”,据材料分析该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一位同学认为,就其措施的实质或作用来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说明理由。30 . 材料一:礼记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相传尧年老的时候选举有才能的舜主持联盟的事务。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材料四: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材料五:秦朝的某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间长达两千多年,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影响深远。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材料二中“家天下”指的是哪一种制度?什么事件标志着其取代了材料一中的制度?(3)材料三的文字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制度?实施这种制度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什么?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整个国家?根据材料五,说说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